2024七一专题党课:从党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七一专题党课:从党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全文),供大家参考。
七一专题党课: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
同志们:
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的重要历史经验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要求党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出发,以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彰显党百年来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和目标追求。在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进一步深刻阐述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胸怀天下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未来党坚持胸怀天下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多地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和智慧。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结合单位的工作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体会和意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探索救国之道
近代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被动进入到世界历史之中,深感国家危难的仁人志士尝试拯救国家、挽救民族,都以失败告终,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看清当时世界发展大势,只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是在发展经济,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没有看到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就指出的无产者将在世界范围内引领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大趋势。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胸怀天下之心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带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强盛,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得以解放。在历时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胸怀天下之心开启民智、激发民力、实现民愿,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天下大势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一)以胸怀天下之心开启民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一批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无产者就以无产阶级视野看到中国的问题不仅在自身更在世界,中国的改造离不开世界,启发国人要以世界眼光以胸怀天下之心看待中国的革命问题。1920年7月,一批在法国留学的湖湘青年在蒙达尔尼会议上提出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其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基本方针。8月,旅法学习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谈及中国革命问题时曾提出要“以世界大势律中国”的主张,从世界革命运动的大势出发提出对中国革命的改造计划,并“拟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1921年1月,毛泽东在长沙出席新民学会会员的新年大会上更是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国际性政党,党的一大党纲提出要联合第三国际,党的二大宣言则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党的一个支部”。作为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然要跳出以往所有阶级只谋取自身利益的既有规律,以世界性的政治眼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于是向全中国的工人和贫农发出号召:“一齐来和全世界的革命伙伴们并肩前进呀!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是解放全世界的途径呀!”中国共产党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被帝国主义践踏蹂躏的中华民族,继而参与到世界革命之中,解放全世界所有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和阶级。
(二)以胸怀天下之心激发民力
中国共产党深知近代中国是革命的中国,帝国主义80多年的侵略已经引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觉,激发起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力量来推翻帝国主义,中国最大多数的社会力量在急速地长成,中国的革命运动才能与世界革命运动汇合,中国的革命才能成功,中国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于是,中国共产党很诚恳地“向中国的劳动群众不断地说,劳农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之斗争已临近了,这种斗争将永远把人类解放出来,将永远消灭一切的战争”并“不断地向群众解释用什么方法,中国人民才可以脱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如何才能与世界劳农革命运动联合起来”,号召中国社会中各个阶层,包括工人、农民、妇女、学生、商人等都应该为将来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中国而努力奋斗。特别是在1927年之前从党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党对劳动运动、工会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商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给予极大关注和指导。以激发工人阶级力量进行斗争为例,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析了中国劳动者的政治现状和斗争途径,即中国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压榨下沦为资本家新式奴隶,没有组织可以依靠,没有能力进行反抗,要摆脱这种状况需要把所有劳动者都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团体,通过团体力量向劳动者宣传联合起来的必要性,激发劳动者的阶级自觉,进而引导中国的工人看到与外国工人之间的紧密联系。1922年5月1日,蔡和森发文指导工人阶级在劳动运动中的目的和原则就是要通过一次次斗争不断扩大斗争范围、不断提升斗争能力、不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阶级觉悟;
要通过某一地方某一行业的斗争,带动全国所有阶级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形成社会性革命,完全解放工人阶级,最终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1922年9月14日江西省萍乡县安源路矿工人组织罢工,最终斗争取得胜利。可以说,在大革命失败之前,不仅工人运动轰轰烈烈,而且各个阶层的运动和斗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绝大多数人集中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掀起了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三)以胸怀天下之心实现民愿
帝国主义通过武装侵略、割地赔款、强开商埠等手段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国家,导致中国宗法社会被破坏,商业发展畸形、农业生产退步、工业受外力阻碍、官僚资产阶级趁火打劫,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要么失业要么失地,中国大多数劳动平民一天天丧失生活保障,遭受世所罕见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剥削与压迫。与此同时,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系自身发展在世界各地相互争夺,暴露出世界资本主义的本质与危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势,准确分析“中国革命运动之动因(因外力侵凌,清廷丧权辱国)与挫折(因各国援助袁世凯以下的旧势力),自始即具有复杂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救死求生、民族独立自由的愿望,以胸怀天下之心带领中国人民在党成立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与帝国主义进行了3次主要斗争。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2年党在二大上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作为全党的最低纲领。党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军阀的存在与发展“有赖帝国主义的列强”,它带给劳苦大众更繁重的捐税、更频繁的战祸,加速了广大群众的破产与死亡,“中国的革命须同时打倒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1924年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通过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五卅运动、进行北伐战争、组织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给予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致命打击”。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2月25日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在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政治形势时,指出“中国革命准备进入全国性的大革命,在世界是战争与革命的前夜”,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革命现在就已经成了世界革命的伟大因素,将来则要以全民族的雄伟阵势帮助着世界的革命”。中国人民必须“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战争”,最终“葬送世界上的一切反革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是解放战争时期。抗战结束后,中国人民面临两个前途:一个是建立人民得到解放的光明的新中国;
一个是仍然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分裂的、贫弱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按照人民的意愿,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光明的新中国,而国民党则希望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是旧中国,继续匍匐在“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即美国”的脚下。美帝国主义也没有看清“整个帝国主义世界制度的衰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控制中国。所以,毛泽东告诉中国人民“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经过伟大的人民战争,中国人民“把美国走狗蒋介石赶走了,把美国的势力也赶走了”,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寻找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清楚地看到,国家虽已建立但国内外形势却险象环生,必须更加自觉地从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大格局出发,以胸怀天下之心处理无产阶级政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一)以胸怀天下之心使新中国“立得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国际形势好转,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紧张形势有所缓和,但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后,美国诋毁我们是“侵略者”“好战分子”,散播“我们政府不是今年要倒台,就是明年要倒台”的谣言。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的视角首先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力量的胜利,是拓展世界和平阵线的胜利,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在1950年1月8日,中国外交部在给联合国的声明中严肃指出,中国国民党反动残余集团的代表留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非法的,应该将其开除出去。其次,不承认包括苏联在内的任何国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为了巩固世界和平阵线,巩固中苏两国邦交,毛泽东在建国后不久便出访苏联,与苏联重新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2月15日,刘少奇在庆祝条约签订的晚宴上表示,中苏两国签订的新条约使“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始了一个完全新的时代”。最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美国决定出兵朝鲜,试图从朝鲜、台湾、越南3个方向对新中国形成围剿态势,毛泽东把它比喻为3把尖刀,认为“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为了保家卫国,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202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扼杀中国新生政权的图谋,彻底扫除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使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二)以胸怀天下之心使新中国“站得稳”
新生政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稳固发展成为党中央首先思考的问题。面对1949年之后世界局势的微妙变化,党中央从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以胸怀天下之心形成了保障长时间世界和平和坚持同世界各国交朋友的理念。
20世纪中叶的世界局势是战争革命中孕育着和平因素,各国都在发展人民运动以反对战争来争取长时间和平,特别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线持续壮大,各个人民民主国家间更为团结。与之相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及其内部矛盾逐渐增长,这就推动着全世界人民更多地追求和平与民主。1949年,首次出访苏联的毛泽东在与苏联领导人会谈时便重点指出,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保障和平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争取尽可能长的和平时间,中国的经济才能恢复,国内的局势才能稳定,新生的国家政权才能稳固。如何保障和平则需要世界上所有和平力量紧密团结,相互协作,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五至十年的和平,而且能够保障二十至二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后,毛泽东要求全党要抓住和平这个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一切愿意合作的国家进行合作。
此外,中国共产党坚持同世界各国交朋友。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形成的统一战线理论在世界范围的灵活运用。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社会上必须团结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只要做好团结国际友人的工作,“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将有助于促进国内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推进。在1956年2月会见泰国人民促进友好访问团时,毛泽东明确表明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朋友的态度,指出:“我们需要许多外国朋友,不管这些朋友是什么国家的,只要他们愿意来中国看一看,我们都是欢迎的”。在1956年4月会见拉丁美洲几个国家共产党代表时,毛泽东更深入地阐述了与世界各国交朋友的原因和具体做法,认为:“对我们来说,朋友愈多愈好,敌人愈少愈好。为了这个目的,党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大敌当前,我们就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社会的、党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国际上也一样。”
(三)以胸怀天下之心使新中国“建设好”
洞察天下大势,适时调整政策策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现问题化解难题的重要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保证了一个新国家新社会成功化解了因国际社会的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当全党和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精神急切地想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时,国际社会发生两次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变化。一次是苏共20D的召开。这次会议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影响,赫鲁晓夫在大会上所作的秘密报告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1956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分析了苏共20D上所涉及的问题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及反应,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这次会议产生的后果,认为:“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它揭了盖子,一是它捅了篓子”。“揭了盖子”有利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解放思想,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苏共20D暴露出来的问题警示党中央要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于是,在1956年4月4日最后一次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毛泽东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改变照抄照搬他国模式的做法,开始以苏为鉴,从中国国情出发重点分析国内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另一次是冷战格局的形成。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逐渐形成世界冷战格局,国际局势充满了动荡和曲折,世界上各种力量进行分化和改组,中国以全球视野看到帝国主义的危害。196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时曾谈到,“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还不如中国同日本自由民主党的关系好”,主要因为“美、苏两国都有核武器,想统治世界”,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指出要敢于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提出了3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最主要的任务是首先维护各国的政治独立,要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斗争,这是基础,“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找到富国之策
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人民的思想不再僵化,人民的生活一步步由贫穷走向富裕。这个时期党带领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创造发展奇迹,向世界宣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能够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以胸怀天下之心一直致力于解决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和不断保障世界和平发展的问题。
(一)以胸怀天下之心开启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自我封闭,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生活处于贫穷状态,“现在在世界上我们算贫困的国家,就是在第三世界,我们也属于比较不发达的那部分”。与之相反,世界上先进技术突飞猛进,发展速度“最新讲话系列”,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上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是五十年”。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视察时说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基于现实国情,党中央在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提出要展开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即改革开放。这场革命性变革能够“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是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在比较分析中国与世界发展差距后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这场革命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说它改变了中国,是因为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始逐渐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国际社会中也恢复了一席之地;
说它影响了世界,是因为从国际范围看,它又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全新试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还能够“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特别是“三步走”战略制定后,每实现一个目标,都证明中国比之前更为富强,都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言:“如果在本世纪末,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达到一万亿美元,中国就可以对人类做出更多一点贡献。如果再花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末,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的贡献就更大一些。”这些贡献促进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也为很多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发展路径,逐渐增加了国际和平力量。
(二)以胸怀天下之心致力于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在整个国际局势中仍极具危险性,反对霸权主义依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各国在建设与发展中都不能绕开这个问题,中国要富起来必须争取长时间的和平与不间断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让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担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会不会给世界带来新的霸权威胁。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表明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一是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为了避免因贫穷落后再次陷入任人欺凌的局面。1978年8月10日邓小平指出:“我们再三说,中国永远不称霸,如果称霸,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变了质。条约里写上反霸条款,体现了中国长久的国家政策。”11月12日他再次重申:“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侵略、干涉、控制、威胁、颠覆其他国家的超级大国。”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与多个国家首脑会谈时都表明不称霸的立场。二是尽力争取世界范围的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世界国家是解决世界事务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重要力量,必须与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比如在处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重视妥善处理与一些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等。三是强调唯有发展,才能实现真正和平。20世纪9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常借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更是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国共产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指出要真正和平,必须加快发展,“在这个世界上,最后还是要拼实力的”,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抓住一切机会,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自己。我们的国力大大增强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国的安全就有了根本保障”。进入21世纪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人民币升值论”等针对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言论越来越多,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制造这些言论的根本目的是破坏和平环境,打乱中国发展计划,“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军事入侵,我们就要埋头苦干,集中力量发展自己,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坚持胸怀天下中构筑强国之梦,引领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已经踏上强国征途,奋力实现强国之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以胸怀天下之心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世界面临巨大发展难题:从经济上看,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下行期,增长动能不足、发展失衡日益突出;
从政治上看,全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再次抬头。人类要么在恶性竞争中走向战争,要么顺应潮流同心协力面对挑战。在这种局势下,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全人类利益,提出要用发展来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难题,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时,***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告诉世界“免于战争、缔造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世界人民实现美好未来提供的中国方案。那些不顾国际基本法则,奉行国内优先,大搞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恶意打压遏制别国发展的某些大国行径背离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必将不得人心。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直接表达,把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二)以胸怀天下之心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多次被提及,特别是党的20D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来源、特征和本质,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要为全人类提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之心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这一理论的深入阐释,2023年2月7日,***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联系作出进一步阐述。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开创出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而且为世界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多元化路径,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意义,为人类走向更加先进的社会形态提供了智慧和方案。
(三)以胸怀天下之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10周年。10年来,通过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协调联动,实现了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2017年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为与会国家分析了提出这项倡议的原因,认为从现在世界形势来看,“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这一倡议展现出的伟大丝路精神,顺应了世界大势、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大家庭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共建繁荣带、幸福路。”现在中国作为倡议国,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实现更好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到发展实践中,让沿线所有国家都能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是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重要体现。
同志们,坚持胸怀天下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程之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兼济天下的伟大情怀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