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课讲稿:党员管理工作【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讲稿:党员管理工作【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党员管理工作
前言
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A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因此,加强党员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一、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党员管理,主要是指党的组织及其工作部门,按照党章和其他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党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把党员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党员切实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搞好对党员的管理,提高党员的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
党的20D报告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也是对党员队伍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要求。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
(2)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4)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5)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6)严明党的纪律。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
(7)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
(8)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全面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D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全面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
2.注重实效的原则
密切联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坚持党员管理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是党员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搞好党员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牢固树立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指导思想。衡量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党员管理工作做得如何,主要看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是要看党员的素质是否有所提高,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领群众为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制度规范的原则
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党员管理,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党员思想、行为的重要措施。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党员的行为,使其不能随意超越。保证党内的统一意志,行动一致;
才能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效果。制度规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转接组织关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籍管理制度等。
(2)制度的实施和检查。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在制度建立以后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因此,各级党组织都应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到贯彻实施方面来,切实有效地使各项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3)教育党员自觉地执行制度。依靠制度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仅靠制度的约束、控制作用是很不够的,还应通过有效的途径,把党员引导到自觉地执行党的制度规范上来,把党员执行制度的行动变成一种内在的力量,发挥自我约束的心理效应。
4.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党的建设中,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也是教育,教育也是管理。实践证明,党员教育要以党员管理为基础,通过经常性的党员管理,使党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并巩固教育的成果。党员管理也要以党员教育作保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党员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离开思想教育的管理,是低层次的党员管理。离开管理的思想教育,也是低水平的党员教育。因此,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改进管理中加强党员教育,在加强教育中搞好党员管理。这样,才能使党员管理工作富有成效。
5.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党支部书记要把党员管理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为党员服务好,拉近与党员的心理距离。如果党支部书记整天坐在办公室,处处以领导自居,对党员盛气凌人,那么党员就会从心里不接受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所以,党支部书记要深入群众,想党员之所想,急党员之所急,切实关心帮助党员。要经常与党员谈心,及时解决党员思想疑难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党员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实现岗位成才提供服务。要关心党员生活,及时掌握生活困难党员情况,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多种办法尽心帮扶,重点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爱护党员,把管理当成服务,党支部书记才能真正管好党员。
6.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过去在党员管理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仍然应当继续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但仅仅靠老经验、老办法已经不够了,还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使党员管理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转变中适应,在发展中提高。
7.注重服务的原则
《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服务党员,就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党员工作,有利于寓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吸引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
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组织激励党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有利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1.引导党员严格履行义务、充分行使权利
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体现在党员是否履行了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党组织要教育和引导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履行党员义务,自觉地做合格党员。党员充分行使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重要表现。党组织要教育党员正确对待权利,并为党员行使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
2.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这是党员的一个基本条件。党支部书记对党员的日常管理,主要体现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党的活动上,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缴纳党费,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才能使每个党员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
党员的组织关系是党员身份的证明,党籍是党员资格。党员的工作变动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流动日趋频繁,这就要求对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党员流动时要按规定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手续,凭组织关系参加新的单位党的组织生活。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认为是自行脱党。因此,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迫在眉睫。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党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党支部书记必须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和党籍管理工作。
4.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任何时候党员队伍中都会有落伍者。对于那些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已经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员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组织处理,以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三、党员管理的工作方法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本形式,以集中培训为重要手段,以激励关怀帮扶为动力,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落脚点的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总结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经验,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本制度严起,从四个方面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途径作出规定。
一是用好党的组织生活这一经常性手段,落实“三会一课”、组Z生活H、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定期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按期交纳党费,加强党员党性锻炼。
二是根据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坚持集中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参加集中轮训培训、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使党员接受日常教育全覆盖、有保证、见实效。
三是组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落实对老党员等重点对象的服务措施,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四、党员管理的基本内容
1.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
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是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情况(党员数,党员的性别、年龄、入党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奖惩情况、主要经历,发展党员情况等)、思想情况(政治觉悟、思想品质、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工作情况(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交办任务落实情况、党内活动参加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等)、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文化水准、专业特长、在读情况等)、生活情况(婚姻、恋爱、家庭等)。
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要注意四点:一是力求真实、全面了解,防止片面性、表面化;
二是规范、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度和办法;
三是注意情况的不断变化,充实应掌握情况的内容;
四是对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
掌握党员基本情况的方法:一是建立党员自然情况登记册。要认真仔细填写,保证真实准确,并妥善保管。二是建立党员写实档案。三是建立党员汇报思想制度和与所在部门领导沟通情况制度。
2.党员的党籍管理
党籍指党员资格。严格党籍管理是党员管理的基本内容。党支部在处理党员的党籍问题时,必须慎重对待,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1)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2)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支部要进行教育,要求限期改正;
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劝其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把其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3)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党员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4)预备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经支部党组织批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5)党员出国出境定居,在他们出国出境后,即停止党籍。其档案转到县或相当于县一级党的委员会组织部门保存备查。党员因私事出国出境无故超假一年以上回国的,一般不能恢复组织生活,按自行脱党处理。
(6)党员自杀后的党籍处理问题,党支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确属畏罪自杀的,应开除党籍。
(7)党员参加宗教活动,经批评教育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要党内除名;
对屡教不改或加入宗教组织参加活动的,要开除出党。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
对因私出国并在国外长期定居的党员,出国学习研究超过5年仍未返回的党员,一般予以停止党籍。停止党籍的决定由保留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6个月以上、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仍然没有取得联系的党员,予以停止党籍。停止党籍的决定由所在党支部或者上级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停止党籍2年后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按照自行脱党予以除名。
对停止党籍的党员,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恢复党籍。对劝其退党、劝勉不退除名、自行脱党除名、退党除名、开除党籍的,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符合条件的可以重新入党。
3.党费的收缴和管理
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津贴补贴;
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党费由党委组织部门代党委统一管理。党费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承担党员教育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承办。党费应当以党委或党委组织部门的名义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必须存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得存入其他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党费利息是党费收入的一部分,不得挪作他用。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要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地方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可以留存党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民航局党委组织部等,每年4月底前就将上年度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向中央组织部提交书面报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年要检查一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处理。
4.党员组织关系接转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他特定组织。有固定工作单位并且单位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党员,一般编入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或者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一般编入其经常居住地或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园区、楼宇等党组织。党员工作单位、经常居住地发生变动的,或者外出学习、工作、生活6个月以上并且地点相对固定的,应当转移组织关系。具有审批预备党员权限的基层党委,可以在全国范围直接相互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接收党员组织关系时,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查核党员档案。对组织关系转出但尚未被接收的党员,原所在党组织仍然负有管理责任。党组织不得无故拒转拒接党员组织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党员因调动工作、参军、招工、人学以及其他原因,需要从一个单位或地区到另一个单位或地区,要办理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手续。转移党员组织关系,要统一使用“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支部不能直接对外单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但要介绍党员到上一级党委组织部办理转移手续。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5.民主评议党员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组织党员进行评议。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员大会根据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提出评定意见。民主评议党员可以结合组Z生活H一并进行。”
(1)民主评议党员的目的主要有三项:一是提高党员素质;
二是处置不合格党员;
三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民主评议要注意掌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
二是民主公开;
三是在党员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四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民主评议党员的一般步骤。
①学习教育阶段。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学习与民主评议党员有关的党内规定。重点进行理想宗旨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党员标准教育。
②自我评价阶段。组织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和评议内容,联系本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与差距,分析主要原因,对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进行自我认定。
③党内外群众评议阶段。先在党支部或者党小组内进行党员之间的互相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采取召开座谈会或者民意测验的方法,认真听取有关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④组织考察阶段。召开支部委员会,对照党员标准,综合分析党内外有关群众对每一名党员的评价和反映,提出初步意见。对其中需要核实的问题,应当进一步调查核实。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将支部委员会的初步意见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正式的组织意见。
⑤表彰处理阶段。党支部要根据民主评议情况,结合平时掌握的党员现实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每名党员提出评定意见,并向本人反馈。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要予以表扬或表彰,推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对那些长期不发挥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要逐一研究并落实教育帮助的具体措施,促其改正;
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组织处理。
预备党员参加民主评议,评议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步骤均与正式党员一样。但是,在表彰处理阶段,与正式党员有所不同。一是预备党员不宜评为优秀党员。这是因为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正在接受党组织的考察教育,还没有取得正式党员的资格。对预备党员中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特别突出的可用其他方式表彰宣传他们的事迹。二是对预备党员不能做劝其退党处理。在民主评议中需要进行组织处理的预备党员,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以进行批评教育,帮其在预备期内改正错误;
有的可以延长预备期;
有的可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要使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要的是把这项制度同党内的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主要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同党员目标管理相结合;
二是同党内创先争优相结合;
三是同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相结合;
四是同民主评议党支部相结合。
6.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首先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把社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同时,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人党办法。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按照稳妥、慎重的要求,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不定比例、不下指标,认真执行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并予除名。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限期改正;
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
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对那些思想品德败坏、无可救药的蜕化变质分子、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
通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7.流动党员管理
(1)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党的20D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6个月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
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责任落实不够、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等问题,着眼让每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在总结近些年来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从3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强化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明确流出地党组织应当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衔接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二是组织流动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明确流入地党组织落实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办法,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等党群服务中心应当向流动党员开放;
流动党员可以在流入地党组织或者流动党员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
三是对流动党员分类管理提出要求。从不同类型流动党员实际出发,分别对农村流动党员、城市社区流动党员、流动人才党员的教育管理作出规定。同时,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出国(境)学习研究党员的管理提出要求。
(2)党支部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支部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支部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支部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①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②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③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支部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④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⑤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流入地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支部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①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②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③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④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的党组织。
⑤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①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②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支部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③主动与流出的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支部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支部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④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支部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4)及时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①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②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支部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支部;
就业单位没有党支部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支部或其他单位党支部,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支部进行管理。
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出地党支部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小组,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支部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支部管理和领导。
③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党支部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要鼓励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五、创新党员管理的组织活动
党员管理的组织活动有很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基本的、适宜党支部开展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谈心谈话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重要形式,也是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现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2.党员目标管理
(1)党员目标管理的含义。
党员目标管理是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党员管理工作的经验,在加强党员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有效形式。所谓党员目标管理,就是党支部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条件,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应当承担和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等,分解为具体的指标,并相应地提出具体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形成党员应当完成和实现的目标。
(2)党员目标管理的作用。
①调动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实行目标管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由“虚”变“实”,有了抓头,责任更加具体,工作要求细致,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有了压力,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由于要求明确,一方面促使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内活动,一方面促使党员把参加党内生活变成自觉行动,从而保证党内生活的正常化。
②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党员目标管理对党员要求明确具体,责任到人,有利于调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激励广大党员按管理目标去完成工作和生产任务,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为考核党员提供依据。实行目标管理,党组织可以根据每个党员完成目标的情况,对党员进行具体详实的考核。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更实际,更公平,较少掺杂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效果。
④促进党的建设同其他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实行党员目标管理,把党员的经常性工作和本单位的主要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做到软任务硬化,总任务量化,从而把党员个人目标与党组织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保证把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制定党员目标。
制定党员目标,主要经过以下程序:
①深入理解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以此作为制定党员目标的依据。
②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每个党员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分类排队,以此作为制定党员目标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搞好党员的思想发动,使大家明确党员目标管理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党员目标的内容。
③制定党支部的总体目标,并对党支部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党员目标的总体框架。党支部的目标应包括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并要明确具体,尽可能加以量化,使党员能够明确地围绕党支部的总体目标制定好个人的目标。
④党员认定目标。党员要根据党支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
⑤党小组评议目标。党小组开会评议党员的目标,具体地帮助每个党员对所制定的目标进行认真分析,使之切实符合党支部总体目标的要求,符合党员本人的具体情况,并使之有可操作性。
⑥党支部审定目标。党支部审定后的党员目标,要以召开党员大会或个别反馈的形式同党员本人见面,使党员认可。
制定党员目标,一定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生产、工作任务,服从和服务于本单位生产和工作任务的要求这个根本原则。同时,要有可行性,符合本单位实际和党员实际,具体、量化,有操作性,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经过努力可以做到;
要有层次性,对于不同文化、年龄、职业、工作能力、身体状况、家庭负担等情况的党员,要有不同的目标;
还要有渐进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到深,使党员能够不断见到效果,不断增强信心;
也要注意民主性,确定党员目标,要坚持党员讨论,由党员认可,自觉自愿地确定个人的目标,而不能搞包办代替,更不能搞强迫命令。
(4)党员目标管理的实施。
党员目标管理的实施是一个过程,应主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①纪实。纪实既是对党员实现目标情况的客观记录,又是党组织进行总结考核的客观依据。这是党员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环节和要求。纪实可分为三级记录,即党员纪实、党小组纪实和党支部纪实。党员目标管理纪实册一般由上级党组织统一制发,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将自己完成目标的实际情况,逐月如实地记录到纪实册上。党小组每月将党员完成目标的情况,如实地记录到小组目标管理登记卡上,并上报党支部。党支部每月将各小组汇报上来的记录材料加以汇总、分析,记录到支部目标管理登记簿上,并以图表的形式向全体党员公布。
②讲评。讲评一般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通过讲评,调节和修正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考核目标管理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目标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讲评的过程是,先由党员个人对自己在一个季度中执行目标的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并由党员进行互相评议。党小组组长根据党员的个人小结和党员的评议,对每个党员进行讲评,并在讲评的基础上形成党小组的评语,报党支部,再由党支部通过调阅党员目标纪实手册,党小组登记卡和讲评材料,加上平时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写出支部目标管理讲评材料。最后是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批评后进,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意见,并将讲评结果予以公布。
③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目标管理实施的情况,了解党员实践目标过程中的表现,解决目标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党员执行目标的自觉意识,保证目标管理的正常运行。
④评比。评比是对一定时期内党员目标管理实施情况的全面评价,目的在于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使大多数党员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评比可分为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初评在两个季度讲评的基础上进行,采取打分的方法,先由党员进行自我评议,并给自己打分;
然后党员之间进行互相评议,并给每个党员打分;
征求群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召开支部委员和党小组组长联席会议,对每个党员目标的实施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评议意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给每个党员打分。初评后召开党支部大会,公布初评结果,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年终总评可结合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一道进行,在全面汇集、分析各种纪实册、纪实卡、纪实簿和月纪实、季讲评、半年初评材料的基础上,对每个党员进行考核打分,确定优秀、合格或不合格,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⑤奖惩。奖惩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根据检查评比的结果,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党员进行奖惩。对能够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出色完成目标任务,被评为优秀党员的,要公开的表扬他们的事迹,号召广大党员向他们学习。对不能实现目标要求或表现很差的,要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特别是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严肃处理,甚至必要的党纪处分。
3.党员责任区管理
(1)党员责任区的含义。
所谓党员责任区,就是各个行业的基层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生产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责任制的形式分配给每个党员,从而形成以一个党员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以一定的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在每个责任区中,党员除应积极完成自己的生产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具体的教育、影响、带动和帮助周围的群众完成好各自的工作,做好整个责任区的工作
(2)实行党员责任区管理的作用。
实行党员责任区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为党员划定具体责任区,将党员在党内生活和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责任结合起来,具体化为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具体责任,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责任区的划分。
划分党员责任区的工作,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进行。党组织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本单位党员的文化、年龄结构和分布状况,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党员的知识面、工作能力和爱好、特长、兴趣等情况,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党员责任区划分的方案。
划分党员责任区的基本原则,是以每个党员的能力及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为基础,以一定数量、一定范围的群众为对象,合理划分党员工作的责任区域,规定其所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具体划分党员责任区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划分方法:
①以党员所在的班、组、科、室为基本区域进行划分;
②以党员所从事的具体固定工作岗位为基础进行划分;
③将若干个有党员或没有党员的分散的工作点形成一个责任区,确定每个责任区的党员负责人;
④根据党员周围群众的情况,确定每个党员责任区的具体工作对象;
⑤根据党员的不同职务层次划分出不同工作对象层次的责任区。
(4)党员责任的确定。
确定党员责任是划分党员责任区的根本内容和要求,不确定党员的责任,党员责任区管理就会流于形式。确定党员在责任区的具体责任,要以党章中规定的党员标准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依据,以党员所在工作岗位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充分考虑到每个党员的能力和具体情况,确定党员在责任区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和相应的责任。
确定党员在责任区的责任,还要同责任区的划分结合起来。确定党员责任,首先是要调动和依靠党员的积极性。由党员根据责任区管理的要求,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尽可能地使这些责任可行、可查。对党员自己确定的责任,党小组要逐人评议,综合平衡,进行必要的协调,使党员责任的确定切实适合责任区和本人的具体情况。在个人确定和小组评议的基础上,由党支部最后认定每个党员的责任,并由党支部具体地同每个党员签订责任书。
4.党员联系户活动
(1)党员联系户的形式。
党员联系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党员状况等,要有不同的联系形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是联系户活动的主体,根据党员在联系户活动中参与的数量和联系的户数。可以将党员联系户活动区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①一个党员联系一户。这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主要用于党员对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或经营项目,达到收入的指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②一个党员联系几户。这也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联系形式,但这种形式已主要不是用于扶贫帮困,而是一种普遍联系。可以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群众的居住、从业、生活情况,具体地确定每个党员联系的户数,党员的任务除了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外,还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情绪和疾苦,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帮助群众搞好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发展公益事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③几个党员联系一户。这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帮助那些特困户。如五保户、残疾人户等,以及有特殊问题的户,这种特困户和有特殊问题的户,靠一个党员帮助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负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2)党员联系户的内容。
不同的党员联系户形式,承担了不同的联系户内容,将这些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内外和本地区的形势,贯彻党支部的决议,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②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开辟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③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照料五保户、孤独户、残疾人户和生活特困户。
④调解家庭纠纷,增进家庭和睦,处理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团结。
⑤贯彻村规民约,推行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精神文明。
在党员联系户活动中,党员通过自己积极为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扶持了群众,带动了群众,也使群众在党员的行动中感到了党的温暖,从而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3)党员联系户活动的方式。
对于不同的党员联系户来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党支部在对党员联系户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和指导上也有所不同。虽然党员联系户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党员联系户活动的工作大都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①思想发动。搞好党员联系户活动,必须首先做好思想发动,只有思想明确,才能行动自觉。要通过学习党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一方面明确党组织的要求和自己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落实对象。根据具体情况,逐个落实每个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确定联系对象,并通知有关农户。联系对象落实后,党支部要帮助党员和联系户一起商量具体联系事宜。
③明确责任。每个党员在联系户活动中的责任,应根据前面谈到的党员联系户的内容,进行具体分解,并根据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和联系户的具体情况确定。明确党员联系户的责任,基本原则应是因人而异,联系户数的多寡,联系任务的轻重,都应当根据党员和联系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简单从事。
④加强考评。党员联系户活动开展起来以后,党支部应当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和指导,根据具体的任务和责任进行考核,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了解党员的表现情况和联系户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半年或年度评比,结合平时的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促进一般,制定进一步搞好工作的措施。
(4)党员联系户活动的保证措施。
为了促使党员落实联系户的责任,完成联系任务,党支部应当制定必要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的具体措施。
①纪实。党员、党小组和党支部,要分别建立纪实本、纪实卡和纪实册,分别记录党员联系户的情况,以便于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
②汇报讲评。党员每月向党小组、党小组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户工作的情况;
党支部每季度作一次党员联系户情况的小结,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③督促检查。党小组对党员、党支部对党小组开展党员联系户的情况,要采取入户了解、个别走访、召开群众和党员座谈会等方法,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考评。党支部对开展党员联系户的情况,要坚持季度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大力表彰先进,并将其先进事迹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和“创先争优”评比的依据。
5.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工作任务,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的旨在增强党员党性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党内活动。近年来,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起来的这种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党员工程”“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先锋岗”“凝聚力工程”“鱼水工程”“党员为民服务周”“党员扶贫活动”以及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为党员所喜闻乐见,又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
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搞好教育。把教育贯穿于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二是加强管理。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加强考核评比,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形式,强化活动效果。三是选好主题。要根据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影响的问题和难点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四是抓好骨干。党员干部要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应注意以树立典型,正面引导为主;
重视党员在活动中的自我教育,注意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活动成为党员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使内容和目标寓于知识性、趣味性、形象化的活动之中。
6.党员承诺践诺制度
党员承诺践诺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党支部要切实抓好党员承诺践诺工作。
(1)党员承诺践诺的方式方法。
每个党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承诺践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承诺践诺一般按照以下程序和方式进行。
①提出承诺。承诺一般分为年度承诺和即时承诺。年度承诺在每年年初提出,即时承诺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临时性任务或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提出。承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党员个人承诺、党员集体承诺、党员带领群众共同承诺等方式进行。
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承诺事项进行审核,建立承诺台账。
②公开承诺。党员的承诺事项,要在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或通过基层组织党务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局域网等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③履行承诺。党员要认真履行承诺事项,切实兑现承诺内容。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履行承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没有按时完成承诺事项的及时提醒和帮助。
④评议承诺。要结合党员日常组织生活和年度民主评议,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领导点评等方式,对党员承诺践诺进行评议。个人自评要就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如实汇报,做到实事求是。党员互评要相互学习借鉴,比学赶超。群众评议要努力扩大参与面,让群众评价成效。领导点评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2)结合工作实际承诺践诺。
党员承诺践诺的内容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努力体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等方面的要求。农村党员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社区党员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主要在服务社区群众、与社区建设、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国有企业党员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主要在提高管理水平、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高等学校党员要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要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要围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的党员要围绕坚持“三亮三比三评”,注重在建设群众满意窗口、创造优质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
推荐访问:党课讲稿:党员管理工作 党课 讲稿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