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党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党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729字)
***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章程》宣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两个“先锋队”的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根本内容。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回望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根本福祉的现代化。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一体的;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化解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依靠人民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重新思考人的存在方式,实现了哲学观的“实践”革命。进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形成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既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共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的主体。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人民群众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民自发包产到户,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世界历史正在发生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转变,呈现“东升西降”的总体特征。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正如***总书记所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赖以依靠的主体力量是14亿多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广大的中华儿女,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我们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战略部署上,现代化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防止“一锅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正经历从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过程。
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短板在农村,弱项在农村。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丰碑,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传奇。我们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人类福祉改善做出了卓越贡献。彻底消灭绝对贫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彰显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大追求。这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成绩,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独立自主地继续往前推进创造了条件。
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们在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要创造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更丰富的社会财富;
另一方面要体现更高级的社会理想、价值旨趣。改革开放以来,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经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合理平衡效率和公平,再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演进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成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