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8篇
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8篇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 本文是关于无间道观后感范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典的港产片无间道,描绘了一个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本文是关于无间道观后感范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典的港产片无间道,描绘了一个特别的警.匪故事,带有独特的文学色彩让人赞颂,留下一致的好评,下面是三篇无间道观后感范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一)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
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
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是黑帮头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社.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二)
今晚看了港片《无间道》,说实话,以前很少看过警.匪类的港片,至多也就看过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片和成龙的功夫片,不过这部片子让我眼前一亮。该片是由刘德华和梁朝伟领衔主演,可谓巨星云集,并获得了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整体感觉这部影片拍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剧情复杂曲折,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且让人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看完之后发人思考。该片与其说是警察与黑帮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男人间的对决—由刘德华扮演的黑帮卧底刘建生和由梁朝伟扮演的警
察卧底陈永仁之间的对决。在一次交易失败后,黑帮老大琛哥(由曾志伟扮演)和警方都开始排查卧底,刘建生趁升任内务部调查卧底这个职位的机会用计将重案组的领导黄警官(由黄秋生扮演)杀死,随后又和陈永仁“合作”亲手将琛哥杀掉,赢得警局里的人的信任。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陈永仁意外的发现其实那个卧底就是刘建生,而此时他已经将自己档案的密码告诉了刘建生,刘建生狠心的将陈永仁的档案永久删除,这样陈就无法恢复其警察的身份而遭到通缉。不过陈也通过曾经窃.听的刘与黑帮老大的录音要求与刘交易,但在交易的过程中被刘的一个下属却残忍的将陈杀害,而刘却能继续留在警局中……情节可谓环环相扣,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分析两人在该片在影片中的轨迹,让我对陈永仁心生敬畏和同情,而对刘建生感到不齿。陈永仁本来在黑帮中就过着难熬的生活,但一直恪尽职守,对上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后却惨遭杀害。而刘建生却为着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条令人唾弃的道路。他先将自己的“上司”杀害,又为获取同行的信任,将黑帮老大亲手杀死,并在得知自己卧底身份暴露后又将陈逼上绝路,手段可谓毒辣,让人感到厌恶,但同时也为他的聪明感到佩服。
从艺术手法上,该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与黑老大搭线时在影院的黑暗和最后陈约刘交易的地点—湛蓝天空下的天台进行对比,反衬出两人的性格,并且影片首尾呼应,引人思考。同时开篇的部分为整部影片埋下了伏笔,作为整部影片的线索,让人感觉整部影片浑然一体。
稍显遗憾的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刘依然是一名警察,而陈却长眠于地下,让人感觉好人没有好报……可能是因为还有续集的缘故吧。
总体感觉,该片是一部经典的影片。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三)
有人认为,对于倪永孝来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了。
的确,身为龙头黑帮的老大,若故事以其逍遥法外作为结局显然不太合适;把其关进监狱终身监禁忏悔一辈子又不太符合他的气场。那么与其让他最后终结于其他各种死法,不如倒在自己亲弟弟怀中更让人欣慰些。
即便绝望、不解与悲凉瞬间占据了他生命最后的几秒,对么?
其实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好是坏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的是,倪永孝的死本身就耐人寻味。
整个《无间道》系列都贯穿着灰色的调调。故事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在开始就已经离了弦的箭,控制不了去留与方向,只能按照既定的目标飞去。
黄志成说,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费尽心思想铲除黑帮。
韩琛说,他自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最终逼死了阿孝成为了新一代的老大。
Mary说,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男人冒死干掉了他的老大。
刘建明的信仰是Mary,于是因为这个女人他走进了无间炼狱。
陈永仁的信仰是警察,于是就算知道了是黄sir亲手杀的他老爸
和哥哥,却仍然为他做着卧底。
倪永孝也一样。他的登场就是从找他的亲弟弟阿仁开始的。倪坤死了,当时他说,要通知所有的子女。所以,接手老爸帮内的事务和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就成为了他余下生命的主题。
于是,当全家都沉浸在丧父的悲伤中时,阿孝第一个站了起来,这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冷静沉着,狡猾,阴狠的男人,只用了买一包烟的功夫,就让手底4个老大之前反水的约定瞬间土崩瓦解。
片中每个人都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不曾回头。不同的是,在行走无间的过程中,阿孝想转弯了。或许是考虑到家族的未来,他想洗白自己的生意,走上正轨。于是在四年之后的同一天,阿孝刺出了最锋利的一刀:在昏暗的审讯厅里,证明杀父仇人的录像带就放在了黄sir和陆警官的面前,却直到表针走到了四年前的同一位置时,他才兵分4路清理了门户(除了诱杀韩琛),同时,他自己也站在了敌人的心脏面前,完成了最后一击。
与4年前一样,同样的轻描淡写,却是致命一击!
然而在这场无间炼狱中,人们何谈转弯呢?黄志成最后殉职了;韩琛被自己的小弟干掉了;Mary因为自己的男人被撞死了;刘建明挣扎着走出无间,却甚至精神分裂也没有如愿;陈永仁经过了3个3年的煎熬,最后只能呆呆地望着刘建明的背影。
所以,阿孝的这场困兽之斗也注定失败。当他正无限接近自己的目标,踌躇满志地去参加劳工体育回归宴为自己的政协参选铺平道路时,韩琛回来了,不仅毁了他抬头的机会,还把他的家人控制在了自
己的手里,又将他拉回了这场无间之旅。
这一次,阿孝真正爆发了。4年为父报仇,2年光耀门楣,一共6年的精神支柱,顷刻化为乌有。在这间父亲生前常光顾的大排档前,阿孝用枪顶着韩琛的脑袋却始终犹豫要不要扣动扳机。杀了,泄了心头愤却难保自己的家人;不杀,那又能怎么样呢?悲愤瞬间在他的体内膨胀起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他自己首先倒下了。握着枪的手一甩,宣告失败。在这一刻,阿孝终于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仇人不杀了,家人不救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任凭他平时多么理智锲而不舍,这时实在是筋疲力尽了。而他却始终没忘记还有一个亲人就在身旁,还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阿仁。可是当他翻出阿仁的窃.听器时,我想,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我始终认为,在这之前,阿孝就已经察觉到阿仁是卧底的事实了。因为当他收拾掉Mary的三个小弟,当着罗继和阿仁的面说“这次我给你机会,你要不要”后,转身就把罗继解决了。所以这句话应该是对阿仁说的。更何况,在杀罗继前,他是始终看着阿仁的。
也就是说,阿孝临死前并不是不经意间发现阿仁的窃.听器的,而是有意地去看一眼,阿仁,我已经不行了,那你是不是还在做卧底,会不会早已改掉来真正帮我。可惜再一次事与愿违。当阿孝最后抬眼看阿仁时,眼神间多少带了些不解与怨恨,仿佛心里已经问了无数遍“为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或许在这时,阿孝的世界才真正变成了灰色。然而即便这样,在他的大脑停止运转之前,阿孝还是把阿仁的
窃.听器又默默地藏好了。
有人认为阿孝之所以不揭发阿仁,是因为他想让阿仁继续做韩琛的卧底伺机报仇。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最后阿孝中枪早就没了战斗意志去做这样的部署。他虽然对外人阴狠,()对家人却始终温暖。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是本能地要确保眼下这唯一一个有可能保住的亲人。
保住了亲弟弟,心里却还是悲凉的。所以隐约可以看到最后阿孝留了一滴眼泪。这一滴眼泪,却如倾盆大雨,流出了阿孝最后的感情,为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在《无间道2》里,有三个情节最精彩。一个是开始时阿孝稳住手下4位大佬,这是阿孝为了家人开始接管父亲事务的第一步,是他走向无间的开始;一个是阿孝决定做掉5位大佬,同时自己亲自去击毁自己的杀父仇人,这是他想要走出无间冲破牢笼的开始;最后一个是在大排档与韩琛对峙最终中枪倒下,这是他失败后的最后挣扎。而这三点,也勾勒出了阿孝的人生轨迹,进而渲染了他最后的死是多么得无助和令人叹惋。
这样的结局对于倪永孝来说到底算不算好?这就又回到了文初开始的话题。如前文所说,你始终找不到一个为他救赎的理由,那么就让他死在他重视的亲人怀里吧。可是有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推动自己走下去的大多是信念。阿孝为了自己的信念
——家族和家人,隐忍却又奋不顾身地行走了6年,却最后还是倒在了光明的边缘,这
其中的悲凉,谁可以体会呢?极乐空间观后感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观后感生死一瞬间观后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篇二: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无间道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无间道观后感(一)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是黑帮头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社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无间道观后感(二)
今晚看了港片《无间道》,说实话,以前很少看过警匪类的港片,至多也就看过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片和成龙的功夫片,不过这部片子让我眼前一亮。该片是由刘德华和梁朝伟领衔主演,可谓巨星云集,并获得了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整体感觉这部影片拍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剧情复杂曲折,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且让人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看完之后发人思考。该片与其说是警察与黑帮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男人间的对决—由刘德华扮演的黑帮卧底刘建生和由梁朝伟扮演的警察卧底陈永仁之间的对决。在一次交易失败后,黑帮老大琛哥(由曾志伟扮演)和警方都开始排查卧底,刘建生趁升任内务部调查卧底这个职位的机会用计将重案组的领导黄警官(由黄秋生扮演)杀死,随后又和陈永仁“合作”亲手将琛哥杀掉,赢得警局里的人的信任。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陈永仁意外的发现其实那个卧底就是刘建生,而此时他已经将自己档案的密码告诉了刘建生,刘建生狠心的将陈永仁的档案永久删除,这样陈就无法恢复其警察的身份而遭到通缉。不过陈也通过曾经窃听的刘与黑帮老大的录音要求与刘交易,但在交易的过程中被刘的一个下属却残忍的将陈杀害,而刘却能继续留在警局中……情节可谓环环相扣,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分析两人在该片在影片中的轨迹,让我对陈永仁心生敬畏和同情,而对刘建生感到不齿。陈永仁本来在黑帮中就过着难熬的生活,但一直恪尽职守,对上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后却惨遭杀害。而刘建生却为着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条令人唾弃的道路。他先将自己的“上司”杀害,又为获取同行的信任,将黑帮老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大亲手杀死,并在得知自己卧底身份暴露后又将陈逼上绝路,手段可谓毒辣,让人感到厌恶,但同时也为他的聪明感到佩服。
从艺术手法上,该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与黑老大搭线时在影院的黑暗和最后陈约刘交易的地点—湛蓝天空下的天台进行对比,反衬出两人的性格,并且影片首尾呼应,引人思考。同时开篇的部分为整部影片埋下了伏笔,作为整部影片的线索,让人感觉整部影片浑然一体。
稍显遗憾的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刘依然是一名警察,而陈却长眠于地下,让人感觉好人没有好报……可能是因为还有续集的缘故吧。
总体感觉,该片是一部经典的影片。
无间道观后感(三)
有人认为,对于倪永孝来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了。
的确,身为龙头黑帮的老大,若故事以其逍遥法外作为结局显然不太合适;把其关进监狱终身监禁忏悔一辈子又不太符合他的气场。那么与其让他最后终结于其他各种死法,不如倒在自己亲弟弟怀中更让人欣慰些。
即便绝望、不解与悲凉瞬间占据了他生命最后的几秒,对么?
其实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好是坏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的是,倪永孝的死本身就耐人寻味。
整个《无间道》系列都贯穿着灰色的调调。故事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在开始就已经离了弦的箭,控制不了去留与方向,只能按照既定的目标飞去。
黄志成说,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费尽心思想铲除黑帮。
韩琛说,他自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最终逼死了阿孝成为了新一代的老大。
Mary说,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男人冒死干掉了他的老大。
刘建明的信仰是Mary,于是因为这个女人他走进了无间炼狱。
陈永仁的信仰是警察,于是就算知道了是黄sir亲手杀的他老爸和哥哥,却仍然为他做着卧底。
倪永孝也一样。他的登场就是从找他的亲弟弟阿仁开始的。倪坤死了,当时他说,要通知所有的子女。所以,接手老爸帮内的事务和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就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成为了他余下生命的主题。
于是,当全家都沉浸在丧父的悲伤中时,阿孝第一个站了起来,这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冷静沉着,狡猾,阴狠的男人,只用了买一包烟的功夫,就让手底4个老大之前反水的约定瞬间土崩瓦解。
片中每个人都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不曾回头。不同的是,在行走无间的过程中,阿孝想转弯了。或许是考虑到家族的未来,他想洗白自己的生意,走上正轨。于是在四年之后的同一天,阿孝刺出了最锋利的一刀:在昏暗的审讯厅里,证明杀父仇人的录像带就放在了黄sir和陆警官的面前,却直到表针走到了四年前的同一位置时,他才兵分4路清理了门户(除了诱杀韩琛),同时,他自己也站在了敌人的心脏面前,完成了最后一击。
与4年前一样,同样的轻描淡写,却是致命一击!
然而在这场无间炼狱中,人们何谈转弯呢?黄志成最后殉职了;韩琛被自己的小弟干掉了;Mary因为自己的男人被撞死了;刘建明挣扎着走出无间,却甚至精神分裂也没有如愿;陈永仁经过了3个3年的煎熬,最后只能呆呆地望着刘建明的背影。
所以,阿孝的这场困兽之斗也注定失败。当他正无限接近自己的目标,踌躇满志地去参加劳工体育回归宴为自己的政协参选铺平道路时,韩琛回来了,不仅毁了他抬头的机会,还把他的家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又将他拉回了这场无间之旅。
这一次,阿孝真正爆发了。4年为父报仇,2年光耀门楣,一共6年的精神支柱,顷刻化为乌有。在这间父亲生前常光顾的大排档前,阿孝用枪顶着韩琛的脑袋却始终犹豫要不要扣动扳机。杀了,泄了心头愤却难保自己的家人;不杀,那又能怎么样呢?悲愤瞬间在他的体内膨胀起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他自己首先倒下了。握着枪的手一甩,宣告失败。在这一刻,阿孝终于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仇人不杀了,家人不救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任凭他平时多么理智锲而不舍,这时实在是筋疲力尽了。而他却始终没忘记还有一个亲人就在身旁,还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阿仁。可是当他翻出阿仁的窃听器时,我想,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我始终认为,在这之前,阿孝就已经察觉到阿仁是卧底的事实了。因为当他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收拾掉Mary的三个小弟,当着罗继和阿仁的面说“这次我给你机会,你要不要”后,转身就把罗继解决了。所以这句话应该是对阿仁说的。更何况,在杀罗继前,他是始终看着阿仁的。
也就是说,阿孝临死前并不是不经意间发现阿仁的窃听器的,而是有意地去看一眼,阿仁,我已经不行了,那你是不是还在做卧底,会不会早已改掉来真正帮我。可惜再一次事与愿违。当阿孝最后抬眼看阿仁时,眼神间多少带了些不解与怨恨,仿佛心里已经问了无数遍“为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或许在这时,阿孝的世界才真正变成了灰色。然而即便这样,在他的大脑停止运转之前,阿孝还是把阿仁的窃听器又默默地藏好了。
有人认为阿孝之所以不揭发阿仁,是因为他想让阿仁继续做韩琛的卧底伺机报仇。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最后阿孝中枪早就没了战斗意志去做这样的部署。他虽然对外人阴狠,对家人却始终温暖。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是本能地要确保眼下这唯一一个有可能保住的亲人。
保住了亲弟弟,心里却还是悲凉的。所以隐约可以看到最后阿孝留了一滴眼泪。这一滴眼泪,却如倾盆大雨,流出了阿孝最后的感情,为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在《无间道2》里,有三个情节最精彩。一个是开始时阿孝稳住手下4位大佬,这是阿孝为了家人开始接管父亲事务的第一步,是他走向无间的开始;一个是阿孝决定做掉5位大佬,同时自己亲自去击毁自己的杀父仇人,这是他想要走出无间冲破牢笼的开始;最后一个是在大排档与韩琛对峙最终中枪倒下,这是他失败后的最后挣扎。而这三点,也勾勒出了阿孝的人生轨迹,进而渲染了他最后的死是多么得无助和令人叹惋。
这样的结局对于倪永孝来说到底算不算好?这就又回到了文初开始的话题。如前文所说,你始终找不到一个为他救赎的理由,那么就让他死在他重视的亲人怀里吧。可是有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推动自己走下去的大多是信念。阿孝为了自己的信念
——家族和家人,隐忍却又奋不顾身地行走了6年,却最后还是倒在了光明的边缘,这其中的悲凉,谁可以体会呢?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篇三: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关于无间道的观看心得范文关于无间道的观看心得范文
《无间道》是著名导演的作品,《无间道》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经典的拍摄场地。如今就跟着一起来理解一下无间道的观后感吧。
第一次看《无间道》,大概是在xx年,它刚上映没多久的时候,也是我还看不懂这部电影的时候。转眼间十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很多的情节已经忘记,唯一印象深化的,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两个主人公在天台上对峙的一幕。时隔十几年,重温这部电影,在能更深化地去理解这部电影的时候,又给了我别样的震撼。首先《无间道》这个名字,听了许多年了却也不懂真正的涵义,查阅一番才得知,所谓无间道,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无间地狱,佛经故事里的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在这部电影里,确确实实地可以感受到两个主人公在无间地狱中苦苦地挣扎着,想要撕掉假装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无间道》的演员阵容,简直就是个超级豪华套餐。梁朝伟刘德华两人联手,的配角也都让人眼前一亮。梁朝伟所饰演的陈永仁,刘德华所饰演的刘建明,两个舍弃自己的身份在完全相反的环境下的人,在黑道与警方的夹缝中展开了博弈。个人认为《无间道》对人物的塑造,是它最成功,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身为警察的陈永仁,留着胡子,穿得邋里邋遢,不拘小节,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承受治疗;而身为黑道分子的刘建明,却每天西装革履,穿梭于亮堂的办公室,和上司相处得很好,一点一点地向上爬。假设舍弃“身份”这种东西避而不谈,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而正是有了“身份”上的矛盾,才会产生主人公在命运中的挣扎。说起作为警方卧底的陈
永仁,那么不得不提的角色就是他的上司黄志诚。黄志诚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警官,也是这一卧底方案的关键人物。他与陈永仁之间的感情非常深沉,在两人接头时还不忘记送给陈永仁一份生日礼物。而电影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陈永仁在接过礼物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从来不戴表的”,而在后来陈永仁在承受治疗时,却用上了黄志诚送的手表来看时间。这一细节足以说明黄志诚在陈永仁心中的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前辈,却为了保护自己而以身涉险,最后坠楼而死。就在陈永仁绕回正门的一瞬间,黄志诚从楼顶坠落,直直地砸在陈永仁身后的车上,满身鲜血。梁朝伟在这一幕时那种近乎绝望手足无措却要竭力隐忍心中的悲哀的表情,给了我无比的震撼。而当时我脑子里却响起了先前的黄志诚的一句台词——全只有我知道你的身份。假设连警察的身份都无法找回,陈永仁还剩下呢?而另一方面,刘建明在警方做韩琛的内鬼多年,但是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不亚于陈永仁。
在刘建明方面,有一个情节非常耐人寻味。刘建明的女友是一个开朗大方的作家,她与刘建明分享她的小说设想时,出现了下面一番对话:“我可以写那个男主角有二十八种性格。”“你是说我啊?”“你正经一点嘛。”“喂,你想一想啊,一个人有二十八种性格,也就是说,他每天早上起床就自己跟自己演习,演得他连自己的真实性格都忘了,是不是很恐惧啊。”“很恐惧嘛。”这段对话,以刘建明女友不自觉的方式,展现了刘建明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陈永仁的真实状况。两个舍弃了本来身份的人,每天一睁眼就要对自己演戏,甚至快要忘记真正的自己,仔细想想,称之为恐惧毫不为过。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
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假设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化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确实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答复“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设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如今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假设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拉登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单独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仍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听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假设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设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假设可以掐着秒表准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终究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繁忙,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详细的恐慌渐渐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那么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方法答复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无间道》这部电影不愧为影史最富盛名的警匪片,许多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人说好电影值得反复观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看一次便会有不同的体会。《无间道》给我的感觉正是这样,第一次看的时候只看到了警匪相斗正邪之争的刺激,这一次看却有点明白了片名“无间道”的深意。
佛经里说“无间是八大地狱最痛苦的一个”。
两个身份都不属于自己的男人,一个是警方派往黑帮的卧底,一个是黑帮藏于警局的卧底。他们如同生活在一座无间地狱,做梦都害怕被人拆穿真实身份。
无间无轮回,只有永远受苦。但是他们都不甘心,都想要分开无间地狱,摆脱命运的.操控。
他们终究能否得偿所愿?善与恶的道路,一旦选择,又能否再回头?
这部港片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剧情环环相扣,伏笔前后照应,无一处赘述。梁朝伟刘德华等人全程飙戏,每一个眼神都传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波动。再配上恰到好处或紧张或急促的BGM渲染气氛,让人一气呵成看完仍意犹未尽。此外,片头片尾用佛经为起止,虽然我不懂佛经,但是也能略微感受到片中隐藏在警匪片背后的,对于宿命轮回等一系列人生哲学的讨论。
看了大概30遍之后,终于敢写点东西下来
一开始大概是在描绘地狱的场景,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到这个就对整个电影没兴趣了,反正如今看这一段也是无感。
几个佛像出现,平缓过渡到第一场景,曾哥教小弟们做人,也算是为刘后来干掉他埋下一个伏笔。这也是胖子全片两次出镜中的一次,总觉得胖子在这组镜头里有点碍眼,就像被P上去的。曾哥这段台词我也很喜欢,有种自信满满的人生态度(小朋友不要学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决定”,冠希哥此时低下头假设有所悟,这时大家目光可能都集中在冠希哥身上,就忽略了旁边的大B,所以伏笔这里就已经埋下了(就是长得很像,并没有其他情节证明那就是后来的大B)。“路怎么走,让你们自己挑阿”。
接下来就是刘和陈的警校生涯,从这里开始就不停地对两位主角进展比照。他们两位的警号(27149和4927)我倒没有仔细研究,也不知道有无深意。说陈最适宜做卧底,这段我如今也没看懂,就一个场面也没看出表达出陈身上的哪些适宜做卧底的特质。也没看懂冠希哥为何说“我想跟他换”。
下面是青年到中年的两人成长轨迹比照表达。这里陈就使用摩斯密码了,这一直伴随着整个电影。刘这里照了下镜子,也可视作这时就考虑自己的立场。刘给陈按手印,这算两人第一次相遇。这时刘和陈也闪亮登场了。一个是胡子拉渣的黑背心,一个是面容整洁的制服装。多说一句,看这里面人物怎么穿衣服,就够我好好了。
嘈杂的街道,不知道这里的商家招牌以及卖音响的祥威算不算广告植入。刘和陈的第二次相遇,一个衣裳得体,一个随性自然,我一直觉得这一幕是全剧最温情的场景,两个中年男人,都忘记了自己的卧底身份,就自然地毫无遮掩地谈音响,听音乐,聊折扣,互相介绍用什么器材好,去哪家买廉价,就像两个小孩子互相分享自己的机密,什么也不多想,就一起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瞪大眼睛,相视一笑,真的不错。陈还展现出一种正义感“你的喇叭是卖的贵嘛”,一种混混的邪气“那你不交试试看阿”。
叶sir去世,就只有黄知道陈的身份,这样陈的身份能否恢复后期就是一个矛盾点,陈的敬礼也表达不忘警察身份。
天台见面陈都不忘敲手指。镜子反射出人的影子,后来刘上来也是一样,就是不知道是否是同一个天台。这里就是表达做卧底的痛苦,自我认知,不过陈是个好人,所以还能走出来。这里台词也异常经典,“明明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黄耍的是威胁利诱,我回去把你的档案全都散除掉,你一辈子做古惑仔,我也不用烦了”,然后又送了只表,可惜对表没有研究,看不懂微妙所在。陈想到自己的警察身份,还是透露情报,没有感情用事。“这案子一破就退休,阿”,“你少来,这句话我听了九千屡次了”,也是经典对白。“植入体内的要不要”,“植到哪”,这对白我还没听出笑点在哪。嘴上说不戴表,后来这表还是戴上了。
下一个场景就是刘的工作,总之两位主角要么在比照,要么在碰撞。刘其实工作才能也是很强的,这招诱骗就很厉害,也可能暗示刘在生活中一直在演戏。功能机就是能盲打。这里这个工厂的位置,不知道和后来曾哥那个货仓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联络。可惜被大B问“你怎么知道工厂是阿毛的”一时语塞,幸亏一个救急,倒有点像听见打雷声的刘备了。华仔这时的眼神可见已经开始从偶像派过渡到演技派了。
篇四: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范文《无间道》表达了邪不一定是邪,正也未必是正。所谓无间道,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下面是的关于无间道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连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涅槃经》第十九卷。
电影一开始的注解,仿佛是句谶语,让我预知了这是个悲剧。
影片讲的是卧底的。卧底是种很特殊的职业。干这一行的注定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他们心怀理想却必须天天与之悖逆的种种行为。他们只有竭尽全力的演戏才能活下去。他们没有朋友。不能有朋友。
梁朝伟是卧底。警察的卧底。三年,三年,又三年,他一干就是九年。从青春激扬到而立之年;从壮志凌云的警校精英到疲惫不堪的“老古惑仔”;曾经记忆力超群的少年已记不起保镖的“標”字如何写……这九年的岁月浸透着多少辛酸?影片有这样1个细节:他只有在陈慧琳办公室的长椅上才能安心地睡一觉。由此可以想象,那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如何的高度紧张警觉无法安心入梦。
刘德华是卧底。黑帮的卧底。比起梁朝伟他够幸运:警界干探,职场得意,家庭幸福。可是面对最心爱的女人也要伪装,提防,恐怕这种滋味也不好受。
影片深刻地反映了卧底的困难。可是它仅仅是在说卧底吗?其中郑秀文的一句话点破了本片的主旨:一个有28种性格的男人,每天都要演戏,甚至跟自己演戏,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这不就是我们吗?——每天带着各种面具,演着不同的戏的“卧底”!还有,最后杀死梁朝伟的那个警察,竟也是黑帮的卧底!导演成心的,着重的安排这么一个卧底来左右大局,来收尾,也就
是为了强调: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处处存在这种顶着各种身份却似是而非的,演戏做秀的,暗藏杀机的“卧底”。
黄秋生的死,使梁陷入了一种为难甚至是绝望的境地:再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警察。这和《变脸》中尼古拉斯.凯奇的遭遇很相似。但在变脸中这些只是为这部警
匪动作片增加点气氛,无法提升到《无间道》中一种认识论的高度,缺失了暗示着人生某种绝望境地的象征意义。
曾志伟的死,使所有矛盾缓和。然而昨天虽已死亡,明天却不是新生。两个主角从一开始就无法妥协的对立关系,注定了这种完满不能作结局。
结局是悲剧。九年的卧底之后,梁本想做一个普通人,他却被杀;刘本想做一个好人,他却被捕。他们这种各自都不能如意的无奈结局,隐喻着我们的命运并不是由自己掌握,它只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随机结果。
电影取名无间道,用来形容卧底的生活状态,可谓贴切。但用它来形容人间岂非也很贴切?
无间道,人间道。
题记:行走无间,形无间,影无间,一生无间!
这部被影评界称做电影市场的作品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使低糜了许久的电影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曙光,刘伟强无疑是伟大的导演,他一直都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无间道】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刘伟强自身的实力,其实我一直不愿意把一部电影的成功归功与戏里的演员,因为演员只是导演用来诠释戏剧内涵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间道】中不得不提的也是演员!
一直认为刘是大男子主义十足的导演,因为,在刘执导的电影当中爱情永远不名一文,早年的"古惑系列"是着样,后来的【头文字
D】也是这样,而这部【无间道】亦如此刘伟强似乎格外偏爱写兄弟义气,说到义气,我不愿意去说哪个很男人的男人陈永仁,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傻强!
在整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人就是傻强,我不知道他终究傻不傻,如果傻,怎么能在鱼龙混杂的三合帮混那么久,可如果不傻,他为什么明知道会死还是替他的仁哥挡了一枪!后来我知道了,那叫义气,就是为了兄弟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一种感情,他是讲义气的,为了义气可以什么都不顾,对陈永仁是这样,对韩琛也是这样,正因为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所以无论如何韩琛都不会相信他是卧底,然后陈永仁就败露了,这个桥段让我觉得当警察的人是可怜的,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在那些边缘人眼中义气终究意味着什么!我从来不认为陈永仁有什么错,因为他一样是很可怜的人,可是在傻强死的时候我真的认为他是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错的不可饶恕!杜文泽绝对可以称的上是电影界的最正确男配角,演技是否精湛这种事有时见仁见智,可是难道在提起【无间道】时你想不到杜文泽那张有些淘气,有些傻气的脸吗?如果能他不是就成功了吗!虽然,我一直有些遗憾影评会把最正确男配角给了黄秋生而没给杜文泽,可是对与一个演员而言或许赢得的掌声真的比奖杯更有意义!
【
无间道】的成功不仅仅为刘伟强赢得了最正确导演的荣誉,也使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无间道】而后的几年同类型的电影又一次倾巢而出,可却显有成功,一个时代的变迁本应让电影在世界大放异彩,可是无间道以后电影界再没有新的突破,不知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几时,逝去的经典只能被回忆,而今后的突破只能期望另一部"无间道"的诞生了!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锋利。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宏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完毕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完毕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承受那些辩白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时机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到达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白,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完毕,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时机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时机
——快到终点才能知道
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篇五: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系列观后感》先说《无间道1》,影片刚开始,在快速的穿插片段中,就暗示出了两个人的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一个服务于黑帮老大,考入警校,并努力升职;而另一个以过人的资质被警校“开除”,混入黑帮。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他们不同的成长。本来各自期盼的生活,完完全全交换了。
年轻的阿仁每天混迹于街头巷尾,可以无限风光的打砸抢烧,同时也可以无限次地被警察骚扰,被古惑仔打。如果没有黄sir给他精神支柱的话,或许早就真的沉沦了。年轻的刘警官则每天奔波于抓各种惹事的混混,抓回去后就拉去拍照。慢慢的阿仁被拍成了梁朝伟,刘警官在阿仁无限次送经验的过程中也升职成为德华帅锅了。
“这部,标准港产货,一万多块,再加上一千多块的本地线,比得上十几万的欧洲货。“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
通透。”喜欢这段话,也想问阿仁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口才?看来在道上上混这么多年,推销产品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看看他手上的绷带才知道,原来每个成功推销员的背后都隐藏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也是两个主角第一次在除警察局以外的地方正式会面。不久,警校叶校长殉职,这个曾经在警校给他许多鼓励和帮助的人。灵车开过,阿仁在一个暗暗的角落里,向他的校长敬礼。
“明明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谁也没有想到,从阿仁做卧底开始,这么快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而什么时候能打掉这伙庞大的黑社会组织,仍然未知。
我在想十年时间,阿仁一直都没被发现,心理每天都要承受突如其来的恐惧和压力,换作谁说不定在某个时刻都会心理崩溃。有点所谓的心理问题再正常不过了。
还好,梁朝伟天生一脸的乐观相,也或许是自信,让我们感觉到了正义的力量。看来乐天派,总是有幸运女神的眷顾。
天台上的接头,给黄sir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于是就是接下来的抓捕行动。由于警察这边有了内鬼,行动以失败告终。同时,韩琛也损失了一批货。此时,警匪双方都意识到了自己身边有卧底存在。“有两个傻瓜在医院里等换肾,但肾只有一个,两个人就玩一个游戏,每个人把一张牌放在对方的口袋里,谁猜到对方放什么牌就算赢。”这段话其实就是这部影片的剧情概要,也是黄sir与韩琛的赌局,而谁输了,就会死。
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都开始查自己身边的内鬼。阿仁继续心理医生的治疗。“其实呢,有件事我想要问你,但是又觉得??不太好意思。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就是说你觉得我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告诉你一个秘密,但别说出去??其实我是警察。”在心理治疗的那段期间,我想阿仁应该是做卧底以来最放松的、也是最幸福的时光吧。(详见《无间道3》)同时,我也悟出了一些,那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真爱时,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角色,都希望把真实的自己给她,因为那才是自己真正的——那颗心。
黄sir与阿仁的第二次接头,也是最后一次接头。阿仁跟傻强说是去按摩,在街上遇到了老朋友。“好久没见了。”
“六、七年了吧。”“还
好吗?”“我结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啊。”这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本来古惑仔的生活不属于他,现在却每天这样的活着。不过,既然他选择了警察,无论是谁,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他,似乎都已不再重要了。
黄sir的行踪被跟踪了,接头后,把一条路让给了阿仁,自己冒险走电梯。结果在电梯门关的一瞬间,被黑帮认出来了??黄sir从高空坠落,砸到了阿仁刚刚坐的出租车上??唯一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也死了,这次阿仁真的崩溃了。警匪交火,在逃跑中,傻强中枪,却仍拉上阿仁,一路上又不失本性的给阿仁老生长谈了一番,然后流血过多,车翻沟里。对阿仁来说,在黑帮里最讲义气的兄弟就是傻强了,当韩琛出卖阿仁时,傻强敢站出来替阿仁
出头。就算是在卧底,他们也是真真正正的兄弟。(详见《无间道3》)
黄sir死后,mary收到一个录音带,意识到了刘警官的身份。刘sir从此刻开始改过自新,最后与阿仁联手除掉了韩琛。而在办公室,阿仁也发现了刘sir是警察内鬼的证据,于是在天台上约了刘sir。一段经典对话:“给我个机会。“怎么给你机会?””“我以前没的选择,现在想做一个好人。“好,跟法官说去。看他给不给你机会。”“那就是让我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想,如果我是阿仁,我会怎么做。人生有时候需要面临各种选择,无论你选的是否正确,摆在面前的那条路,始终由自己来走,而路两旁的栅栏,就是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就像阿仁说的“我是警察。”
在影片的剧情接近尾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阿仁在
电梯门口被击毙。而此时的刘sir已决心做个好人,不再为黑社会卖命,不愿再辜负mary的期望,想要将功赎罪。因为黄志诚的死,心里很愧疚,更希望得到阿仁的原谅。但是一切都晚了,事实也将再一次被掩盖,此时的他也面临着两个选择,妥协或做好警察。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两个主角性格这么的相似,毅然决然的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或许观众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阿仁没有给刘警官任何的机会,没有随随便便的跟他说,过去就过去了,以后大家都是朋友之类的话,这样或许他还不死。但是当你看了《无间道2》,你就了解了阿仁是什么样的性格。
旁白:阿仁殉职后,李心儿医生在殉职的警校校长叶sir的衣服中找到阿仁的档案,恢复了他的身份——陈永强。葬在了黄志诚警官旁边。
end篇二:《无间道》影评
《无间道》
《无间道》影片无疑是近年来少见的从立意、构思到制作、拍摄都异常精良的港产影片。尤其难得的是,在大量商业元素包装下的《无间道》影片却有着一个相当严肃的精神内核。从影片的片名看,所谓“无间道”,其实讲的是人物命运,讲人生的错位。影片以“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影片围绕着两个身份,本不该属于自己,互为警察和黑帮卧底的陈永仁和刘建明而展开。随着众多人物、角色的逐一登场,讲一个“无间地狱”的命运图说,娓娓道来。
1991年18岁得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听从大哥韩琛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的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呆在黑帮,只有黄警督与他单线联系。在一次黑社会的毒品交易中,警方欲靠卧底的情报抓获罪犯,但行动失败,并且暴露出了双方各在对方内部暗藏内鬼的事实。然而,巧合再次发生,两个卧底同时被派认为双方调查内鬼的人选。这也就展开了此后调查卧底、清除内鬼的剧情展开发展,以至全剧的高潮。可期间,唯一知道陈永仁身份的警官—黄警督意外去世,决心做好人的刘建明也靠陈永仁的帮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老大,并主动提出要还陈永仁的警察身份。其实刘德华从青年时代心里就有善良的种子的,从他看着梁
朝伟的背影说出的“我想换”就可以看出来。两个人其实心里都遭受着煎熬,刘德华想做一个好人却是坏人的身份,梁朝伟是一个好人却每天做着坏人的事,以至于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影片的最后,刘建明将韩琛杀死,却在这时遭受到人生最大的煎熬,他将培养自己的老大杀死,表明他是想做一个好人的,但是梁朝伟却发现他坏人的身份,于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爆发了出来,他将梁朝伟的档案彻底删除,这就表明他已经做了决定,那就是牺牲梁朝伟来成就自己的好人,相信尽管是这样他的内心还是挣扎的,可是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从小和刘德华一起被安插在警察局的黑帮卧底师弟,师弟将梁朝伟打
死,在转身看到梁朝伟倒下的时候刘德华的眼神是复杂的,有震惊,轻松,无奈,更多的是惋惜,于是影片给了刘德华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他打死了自己的师弟,一段秘密就这样被掩埋在一个人的心底,最后,梁朝伟成了英雄,成了烈士,而刘德华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好人,当上了一个真正的警察,可是,他却要一生受到煎熬,毕竟他做一个好人的代价太大了
影片到此为止,留给人们充足的思考空间,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梁朝伟善还是刘德华善,对于我们每个人要做到善又应该怎么做,或许真的是有的善是要以恶为代价的,善和恶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的,善与恶交织不清才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无可奈何。
传统警匪片的常规叙事总是以正义战胜邪恶,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为最终目标。《无间道》却摆脱了这种“大团圆”模式,作了反处理,结尾时陈永仁的真实身份得以确认,警方以英雄待遇为他厚葬,而站
甚至警匪交锋的紧张场面都不是最吸引观众的核心,相反,人物悲剧性的角色身份的冲突,以及因此而展开的心理游戏才是令观众屏气息声的主要卖点。影片以一黑一白两位卧底的命运为主线,警察和黑道之间的较量充满紧张气氛,节奏则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又高潮迭起,不容喘息。由此可见影片的情节设计颇见用心,节奏紧凑,有一种难得的张力。。
总体来讲,这部电影在国产片里算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剧情有些略显老套,还是传统的香港警匪片类型,但是它对于人性的揭示和善恶的思考才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影片以一句佛经的话作为开头,十八层地狱之最底层是为无间,而无间道,无疑也是关于罪恶与救赎的一部电影,其实有了这样一层意义它的表现形式已经是其次了,选警匪片无疑是照顾一部商业片的票房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它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它对于人性善恶的思考,这在当前心情浮躁的电影制作中显得难能可贵。篇三:无间道观后感
无间道观后感
无间道>观后感(一)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是黑帮头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社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无间道观后感(二)
今晚看了港片《无间道》,说实话,以前很少看过警匪类的港片,至多也就看过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片和成龙的功夫片,不过这部片子让我眼前一亮。该片是由刘德华和
梁朝伟领衔主演,可谓巨星云集,并获得了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整体感觉这部影片拍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剧情复杂曲折,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且让人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看完之后发人思考。该片与其说是警察与黑帮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男人间的对决—由刘德华扮演的黑帮卧底刘建生和由梁朝伟扮演的警察卧底陈永仁之间的对决。在一次交易失败后,黑帮老大琛哥(由曾志伟扮演)和警方都开始排
查卧底,刘建生趁升任内务部调查卧底这个职位的机会用计将重案组的领导黄警官(由黄秋生扮演)杀死,随后又和陈永仁“合作”亲手将琛哥杀掉,赢得警局里的人的信任。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陈永仁意外的发现其实那个卧底就是刘建生,而此时他已经将自己档案的密码告诉了刘建生,刘建生狠心的将陈永仁的档案永久删除,这样陈就无法恢复其警察的身份而遭到通缉。不过陈也通过曾经窃听的刘与黑帮老大的录音要求与刘交易,但在交易的过程中被刘的一个下属却残忍的将陈杀害,而刘却能继续留在警局中??情节可谓环环相扣,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分析两人在该片在影片中的轨迹,让我对陈永仁心生敬畏和同情,而对刘建生感到不齿。陈永仁本来在黑帮中就过着难熬的生活,但一直恪尽职守,对上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后却惨遭杀害。而刘建生却为着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条令人唾弃的道路。他先将自己的“上司”杀害,又为获取同行的信任,将黑帮老大亲手杀死,并在得知自己卧底身份暴露后又将陈逼上绝路,手段可谓毒辣,让人感到厌恶,但同时也为他的聪明感到佩服。
从艺术手法上,该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与黑老大搭线时在影院的黑暗和最后陈约刘交易的地点—湛蓝天空下的天台进行对比,反衬出两人的性格,并且影片首尾呼应,引人思考。同时开篇的部分为整部影片埋下了伏笔,作为整部影片的线索,让人感觉整部影片浑然一体。
稍显遗憾的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刘依然是一名警察,而陈却长眠于地下,让人感觉好人没有好报??可能是因为还有续集的缘故吧。
总体感觉,该片是一部经典的影片。
无间道观后感(三)
有人认为,对于倪永孝来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了。
的确,身为龙头黑帮的老大,若故事以其逍遥法外作为结局显然不太合适;把其关进监狱终身监禁忏悔一辈子又不太符合他的气场。那么与其让他最后终结于其他各种死法,不如倒在自己亲弟弟怀中更让人欣慰些。
即便绝望、不解与悲凉瞬间占据了他生命最后的几秒,对么?
其实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好是坏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的是,倪永孝的死本身就耐人寻味。
整个《无间道》系列都贯穿着灰色的调调。故事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在开始就已经离了弦的箭,控制不了去留与方向,只能按照既定的目标飞去。
黄志成说,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费尽心思想铲除黑帮。
韩琛说,他自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最终逼死了阿孝成为了新一代的老大。
mary说,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男人冒死干掉了他的老大。
刘建明的信仰是mary,于是因为这个女人他走进了无间炼狱。
陈永仁的信仰是警察,于是就算知道了是黄sir亲手杀的他老爸和哥哥,却仍然为他做着卧底。
倪永孝也一样。他的登场就是从找他的亲弟弟阿仁开始的。倪坤死了,当时他说,要通知所有的子女。所以,接手老爸帮内的事务和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就成为了他余下生命的主题。
于是,当全家都沉浸在丧父的悲伤中时,阿孝第一个站了起来,这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冷静沉着,狡猾,阴狠的男人,只用了买一包烟的功夫,就让手底4个老大之前反水的约定瞬间土崩瓦解。
片中每个人都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不曾回头。不同的是,在行走无间的过程中,阿孝想转弯了。或许是考虑到家族的未来,他想洗白自己的生意,走上正轨。于是在四年之后的同
一天,阿孝刺出了最锋利的一刀:在昏暗的审讯厅里,证明杀父仇人的录像带就放在了黄sir和陆警官的面前,却直到表针走到了四年前的同一位置时,他才兵分4路清理了门户(除了诱杀韩琛),同时,他自己也站在了敌人的心脏面前,完成了最后一击。
与4年前一样,同样的轻描淡写,却是致命一击!
然而在这场无间炼狱中,人们何谈转弯呢?黄志成最后殉职了;韩琛被自己的小弟干掉了;mary因为自己的男人被撞死了;刘建明挣扎着走出无间,却甚至精神分裂也没有如愿;陈永仁经过了3个3年的煎熬,最后只能呆呆地望着刘建明的背影。
所以,阿孝的这场困兽之斗也注定失败。当他正无限接近自己的目标,踌躇满志地去参加劳工体育回归宴为自己的政协参选铺平道路时,韩琛回来了,不仅毁了他抬头的机会,还把他的家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又将他拉回了这场无间之旅。
这一次,阿孝真正爆发了。4年为父报仇,2年光耀门楣,一共6年的精神支柱,顷刻化为乌有。在这间父亲生前常光顾的大排档前,阿孝用枪顶着韩琛的脑袋却始终犹豫要不要扣动扳机。杀了,泄了心头愤却难保自己的家人;不杀,那又能怎么样呢?悲愤瞬间在他的体内膨胀起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他自己首先倒下了。握着枪的手一甩,宣告失败。在这一刻,阿孝终于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仇人不杀了,家人不救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任凭他平时多么理智锲而不舍,这时实在是筋疲力尽了。而他却始终没忘记还有一个亲人就在身旁,还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阿仁。可是当他翻出阿仁的窃听器时,我想,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我始终认为,在这之前,阿孝就已经察觉到阿仁是卧底的事实了。因为当他收拾掉mary的三个小弟,当着罗继和阿仁的面说“这次我给你机会,你要不要”后,转身就把罗继解决了。所以这句话应该是对阿仁说的。更何况,在杀罗继前,他是始终看着阿仁的。
也就是说,阿孝临死前并不是不经意间发现阿仁的窃听器的,而是有意地去看一眼,阿仁,我已经不行了,那你是不是还在做卧底,会不会早已改掉来真正帮我。可惜再一次事与愿违。当阿孝最后抬眼看阿仁时,眼神间多少带了些不解与怨恨,仿佛心里已经问了无数遍“为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或许在这时,阿孝的世界才真正变成了灰色。然而即便这样,在他的大脑停止运转之前,阿孝还是把阿仁的窃听器又默默地藏好了。
有人认为阿孝之所以不揭发阿仁,是因为他想让阿仁继续做韩琛的卧底伺机报仇。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最后阿孝中枪早就没了战斗意志去做这样的部署。他虽然对外人阴狠,对家人却始终>温暖。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是本能地要确保眼下这唯一一个有可能保住的亲人。
保住了亲弟弟,心里却还是悲凉的。所以隐约可以看到最后阿孝留了一滴眼泪。这一滴眼泪,却如倾盆大雨,流出了阿孝最后的感情,为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在《无间道2》里,有三个情节最精彩。一个是开始时阿孝稳住手下4位大佬,这是阿孝为了家人开始接管父亲事务的第一步,是他走向无间的开始;一个是阿孝决定做掉5位大佬,同时自己亲自去击毁自己的杀父仇人,这是他想要走出无间冲破牢笼的开始;最后一个是在大排档与韩琛对峙最终中枪倒下,这是他失败后的最后挣扎。而这三点,也勾勒出了阿孝的人生轨迹,进而渲染了他最后的死是多么得无助和令人叹惋。
这样的结局对于倪永孝来说到底算不算好?这就又回到了文初开始的话题。如前文所说,你始终找不到一个为他救赎的理由,那么就让他死在他重视的亲人怀里吧。可是有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推动自己走下去的大多是信念。阿孝为了自己的信念
——家族和家人,隐忍却又奋不顾身地行走了6年,却最后还是倒在了光明的边缘,这其中的悲凉,谁可以体会呢?篇四:无间道影评
总体来讲,这部电影在国产片里算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剧情有些略显老套,还是传统的香港警匪片类型,但是它对于人性的揭示和善恶的思考才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影片以一句佛经
的话作为开头,十八层地狱之最底层是为无间,而无间道,无疑也是关于罪恶与救赎的一部电影,其实有了这样一层意义它的表现形式已经是其次了,选警匪片无疑是照顾一部商业片的票房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它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它对于善恶的思考
影片的两个核心人物,刘德华和梁朝伟,前者是出身黑道,被大哥指派来到警察局的卧底,而后者则是警察安插到黑帮的卧底,这完全是两个鲜明的对比,刘德华从青年时代心里就有善良的种子的,从他看着梁朝伟的背影说出的“我想换”就可以看出来。两个人其实心里都遭受着煎熬,刘德华想做一个好人却是坏人的身份,梁朝伟是一个好人却每天做着坏人的事,以至于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影片的最后,刘德华将曾志伟杀死,却在这时遭受到人生最大的煎熬,他将培养自己的老大杀死,表明他是想做一个好人的,但是梁朝伟却发现他坏人的身份,于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爆发了出来,他将梁朝伟的档案彻底删除,这就表明他已经做了决定,那就是牺牲梁朝伟来成就自己的好人,相信尽管是这样他的内心还是挣扎的,可是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从小和刘德华一起被安插在警察局的黑帮卧底师弟,师弟将梁朝伟打死,在转身看到梁朝伟倒下的时候刘德华的眼神是复杂的,有震惊,轻松,无奈,更多的是惋惜,于是影片给了刘德华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他打死了自己的师弟,一段秘密就这样被掩埋在一个人的心底,最后,梁朝伟成了英雄,成了烈士,而刘德华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好人,当上了一个真正的警察,可是,他却要一生受到煎熬,毕竟他做一个好人的代价太大了
影片到此为止,留给人们充足的思考空间,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梁朝伟善还是刘德华善,对于我们每个人要做到善又应该怎么做,或许真的是有的善是要以恶为代价的,善和恶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的,善与恶交织不清才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无间道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快到终点才能知道
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无间道》来自香港,这个比世界上大部分生活水平都好的岛屿,一度是天堂的代号。几个杰出的艺人和一帮高明的商人及用心良苦的故事高手,用命运和职业的格局码出换体思维,在好人坏人之间追问、游离,终而幻灭在规则底线。令人自然想起《变脸》,有点类似的抗争。从导演手法和推进方式看,《变脸》展示出更多是故事的猎奇,人心的惶然与迫切。《无间道》则十分冷静,是一部预设好的棋局,一座固守的监狱,人在中间,等待发生、过程和终结,最后只剩哀歌一曲。这个中间,导演和编剧占了主导位置,而刻意轻描淡写的拍摄手法更增添了偏重砝码。同为商业片,对生命的思索和残酷的体现,《无间道》显得胜过《变脸》。
四位主角表演没有辜负他们享有的昌隆声誉,平实、内敛,不沾暧昧的流露。背景、用光不徘徊在奢侈的铺张;平稳的表叙令人有足够时间让感觉壮大,溢满。音乐也没有刻意忧伤和煽情,低低呜声直通天际,让你相信这不只是命运的一首协奏曲,确是某个阴曹地府招安之音。
更难得是,没有以往港产片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愚蠢花巧和卖弄。枪砰然响,人颓然倒,慌张中只剩模糊不安。黄秋生睡在摔扁的车上,嘴角挂着血丝,静止的肥大身驱在血腥中透出得固执,让人相信他是曾经的朋友和严肃的上司。曾志伟的阴鸷残忍,在影片开头几个眼神中便已画出。而他逃往消防楼道趔趄脚步,心里趴出的慌张和绝望,到无声无息中枪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实老大和死人的区别,其实很小。
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应该是最矛盾综合体,史无前例的位置必须让他掏出更多本钱丰富故事的完整,最好的演绎方法是忘记自己,忘了自己作为艺人刘德华的地位,明确主角是四个人。很庆幸,他不仅没带进个人戏外的乖张,而且很好找到了自己位置。差馆里的个人戏也显得克制,警察面对审犯,除了
偷巧的智慧和些许得意,没有肆意夸张的烘托。到后来从电梯中平静出来的神态,十年前种下因果循环,已使他对任何结局都了于在胸,生亦何欢,死又何哀。刘在这里做得很成功。
梁朝伟是个超一流演员,绝不是他人口中所谓的工兵型,天生的忧郁和四顾无依的气质,强烈影响他所演过的每一部影片。这种角色演来更游刃有余。迷惘的眼,散漫的形神,总能看出内心对行为和身体的背叛,自我的怀疑。我是警察,这话只能在医生面前心不在焉吐出。求证永远在炼狱中,道路从不间断,最后也只能睁大眼睛,在四面封闭的电梯瘫软到另一个世界。所有信心在这里嘎然而止,是为无间道。
令人心悸的生存状态安排,自然离不开对爱情的编弄,而爱情相对这些,实在无力和不足为道。导演让郑秀文和陈慧琳适可而止的表演再次证明他的高明。郑演惯都市傻女人,没有在片中长久撒泼,破坏阴沉平静气氛,实是幸事。而陈慧琳的寡言少语,和惊艳容颜符合大众对心理医生的神秘期盼。没有风雨中的凄厉,生离死别的痛苦,只留底匆匆的录音和纸片儿。爱情,只是众多炼*狱中的一个痛苦而普通程序。女人,地狱里只是配角。
影片的结局据说有两个,刘的被铺和升官。前者符合普通人心中因果报应的快意;但后者绝不是所谓的皆大欢喜,相比下更符合故事的发展路线,刘最后望着陈(梁饰)的坟,千般痛苦和欲望熬成一句话,“我想和他换”。生不如死。亦是无间道。
好的影片,往往有许多解读,须得亲身去看,去体验。如果只看预告和影评,就有如我幼时看到超度挂画中的地狱,离事实太远,太不可信。
但《无间道》完全没有这类可以说是浮面的花招。它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又或者说,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脉络,并细细体会的观众,都算是成年人;它呈现的是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及进一步的,在电影本身构成的各项技术上,我才说,《无间道》是完全成熟的。
也因此,《无间道》系列值得我们更细致的讨论。特别是,它引用了涅盘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来隐喻,或者开展剧情;这一点,不仅展现出既宏伟又幽微的气势,更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而这延伸出来的想象,绝不是仅仅用目前这《无间道》三部曲的幅度可以完全涵纳的。
在《无间道i》当中,以一种单纯但有效的双线交错与对应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简洁的奏鸣与对位;在这个架构之下,黑白之间交互「卧底」所产生的角色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张力,则将这两条线绞在一起,并且越绷越紧,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我想就不用在这里多费唇舌了。重点是,这种双线交错的叙事模式在国内外并不罕见,但《无间道》用来胶合这两条线,并使之产生化学作用的核心意念,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属于东方文明的深度现实主义,透过「卧底」这个位在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最边界的人生角色,具体地传达出来。
说是现实主义,因为,它不仅仅表现了警匪之间的尔虞我诈,更因为刘德华的企图自我漂白以及梁朝伟的最终殉职,而使得《无间道》可以超出一般这类影片正邪斗智的既定模式,而往更深沉的真实人生之辩证过程发展。而这个辩证,最终就表现在公祭梁朝伟的场合,刘德华代表警界举手致敬时,不禁闭上眼睛的那个特写镜头里。
在好莱坞影片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成熟的警匪片、间谍片、股市大亨片;与《无间道》首部曲同时间推出的,有bradpett与robertredford的《spygame》(台湾译作《间谍游戏》)。这部片我在hbo上看了不下三次,深深为其剪辑的功力与运用回溯叙事(flashback)的巧劲所折服,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步拍给成年人看的片子;但是,它依然不脱西方叙事当中,角色必须「正—邪」截然分明的架构----正:bradpett与robertredford;邪:中情局。而正邪之间最终的价值判断与调和,会落在一个超然的上帝手上;这个上帝角色通常由美国宪法与立国精神来扮演。在绝大部分的西方故事当中,似乎舍此二元对立与上帝之眼,故事就无法推展,说不下去,或是无法吸引观众。
而《无间道》却揭示了东方文明中的深沉真实。正邪的无法二分,并不在白天是上帝、晚上是魔鬼,或者白天是人、晚上是吸血鬼----在西方那通常都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相对于此,在东方,正邪无法二分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共相,两者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正如阴与阳、佛与魔、因与果、王与霸、善与恶,往往都是一体的两面,既可能相克,也可能相生;屏幕上的梁朝伟与刘德华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对子。
儒释道这三个东方社会的主要信仰,在其思想核心,并不像西方那样,需要依赖一个超凡的上帝来指导凡间的所有准则与次序;而是直接去体验或揭示现实的娑婆世界里头,人自身与人际关系当中,最复杂也最基本的道理。儒释道都观察到,自大规模的灌溉农业社会成型以来,社会集体当中最现实也最奥秘的细微人性变化,是如何在形成与作用;而它们的道理也就架构在对于这变化的体验、诠释与超越之上。在这当中,佛的道理,或可说成是,当对于这现实人性纠葛的超越无法有效进行时,就会不断地堕入轮回,甚至陷进最糟糕的地狱
烈火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说,电影本身是一种对于故事逻辑的玩弄,那么,《无间道》就是是一系列高度「玩弄」人性的故事。而这种「玩弄」的手法与深度,对我来说尽管是那么真实,但我怀疑,西方人在正邪二分、上帝存在的既有框架底下,是否看得懂当中的奥妙?而他们是否会将之认知为,那是属于东方的奥妙?听说好莱坞已经将《无间道》的剧本买下,准备改拍成好莱坞版;届时,我们就可以来瞧瞧,西方人是否能够领悟属于东方的人生智能?
在看完《无间道i》的隔天,《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尚未下片,我连忙冲到戏院去看。在这之前,已听过许多人说,看不懂这第三部;老实说,我也看不太懂。如果回到《无间道》系列本身,引用佛经「无间地狱」说法的这个隐喻上面,那么我会觉得,仅仅去描述刘德华这个角色的无法自拔、终致必须在无间地狱中承受无法超脱轮回的痛苦,这样的设定其实并无法撑住连续三部影片、将近五个小时的叙事幅度。我想这是造成编剧在《终极无间》当中必须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叙事花招的原因之一;但这也使得观众不易进入整体脉络。
事实上,到了第三部,应当要有另外一个与刘德华同样强烈的元素进入故事脉络,方能如第一部一般,继续有效、简洁地推进叙事。而这个元素,我以为,如果回到佛经的典故,无疑地应当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如果有一个象征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就可以跟永沉轮回、等待被拯救的刘德华,两者之间形成另一组强烈的张力对比。但在第三部当中并没有这个角色,而刘德华也还未往生;也因此,我觉得,《无间道》的系列故事,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回到东方文明的深沉里头,这个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在影片所要呈现的现实世间,不会仅仅是纯洁如莲花的,而是会有他人性的、二元并存的、相生相克的面貌?
罗永生:作为政治寓言的「无间道系列」
《无间道》(infernalaffairs)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的香港取得空前的成功,不但有人视之为走向没落低迷的香港电影新希望所在,甚至罕有地受到特区首长公开赞誉。然而,具讽剌意义的是,《无间道》却可能是香港电影历史上最强烈的政治寓言。
我试图以政治寓言的角度阅读“无间道”系列,在另文曾仔细追索过香港电影中“卧底”题材的次类型(sub-genre)自八十年代的发展,[1]也会在本文展示
“无间道”系列各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认为“无间道”系列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在香港卧底电影的传统上创新,而在各集之间,也互有连系地发展出一种新的叙事风格,切中香港历史现实和当下处境,对时间、记忆、身份等三个深具香港当下文化政治意义的问题,作出别具新意的介入。
毫无疑问,过去二十多年以来,香港深受九七问题的左右,这个问题既是政治性,也是文化性的。甚至虽然“后九七”的说法已渐渐在这几年浮现,[2]二零零四年的“爱国论”争议及人大释法,却又随即激发出
“二零零四才是一九九七”的惊叹,[3]可见
“九七”其实并未随主权移交中国而离香港远去。九七之前,海外和香港的文化评论,出现了不少争论,辩说香港是否一种混杂的文化形态。这些争论虽有助厘清一些事实,但其局限是把香港的文化问题,收窄为对香港文化身份属性的检验。然而,当代文化研究正好要指出,文化属性的争论不可能抽离在不断变动中的具体政治处境。文化身份并非静态的文化特质,它同时是文化认同的定位、政治身份的选择、政治位置的占取并谋求确认的问题。所以,当这些九七文化争论还在空泛地捕捉香港人是如何混同中西,且内在矛盾之际,香港人更切身地从每日生活和政坛政治变化所感受到的,更是活灵活现、目不暇给的政治“变脸”活剧,及种种关于转换身份和政治效忠的游戏。这种活生生的文化政治,更能剌激香港文化创作人的思绪。
占据香港电影创作人心目中一个重要地位的,当然是香港人的身份政治,以及和身份政治相互紧扣的几个课题,其一是时间,其二是记忆。九七前后不少电影以人文体验的切身角度去探讨时间经历、时间意识,其实它们都可阅作为对“九七大限”那种被动时间观的反抗。从大部分香港人亲身感到的文化经验来说,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有着繁杂多样的种种“过
去”(pasts),并无清晰线索,然而九七“回归”,却逼着所有人去面对和接受一个一统版本的历史命运\。在“线性历史观”下所描画的“历史”长河上,香港完成了政治“回归”,但这却非意味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原乡式的“归宿”。相反地,九七年的时间“大限”,毋宁是一个逼在每个人面前,要作的存在选择。无论是走还是留,都要同时整理过去,为自己选择未来。也正因九七是这样一个具存有论意义上的选择(ontologicalchoice),它也是一个叫每个人都重整记忆,清理旧帐的大决算,彷如一个让每个人“重新做人”的生死大关。
然而,正由于各人身处位置不同,经验不同,在一连串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面前,并没有一个放诸天下而皆合乎道义标准的公式,让人整理自己的“过去”,因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焦虑和响应方法。有人寻回过去失落了身份的回忆,有人力挽狂澜,在即将消逝的“现在”,保存这个即将失去的身份的回忆,也有人以为自己欠缺的,就是自己失去了的,对这一切都声称曾经拥有,保留或运\用追究、索偿的“权利”。于是,香港在过渡期末的电影,就出现了多种关于“过去”记忆的题材,其中包括
“恢复记忆”和“失忆”这两种主题,一些叙述关于失忆之后找寻那失落了的“记忆”的故事,另一些则讲述如何为了逃避痛苦而选择“失忆”,分别展示对九七的记忆政治的不同取态。[4]《无间道》是关于卧底的电影,编导们对卧底题材有崭新的演绎,但它同时是属于那一系列探索时间和记忆问题的九七电影。
记忆的政治与时间的暴力:《无间道i》(2002)
与八十年代开始把卧底写成悲剧人物的传统不同的是,《无间道》把卧底的形像和可书写的角度大大开篇五:《无间道》观后感
“无间道”共三部,是香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前,港产电影流于或言情、或恶搞,或是江湖义气、或是主张正义战胜邪恶;此后,香港电影转向心理学和哲学,人物在故事中成长,通过情节挖掘人性。这一时刻起,香港电影不再是纯属供人消磨时间的末流产物,而在哲理性、艺术性上给予观众启示,将国产电影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是毒枭的私生子,却考取警校,立志除暴安良,做个好人;曾经有一个年轻人,虽然出身黑社会,却不乏善良和原则,希望能做个好人。两个想要成为好人的年轻人,两个身陷无间地狱的卧底,一个虽是好人却不能言,一个欲做好人却不能为。在正邪的斗争中,在人性的挣扎中,整部影片被构建。
影片也好,小说也好,发展几百年,讲述的也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例如,“无间道”之前,港片中不乏卧底英雄的塑造。“无间道”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它创造了全新的故事,而是用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古老的故事,将好人和坏人都作为人来演绎,不用情节框住他们,而让他们在挣扎后抉择,进而推动影片故事的发展。应该说,相比较故事,“无间道”更像一部小说,在剧中,故事情节是退居二线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则是全片重中之重。
“无间道”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使全片在暴力血腥之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温情。例如,黄警司送给陈永仁一块手表,陈永仁认为是针孔摄影机,经其解释,方知道是自己的生日礼物,还要做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却在后来佩戴于身。上司送生日礼物给自己的卧底,这样的情节在老片“辣手神探”中也曾经出现过。“无间道”将这一情节细腻化,黄警司将手表与监听设备放在同一个袋子里交给陈永仁,而不是单独赠送,是一个男人的粗线条和深沉;陈永仁拿出手表后,以为是针孔摄影机,一方面是他的敬业,另一方面则是在近十年的卧底生涯中,缺少关爱的体现。黄警司一声“臭小子”的称呼,陈永仁一副对手表的不屑,却又佩戴好,无一不体现两人矛盾又复杂的感情。全剧下来,我们看到,黄警司就像陈永仁的父亲,他欣赏他,关爱他,宁死也不会出卖他,但是不得不利用他破案;陈永仁恨黄警司,恨中又夹杂着敬爱和依恋,宁愿以身犯险,也一定要为其报仇。赠送手表的一段,就是这两个男人复杂感情的最集中体现,让观众在伯乐与千里马的惺惺相惜、生死离别中扼腕。
语言处理上比较写实,几乎没有内心独白,也少有貌似哲理性的重复强调。有意无意的,又正是用这样平实的语言,一次次体现着人物内心的变化。如,影片开始不久,我们就知道陈永仁经常与人斗殴,并因此被黄警司批评,指责其忘记了自己是警察;在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中,陈永仁当做秘密,将自己的警察身份告诉医生;最后在天台用手枪指着刘建明,终于光明正大的说出自己是警察。如果说陈永仁由于多年卧底生涯,已经开始迷失自我,那么,对自己警察身份的肯定则是他本我的回归。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背后,是一个卧底近十年的心理挣扎。
人物塑造上,最具艺术性的,是塑造出了陈永仁和刘建明这样两个相同又相反的个体。一个是警方打入黑社会的卧底,一个是黑社会打入警方内部的卧底,那一年,他们一个进入警校,一个被警校开除,留下的那个,带着陈永仁做个警察的希望,走了的那个,过着刘建明曾有过的小混混生活;那一刻,他们一个买音响,一个卖音响,居然最爱听同样的老歌;那一次,刘建明并没有试图借陈永仁之手杀韩琛;那一回,竟是刘建明拔枪,为死不瞑目的陈永仁报仇。曾经,两个知音在一起探讨歌曲;曾经,两个战友在一起策划杀韩琛;曾经,天台上的那把枪就像是天平,隔开正邪两边
??
刘建明和陈永仁就像是一对奇怪的孪生兄弟,他们迥异却又极其相似。两人青年时代的扮演者余文乐和陈冠希,当时还是两个新人,在外形上也是相似的,这种演员的选择,本身就是对影片人物的诠释。
该片虽然是警匪片,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如刘建明的妻子mary小说所写的那个具有28钟性格的人,从一早起来就是自己在跟自己演戏,到头来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本我就是这样迷失的。作为一部宿命论很强的影片,“无间道”虽讲述了本我的迷失,却没有讲述如何实现本我回归,只是把一种悲剧的理念做了较为完整的传递。
“无间道”三部曲是值得多看几遍的影片。无论是悲剧英雄陈永仁、黄警司,还是反英雄刘建明,都塑造得非常成功,让人感叹、感动于他们的故事。
《无间道》系列让低谷的香港电影看到了希望。也许很多人看了《无间道》系列不知所云,其实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无间道i》和《无间道-终极无间iii》我看了n次,也许是因为六大影帝的原因,不过影片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我认为影片给香港电影注入了血液。
还记得3年前,我看了《无间道》但是为何电影会这样叫呢?我也想不明白。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但是心里还念着这个事,所以有一天我就特意去网吧去查找,终于被我找到了有关无间的含义的资料。(“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
鼻地狱”——那是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inar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
以“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下面是我对《无间道》系列的认识
《无间道ⅰ》中,四大影帝的演技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将四人的心理活动拍得好好,每个人的心里活动通过眼神、动作、肢体语言表达淋漓尽致,单是看这些已值回票价了,而且内容峰回路转。黄秋生的面容表现出其正气、曾志伟阴险的笑容表现其奸险、梁朝伟的眼神很细腻,有一种无奈,要慢慢才可以体味到的、刘德华的紧张、焦急、敏捷表现得恰到好处。该片还使梁朝伟再次夺得香港金像最佳男主角。刘德华一票之差未能再次登上金像宝座。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刘德华和梁朝伟在一起听音乐的时候,当时他们之间仿佛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语言上的交流也让人觉得亲切,而第二次在刘德华办公室他们之间却又隔着一张桌子对话,虽然当时梁朝伟还未清楚刘就是内鬼,但一张桌子已经无形中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分裂态势,当在大厦楼顶的那场戏中两个人的位置和语言已经完全对立了,三次最有戏
最出戏的地方能够在镜头和分镜头的运用上都能够做的如此巧妙,的确让我佩服,当然在这里还是要顺便提一下当时两个人的对话“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听到他们慢条斯理的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我笑了,因为在短短几句间就将矛盾和分歧表露的如此清晰和精彩真是让我难忘,《无间道ii》的前半部分应该强于后半部分,尤以倪永孝收拾四大家族的情节最为精彩:火锅店内四大家族密谋反骨,倪永孝电话内几句威言胁语便令其迅速解体归顺的桥段已初见编导功力;而倪永孝欲消灭四大家族,警方以为掌握证
据能令其就范,谁料奇峰陡转,倪永孝掌握先机取得主动,将眼中钉几皆除去,成就一手遮天鼎盛事业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精彩完整,足可独立成章,惊喜程度于近年港片自是罕见。相比之下,韩琛设局除掉倪永孝的后半部分则没甚悬念,由于首集已有介绍,观众不难想到前传中泰国毒王会相助韩琛,因此编导安排韩琛在泰国挨了一枪后生死不明的悬疑情节就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了,当然这也是前传的局限所在,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与首集的衔接。
吴镇宇扮演的倪永孝是全片最大亮点,成为招牌的形体表情及眼神被不动声色的内敛演技代之,更见演员功力;胡军、刘嘉玲所饰角色对黄志诚、韩琛各自性格的转变起了关键性作用,戏份虽然不多,但两人的精湛到位的表演已令观众难忘;
《无间道ⅲ》陈永仁的去世并没有给刘健明减轻压力,反而让他开始有点恍惚起来,把自己当成是陈永仁,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做了这个事情,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影片的结局是意外的,如果说神通广大的杨锦荣就这么被刘健明一枪击毙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如果说神秘莫测的沈澄实际上也是一名警察而且亲手逮捕刘健明让人有些莫名其妙,那么,当刘健明流着泪水看着和陈永仁一般死去的杨锦荣,他的梦终于醒了,他知道他无法摆脱他就是刘健明的命运,他无法将刘健明这个黑暗的阴影移嫁到杨锦荣身上,他又一次重复了刘健明的错误,他已经在错误的轨道上偏离太远,无论他怎么挣扎,怎么反抗,命运的魔力已将他吸走,他伸手可及却无缘触及的“好人”已离他越来越远。
有人说陈永仁很可怜,一个好人,却以坏人的身份,在阴影中出生入死、忐忑不安、阴沉忧郁、、压抑苦闷地活了十年,好不容易盼了解脱的一天,却被一颗子弹轻易地结束了他心中盼望已久的解脱的到来。
可是我觉得刘健明比陈永仁更可怜。陈永仁至少有李心儿诚心相待,可以快乐的笑;至少有沈澄,杨锦荣这样心照不宣的同伴,可以欣慰,可以为自己鼓励。
刘健明有什么?就连面对女友,也只能对着她笑,背着她失神;刘健明没有真正的同伴,没有可以说出真实自己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孤身一人。他和陈永仁一样地痛苦,挣扎,反抗,却不能如陈永仁一样得到赞扬得到许可得到怀念,他得到的只有不理解与不信任。所以,刘健明要结束自己的痛苦,那沉沦于无间地狱中的痛苦。
我觉得刘德华已经把这部影片表现得淋漓尽致拉,虽然梁朝伟表现的也很好,但是他在影片中戏分不多,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影片使刘德华第一次骑上了金马。影片还得了多项大奖!
《无间道》系列是香港电影的经典,它让人看完后有所思有所想,让这部原本虚构的影片带有商业味道的影片充满着激情和论理,让影片的内容更加的宽阔,黑社会的社会性题材也刻画的让人有了另一种思考。《无间道》系列在目前香港的电影环境中并不多见,无论从演员的阵容上,从剧本的编排上,从导演的执导上,从拍摄的角度上,对剪辑的运用上,对效果的处理上,对音乐的掌握上,对角色的刻画上等等都是做得很成功的。
篇六: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导读:
经典的港产片无间道,描绘了一个特别的警.匪故事,带有独特的文学色彩让人赞颂,留下一致的好评,下面是三篇无间道观后感范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一)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
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
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是黑帮头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社.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二)
今晚看了港片《无间道》,说实话,以前很少看过警.匪类的港片,至多也就看过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片和成龙的功夫片,不过这部片子让我眼前一亮。该片是由刘德华和梁朝伟领衔主演,可谓巨星云集,并获得了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整体感觉这部影片拍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剧
情复杂曲折,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且让人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看完之后发人思考。该片与其说是警察与黑帮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男人间的对决—由刘德华扮演的黑帮卧底刘建生和由梁朝伟扮演的警察卧底陈永仁之间的对决。在一次交易失败后,黑帮老大琛哥(由曾志伟扮演)和警方都开始排查卧底,刘建生趁升任内务部调查卧底这个职位的机会用计将重案组的领导黄警官(由黄秋生扮演)杀死,随后又和陈永仁“合作”亲手将琛哥杀掉,赢得警局里的人的信任。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陈永仁意外的发现其实那个卧底就是刘建生,而此时他已经将自己档案的密码告诉了刘建生,刘建生狠心的将陈永仁的档案永久删除,这样陈就无法恢复其警察的`身份而遭到通缉。不过陈也通过曾经窃.听的刘与黑帮老大的录音要求与刘交易,但在交易的过程中被刘的一个下属却残忍的将陈杀害,而刘却能继续留在警局中……情节可谓环环相扣,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分析两人在该片在影片中的轨迹,让我对陈永仁心生敬畏和同情,而对刘建生感到不齿。陈永仁本来在黑帮中就过着难熬的生活,但一直恪尽职守,对上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后却惨遭杀害。而刘建生却为着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条令人唾弃的道路。他先将自己的“上司”杀害,又为获取同行的信任,将黑帮老大亲手杀死,并在得知自己卧底身份暴露后又将陈逼上绝路,手段可谓毒辣,让人感到厌恶,但同时也为他的聪明感到佩服。
从艺术手法上,该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刘与黑老大搭线时在影
院的黑暗和最后陈约刘交易的地点—湛蓝天空下的天台进行对比,反衬出两人的性格,并且影片首尾呼应,引人思考。同时开篇的部分为整部影片埋下了伏笔,作为整部影片的线索,让人感觉整部影片浑然一体。
稍显遗憾的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刘依然是一名警察,而陈却长眠于地下,让人感觉好人没有好报……可能是因为还有续集的缘故吧。
总体感觉,该片是一部经典的影片。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三)
有人认为,对于倪永孝来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了。
的确,身为龙头黑帮的老大,若故事以其逍遥法外作为结局显然不太合适;把其关进监狱终身监禁忏悔一辈子又不太符合他的气场。那么与其让他最后终结于其他各种死法,不如倒在自己亲弟弟怀中更让人欣慰些。
即便绝望、不解与悲凉瞬间占据了他生命最后的几秒,对么?
其实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好是坏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的是,倪永孝的死本身就耐人寻味。
整个《无间道》系列都贯穿着灰色的调调。故事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在开始就已经离了弦的箭,控制不了去留与方向,只能按照既定的目标飞去。
黄志成说,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费尽心思想铲除黑帮。
韩琛说,他自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最终逼死了阿孝成为了
新一代的老大。
Mary说,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男人冒死干掉了他的老大。
刘建明的信仰是Mary,于是因为这个女人他走进了无间炼狱。
陈永仁的信仰是警察,于是就算知道了是黄sir亲手杀的他老爸和哥哥,却仍然为他做着卧底。
倪永孝也一样。他的登场就是从找他的亲弟弟阿仁开始的。倪坤死了,当时他说,要通知所有的子女。所以,接手老爸帮内的事务和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就成为了他余下生命的主题。
于是,当全家都沉浸在丧父的悲伤中时,阿孝第一个站了起来,这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冷静沉着,狡猾,阴狠的男人,只用了买一包烟的功夫,就让手底4个老大之前反水的约定瞬间土崩瓦解。
片中每个人都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不曾回头。不同的是,在行走无间的过程中,阿孝想转弯了。或许是考虑到家族的未来,他想洗白自己的生意,走上正轨。于是在四年之后的同一天,阿孝刺出了最锋利的一刀:在昏暗的审讯厅里,证明杀父仇人的录像带就放在了黄sir和陆警官的面前,却直到表针走到了四年前的同一位置时,他才兵分4路清理了门户(除了诱杀韩琛),同时,他自己也站在了敌人的心脏面前,完成了最后一击。
与4年前一样,同样的轻描淡写,却是致命一击!
然而在这场无间炼狱中,人们何谈转弯呢?黄志成最后殉职了;
韩琛被自己的小弟干掉了;Mary因为自己的男人被撞死了;刘建明挣扎着走出无间,却甚至精神分裂也没有如愿;陈永仁经过了3个3年的煎熬,最后只能呆呆地望着刘建明的背影。
所以,阿孝的这场困兽之斗也注定失败。当他正无限接近自己的目标,踌躇满志地去参加劳工体育回归宴为自己的政协参选铺平道路时,韩琛回来了,不仅毁了他抬头的机会,还把他的家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又将他拉回了这场无间之旅。
这一次,阿孝真正爆发了。4年为父报仇,2年光耀门楣,一共6年的精神支柱,顷刻化为乌有。在这间父亲生前常光顾的大排档前,阿孝用枪顶着韩琛的脑袋却始终犹豫要不要扣动扳机。杀了,泄了心头愤却难保自己的家人;不杀,那又能怎么样呢?悲愤瞬间在他的体内膨胀起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他自己首先倒下了。握着枪的手一甩,宣告失败。在这一刻,阿孝终于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仇人不杀了,家人不救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任凭他平时多么理智锲而不舍,这时实在是筋疲力尽了。而他却始终没忘记还有一个亲人就在身旁,还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阿仁。可是当他翻出阿仁的窃.听器时,我想,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我始终认为,在这之前,阿孝就已经察觉到阿仁是卧底的事实了。因为当他收拾掉Mary的三个小弟,当着罗继和阿仁的面说“这次我给你机会,你要不要”后,转身就把罗继解决了。所以这句话应该是
对阿仁说的。更何况,在杀罗继前,他是始终看着阿仁的。
也就是说,阿孝临死前并不是不经意间发现阿仁的窃.听器的,而是有意地去看一眼,阿仁,我已经不行了,那你是不是还在做卧底,会不会早已改掉来真正帮我。可惜再一次事与愿违。当阿孝最后抬眼看阿仁时,眼神间多少带了些不解与怨恨,仿佛心里已经问了无数遍“为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或许在这时,阿孝的世界才真正变成了灰色。然而即便这样,在他的大脑停止运转之前,阿孝还是把阿仁的窃.听器又默默地藏好了。
有人认为阿孝之所以不揭发阿仁,是因为他想让阿仁继续做韩琛的卧底伺机报仇。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最后阿孝中枪早就没了战斗意志去做这样的部署。他虽然对外人阴狠,()对家人却始终温暖。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是本能地要确保眼下这唯一一个有可能保住的亲人。
保住了亲弟弟,心里却还是悲凉的。所以隐约可以看到最后阿孝留了一滴眼泪。这一滴眼泪,却如倾盆大雨,流出了阿孝最后的感情,为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在《无间道2》里,有三个情节最精彩。一个是开始时阿孝稳住手下4位大佬,这是阿孝为了家人开始接管父亲事务的第一步,是他走向无间的开始;一个是阿孝决定做掉5位大佬,同时自己亲自去击毁自己的杀父仇人,这是他想要走出无间冲破牢笼的开始;最后一个是在大排档与韩琛对峙最终中枪倒下,这是他失败后的最后挣扎。而
这三点,也勾勒出了阿孝的人生轨迹,进而渲染了他最后的死是多么得无助和令人叹惋。
这样的结局对于倪永孝来说到底算不算好?这就又回到了文初开始的话题。如前文所说,你始终找不到一个为他救赎的理由,那么就让他死在他重视的亲人怀里吧。可是有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在一个灰蒙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推动自己走下去的大多是信念。阿孝为了自己的信念
——家族和家人,隐忍却又奋不顾身地行走了6年,却最后还是倒在了光明的边缘,这其中的悲凉,谁可以体会呢?极乐空间观后感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观后感生死一瞬间观后感
【无间道观后感范例】
1.无间道的歌词
2.关于苏秦的无间道名人故事
3.任贤齐无间道网剧片尾曲歌词
4.无间道网剧主题曲的歌词
5.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范例
6.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范例
7.荒岛余生观后感范例
8.纪录片长征观后感范例
上文是关于无间道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篇七: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导语:《无间道》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道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无间道观后感,供您参阅。
第一次看《无间道1》是在初一,因为听说剧中有我喜欢的刘德华与梁朝伟,所以便选择在暑假的一个午后观看。老实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看完后的感觉应该是淡然无味的。因为我发现,里面除了刘德华和梁朝伟,还有很多大咖,我弄不清谁是主角。当时我认为,主角应该是唯一的。再加上剧中并没有呈现以往香港警察片的大量的动作元素与火爆的暴力效果,令当时的我观看后,感觉是在“吃不辣的川菜”,略感失落,所以《无间道》二三也没有继续看。
这个暑假,突然心血来潮,便又上
一口气将这个系列全部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感觉《无间道》系列跟之前的警察片太不一样了。
上对于本片的评价:“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作品,还成为了香港警察电影类型中的巅峰之作。”
为何叫“无间道”?这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我上
搜了下,“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又被译作“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个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如同我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那么为什么叫无间地狱?什么是无间呢?据说,这与这个地狱里的刑罚永不间断有关。通常的理解中,无间就是不间断的意思。
《无间道1》一开始是各种佛像的画面,后来出现一场大火,火里面正是刚才的那些佛像。然后出现《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的字幕。佛像及其引申的含义在片中不时出现,就像我看过的的香港警察片中的黑道老大们在做每件事之前几乎都要烧香拜关二哥,可能是祈求一切顺利,同样的,黑道大佬的韩琛(曾志伟饰)在片子的开头烧香给几尊大佛也是希望神灵保佑万事顺利,人们认为人成佛之后不用再经历人世间的苦难,但其实世间万物都一样,稍有不慎都会坠入地狱深渊,就像片头的火烧佛像一样。
作为一个爱看港剧,尤其是警察类的我,这部电影让我喜欢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台词!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觉得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有许多暗示警和匪的命运的话。影片开头韩琛对手下刘建明(刘德华饰)及一帮兄弟说了一句话“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我不同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决定。路怎么走,让你们自己挑啊。”这是韩琛的黑道生存准则,听起来似乎有种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的感觉。最后刘建明在停车场干掉韩琛后说“你挑的”意味深长,是的,韩琛选择了这条路,选择了刘建明,他的死都是他自己一步步不经意间设计好的。韩琛在影片中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影片里有关“好人”“坏人”的台词多次出现,黄sir(黄秋生饰)曾对陈永仁(梁朝伟饰)说“你不会是忘了自己好人还是坏人吧?”,陈永仁曾对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医师说“你觉得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另外最经典的要数刘建明与陈永仁在天台的对白了。刘建明说:“我以前没得选择,我现在想选择做个好人”。短短的一句话,不禁令人感叹,其实好人跟坏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很是真实。片中陈永仁潜入黑道做卧底这么多年,但是依然保持初心,在他第一个上司死的时候,默默在角落向他的殡仪车敬礼,而片中身为黑道潜入警察部做卧底的刘建明一直做着坏事,但是却不断说自己是个好人,或许之前是他无法选择,但是当韩琛死后,他可以为自己选择了,但他仍然选择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隐瞒,最后他活下来了。
片中两个主角(刘建明与陈永仁)的命运似乎是相生相克的,他们的画面是不断连续对应着的,比如他们的直接“领导人”的命运和结局都是悲惨的,还有他们彼此身份的揭示过程。影片临近末尾的时候,他们双方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此时陈永仁选择最后见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医师最后一面,同时也使得她相信了他的真实身份———警察,这为陈死后警察身份能得以呈现世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剧情则是刘建明的妻子Mary在家中通过录音带发现他的真实身份———黑道卧底,影片最后没有写Mary会怎么做,可能Mary会将刘的身份曝光出来,那么这就又是另一个结局。影片中常常有回忆的镜头,而每当关键人物死的时候回忆的画面总会以黑白的方式播放出来,同彩色的“正在进行时”不同,黑白彩色交叉给人的视觉就形成鲜明对比,就像是不停地发生然后结束,就这样重复不间断,感到一丝悲剧色彩和沉重感。
最后是一些影片中其他打动我的地方的杂想。傻强算是陈永仁在黑道中的一个朋友,傻强到最后没有说出陈永仁在抓内鬼时缺席的消息,不是真的因为他傻,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一个善,他虽身在黑道,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作为一个警方的卧底,其中的艰辛和心里的煎熬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你的上司是唯一知道你身份的人,是你唯一能信任的人。因此,黄sir是他重要的支柱,在天台上陈永仁接过黄sir送给他的手表时,他感到了一丝慰藉,但是人一旦背负太多的秘密会便会喘不过气来,所以当陈永仁告诉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医师他是警察的时候,可能也只是想要一个暂时的放松和真实吧,最后陈永仁解脱了,而刘建明就像影片开头的佛像一样,在无间地狱的火烧中长寿着。
上面只是第一部的剧情,接下来的第二三部分别是对第一部的倒叙与承接。《无间道》系列摒弃了过去传统香港警察片的大量动作元素与火爆镜头,让人感觉更像是一出“文戏”,但相信即使你是传统警察片的忠实fans,也会为《无间道》的别出心裁与颠覆性的表现手法而暗暗叫奇!打个比方,香港警察片就好比中国菜,传统的港产警察片就是辛辣,够劲!够味的川菜,你在享受的过程尽管会大汗淋漓,但会直呼过瘾!而《无间道》系列则是粤菜,喜好重口味的你,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是少了点内容,少了以往熟悉的元素,清淡,似乎味道很淡,尽管其中有几道菜是很好吃,但叫你打分,又有点不想往高分打。可是过后回味着回味着,发现它真的不简单。
《无间道》系列摒弃了以往我们很熟悉的动作元素,江湖恩怨,又因为结局并不都是美好,所以给人非常地写实。
最后引用
上的一段评论:“因为形式和内容上的独辟蹊径,所以《无间道》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不但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作品,还成为了香港警察电影类型中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在今天,电脑特效技术的进步,使得即使是没有好的剧情的电影,只要电脑特效技术过硬,观众都会买账。如果你是喜欢剧情类,又喜欢看着荧幕上的主角、大小配角们爆炸到裂的演技,更喜欢将有些镜头反反复复地拿来回味,无论你是否喜欢警察片,《无间道》系列,都值得一看。毕竟,自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港电影不再受引进片额的限制,而是以合拍片的形式进入内地市场,虽然为香港电影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为香港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不可否认同时也为香港电影在内容创作上,或多或少地套上了枷锁。
正如华仔在一次采访时所说的:“《无间道》的时候不是合拍片,所以故事可以写到比较
人性一点,但是现在拍电影会有一些要求或是规矩,我们要小心。一些事情你猜不到,但在生活中的确会出现,拍成电影,那才叫新高度。现在更多的警察片是在视觉或者技术上做改变。”所以,如果有时间,大家不妨可以去欣赏下。
当观众绞尽脑汁的写
观后感时就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肯定。
作为03年的老片子,时至今日才好好看过一番的我略感惭愧。不过也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真正看懂这部电影,包括其中一个个值得玩味的细节。
标题满分。一开始我不懂其中含义,直到领略了电影最深层次所要表达的内容才不得不叹息默念:"无间者…………"
一部电影的核心莫过于剧本,一个好剧本就像一副精美的画卷,观众能够先感受其美妙的整体画意,随后品味其中细节的韵味。
电影开篇讲述两个身份截然相反的年轻人——刘建明与陈永仁,10年前警校门前擦肩的一别,各自成为双方的卧底,自此两人人生轨迹的平行线终于发生偏移。直到最终相交——片尾陈刘二人的天台对峙,寥寥几句对话却成为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
关于本片的细节,印象最深的一段,陈永仁与前女友的街头偶遇。陈永仁的表演称得上影帝级别:极力掩饰见面的尴尬到得知小女孩的出身后藏不住的失望全在一系列变幻的面部表情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此片段,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实际上小女孩今年6岁,确是陈永仁的亲生女儿——前传中那个未被打掉的孩子。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藏在影片中的各个时间段中,剧本和导演的功力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片中黄警官和韩琛代表了绝对的正与邪,二人随着剧情发展先后死去,却留下了陈刘两个"不清不白"的人,背负正义却失去身份的陈永仁,一心想做个好人的刘建明,正对应了全篇的主题"无间"。他们在"无间地狱"中苦苦挣扎。
如果可以,我想给这部片子打满分。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沉闷、致郁、想哭。
业余电影爱好者,并不懂如何专业的评价一部电影。但是,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不会立刻想看第二遍,甚至是拒绝的,等到了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特定的时机,一种特别的情绪时,就会疯了一样想看第二遍,这种,应该就能算是一部好电影了。
我就是在这么一个感到迷茫的时刻,再次重温了这部02年的佳作。
影片的最开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两位卧底的身份,并在他们即将正式开始自己的悲剧人生的时候,吐露了黑道卧底,即刘德华饰演的刘健明警官的心声,在他作为韩琛安插在警方的卧底正式进入警校训练的时候,亲眼见证了对方卧底的诞生: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以不遵守警校规矩为由被踢出警校。在训练官以此为反面教材教育众新生的时候,未来的刘警官,反方的卧底,满眼苍凉迷茫的看着陈的背影,心想:我想跟他换。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并不想做这个卧底,不知道是因为身处敌方环境感到格格不入并且能预知到这将是条寂寞且危险的道路,还是单纯的不想做太坏的事情。也许他加入黑道只是迫于生计单纯的想做个小弟混口饭吃,即使在外人看来是恶的,也是光明正大的恶,而非这种小人行径令人发指的恶。恶也是分种类的,有的恶会让人永远无法翻身,永坠无间地狱。
当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奋斗拼搏终于走上了正轨时,第一次交锋就错不及防的开始了。
在一个音响店,两人互相推荐合适的音响设备,坐成一排安然的享受着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这一刻,仿佛过去黑暗挣扎的时光都已远去,只剩下现在,安宁祥和。
而祥和的背后,却是埋下的深深的伏笔。
第二次交锋,却是双方卧底的正式开战。深埋多年的卧底就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刻会心一击。在韩琛和泰国佬的毒品交易中,警察和毒贩之间的斗智斗勇,争分夺秒,令人绷紧了神经,每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是充满了审视与怀疑,虚伪与阴谋,这一场不见血的厮杀在这个深夜,在两处破败的小楼,淋漓的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残酷斗争。
这场斗争最终以毒贩及时销毁毒品结束,没有输赢。虽然没能当场人赃并获,给韩琛定罪,但是也让韩琛失去了几千万的货物,损失惨重。而就是在这场争斗中,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队伍里有内奸,并开始了挖除内奸的行动。卧底的斗争开始明目张胆的打响了。
而在这部剧中,两位卧底男主人物形象也是比较饱满的。他们在做卧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生活。剧中穿插着两位男主的感情线,刘的未婚妻,陈的心理医生,她们都是善良单纯的人,像一种寄托,对美好单纯生活的向往。也是这种向往,让他们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没有彻底失去自我。
黄秋生饰演的黄警官摔下来的那一刻,我深感世道的不公。黑暗的侵染总是如此肆无忌惮,他们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毫不掩饰的杀掉一名高级警官,随时来一发枪战。梁朝伟的演技也是令人叹服的。回头的一刹那,世界的崩塌也不过如此,他抓着头发差点失控。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他先后失去了两位敬爱的长官。在参加第一位长官的葬礼时,他还能维持基本的表情,但这次,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的震惊悲痛、愤怒悔恨,令人心疼。往事历历在目,这个已经是当前唯一知道自己卧底身份的人,这个是自己唯一在能其面前展示真实自我的人,这个记得他生日的长官,这个上一刻还在电梯面前欲言又止最后从容挥手的人,多年的警官生涯,似乎让他有一种对于危险的直觉,一种不良的预感。而事实证明了这一切。那张挡住电梯的手,就像是地狱的魔爪,阴冷血腥。
我仿佛能从陈的眼睛中看到对这残酷世道的嘶吼,对这阴暗世间的绝望,这个人即将崩溃,而我却在暗暗着急,快跑啊!周围都是人,会暴露的!
坏人也不一定是恶贯满盈的。傻强用生命护住了即将崩溃的陈,他在临死前对陈说的那番话,我不知该是理解为单纯的信任陈而给他的告诫还是隐隐的暗示陈注意不要暴露了身份。
傻强是这部电影中最傻却也是最单纯的角色,被放在黑道这个背景里不免带了点黑色幽默,但是他傻里傻气的话语却往往是直击人心的,或许心思单纯的人就是能看得更明白一点。
刘通过黄督查的遗物——手机联系上了陈,然而他并非想将这个人透漏给韩琛。可以说他是不甘于被别人控制,把自己的把柄放在别人的手上,也可以说他还是想尽量做个好人的。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好人,毕竟他有光鲜亮丽的身份,受人尊敬,和谐美满的家庭,令人羡慕,这些都是他不舍得失去的。因此他选择和陈合作,成功的将韩琛引出并且人赃并获,证据确凿,一代黑枭,终结于自己的卧底手中。
刘笑容满面的回到警局,掌握自己身份的人已经死了,他以为后顾
了。我偶尔也会想,就这样结局,其实也不算太差,给他一个机会又何妨?陈也不会死,这样世间就会多两个好人。可是没有如果,可是命运弄人。
陈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警局,终于可以恢复身份重见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然而在香港谍战片中如果不是导演亲儿子绝对没什么好下场。他在刘的办公室无意(主角都喜欢乱动别人东西这一点我实在不能忍受)看到了韩琛曾收集的小弟信息文件档案,这里我就忍不住吐槽的洪荒之力了,作为卧底不是应该小心翼翼的吗?这种分分钟暴露身份的文件不是应该看完即焚吗?就算不焚也得找个保险箱锁着吧!心这么大还能步步高升只能说刘绝对导演亲儿子没跑了。更让我不解的是陈你看到就看到了,跑啥啊?这么点心理素质都没有吗?你就当做不知道,首先等身份恢复,然后暗戳戳的收集证据揭露他啊,你在暗他在明多好办事啊!结果你傻乎乎的就跑了?告诉人家我知道你是坏人派来的卧底了我会搞死你的你做好准备哦这样吗?卧底的冷静变通的基本素养呢?我曾经看到一个解释,是说英雄都有一种孤勇的气魄和血性,而陈的这个角色正是如此,加上他毕竟做了多年的混混,更何况一朝解放得以重生,结果发现这么个高级警官都是韩琛的卧底,一时心里承受不住,就跑了,要杠也是正面杠!很英勇气魄了!这最后不死你死谁?这毕竟不是给小孩子看的正义总会打败邪恶然后皆大欢喜动画片,这是揭露惨淡人性的谍战片。有点像我之前玩的吃鸡,好好窝着的人一般都是活的最长的。
最后万众期待的最经典的一幕晒太阳来了。刘被妻子发现自己是个反派,是个坏人,而这一切,是因为陈借修理音响之由送来的一副试听磁带,里面有刘和韩琛的对话。前后细节呼应,剧情设计简直连贯非常。给你推荐的音响,用来揭露你的真相。面对妻子失望的指责,刘终于决定正视自己,试着做个好人,尽量让一切回归正轨。当然他还想努力一把,他还想活着。但是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我是个警察”,这句话那么真实又讽刺,深深的扎根在了刘的心底,成为他的心魔。而这个时候,搅局人小弟大B登场。这个并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大B小哥,枪法精准的爆头了陈时,才真正令我侧目。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才揭露原来他也是韩琛在警方的卧底。当然后面警方开始内部调查才发现,卧底真是满地跑啊,真令人尴尬。看看看看,反派这么多卧底正方才一个,你不输谁输,就算最后赢了也是因为卧底反水,并且警方在过程中损失惨重。不过这里还有一点令人不解,这么多卧底,在最后一次行动的时候就没有一个给韩琛报信吗?看来卧底不靠谱,多也没啥用。质量还是比数量重要啊,粗制滥造要不得。人家正派卧底虽然过得惨,但是人家有闪闪五角星的力量支撑信念,时不时还能得到点上司的人文关怀,反派卧底本来就鬼鬼祟祟需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没有良心的除外,还要被老大不断地威胁。不反你反谁?
话题扯回来,陈倒地的时候,刘德华的那个回眸演技也是没得黑了,那种老天为什么这样对我的震惊、心碎、哀伤、迷茫和无力,是命运都拯救不了的。陈死了,他在妻子的眼中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坏人,再也没什么能拯救他了。没有人再来逼他面对真正自己,那个自私阴险的内心,他失去了让自己做个好人的借口,彻底堕落,于是,只能不停的杀人,杀掉所有知道自己身份、会威胁到自己的人,给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才能安心的做个好人。
仔细想想,刘其实永远都做不成真正的好人。没有谁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纯无害的环境中。而我认为,好人并不是锦上
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在阳光下保持明媚的笑容,而是在黑暗中亦能维持纯洁的本心;不是在自身没有受到利益侵害时表达善意,而是在满身伤横时依然选择维护正义。这,才是好人。刘在整个剧中几经挣扎,总有各种理由逼迫他向邪恶低头,但其实逼迫他的不是社会的黑暗,而是内心的贪婪。只要贪婪犹在,他还是会重蹈覆辙,走上无间之道。
最后,刘还是帮助陈恢复了身份,不知道是出于愧疚的补偿,还是内心最后一点道德的驱动,或许又不过是为了抵挡调查的不得已而为之。影片的结尾来了段首尾呼应,“我想跟你换”,点睛之笔。多年前,我想跟你换,多年之后,我还是想跟你换。你躺在荣耀的坟墓里,我身在浑浊的人世间。
所有的不能,只是不愿罢了。他是真的想换吗?有点讽刺,带点叹息。
实在心疼我男神梁朝伟这个角色,太苦了。
来对比一下亲生和领养的差别。刘在警校努力训练,陈在社会上四处打砸;刘在警局升官升职,陈在道上被人追杀;刘在警局如鱼得水,陈在黑道如履薄冰;刘和未婚妻恩恩爱爱,陈只能看着曾经的爱人结婚生子(孩子是陈的!震惊!其实这里也能看出男主的辛酸,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被爱人放弃,连孩子都不给他认,至死他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血脉残存于世。);最后刘好好的活着,陈被爆头而死。即使死后恢复身份,荣誉归位。可是死后的荣誉,终与生者无关。
篇八: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无间道》观后感(精选5篇)《无间道》观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间道》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间道》观后感1首先,不得不叹服《无间道》是近年来拍摄的之中的一颗耀眼的星星。众多明星联手打造,情节跌宕起伏,疑问悬疑一直穿插其中,观影者的眼球和大脑却只有随之转动,再加之间恶战的那点血腥,影片渲染出了一个完整的无间故事。
其次,充分融入了剧中人物的感情。爱情,刘德华和郑秀文、梁朝伟和陈慧琳的爱情;友情,刘德华和梁朝伟在合作中让曾志伟丧命;亲情(师徒情),梁朝伟和黄秋生的师徒情;悲愤之情,观众在看完《无间道》之后有种怅然若失的悲愤,看惯了大陆影片欢乐(和谐式)的结局,我想和我一样的大陆观众多少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能够让观众开口、让观众讨论的片子,是成功的。
再次,情节和情绪的释放。随着情节的慢慢展开,影片开始之初并无过之处,倒叙和插叙的植入,再两帮精彩的卧底战打得有声有色,之间穿插两位卧底复杂的心情和对做个平常人的渴望,然后黄SIR殉职,引起了两人对阿琛的不满,一种反抗的情绪油然而生,接着阿琛被毙,二人开始清算,二人的爱情开始达到临界点,一对相爱,一对开始崩溃,在彼此明了身份后,二者各自掌握了对方平反的把柄,一个想翻案一个想改过,但是为了展示警察的坚定信念和绝不妥协的精神,最终以残局结尾。在最终死者安息,生者无间受处,心灵的折磨让生者痛不欲生。影片在此结束,观众在意犹未尽之中接受事实。
个人认为,影帝终究技高一筹,忧郁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扭曲的人性,梁朝伟出色的演绎出来一个卧底纠结的人生,黄SIR坠楼后,梁无助的眼神,恐惧的表情,以及对黄SIR友谊友情的展露令人叹服
影帝的功力。当然,华仔也很出色,只是稍逊一筹。
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为无间地狱中之大劫。这个结尾给我了些许安慰,生在国旗下的我,愿意看到这种看起来不同却又回归和谐影片的结尾。
《无间道》观后感2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不入睡,是因为不愿意入睡,舍不得入睡,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怎能贪睡浪费时间呢?
最近尝试着让自己心有二用,但是却发现实现的可能性非常的低,就算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偶然得之,也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生活一团糟!
所幸,自己不是一个转牛角尖的人,既然做不到,做不好,不如丢开,人活一世,开心最重要。没有必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的累。
不幸的是,睡眠习惯已经改了,不是说想早睡就能睡得着的,于是躺在床上,躲在暖暖的被窝里面,拿着手机,一遍遍无聊地看电视剧。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将《无间道》ⅠⅡⅢ全部看完,剩下的除了唏嘘,总觉得内心有很多东西在血管之中叫嚣,几欲喷薄而出。
六道轮回,你我都不过是这六道之中的一粒尘埃。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这样的理论,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是自己内心却觉得真正可笑的却是自己。
人活一世,总要做点什么,不求万古流芳,至少无愧于己、至少白发苍苍,年迈之时,弥留之际可以俯仰无愧于天地,可以无悔无忧!
生活很辛苦,薪水低,物价高,无房无车无存折,工作太忙碌,休息少……
我们总有理由告诉自己,为了活下去,可以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见不得光的方法。
但是,只有一个理由,就足以让这些借口统统变得不堪一提。
那就是人性,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有理智,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如果丧失了这些,就只是披着人皮的禽兽罢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为了正义而存在;总有那么一些事情,不管有无史料记载,总会在它应该出现的位置大发光彩!
《无间道》观后感3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无间道》观后感4《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
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刘警官(陈冠希,刘德华饰)
他来自屯村,十几岁的时候便跟着琛哥(曾志伟饰),做了小马仔。生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已然支离破碎,没有钱,没有书念,没有固有的价值观,固执地暗恋着玛丽姐,想要攒钱为她买一块手表,这大概就是当初的他最大的梦想。他是香港街头小到用放大镜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迹在人群当中,毫无特色,至多算是一个年轻的混混。
玛丽姐让他混进警界做卧底,他没有二话,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女人。没有野心勃勃,也没有豪情壮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而去做一切会令她开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的人生是由一双从远处伸过来的双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某些目的,某些计划通过的一条便道而已。他没有构筑自己人生的权利。他没有深入想过“好人坏人”这个复杂的问题。最后的镜头,他在天台上对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说:“当时的我,没的选择。”
当时的他,没的选择。如果可以选,他会选择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会好好念书,会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会有一场不用担惊受怕被
败露的生活,也许不用到现在还在矛盾着自己的双面角色。最后,他杀了另一个匪徒卧底,这一刻,他选择了做一个好人,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但,当时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变任何。
阿仁(梁朝伟,余文乐饰)
他想要另一种人生,他想做一个“好人”。于是他读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从黑涩会势力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生来就已经有了标签,当时的他,没的选择。于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丝毫没有改变他的信念。“对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练习这句话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说出这句话。
当他终于有一线生机去过他真心想选择的那个人生时,他在天台说出了“我是警察”这句话,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功败垂成,瞬息反转,剧情的戏剧性张力膨胀到极点。这一点超出了观众可以把握的限度,他们没有猜到这个插曲,却猜中了这个结局。
每一种人生,都有滋养它的那片沼泽也好,温床也好。生命,通过挣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饰或者改变,但你改变的那一部分却是别人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个“更好的人生”也许只是别人的那个普通到乏味的人生。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我需要费尽力气,才能看起来像你一样毫不费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选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拼了命想要挣脱原来的那种生活,我努力学习,毫不懈怠,以为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好。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我挤入了人潮,成为了千万个“我”中的一个“我”,站在地铁站或者公交站读着《每日早报》,睡眠不足7小时,夜夜加班至深夜,以为可以为自己赢得那个“选择”的权利。
当时的我,没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现在的生活。
那个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变成了所谓的“理想”。
影片的结尾做出了价值判断,梁朝伟的牺牲带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式伤感,刘德华也在道德裁决的意义上具有弃恶从善的可能。他们
为了“选择”他们的那个理想人生,都没有妥协。梁朝伟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刘德华用击毙了另一个同谋来扭转了他“当时没的选择”的局面。
所以,即使现实是多么地赤果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励志,我们终有一天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更好的人生”。
《无间道》观后感5题记:行走无间,形无间,影无间,一生无间!
这部被香港影评界称做拯救香港电影市场的作品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使低糜了许久的香港电影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曙光,刘伟强无疑是伟大的导演,他一直都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无间道》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刘伟强自身的实力,其实我一直不愿意把一部电影的成功归功与戏里的演员,因为演员只是导演用来诠释戏剧内涵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间道》中不得不提的也是演员!
一直认为刘是大男子主义十足的导演,因为,在刘执导的电影当中爱情永远不名一文,早年的"古惑系列"是着样,后来的《头文字D》也是这样,而这部《无间道》亦如此刘伟强似乎格外偏爱写兄弟义气,说到义气,我不愿意去说哪个很男人的男人陈永仁,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傻强!
在整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人就是傻强,我不知道他究竟傻不傻,如果傻,怎么能在鱼龙混杂的三合帮混那么久,可如果不傻,他为什么明知道会死还是替他的仁哥挡了一枪!后来我知道了,那叫义气,就是为了兄弟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一种感情,他是讲义气的,为了义气可以什么都不顾,对陈永仁是这样,对韩琛也是这样,正因为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所以无论如何韩琛都不会相信他是卧底,然后陈永仁就败露了,这个桥段让我觉得当警察的人是可怜的,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在那些边缘人眼中义气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从来不认为陈永仁有什么错,因为他一样是很可怜的人,可是在傻强死的时候我真的认为他是错了,错的一塌糊涂,错的不可饶恕!杜文泽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香港电影界的最佳男配角,演技是否精湛这种事有时见仁见智,可是难道在提起《无间道》时你想不到杜文泽那张有些调皮,有些傻气的脸吗?如果能他不是就成功了吗!虽然,我一直有些遗憾香港影评会把最佳男配角给了黄秋生而没给杜文泽,可是对与一个演员而言或许赢得的掌声真的比奖杯更有意义!
《无间道》的成功不仅仅为刘伟强赢得了最佳导演的荣誉,也使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无间道》而后的几年同类型的电影又一次倾巢而出,可却显有成功,一个时代的变迁本应让香港电影在世界大放异彩,可是无间道以后香港电影界再没有新的突破,不知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几时,逝去的经典只能被回忆,而今后的突破只能冀望另一部"无间道"的诞生了!
推荐访问:无间道观后感1000字 道观 无间 后感
下一篇:快跑乌拉拉读后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