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小团圆读后感范本12篇【完整版】

| 来源:网友投稿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第3篇最初,知道张爱玲,是看她的《天才梦》。结尾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无比惊艳。然后是那令人动容的句,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团圆读后感范本12篇,供大家参考。

小团圆读后感范本12篇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3篇

最初,知道张爱玲,是看她的《天才梦》。结尾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无比惊艳。然后是那令人动容的句,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她的作品没有看过多少,《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据说是个封建礼教下心灵扭曲的女子,很久以前看过的《半生缘》的电视剧只记得十四年后顾曼桢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模糊的印象中还有《心经》中的畸形的父女恋。

看她那张经典的照片,似乎在祈望,又似乎在拒绝。桀骜的神色,说她是孤独的。

今年2月末,16万字的《小团圆》在台湾、香港揭开面纱。这部完成于1976年,写作10个月,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因它极浓厚的自传色彩,成为港台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说。

销售业绩据说不错,但是阅读中却觉索然。

她写不堪的童年:父母各自追求自己的生活不理会姐弟俩,母亲与姑姑与另一个男子奇怪的三角关系,家族堂表之间常态的乱伦,九莉与母亲之间毫无爱意的交往。

她写盛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情:他眼睛里有轻蔑的神气,眼里的光采像捧着一满杯的水。她崇拜他,“他走后一烟灰缸的烟蒂,她都拣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

还有世人所不知道的种.种:她在纽约打胎,四个月的胎儿抽水马桶就冲走,冷酷得叫人脊背发凉;她在上海的三段感情以及私生活的声名狼藉。

盛九莉是张爱玲,邵之雍是胡兰成,丝丝入扣的描写让人确信。只是,人们疑惑:那个冷淡看世情,冰雪聪明,骄傲自持的张爱玲,怎么会变成《小团圆》里的多疑、委屈、小媳妇似的总是说不对话做不对事的“九莉”呢?

她爱上胡兰成,大汉奸汪精卫政府的胡兰成。她不介意他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

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

胡兰成负她,然而无论如何,她依然爱他。

阅完《小团圆》,心是索然的。她用安宁疏离的笔调借盛九莉之口写她自己的故事,琐碎的让我几欲放弃。无论如何惊艳,如何在死后掀起一轮轮的“张热”,终究是凡人,过完琐碎一生。我们老时,絮絮叨叨过往一生,想来亦是无趣的。

喜欢这么一段:她不过这么怙惙了一下,向来不去回想过去的事,回忆不管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种悲哀,虽然淡,她怕那滋味。她从来不自找伤感,实生活有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光这么想想,就像站在古老建筑门口往里张了张,在月光与黑影中断瓦颓垣千门万户,一瞥间已经知道都在那里。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4篇

图书排行榜上《小团圆》高踞榜首好几周了,我也打破不读畅销书的习惯,读一读这千万张迷翘首以盼的小说吧。

读完了《小团圆》,感觉就两个字:寂寥。

这本书,怎么也择不开张爱玲自传的传闻了。字里行间,粉末登场的都是张一生中的爱恨情仇的各色人物。读完了,第一感慨,张才女,真是白描一流高手,写得丝丝入扣,精致曼妙。第二感慨,女子无才便是德,像张爱玲这么才华横溢的女子,太不容易获得幸福了吧。

她太敏感了,有大家闺秀高屋建瓴的眼界;她太尖酸刻薄,也无怪她身边的男人女人都一个个要疏离。

网上超级热烈讨论的是小说里的情色描写,给我印象最深刻也的确是关于KJ的一段,太有想象力了,也的确符合一个敏感女子的性体会。套用一句歌词:女孩,通通站到一遍,这歌里的故事就算都知道,若想真明白还要好几年。还有她对流产那种惊世骇俗的描写,太冷漠,太凄凉。唉,让人真的感慨万分,她哪里有过岁月静好的幸福团圆啊?但是也不得不学她那刻薄样子,人生就是如此,活该,受。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5篇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忙于在城市中追求速度与激情,却忽略了那泛黄纸页中所蕴藏的无言的静谧之美。手捧一本张爱玲所著的《小团圆》,忘却城市间的喧嚷与匆匆,以那滴水藏海的段段文字,荡涤我的浮躁,打磨我的灼热。

《小团圆》基本上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盛九莉的身世浮沉、成长经历、恋爱婚姻、人生选择以及凄凉悲楚的结局。书中她与邵之雍的爱恨情愁令人叹惋,不忍猝读。张爱玲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她传奇的一生。在本书中,她的自我剖白赤裸裸毫无隐晦,令人心痛不已。她白描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冷静而细腻的笔触诠释了一段残缺的人生,用洋洋洒洒的文字让人阅尽世俗百态。无论内心如何激荡,无论场面如何不堪,在她笔下永远是轻轻地带过,还不时带着微笑。张爱玲,如此般的一个惊世才女,一生渴求得到圆满,然而在爱情上犹且得不到圆满。读她的书,思绪万千,却又舍不得放下。

同样的《小团圆》,悲情女子看到男人的薄幸,信奉美貌动力学的人看到了自卑,悲观的人看到了宿命,验明正身后得出“女人聪明至此,果然没有好下场”的也不乏其人。张爱玲让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纵然兰因絮果,也是缘分。

就小说的文字和语言风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国画尤其是国画画风的影响,处处体现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神髓。精致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现了我所喜欢的张爱玲极高的文学天赋。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仅语言文字含蓄,说话从来说半句、留半句。而且为人处世也含蓄至极,含蓄已成为她的审美。看到书名《小团圆》我便想团圆还分大小吗?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小团圆”后即是“大别离”,甚至是永别。而《小团圆》的感人之处在于:这些年来的风霜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生死幽恋的小团圆,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间爱恨纠葛的小团圆,更是我们与张爱玲遗作心心交流的《小团圆》。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6篇

《小团圆》这本书是我在单位的图书室找到的,在家搁放了好久才下定决心来看,我觉得小团圆更像是张爱玲写给自己的书,大概是把一辈子碰到的人事都写进去,发泄,记载。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张爱玲有过一刻的幸福,那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出现在《色戒》中,亦写在《小团圆》里。虽然没有找见那个真爱我的人,却再次被这句话打动了,至此把书搁置了一个礼拜。女人的爱往往是一种感觉,并非爱一个人,而是爱被人真诚爱着、真正重视的那种感觉。不曾被重视过的女人是悲哀的。张爱玲幼年及至长成,都是大家族里的边角料,她内心深处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累赘,所以不曾对任何人依赖,总是算计着是自己欠别人多一些,还是别人欠自己多一些。生活在被奉为小公主小王子的现代独生子女是无法体会的吧。从小就觉得自己多余,保护自己还来不及,学会谨慎生存还来不及,又有什么样的闲情逸致去爱其他的什么人呢?她冷眼旁观家族来来往往的过客,致使笔下的男女亦冷静算计彼此的身价。直到胡兰成的出现,她纵然想放开地去爱,又怎么学得会放开呢?所以她收藏自己爱的感觉,很久之后才表达出来,她亦收藏妒忌的感觉,在胡兰成告知与其他女人的故事时,她还要在心里替他辩解,认为他们身体上还是清白的。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张爱玲渐渐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当时当景是的。所以后来也逐渐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胡兰成,即使后来有暂时相聚的男人,也没有真正去爱,因此所有人的离开,她都脱胎换骨似地看得很淡。

小团圆,或许是张爱玲心里将一生所遇见的人和事都记录在纸上,让这些逝去的人再次和她团圆了吧。它让一个人间俗世的张爱玲浮现在眼前,揭去那些神秘和神化,这个真实让人欣喜。当然,我也很清楚这毕竟是本小说。只是一个人在时过境迁之后,对往事点点滴滴的回忆吧。没有太多的震动、悲哀,人的一生不是都要经历许多的吗,谁又能说自己没有故事,张爱玲的故事最为曲折?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我们一生所经历的,又会在哪里团圆?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7篇

张爱玲不愧为才女,写个自传都是那么地委婉,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燥,生活的味道那么重,爱情的味道那么浓。

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九莉(其实就是张爱玲自己)出生在一个末落的贵族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称亲生父亲为二叔,亲生母亲为二婶。九莉的亲生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婚。亲生父亲二叔将家财挥尽,又娶了新太太,对九莉不闻不问,甚至当九莉中学毕业后想去英国上学,父亲也无财力支持。她的生母二婶也贪图享受,离婚后自己云游世界,四处留情,无暇顾及九莉。九莉就在这样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环境中渡过了凄凉的童年。

既然不能去英国读书,只能凑合到香港了。九莉周围的同学都是国内的富家子弟,过着优越的生活。除九莉之外,他们大都每天谈恋爱,根本没有心情读书。在九莉在香港读书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九莉被迫回到上海。

九莉20岁以后就开始写作,而且频繁发表。

九莉生来清高自尊,在爱情面前不卑不亢,爱就一直爱下去。爱得执着,勇敢。面对对方的种.种错误,种.种不衷,种.种反悔,她都义无反顾,爱得那么有尊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邵之雍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胡兰成。邵之雍取了九莉,可是后来又分别与日本女人,乡下女人和小康女士有染,还时不时地回来找九莉。九莉因为爱所以宽容他,迁就他。

张爱玲用这部小说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份记念,她缓缓的述说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文字间显现着一种高贵的清高气质。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她与胡兰成之间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

在刚开始读小说的前三章的时候,感觉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众多人物同时岀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感觉作者的表达有点啰哩啰嗦。读到后来就发现,其实张爱玲只是想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与人全部讲出来,这样才可以使她本人的个性显得鲜明。读到第四章及以后,故事就越发有趣了。特别是以女主人公九莉和男主人公邵之雍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同时描写众多其他人的人生故事的章节分外的吸引我。九莉对邵之雍的忘我的,不求回报的爱情是那么的动人。

《小团圆》是张爱玲对自己人生的纪念和交待,让读者通过九莉的故事了解一个立体的才女张爱玲。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8篇

张爱玲的小说是很爱看的。现在任然记得高三的某一节体育课,居然可以全神贯注的看她的小说。并且当时映像特别深刻的就是《金锁记》了。看完了之后只觉得眼睛所见都是苍白的,脑袋很晕,所想都是悲悯。

之前的博文有说到要读这本小说的,不知道是哪一篇了。反正是早就买了,放在那里迟迟没有大的进展。今天一口气看完,只知道情节,其他的不懂。

“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个东西不是爱情,经常却会有人留恋。

我等待着重看。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9篇

看《小团圆》看得有些恍惚,其实前半部分的很多内容之前在张爱玲的其它作品中一再读到过,而心中隐隐期待的正是由她自述那段著名的斑驳陆离的情感过往。

张与胡兰成的事多多少少知道些,不管是一身寂寞情迷云雨还是为才倾心唯此知音,总逃不开自愿委身汉奸的污名。张的文字令人恍惚,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始终蜷缩一隅,随时恍惚的人。在那个小角落里,家国恩仇不过是淡到可以忽略的背景,义务与责任感更无从谈起,这或许在于她自幼父母亲情缺失,连"爸""妈"都从来没有叫过的孩子,与任何人之间俱是隔膜——无人于我有责任,我又有责任于何人?更兼脆弱与敏感,便把恍惚当做自我保护的方式,让周围所有都不真切,不清晰,裹成一具模糊的壳,似乎不仅能滑开伤害,还能维持内部温度,至少可以令自己觉得不太冷。被迫形成的封闭及戒备如心结茧,只有渴望被填满的虚空在又迷惘又明确地等待。

乍见某君,伊竟颇解衷怀,一句话,一个眼神,好比忽然被初春野地里的毛毛草搔进鼻孔,又痒又想笑。其实不过是随手拈起来,怎么之前却没谁这样做过?然后就陷进去了。不是不能早一点抽身,不是没见到伊拿着满把毛毛草在手里。或有因舍不得而忍耐的成分,更可能是习惯了勿施责任于人而若即若离地放任。一面清醒刻薄地批判,一面却任由自己混沌其中,保持恍惚。即便到"汉奸之妻,人人可戏"的那一日,她恍惚里瞬间坐上老虎凳,如此悲凉的一幕竟也能信笔轻轻带过,可见当时心茧之厚,层层包裹,他人无法触及也就罢了,自己更是碰也不碰。

而胡竟是这样的一个滥人啊!小说正文前罗列出张与友人的有关通信,里面称其为"无赖人",提到当年之所以"雪藏"《小团圆》都是因为担心为其抓住利用,好在台湾政界苟延残喘,害怕为其连累而被拖下水。曾经爱侣而今如此避之唯恐不及,可以想见胡为人。

无论真相是什么,后来人总是愿意当成传奇来回味。以前看电影《滚滚红尘》感动得稀里哗啦,现在想想,那里面的沈韶华性情激烈忘我,绝非张爱玲,而纯是三毛写照。男主角行止尚算收敛,乡下三人尴尬见面那幕也因戏里他窘迫嗫嚅的形象似乎并不如何令人厌恶。三毛大概只想拿大时代里众生对命运的无奈来做稀释剂,以泼洒她轰轰烈烈的"爱情即生命"的主题颜色吧。忽发奇想,《色戒》里易先生杀了王佳芝,倒象是看见张爱玲自己被胡兰成杀了,至少是她的某部分就此死了。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小团圆》以此段开头,又以此段结尾,而她终于可以不再等待。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10篇

《小团圆》看完了第二遍。

现在看书,总是习惯于先初略翻过,再来细读。

大学的时间很多,看书的时间却远远少于以前。也许正因为如此,文学书籍看得越来越少了。

这本小团圆,初翻时,容易看得云里雾里,主要是时空变换太快,一会儿南京,一会儿香港,一会儿上海,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读书时,一会儿又是抗日时。再细看时,明白了套路,便清楚了好多。可以细细品味爱玲笔下,种.种细微的心理感触。

其实挺喜欢,爱玲式的笔调,时时如露珠般闪现的句子。

很喜欢爱玲,她是那么一个真实的人!

刚开始看了介绍,说里面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一交往过程,便想看看。实际看来,注意力全不在此。直到全书过了一半,他才出现。其实,全书更象是张爱玲一部自传,只是编年全被打散。把这些珠子按顺序串起来,便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子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被针扎在胸口,仍复平静的人。

爱玲的原话是:欣喜起来若狂,悲伤起来却不觉得,木木的。

其实想想!

我便也是如此。当一些事情发生,心中抑郁,但仍平复。

又能怎么样呢?如同多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被信笺上的水浸湿过,只留下一团晕黄。那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故事,也终将成为一个晕黄的月亮,淡淡的,在记忆里温暖着彼此。

所以,总须有个好的结束方式,以免回忆时,自己受不了。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11篇

无法把《小团圆》看成虚构的小说。整部书,字里行间,张爱玲都在用平板、单薄的声音叙述者她一生前三十多年的流水帐。所有她小说里的人物,在她的生活中都找得到原版。她所知道的可以写的亲朋都被她写光了。对于故事以及人物,她似乎缺乏想象力,不过也应了那句话“小说来自生活”,闪光的是她的文字,也只局限于早年作品。进入五十年代后,她的文字逐渐干瘪,可能与自身际遇不好有关,忙于生存,而且生活在没有母语环境的地方。最关键的是自闭幽居,乏人来往,只好闭门造车。全靠她早年的名气挽救了她,不然那几篇如同嚼蜡的小说怎么会有人看。

看的人也不过是在窥伺她。如同看如今这部《小团圆》。

《小团圆》重复了许多她从前的东西,又一次被写出来,而且完全撕去面纱,可能都是些压在她心底噬咬着她的往事,不吐不快。因为一生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爱,无法安然看自己一生时光就此流逝,所以必须写出来,白纸黑字,也让那些使她的人生黯淡无光的丑人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她曾说她是嘉宝的信徒,可事实上她完全不是。嘉宝从不曾谈论自己。张爱玲从出名前就非常喜欢谈论自己(十七岁时的作品《天才梦》),出名时更是无所顾忌地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比如《私语》)。她晚年深居简出,是因为中年以后的自己确实无可暴露,也许是自卑。从她的许多文字可以看出一直跟随她的某种虚荣,她不善于交际,但很喜欢引人注目。在她那冷漠自私失色的成长背景中,她母亲一直是她瞩目的亮点。所以她母亲和她父亲离婚时,惨淡中她竟然觉得得意,因为那时候离婚的人少,她的至亲出了这样的事,就象那时候某家出了个科学家一样骄傲。她母亲到香港她的大学去看她,她和母亲没有话可说,但她最遗憾的是当时四周无人,她因此无法炫耀她美丽洋派的母亲。

她母亲大概与国内八、九十年代那批刚刚接触到西方文明、滥用自由的部分女性一样,作为最早一批娜拉,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到手的豪华自由,从一个男人到一个男人的床上,胡乱度过一生,最后黯淡收场。这样的母亲曾经是她少女时代的偶像(虽然年纪越大,她越恨她母亲)。但她又远缺乏她母亲的交际手腕与漂亮面容,一方面极其自卑,另一方面极度羡慕,同时又觉得自己站在一旁看清了一切,好像很理智,凡事自己拿主意,因此也不可能听得进旁人的言语。实际上事到临头,她仓皇失措,完全无防备,只能布偶一样让人摆弄。

胡兰成就是这样趁虚而入。而且游刃有余地同时玩弄着其他女性。

最后她从胡兰成那里得到的不过是妇科检查报告里的一句“子宫颈曾折断”的诊断。

就是这么一个让她可以“低到尘埃里的”男人。

胡兰成固然没有爱过她。她后来遇到的男人没一个对她真心。桑狐与她同居三年从来没考虑过和她结婚。她为赖雅堕胎,最痛苦不堪时,赖雅竟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啃烤鸡。

她倒不是想在这作品里为自己粉饰,所以经历的都写出来,只不过在现在才出版,许多可以视为惊世骇俗的东西已经很平淡了。但我觉得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柯灵这个人。很久前读过柯灵声情并茂的《遥寄张爱玲》,文章娓娓道来柯灵和张爱玲的相识,他如何发现初出茅庐的文坛新星,如何为她在当时低气压环境下执意出名的举措担忧,又对她在他落难时的救援如何感激。好一个温儒的书生。可是《小团圆》里,他不过是一个在她不得志时落井下石对她进行性骚扰的低等男人。难怪张爱玲没有回应他文~后那篇深情呼唤。张爱玲的记忆力非常好,尤其对人性最卑劣的地方。

这本小说可能只对很熟悉张爱玲作品的人有吸引力。它的文学价值并不会很高。张爱玲即使在她的全盛时期,也只是言情小说作家群里的佼佼者,她有天赋,但从来没有成为大家。

而《小团圆》这部结构松散,充满平淡的喃喃自语的小说,我看完后,也只能叹息着说一句:“很傻,很天真。”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第12篇

在我的脑海中,张爱玲一直是站在那里,持一个潇洒而苍凉的手势,淡淡的看着那个十里洋场般华美的上海。

《小团圆》一书是张爱玲的自画像,书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她生命中所经历的种.种,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曾有女学者赵园评价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的艺术才能,使她在诸种矛盾的艺术因素间,找到并组成了她所需要的那一种和谐、统一。这里最基本也最足构成“特色”的,是旧小说情调和现代趣味的统一。”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其母亲的对其创作风格影响深远,从而形成了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不同情调的融合。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浮夸,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被完美的融合进东方旧世纪的生活习惯当中,或许有人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未必写的动人,但是却是写的最适宜的。

张爱玲的小说中金钱、婚姻、性爱是很重要的话题,在小团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父挥霍致使家业破败,生活日益变得苦难,而母亲和父亲之间结束的婚姻也使得张爱玲对婚姻产生了怀疑。在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使作者备受煎熬,而人性当中的虚伪和残忍也在其小说中得到了反映。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她笔下的女性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而非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和天真烂漫的情种。

推荐访问:读后感 范本 团圆 小团圆读后感范本12篇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实用12篇) 《小团圆》读后感

热门文章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字(合集)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金银岛读后感100字,金银岛读后感500字(十二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西游记读后感二十八回(八篇)(2023年)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2023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9篇【精选推荐】

世界未解之谜的读后感第1篇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最近我看的书是《世界未解之谜》,这一套书大约有一百多个故事,有精美的图片和丰富

2024年《小溪流的歌》读后感9篇

《小溪流的歌》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严文井爷爷的《小溪流的歌》这篇文章,感受颇多。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条小溪流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和诱惑,它都不怕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读后感(6篇)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读后感(6篇)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读后感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2卷满分作同舟共济,携手共创未来-百度文库  同舟共济,携手共创未来  甘肃一考生  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 

2023年矛盾论读后感500字(12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

读后感450字绿野仙踪17篇(全文完整)

读后感450字绿野仙踪第1篇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莱曼·弗兰克·鲍姆编写的童话书《绿野仙踪》,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梦幻。书中的故事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变得比以前更敢、更自信

2023年度西游记前20回读后感50字(3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西游记前20回

2024年月下桨声读后感4篇

月下桨声读后感小学语文《月下桨声》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纪国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

荷塘月色读后感400字14篇(范文推荐)

荷塘月色读后感400字第1篇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来自朱自清写的著名篇目《荷塘月色》,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有许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五段了。在这一段中,起先便开始由月光映入荷花开头,让人不觉的想

四川省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Xl》读后感(18篇)

四川省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Xl》读后感(18篇)四川省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Xl》读后感  忏悔实录读后感范文(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