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坚定以D建引领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红管先锋”锻造工程,不断放大城市基层D建整体效应,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D建联盟”新格局,持续推动D建引领下的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创优、提质增效。
一、聚焦组织融合,上下联动筑牢“红色堡垒”。秉承“大D建”理念,统一高效、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城市D建工作的“一盘棋”领导,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设置“五办三中心”内设机构,梳理42项街道行政事务准入事项和193项街道职责清单,研究制定赋予街道党工委区域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重大事项建议权、对上级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征得同意权等“四项权力”的具体实施办法及工作规程,强化街道党工委“轴心”引领作用,使街道从“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枢纽”转变。创新城市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4个社区设立16个网格党支部、39个楼院党小组、37个党员中心户,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基层组织架构。突破行业地域、行政级别限制,成立街道“大工委”、4个社区“大党委”,制定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规则,将城区16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吸收40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加速了驻社区单位参与城市基层D建由“感情维系”向“责任分担”转变,有效构建了区域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城市大D建格局。
二、聚焦功能融合,D建领航赋能“红色物业”。坚持物业管理与基层D建、社区治理融合共进,城市街道党工委发挥联结纽带作用,牵头建立“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制度,选派15名D建工作指导员进入物业服务企业,培养发展物业员工党员10名,双向孵化优秀业委会委员和党组织委员11名,实现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坚持把社区网格作为织密物业服务网络的重要支点,把15家物业服务企业融入网格化管理,实行“一长四员”联动进网格,推行职责下沉、人员下沉、经费下沉、管理下沉、事权下沉“五沉”工作法,构建形成了D建引领、权责清晰、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物业管理新格局。修订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将D建工作写入物业服务企业公司章程,完善物业服务企业市场准入清退、物业行业信用管理、居民群众物业服务需求和问题反馈等制度机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实行物业企业“红黑榜”动态管理,探索实行居民诉求、街区吹哨、部门解答、社区督办、物业整改、业委会监督的工作模式,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区,构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共同治理格局。
三、聚焦服务融合,互联互动用活“红色队伍”。注重先锋队伍引领示范,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双岗双争”活动,落实“五联双报到”机制,出台“双报到”积分管理办法,组织2800余名在职党员通过“甘肃D建·社区E家”到社区领岗报到,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病残陪护、违建制止等10多项“红色打卡一小时”“吹哨式”服务,形成了“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创新志愿队伍契约服务,采取“建立盟规、签订盟约”的方式,建立街道社区“需求清单”、驻社区成员单位“资源清单”、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固化“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创新“七色花志愿服务”“一家亲志愿服务”等D建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40多项“订单式”服务,推动为民办事服务常态长效。推进全科社工下沉服务,出台《**县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县专职社区工作者薪酬办法》等制度文件,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52名,开展“全科社工”专题培训7场次,推动社区服务从“坐等服务”到“主动下沉”,工作模式从“单一办理”到“综合受理”,推动多方资源向社区下沉、多股力量向社区汇聚,强健基层治理“筋骨体魄”。
四、聚焦治理融合,多元聚合激活“红色细胞”。紧盯社区居民“需求侧”,科学布局城市D建“供给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楼院支部活动室建设的意见》,将小区活动室纳入公共建筑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4个,楼院党支部活动室38个;
积极破除社区行政壁垒、打破制度藩篱,将驻社区单位独有资源变为区域共享资源,县人社局、财政局、新媒体协会等48家驻社区单位、12家“两新”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双向开放,推动宣传教育、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活动集聚开展,形成“家门口”的党群服务圈。持续深化拓展“五心五园”工程,倾力打造“580先锋在线”“365民情直通车”“红色领航”“社区居民一家亲”等特色D建载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基层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综合运用听证会、议事会、恳谈会等形式,组织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规范各方参与治理的方式和路径。加强D建带群建、“三社联动”等工作,培育孵化“居家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等社会组织41个,开设“四点半课堂”、微超市、微舞台等20余项服务项目。通过一贯到底服务体系、集成集约服务平台、多元多项服务力量,提升了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推荐访问: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 治理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