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7篇
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7篇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 授课人: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授课人: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三、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了解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能区分民歌体裁,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尝试演唱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感受汉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歌谱。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发相关歌谱,组织教学,进行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音乐的海洋里熠熠生辉,它就是我们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民歌。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民歌?
民歌概述:
1民歌的概念:民歌,人民之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大部○分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表达劳动人民内心情感和生活场景的一种歌曲。
2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3民歌的体裁:号子、山歌、小调。
○新课教学:
1、号子
1体验
○多体媒播放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哼唱主题旋律,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提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探究
○提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欣赏后讨论总结: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它是一曲船夫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谱写的劳动赞歌。
本曲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合作
讨论交流生活中看到的集体劳动的场景,体会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哼唱本曲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节奏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
出劳动号子的特点,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拓展总结
劳动号子:
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北方,劳动号子常称“吆号子”;在南方,则称为“喊号子”。
(二)山歌
1、体验
多体媒播放欣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总结归纳:
《赶牲灵》(陕北信天游)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采用徵调式,四二拍子,旋律高亢而又细腻,质朴而又风趣,节奏自由。这首歌把姑娘期盼心上人归来的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民歌),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把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
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
“清悠悠”
“你咯听”
“我尼”都是云南弥渡方言。
2、探究
讨论总结山歌的特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苗族的“飞歌”等。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小河淌水》的第一句吆喝性的喊句“哎——月亮出来……”)尝试学唱《小河淌水》第一段音乐,仔细体会山歌的韵味,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三)小调
1、体验
多媒体播放欣赏江苏民歌《无锡景》。
学生讨论听后感受并总结歌曲的特点。本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节奏比较规整,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富有江南特色。
2、探究合作
让学生分组演唱《无锡景》第一句,对比感受江南小调的独特风韵,教师评价。
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小调:又称小曲,是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故被称为“里巷之曲”,由于各地文化历史传统与生活习俗不同,因此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时调、俗曲、小令。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表达细腻婉转。总结探究: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各地民歌风格差异原因,并交流讨论。
受民族语言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拓展:当今社会同学们接触较多的是通俗音乐,很少接触民族音乐,但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对通俗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现在盛行的古风歌曲。与此同时,民歌这种传统歌曲也在紧跟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1民歌新唱:唱法或通俗化、或艺术化,更加具有时代性与现代感,○更加讲究与追求音乐的意境美。播放多媒体欣赏宋祖英、周杰伦合唱的《辣妹子》,体会用流行RAP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魅力。
2民歌新编:对旋律进行重新编曲,改变节拍、节奏、旋律、配器○等,让民歌也可以洋气起来。播放多媒体欣赏千斤演唱组的《康定情歌》,体会民歌新编带来的震撼!
课堂小结:
汉族民歌丰富多彩,分布面广,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民歌多为口头流传,很多民歌已经失传了,希望通过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同学们能够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热爱我们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的经典永流传!谢谢大家!
八、教学反思: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导入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虽然本课以欣赏为主,但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爱好,请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学生都很积极投入,结合视频欣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进行范唱,更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还不够精炼,想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得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
一、民歌:人民之歌,口头创作、集体加工
二、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三、民歌的三种体裁:
1、号子——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山歌——
节奏自由
3、小调——
细腻婉转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学情分析
授课人:
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效果分析
授课人:
教学中教师通过欣赏体验、探究、合作、拓展总结的教学方式对中国民歌进行了系统的鉴赏,真正实现汉族民歌的有效性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体裁形式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目的的听赏内容,更容易准确地把握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了解了不同地域民歌,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体会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方言、民众性格对民歌风格的影响。是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材分析
授课人: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
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评测练习
1、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关于民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不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B.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虽然不借助曲谱,但传播是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
C.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2、常见的民歌体裁有(
)、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A.船工号子B.夯土号子
C.劳动号子
3、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
)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A.地花鼓
B.花儿C.小调
4、《无锡景》是哪里的民歌?
A.B.云南C.江苏D.湖南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课后反思
授课人: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导入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虽然本课以欣赏为主,但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爱好,请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学生都很积极投入,结合视频欣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进行范唱,更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还不够精炼,想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得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课标分析
授课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审美值,教师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立足于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感性具体的形象情境,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学生通过民间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篇二:我国民歌是世界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FinalapprovaldraftonNovember22,2020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摘要:民族民问音乐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地位,是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化和我
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使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冷落,而一些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出民族属性渐渐淡化的迹象.因此,必须加强我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应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由于我国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求多的民族和人口形成了异常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因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让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走向世界就成为了新的历史任务。
一、民族民间音乐对我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部分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渠道。在当代我国音乐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意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传统
文化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其中,民族民间音乐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地位,是传统文化资源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民族民间音
乐,根之于天,本之于人,是生存在一方水土之人、人天(自然)、人人(社会)和构之静动蕴运心音惫象,是建立在”天人文化”之基础之上的本原
性、根源性、民族民间性音乐。乃天人和合对映、和谐共存之音乐。
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
鲜花,竞相争艳。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
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
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民族民间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
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民族民间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病,能起剑药物所起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人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声不入里耳、曲高和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最后,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强化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表达民族情感诉求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强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措施
民族民间音乐是反应本民族文化特色、生活风貌、地狱特征等的音乐,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所以,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可根据当地文化风貌,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和教育。从幼小的孩童到年迈的老人,通过提升他们的音乐情感、民族心理,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从发音到歌唱,从歌唱到乐器,从课堂到郊外,充分燃烧大家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除此之外,从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项不错的措施。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
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都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
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
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
围,歌曲将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结合,产
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林俊杰的《江南》,曲风把现代音乐和
中国江南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吴克群的新专
辑《将军令》中乐器编配充分运用了唢呐、鼓、笛
子、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与现代打击乐融
合;周杰伦歌曲《青花瓷》、《本草纲目》歌词中填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曲式结构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体系及曲式,统一中求变化。这样的作品犹如国画,没有刻板的几何构图,重在写意,追求神似,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扫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衷,也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
广泛的传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
“诗之至
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民间音乐是我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下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是文化的折射,所以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的现状实在不值得乐观。这当然并非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媒体的宣传,政府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世代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留给子孙后代一笔珍贵的财富以及在我国民族团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9篇
下一篇:列宁监察机构对我国监察的影响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