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1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16篇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杨  春  风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评论界近二十年来对张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16篇,供大家参考。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16篇

篇一: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杨

  春

  风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评论界近二十年来对张天翼小说的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重要作品研究、总体艺术

  特征研究、比较研究、文学史定位等四个方面。笔者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对1988至2009年间张天翼小说研究进行回顾、反思与述评,从而系统地反映张天翼小说研究的现状,揭示张

  天翼小说研究的不足。在新世纪,张天翼小说研究亟需引起人们的热情地关注,不仅研究空白点需要

  填补,而且需要有新的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以促进张天翼小说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张天翼;研究;述评;反思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0)02-0037-06

  张天翼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自他20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之后,学术界对他的评价从来没有停止过,迄今已经走过80多年的历程。20世纪20年代末期张天翼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时,很快引起一些大家的关注,鲁迅、茅盾、胡风都有文章评述,研究热潮一直持续到建国前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张天翼80岁诞辰,大约是五六年的时间,张天翼研究曾经热闹过一阵子:张天翼研究资料的辑录、散佚文章的发掘与整理、张天翼小说的评论专著开始出现。在张天翼去世第二年的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张天翼文学的研讨会,学术研究成果集结成为《张天翼论》;出版了十卷本《张天翼文集》。但是从研讨会召开之后,张天翼的研究状况就出现了一个陡转,忽然就冷清下来。比如说:十卷本《张天翼文集》的难产,从1983年开始谋划,历经十年,一直到1993年7月才算是出完;大部分资深的研究专家在研讨会召开之后,不约而同地都从张天翼的研究领域抽身而去,把张天翼研究的工作留给了初次涉入的、名不见经传的后来者;20年来,类似1986年张天翼研讨会性质的会议再也没有召开过,只不过是在2006年张天翼百年诞辰的时候,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在北师大共同举办了“张天翼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但是侧重点在“儿童文学”的“座谈”,跟小说研究并无太大关联。笔者还做了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从1986年张天翼研讨会召开之后,因1987年刊物上所刊发的研究文章都是1986年研讨会的成果,所以新的研究成果只能够从1988年算起,到2009年5月份,其间有关于张天翼的研究文章有72篇,每年平均下来不足三篇半。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有必要将现有的张天翼研究资

  料做一下整理,并对它进行简要的分析,一方面展示张天翼研究的整体成果,另一方面则找寻研究中的不足,以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作品研究覆盖面过于狭窄

  作品研究依然是张天翼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分为短篇小说研究和中长篇小说研究两个方面。

  在对张天翼短篇小说的研究当中,张天翼最具有盛名的著作《华威先生》的专门性研究文章有10篇,占到研究论文总数的15%,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主要有姚争的《华威形象新探》[1](P43-47)、徐元容的《其义深、其旨远———重读〈华威先生〉》[2](P53-55)、何轩的《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张天翼〈华威先生〉解读》[3](P61-64)等。大都是一些赏鉴性文章,认为华威先生是一个国民党官僚或者是一个丑陋的文化人的形象,身上具有虚荣等国民劣根性,在艺术上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高峰。关于《包氏父子》的研究文章有两篇:山凤的《〈包

  氏父子〉的“老包”引起的思考》[4](P59-66),史承钧的《可悲的社会病态卓越的讽刺艺术———读张天翼的〈包氏父子〉》[5]。文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有自己的阅读体悟,不仅指出优点,也指出了不足,没有一味地人云亦云。再次就是《砥柱》的研究,仅有1篇:郁勤的《〈砥柱〉:乡土社会中的审丑图———浅析张天翼〈砥柱〉的叙事艺术》[6]。该篇文章用新的叙事学的视角分析了张天翼小说的限制性人称的使用给小说带来的叙事的灵活性,视角的转

  变让人耳目一新。

  张海生、吴玉玉的《“进退维谷之间”———论张天翼小说〈畸人手记〉中知识分子“中间人”形象》是唯一的一篇关于张天翼中篇小说的分析与评介,文章不仅分析了“畸人”产生的时代背景,而且指出“这一冷漠的关系网,某种程度上便是造成主人公‘中间人’复杂性格的温床。家庭和家族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的淡漠,何况扩散到社会范围呢?作者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溢于言表”[7]。

  张天翼的长篇小说,文学史评价历来不高,普遍认为张天翼的长篇只不过是短篇的拉长或者拼凑,因此似乎都不屑于专门的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翻案文章”:邹言九的《左翼新人张天翼和他的〈一年〉》[8],指出《一年》中的缺点是左翼文学的通病,但是优点确实张天翼独有。胡从经的《一部别具一格的鬼话小说———张天翼〈鬼土日记〉》[9],肯定

  了《鬼土日记》的艺术价值,并且指出:“《鬼土日记》作为中国现代讽刺文学长链中的一环,还是值得我们注意与研究,作为中国左翼文学讽刺作品最初形态之一,也有待我们进行分析与探究。”马兵的《论新文学史上的四部奇遇小说》[10],从叙述学的角度考察了包括《鬼土日记》在内的四篇小说,指出“作为一种‘类’的归属所兀自构成的叙述规范及符号象征系统在新文学史上虽然称不上卓尔不群,但我们可以这样说,四部奇遇小说之于中国新文学史就像他们描述的闯入异域的主人公一样,是在中国的暗夜里更深地潜入现实之中的人,是更大的冒险者。他们用自己的冒险探入现实的深渊,并用笑声和悲叹把目睹的一切敞露在忧患心灵的构想中。他们在历史与虚构、个人与社会、鞭挞与救赎等传统二元领域间,寻找到新的切入

  点,使自身在主题与时代共鸣的同时又发出异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辞面貌和情调。生存于这方土地而又不拘执于这方土地是一个难得的品质,几位现代文学大师在因苦难深重而想象力匮乏的现代时期的精彩奉献,至今却还经受着寂寥的命运,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张天翼小说中除去儿童文学之外,有近一百篇作品,即便是除去一些研究者所谓的三分之一的不成功之作,大约还要有60余篇的成功的作品,但是在论文中涉及专论的不过6篇作品。由于大家对张天翼重视程度的远远不够,甚至让习见的6篇小说遮蔽了对他其他大量的优秀作品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研究者视野的狭窄以及研究的不够深入。

  二、艺术特征研究不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很多研究者选择从作品的人物塑造、结构特征、语言特点、讽刺风格去探讨张天翼作品的特色。

  张天翼是一个充满了幽默与讽刺个性的作家,他的这一创作个性,是历来的研究集中点。新时期以来这个特点被继续关注,很多文章主要从整体上对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点予以总结,如陈文仲的《张天翼和他的讽刺小说》[11]、黄侯兴的《现实主义的深化———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演进》[12]、张小萍的《讽刺与幽默:张天翼独特的笑》[13]、诸天寅的《张天翼讽刺的漫画型———从〈砥柱〉说开去》[14]、张巍的《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15]、王杰的《张天翼讽刺小说技法初探》[16],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了张天翼讽刺小说喜剧性意味的生成。除此之外,蒋明玳的《张天翼创作略论》[17]虽是略论,但是却明确指出了张天翼对文学史的贡献。廖久意的《对张天翼早期短篇小说讽刺手法的“卡通化”及其衍变的探索》[18]、陈双阳的《“异类”的命运———中国现代幻设型讽刺小说论》[19]两篇文章,前者指出“张天翼讽刺艺术的‘卡通化’已由单一的粗放、简明,衍变为精细、丰满,蕴藉深厚,已由带滑

  稽倾向的笑骂,转化为委婉的讽刺,并紧紧与写实的艺术手段相结合,致力于富有个性色彩的

  形象塑造和复杂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后者也是一篇翻案文章,作者从中国文学传统作为考察背景,指出张天翼等人的“中国现代幻设型讽刺”小说不仅不应该被批评,反之,他们发展了中国幻设型小说的优秀传统,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秦弓的《张天翼:审丑图的艺术建构》[20],涉及到对张天翼作品中的粗话、秽物、不雅动作的评介,认为“张天翼笔下有苦难,有惨痛,也有悲壮,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审丑,即以丑恶鄙俗的社会文化弊端与病态人格为艺术关照的对象。他的小说充满了对丑恶事态的愤激、讽刺,而又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冷峻的叙事态度。愤激的感情特征,冷峻的叙事态度,决定了张天翼小说叙事结构的明快与叙事语言的峭拔,使其冷峭的审丑富于长久的生命力”。陈明彬、付金艳的《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现代性特征检

  索》[21],认为“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陈晓燕的《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22]运用英美新批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反讽与悖论两种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指出张天翼小说中喜剧效果的生成。陈彩霞的《强烈的对比、漫画式的夸张———从〈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3]、赖志明的《简捷·夸张·幽默———从〈包氏父子〉和〈华

  威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个性》[24],这些文章则是从具体的作品出发,上升到理论的整体关照与总结,对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进行总结。杨晓黎的《试论张天翼的语言艺术》[25]、潘子彦的《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艺术》[26],则对张天翼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了细致分析,如象声词、色彩词、比喻手法的运用;自然、贴切、传神的对话;夸张式的漫画的动感;多

  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也有评论者关注到张天翼小说创作戏剧化倾向,如张莹的《张天翼短篇小说的戏剧化》[27],指出了“戏剧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场景的展示、对话的戏剧性等方面。

  三、比较研究不能深入精神层面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在文学史研究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有助于拓宽比较对象的研究领域,转换研究的角度,加深研究的层次,以便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性和各个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评论界在早期已经注意到张天翼的创作受到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的影响,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宏观把握作家趋向于对作家作品个体的关照,主要的手段就是把张天翼的作品同众多中外作家进行比较。

  有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娄扎根的《如市民形象:老舍张天翼异同论》[28]、王希颖的《含泪笑看“人生相”———比较张天翼、蒋牧良讽刺小说的创作风格》[29]、徐艳莉的《对市民灵魂的深刻挖掘———试比较老舍与张天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0]、李菀的《张

  天翼、钱钟书讽刺艺术探索》[31]、卢风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广阔性和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叶圣陶、沈从文、张天翼的小说比较》[32]、裴德利的《战争文化心理下的讽刺小说———浅析沙汀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33],以上是整体的比对。也有代表性作品之间的对比,如张克勇的《异曲同工各领风骚———评〈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围城〉的讽刺艺术风格》[34]。不仅有艺术特色的比较,而且有语言艺术的对比,如丁亚玲的《沙汀与张天翼小说的语言比较》[35]认为:“现代文学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性质要求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老百姓都可接受;同时又要求具有现代性,即表现现代意识、现代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就语言文字的改革而言,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因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才可以造出雅致的俗语。”肯定了张天翼在语言改革之路上进行的不懈探索。

  在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扶持与鼓励,张天翼也自觉地以鲁迅为师,从鲁迅的小说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因此研究者尝试在鲁迅与张天翼之间进行了一番比较。有作品的比较:如《寓讽刺于精微的写实———〈肥皂〉、〈砥柱〉的讽刺艺术》[36]、刘清华和彭彩云的《鲁迅与张天翼的时代及其喜剧形象的历史联系》[37],论文指出了他们小说中喜

  剧形象和历史的关联:张天翼小说中的喜剧形象既有对鲁迅想象塑造的汲取,又有随着历史发展的更新。张海生的《张天翼:鲁迅小说风格的传人》[38]、张海生、吴玉玉的《论张天翼对鲁迅小说风格的继承》[39]从夏志清所言“张天翼是鲁迅的真正传人”入手,结合鲁迅和张天翼作品进行详细分析。除了鲁迅之外,张天翼还从中国传统文学当中汲取养分,如王祥林的《夏总甲与华威先生之比较》[40],指出张天翼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描写与讽刺手法的继

  承。

  另外,还有和外国作家的联系:童真、胡葆华的《张天翼与狄更斯》[41]、张荣翼的《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在关键词》[42],文章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的视野中,采用读者接受理论来研究张天翼对狄更斯的接受与吸收以及张天翼对狄更斯的超越。认为“平民意识不但使张天翼免除了同时代某些‘革命文学倡导者’写作中的那种救世主心态,也使他能真正以一种平等的观念全身心去体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辛酸与痛苦,使他能够脱离旧文学的窠臼,学习到现实主义文学中蕴含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张晋军的《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果戈理与契诃夫的影响》[43]、罗京的《“套中人”和“华威先生”之比较》[44]、胡强的《创造性的接受主体———论张天翼的小说创作与外来影响》[45]也探讨了张天翼在观念、选材、讽刺方法对外来影响的汲取以及如何化为自己的血肉的问题。

  把张天翼与同时代的作家进行平行比较研究,更能够凸显作家创作的个人特点,总结他创作的优长和不足,衡量其成就和影响,以便于进一步确立张天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鲁迅以及外国作家的比较是弄清张天翼的文学渊源以及承继与转换的内在机制。但是这些比较研究略显笼统,往往着重艺术的比较和线索寻找,作家间的精神联系相对被忽略。

  四、生平、思想研究和文学史定位语焉不详

  在对张天翼的评介当中,生平、思想研究是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关于张天翼的生平和张天翼的艺术个性心理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有一些回忆性的资料,如李锦荣的《回忆著名作家张天翼》[46]是对20世纪60年代张天翼去湖北考察工作的一段记录;也有一些文章涉及到了作家的创作思想,如舒欣的《试论张天翼的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及其意义》[47]。张

  生的《现代小说的另一面》[48]涉及到作家时代都市的感受与文体、笔法的关系。张全之的《悲剧的控诉与喜剧的揶揄———论中国现代反战小说的两种形态》[49],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形成潮流的现代反战小说,主要呈现两种形态:一是极力渲染战争残酷性的悲剧形态;二是揶揄战争的喜剧形态。前者以张天翼、周文等为代表,后者以黑炎、孙席珍为代表。这两类小说看似风格迥异,但都从总体上对战争进行了否定,使现代反战文学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陈晓燕《从“历史中间物”看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启蒙主义思潮———以〈畸人手记〉为例》[50](P48-50)探讨了他人启蒙与自我启蒙所能引发的思考。另外对张天翼艺术心理进行深入挖掘的是王晓明,他在《张天翼:过于明晰的世界》[51](P78-112)中,认为张天翼创作中描述得过火,在于他认识的缺陷,在于他过分讲究明确性的认识习惯的束缚。最值得一提的是新时期出现了两部专著:黄侯兴的《张天翼的创作道路》[52]和张锦贻的《张天翼评传》[53]。前者作者始终把握住张天翼创作历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文学的时代特征双重角度探讨作家风格的形成和演变,把研究对象置于现代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放在中外文学观念的撞击和对接中加以考察,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张天翼研究的学术视野。后者对于张天翼艺术心理研究的不够重视和欠缺,说明研究者还没有能够实现从文本研究到人本研究的转型。

  张天翼以出色的创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坛上大放异彩,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短篇小说的艺

  术成就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的研究者进一步把张天翼的文学史意义明晰化了:蒋

  明玳的两篇文章《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意义》[54]、《张天翼:左翼文坛的新人———论张天

  翼的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55]将张天翼

  的文学创作放在20世纪30年代特定的政治和文化

  背景下,从他克服初期“革命文学”作品注重宣传价值

  而忽视审美价值的偏差,推动左翼文学创作走向成

  熟;探究和剖析“国民性”,透视民族文化心理,达到

  “惊醒国民”的目的;独辟蹊径、劲捷明快、泼辣牵放的

  讽刺艺术风格;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为

  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等四个方面

  展开论述,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了张天翼及其创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张勇的《1930年

  代张天翼小说中的“反摩登”叙事》[56],论述了张天翼

  创作对新感觉派文学的讽刺与嘲弄,对左翼文学的超

  越与提升。言恂、王攸欣的《独具品格的现实主义作

  家──张天翼和他的短篇小说》[57]认为张天翼作为

  左翼文坛新人,师承鲁迅的现代小说观念、民族化精

  神和平民意识,勾画国人灵魂。杨义也认为张天翼

  “写到平凡的人生,丰富的社会层次,给左翼文学增加

  了许多介于红色与黑色之间的中间色彩,从而使左翼

  文学成为更高一级的整体系统”[58](P358)。

  但是笔者以为,站在历史的坐标点上,尤其是在

  中国讽刺文学的纵横交叉点上,对张天翼的评价有些

  偏低。

  五、小结

  纵观近20年来的张天翼研究,这些文章比较偏

  重于理论分析,逻辑性、严密性较之以前有所增强,使

  得张天翼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自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张天翼研究却出现了止步不前的态

  势。大部分成果并不尽如人意,更多的是在前人的基

  础上炒冷饭,选题上、结论上大多是重复,研究视野和

  方法上也没有拓展、创新与深入,很多遗留的问题并

  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什么新的角度与方法,几乎是

  在原地踏步不前,使得张天翼研究出现停滞不前的状

  况。其实张天翼研究的很多层面亟待开展,甚至还有

  很多的空白点,比如张天翼与思潮流派的关联等问

  题,至今无人涉及。如前文所述,张天翼的创作受到

  国内外很多大家的影响,这是研究者反复提到的,但

  是探讨却不够深入。而且,张天翼作为一个重要的优

  秀的作家,对后来者的影响又如何?他的艺术在当代

  究竟还也没有生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张天翼研究现状的寂寥与冷清,很多研究者早已

  经注意到也曾经进行过大力呼吁。比如著名的海外

  汉学家夏志清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关注张天

  翼研究,认为张天翼应该和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一

  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却未能如愿;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三位作者的研究曾经进入过

  一个比较“火”的状态,红透了整个研究界,成为“显

  学”;即便是近年来,势头虽然有所缓解,但是研究依

  然在向纵深处发展。比较起来,张天翼研究已经大大

  地滞后了。夏志清教授一再慨叹: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提呢?三十年

  代的沈从文和张天翼都很有成就,张天翼甚至可能更

  伟大。沈从文刚出道的时候还是很嫩的,而张天翼一

  出手就不同凡响,很老练。这个你一定要帮我写清

  楚,夏志清肯定的不是三个人,是四个人。我的《中国

  现代小说史》讲了四个人啊,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还有张天翼。现在大家都只说前面的三位,可张天翼

  却没有人反应,这样优秀的小说家,为什么得不到大

  家的关注呢?[59]如果从一种全面真实的文学史来看,张天翼研究

  和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给予

  合适的定位绝对是我们重返文学史的必然途径,因此

  张天翼研究需要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新世纪的张

  天翼研究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希望在新的世纪里,研究者对张天翼有更多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讲,深

  厚的理论水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是研究的基石。我

  们相信,随着研究者知识储备的增长,在新的世纪里,张天翼研究一定能够走过“寂寥与冷清”的状态向纵

  深处拓进。

  参考文献:[1]姚争.华威形象新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3).[2]徐元容.华威先生[J].六盘水师专学报,1996(2).[3]何轩.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张天翼《华威先生》

  解读[J].孝感学院学报,2005(1).[4]山凤.《包氏父子》的“老包”引起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

  报,1998(3).[5]史承钧.《可悲的社会病态卓越的讽刺艺术———读张天

  翼的〈包氏父子〉》[J].名作欣赏,1991(2).[6]郁勤.《〈砥柱〉:乡土社会中的审丑图———浅析张天翼

  〈砥柱〉的叙事艺术》[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1).[7]张海生,吴玉玉.“进退维谷之间”———论张天翼小说《畸

  人手记》中知识分子“中间人”形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邹言九.左翼新人张天翼和他的《一年》[J].中国文学研

  究,1991(1).[9]胡从经.一部别具一格的鬼话小说———张天翼《鬼土日

  记》[J].山花,1986(2).[10]马兵.论新文学史上的四部奇遇小说[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陈文仲.张天翼和他的讽刺小说[J].语文学刊,1988(4).[12]黄侯兴.现实主义的深化———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演进

  [J].齐鲁学刊,1988(1).[13]张小萍.讽刺与幽默:张天翼独特的笑[J].景德镇高专

  学报,1994(3).[14]诸天寅.张天翼讽刺的漫画型———从《砥柱》说开去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哲社),1989(4).[15]张巍.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J].辽宁师专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2).[16]王杰.张天翼讽刺小说技法初探[J].华北林业大学学

  报,1989(1).[17]蒋明玳.张天翼创作略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1(5).[18]廖久意.对张天翼早期短篇小说讽刺手法的“卡通化”及

  其衍变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1).[19]陈双阳.“异类”的命运———中国现代幻设型讽刺小说

  [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0]秦弓.张天翼:审丑图的艺术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0(2).[21]陈明彬,付金艳.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现代性特征检索

  [J].宜宾学院学报,2001(4).[22]陈晓燕.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J].襄

  樊学院学报,2004(3).[23]陈彩霞.强烈的对比、漫画式的夸张———从《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J].山西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1999(4).[24]赖志明.简捷·夸张·幽默———从《包氏父子》和《华威

  先生》看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个性[J].西江大学学报

  [J],2000(4).[25]杨晓黎.试论张天翼的语言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哲

  社版),1990(4).[26]潘子彦.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艺术[J].上海师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27]张莹.张天翼短篇小说的戏剧化[J].语文教与学,200(3).[28]娄扎根.如市民形象:老舍张天翼异同论[J].焦作大

  学报,1996(1).[29]王希颖.含泪笑看“人生相”———比较张天翼、蒋牧良讽

  刺小说的创作风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2).[30]徐艳莉.对市民灵魂的深刻挖掘———试比较老舍与张天

  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

  (2).[31]李菀.张天翼、钱钟书讽刺艺术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

  学报,1996(2).[32]卢风.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广阔性和作家的艺术独创

  性———叶圣陶、沈从文、张天翼的小说比较[J].文艺理

  论与批评,1998(5).[33]裴德利.战争文化心理下的讽刺小说———浅析沙汀和张

  天翼的讽刺小说[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王克勇.异曲同工各领风骚———评《华威先生》、《在其

  香居茶馆》、《围城》的讽刺艺术风格[J].语文月刊,199(5).[35]丁亚玲.沙汀与张天翼小说的语言比较[J].成都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6]刘西普.寓讽刺于精微的写实———《肥皂》、《砥柱》的讽

  刺艺术》[J].名作欣赏,1989(5).[37]刘清华,彭彩云.鲁迅与张天翼的时代及其喜剧形象的

  历史联系[J].理论与创作,1992(5).[38]张海生.张天翼:鲁迅小说风格的传人[J].绵阳师范学

  院学报,2008(1).[39]张海生,吴玉玉.论张天翼对鲁迅小说风格的继承[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0]王祥林.夏总甲与华威先生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8(3).[41]童真,胡葆华.张天翼与狄更斯[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4).[42]张荣翼.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

  在关键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3]张晋军.试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果戈果与契诃夫的影响

  [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44]罗京.“套中人”和“华威先生”之比较[J].新疆教育学

  院学报,1997(3).[45]胡强.创造性的接受主体———论张天翼的小说创作与外

  来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3(3).[46]李锦荣.回忆著名作家张天翼[J].武汉文史资料,1999(1).[47]舒欣.试论张天翼的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及其意义[J].求索,2005(10).[48]张生.现代小说的另一面[J].江西社会科学,2005(2).[49]张全之.悲剧的控诉与喜剧的揶揄———试中国现代反

  小说的两种形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0]陈晓燕.从“历史中间物”看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启蒙主

  思潮———以《畸人手记》为例[J].语文学刊,2006(20).

  [51]王晓明.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

  心理障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52]黄侯兴.张天翼的创作道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

  社,1993.[53]张锦贻.张天翼评传[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1.[54]蒋明玳.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哲社),1990(1).[55]蒋明玳.张天翼:左翼文坛的新人———论张天翼的文

  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报,2000(Z1).[56]张勇.1930年代张天翼小说中的“反摩登”叙事[J].艺理论与批评,2008(4).[57]言恂,王攸欣.独具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张天翼

  他的短篇小说[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58]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9]夏志清,季进.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永远是我的

  要工作———夏志清先生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

篇二: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04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摘要:在我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张天翼是左联时期出现的具有光辉成就和深远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继承了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的讽刺艺术,致力于讽刺艺术的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根据不同的讽刺对象,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创作上取得了成功,并对我国现代文学讽刺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认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特点:讽刺艺术

  目

  录:1绪论.................................21.1研究背景.......................31.2张天翼简介.....................31.3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32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32.1反伪善。.......................32.2反庸俗.........................42.3反封建.........................43讽刺艺术的特点.......................43.1强烈的主观性...................43.2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53.3艺术的真实性...................63.4心理描写.......................6结语:

  .................................7参考文献:

  .............................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1].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2张天翼简介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1.3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3.1俯视讽刺对象,张天翼在写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描述出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比较善于表达和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比较大的性格。

  1.3.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2]、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1.3.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2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2.1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如《脊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3]在长太爷痛斥“万恶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学道德的虚伪。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反抗。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4]与所爱的人远走高飞。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

  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

  2.2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5]。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从空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行》里的桑华都是这类人物。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窘态。《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

  张天翼

  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鄙视。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笞人性的深度。

  2.3反封建

  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6]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7],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3讽刺艺术的特点

  3.1强烈的主观性

  张天翼的讽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尽管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没有直接发议论、臧否其是与非,但他的感情色彩却倾泻在字里行间,实则他时时在表态,处处在下结论。他揪住人物的耳朵,把他掷在读者面前,再一层一层地解剖,一句一句地拷问,让其自我暴露,自我否定,这就无异于作者在说话。主观色彩源于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对于统治者中的伪君子、两面派,恃强凌弱还要打好看招牌者,他深恶痛绝,表现出不共戴天的仇恨。如在《脊背与奶子》中,族

  长、乡绅长太爷为把任三嫂据为己有,满足其淫欲,就以维持家法族规、维护伦常教化的美名,将任三嫂从情夫那里捉回,当众剥衣拷打,施行暴虐。施暴虐本身就是长太爷性心理的公开展示,何况还有那后来的一串一串的伎俩。小说中间一个场景和结尾一个细节,最能表现作者的爱憎。惩罚任三嫂私奔的刑堂,也就是展示族绅长太爷丑恶心理、满足其邪魔欲望的地方,居然是排列着祖宗牌位的神龛子的祠堂。庄严的气氛,炫耀忠孝、礼教、人伦的场所,居然由族长精心设计、精心导演,演出了一出凌辱年轻妇女、践踏人权、充满秽行的丑剧。环境跟上演的剧目的不协调、身份与行为的相悖、外表和心理的不符、名与实的极大反差,表明了作者主观色彩的强烈。结尾尤其富于戏剧性。长太爷被任三嫂巧施计谋,打得眼肿鼻青嘴歪,但在众人面前,他却说“是气肿的”,并解释说:“族中出了妇女的私奔这种事,长太爷自然生气呀。”任三嫂出人意外的举动,长太爷欺世盗名的解释,都是艺术上的绝处逢生,让读者开怀大笑,从而收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张天翼在讽刺时,总是用针戳到对象身上。[8]他否定对象,带着主观的批判态度,“而且他老是要动感情。

  3.2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张天翼的写作风格善于揭示矛盾和强化矛盾,是张天翼常用的讽刺的写作手法。嘴里所说的和心里所想的不相同,实际做的和口里讲的更不相同:挂羊头,卖狗肉,扯着好嗓子来卖毒药,红纸来包烂肉,砒霜来当冰糖。张天翼把人物身上、心理上的这种矛盾扩大开来、彰显出来,将最后一点的遮羞布都揭开。在《出走以后》当中中姑太太是由七叔培养出来的新派人物。对于自己的丈夫欺骗工人,剥削工人而发财的时候,她感到了愤怒,不能够容忍。“她想要一个炸弹把家里的东西都炸了个粉碎”。她此时才知道丈夫“简直是个猛兽!简直要吃人!??我现在才明白他自私自利到这模样!——

  —

  守财奴!禽兽!我们国家社会的罪人!”不管工人的死活,“太惨无人道”!她的认识非常深刻!“我有我自己的人格,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不能跟一个吃人的猛兽住在一起!”她回到娘家之后,发誓要跟自己的丈夫离婚。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回到娘家之后,她立刻感觉感到,与她自己以前过惯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是那样不一样,她觉得非常的陌生,所在并非人间,无法生活,而且还顾忌到一家人的职业、前途、生计。她动摇了。七叔的调教曾经使她成了新派人物;如今又靠七叔的开导,使她摆脱困境。其开心锁就是“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思想和生活二元论。思想可以相当“先进”,跟上时代,生活不妨尽情享受;嘴里可以咒骂剥削,怎么骂都行,生活却是一定要用剥削来的钱供挥霍、享乐。要心安理得地懂得这一番道理,[9]以实现心态平衡,乐此不疲。姑太太的恨剥削和欺骗,不能说没有真实的成分,但同时又是为了装点门面,找寻心理安慰。思想和生活的矛盾越突出,反差越大,人物就越典型,讽刺意味就越浓,效果就越佳。《砥柱》张天翼抒写了一个十足的伪君子黄宜庵的典型。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一位这个乱世里的重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他送自己的女儿去与易总办的儿子成婚,他在轮船上对着自己的女儿礼教管束和他自己的淫荡心理。黄宜庵对自己的女儿唠叨:“男女要没得个防备,就相当于野兽啊”“无论天下再怎么变样,一个礼字还是要讲的。”

  “我跟你的妈妈相处了三十多年,我们夫妻从来都没说过一句玩笑话。”守礼讲经、严肃“圣洁”。但是迂腐、古板和正统,都是黄宜庵唱戏似地做出来的,是蒙骗周围人的假象。褫其华衮,才能露出真相。原来他始终馋涎于那敞怀喂奶的胖女人的那一对白泡泡的奶子,梦想要是用手碰一碰它,不知道有怎样的颤法。他教训女儿“非礼勿听”,听了非礼之言也就是自己

  无礼,但他自己却一字不漏地在听隔壁船舱里的淫词秽语,打情浪笑。他一面听,一面“感到有个软毛刷子在刷着他的心脏”,使他骚动不安,痒得难受;同时还愤愤然,在心里纠正着说话人没有读过那种书,就无知乱说的话,可见他是什么淫书都读过的。只是听已不过瘾,进一步就是参与。原来隔壁的乘客是以萧会长为首的经学研究会的会员,都是与黄宜庵“志同道合的”人。原来黄宜庵更是买妓嫖娼的老手,是“奇里古怪的货色都尝过”的最没廉耻的淫棍。[1]如果按鲁迅的说法,就是他连禽兽也不如。禽兽从来不讲究,不掩饰,表里如一,关明正大。本来,对性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和合法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度和普遍的道德规范,就无可厚非。但如果事实上早已超过了界限,堕落到了无耻的地步,却还要披上守礼护法的画皮,以正人君子自居,且以淫秽之心去揣度一个纯洁少女的灵魂,向她身上泼污水,那就是十足的流氓。冠以“砥柱”的题目,尤其讽刺得绝妙。

  3.3艺术的真实性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震撼人心,社会效果显著,就源于真实。他批判、抨击、嘲讽的对象,绝对存在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他的夸张表面看来或许很荒诞,实际上很现实

  。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

  《鬼土日记》,也是现实的折射。他曾说过,只要真实,那就怎么夸张、荒唐,都

  不要紧,都是诗的真,科学的真。陆宝田

  (《陆宝田》)

  为着保住秘书的职位、包国维父子(

  《包氏父子》

  )为着坐上老爷的那一把交椅,而带血带泪地向上爬;邓炳生朝思暮想的当官美梦(

  《皮带》)

  ;

  彭鹤年贪赃枉法,谎报灾情,以权谋私

  (《呈报》)

  ;

  长生奶奶昧着良心获利

  (《善女人》)

  ;

  华威先生的惟权必夺、视权力如生命,以驾驭别人为快乐而又不干任何实事(

  《华威先生》)

  ;李逸漠的口头抗日和与汉奸来往(

  《

  “新生”

  》)

  ;长太爷、黄宜庵的虚伪无耻

  (《砥柱》)

  :

  全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和心理,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见惯不惊的。他们或者也曾令我们感到可笑、可怜、可憎、可厌,但多数时候是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的。只是在作家将他们加以集中和概括,并特别指点给我们看以后,才使我们觉得是讽刺,并从而忍俊不禁。凡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是一面镜子,而张天的作品偏要照出那些憎恨镜子的人脸上白粉底下的雀斑、灵魂里的污点、笑中藏着的刀,令其原形毕露。他们是平常生活当中实有的人物,但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完美,具有艺术魅力。

  3.4心理描写

  张天翼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他对人物的讽刺,也多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如:

  心里想做或已经做了的丑事、歹事,想要拿厚厚的幕布掩盖它、拿美妙的言词粉饰它(如《脊背与奶子》

  、《砥柱》)

  ;渴望达到贪财的目的,又不便启齿;自知为政不廉,不择手段攫取钱财,实乃残忍不仁、天理难容,但又不能拒绝物质的诱惑,没法更改贪赃枉法的本性,所以才落不下笔,矛盾重重,几重人格在心里打架(如《呈报》)

  ;本没有那个条件,却要作非分之想,只能在心里绘制蓝图,以实现其心理平衡(如

  《包氏父子》

  、《一年》

  、《陆宝田》)

  。两种意识、两种价值观念的心里交火,都要争主动、抢胜利,表现为剧烈的思想斗争,情绪的起伏不定,最后,正确的一方居然无可奈何地让位于错误

  的一方,同时也就找到了为自己辩护的托词

  (如

  《

  “新生”

  》)

  。通

  过心理活动进行讽刺,可以揭示较深层次的问题,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滑稽表演,如早期讽刺某些知识分子无所事事、自作多情的个别作品。

  结语: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是否定假、恶、丑,保护真、善、美的。他以善变的娴熟的手法、峭拔的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营造了一座艺术丰碑。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记住:纪念碑的作品总是写得最合理的平常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生活。”只要上述种种统治思想和国民劣根性一天不清除干净,张天翼的这些代表作就将流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D].马学永.南京师范大学2013[2]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D].汤振纲.山东师范大学2009[3]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王晶.上海师范大学2010[4]沈从文创作研究[D].吴正锋.湖南师范大学2010[5]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徐凤.兰州大学2010[6]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全南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7]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谢有顺.复旦大学2010[8]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许丽青.复旦大学2010[9]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刘研.东北师范大学2003[10]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D].陆衡.华东师范大学2007[1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刘燕萍:《怪诞与讽刺:明清通俗小说诊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篇三: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简析张天翼讽刺小说的典型形象

  讽刺作家张天翼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诙

  谐的老人,爱说讽刺话”,二姐又特别“爱说弯曲的笑话,爱形容人,往往挖到别人心底里去”。这样张天翼也不知不

  觉地用讽刺的眼光去打量周围一些小人物。而且他从小随父

  亲辗转各地,接触过不同阶层的人物,这些都为他塑造讽刺

  形象奠定了生活基础。另外处在

  20世纪

  30年代的黑暗社会

  中,许多作家都选择讽刺来反映现实人生。张天翼观察社会

  反映生活的侧重点是生活中的喜剧因素,他的笔锋几乎触及

  社会的各个角落,展现出一幅黑暗旧中国的缩影。在他的小

  说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讽刺典型,有被迫卖身的妻子

  (《团圆》),有鱼肉乡里的土豪(

  《三太爷与桂生》

  ),有受贿

  而从轻报灾的委员(

  《呈报》),有借抗战中饱私囊的投机者

  (《谭九先生的工作》

  ),有空虚动摇的知识分子(

  《移行》)、庸俗的小市民(

  《陆保田》)、哗变的士兵(

  《二十一个》

  )、觉

  醒的佃农(《蜜蜂》)、心理变态的母亲(

  《善女人》)、寻找刺

  激的无聊文人

  (《温柔制造者》

  )等。对这些典型的讽刺对象,张天翼发出了不同的笑,有对愚昧不幸的劳动人民的含泪苦

  笑,有对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轻松的嬉笑,还有对虚伪狡

  诈的官僚地主愤激的冷笑。

  、含泪苦笑愚昧不幸的城乡劳动人民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典型之一是愚昧不幸的城乡劳动人

  民,在他的讽刺人物画廊中,描写得最经常,刻画得最出色,也最能体现他的讽刺艺

  术就是这些拼命“往上爬”的人物。

  作者写出了他们的丑态,他们受沉重生活的挤压,但又不甘

  心自己卑微的地位,而是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上爬,碰壁受

  辱也要往上爬,穷途末路还是要往上爬。张天翼从生活的底

  层挖掘出这些喜剧因素,将他们灵魂上的丑病揭示出来,从

  而希望把他们灵魂中肮脏的东西清除。

  《皮带》中的低级士

  官邓炳生投靠亲戚梁处长当上了少尉,于是幻想着能够步步

  高升,当“靠山”走后,他的幻想彻底破灭,跪在军官标志

  的斜皮带前痛苦流涕;《请客》中小公务员云守诚不顾家人

  的生活,透支下个月的工资,企图用“饭局”为自己换来一

  个书记职务的“出缺”,结果受胡科长戏弄,竹篮打水一场

  空。《欢迎会》中的体育教员赵国光梦想着自己“理想派兼

  未来派”的作品会受到上司的赏识,而从此平步青云,最后

  却阴差阳错地把爱国剧演成卖国剧,自己被送进军法处。

  其中《陆宝田》中的陆宝田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一个,这个人物与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很像,他竭尽所能地为

  上司效劳甚至溜须拍马,为的是能“往上爬”

  。他不惜卖友

  告密,却总不能被对方接纳。对桌的科员把燃着的烟卷放到

  他面前给他的肺杀菌消毒,同事小闻干脆叫他“五一五一,四零一六,一一二九,三七六九”(电报译文

  “肺病大王”)。

  樊股长也只是拿他寻开心,或逼他吸烟,或哄他酗酒,或骗

  他入赌局,最后还让人把既病又醉的他扶上劣马,以致摔下

  马背,大吐鲜血,卧病在床,被开缺。临死之际他念念不忘

  把公事拿到家里来办,还打听林先生的公馆住址好去巴结,读来真是令人鄙视,又让人心酸。作者含着眼泪写陆宝田,对像陆宝田这样胆小自私、浑浑噩噩的可怜虫,张天翼的讽

  刺是尖刻的,但对造成无数个像陆宝田一样因为惧怕旧社会

  的吞噬而千方百计往上爬的社会,作者也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二、轻松嬉笑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典型之二是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

  20世纪

  30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因对革命前途缺乏正确估计,陷入苦闷彷徨的处境。他们富于幻想却又情感脆弱,憎恨丑

  恶却又缺乏斗争勇气,易燃起希望却又易感到幻灭,因而他

  们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用喝酒、闲逛、恋爱来打发日子,张天翼把镜头对准他们,让他们成为喜剧的主角,成为嘲笑、讽刺、鞭挞的对象,如《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

  行》里的桑华,《报复》里的黄先生和卜小姐,《找寻刺激的

  人》里的江震,《温柔制造者》里的老柏等。作者无情地嘲

  笑和鞭挞他们身上的庸俗、虚伪和可笑,撕下他们道貌岸然

  的外表,或对他们投以轻蔑的一瞥,或把他们拉到舞台的中

  心辛辣嘲笑。

  《移行》中的女主人公桑华曾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地下革

  命活动,可她又胆小怕事。当她看到患有肺结核的小胡咳血

  时,当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时,她开始动摇,最终禁不了富

  商李思义的引诱,做了一个养尊处优的阔太太。她再也不用

  为环境的险恶、斗争的艰难而胆战心惊,也不用为生活的清

  苦、肺病的传染而哆嗦害怕,而是整天“自由自在快活地活

  着”无所事事,唯一的“工作”就是时不时要照照镜子,“看

  看脸上的红粉给

  汗洗走了样子没有”。从革命者到资产阶级

  贵妇人,从进取的女青年到资本家阔太太,桑华的堕落令人

  深思。

  《“新生”》的主人公李逸漠先生是一个立志要在抗战的

  炮火中开始自己“新生”的知识分子,他向人家表示:

  “现

  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那里学陶潜,而现在的我

  呢一一是墨翟。我要工作,我要吃苦。

  ”他从快失陷的家乡

  流亡出来,在一个中学当图画教员,开始他的确工作很起劲,他知道自己“应当拿出一点力量来”,“应当去参加这一场苦

  斗,叫中国快一点得到解放。”但他却与真正的爱国者潘校

  长、陈老师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最后倒与那位原先不屑为

  伍散布“汉奸理论”的章老朽做了酒友。作者讽刺的火花,正落在这个带引号的“新生”上,嘴里说进取,实际则后退;

  名义为新生,实质则沉沦,人物的豪言壮语与消极行动之间

  造成了戏剧性。

  三、愤激冷笑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典型之三是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旧

  中国的平民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忍受着各种压迫和侮辱,张天翼以他特有的讽刺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用手中的笔揭

  露地主官僚的凶残面目和血腥罪行,如《脊背与奶子》

  、《清

  明前后》、《笑》、《三太爷与桂生》、《谭九先生的工作》、《华

  威先生》等,对这些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予以愤激的冷笑。

  在《脊背与奶子》中,张天翼塑造了一个虚伪、凶残、灵魂肮脏的族绅长太爷的形象。长太爷不仅有钱,而且还是

  地方上任姓家族的族绅,但他表里不一,作为一族之长,他

  要保持家族代表和公众舆论的形象。对于任三嫂逃到情夫那

  儿,他声言:“这是淫奔……任族上的面子扫尽了!抓她回

  来,我给她一点家教”。于是在族人面前,他讲礼义廉耻,说万恶淫为首,俨然一个正人君子。然而他的内心却是邪恶

  的,他对任三嫂早已垂涎三尺,无人之时更是青天白日里调

  戏任三嫂。他的言行与他的内心形成的强烈反差产生了强烈

  的讽刺效果,作者对这个戴着假面具,披着虚伪外衣的地方

  族长的邪恶内心,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揭露。最可笑的是小说

  的结局,任三嫂将计就计,设法逃跑,长太爷枉费心机,诡

  计落空,却落得鼻青脸肿,他的丑态让读者不禁哑然失笑,这笑是一种力量,是对长太爷一类邪恶、卑鄙之流的讽刺和

  否定。

  《华威先生》则讽刺了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

  僚的典型。小说中的华威先生全身涂满了抗日色彩,他的最

  大特点就是“忙”,他的包车是全城跑得最快的,铃也踏得

  最响,因为他要忙于修改刘主任起草的县长公余方案;忙于

  去汉口;忙于领导文化抗敌总会;忙于去学校演讲;忙于参

  加各团体的会议;忙于接待来访……,忙得他恨不得取消晚

  上睡觉的制度,或者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然而他出席的几

  次会议却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迟到早退,至U席时间不

  超过十分钟,每次报告只讲两点:一是要努力工作,二是要

  认清一个领导中心,因此华威先生是一个看似积极投身抗日

  工作其实一事无成的投机型官僚,对权力的强烈攫取欲望是

  华威先生的性格核心。《华威先生》成了轰动一时的杰作,华威先生也成了人们鄙视和取笑的对象,在政治上给破坏抗

  战的社会渣滓以无情打击,在艺术上更宣告了现实主义的胜

  利。

  当然除了这些人物以外,在张天翼笔下也出现了一些作

  者称许的人物,如《二^一个》里反对内战而叛变的士兵,《蜜蜂》里反抗的农民,《儿女们》里反抗地主的黑二和大

  才等等。不过,总的来说,对于笔下的人物,作家多用严肃

  而又诙谐的笔调来写他们笑他们,对这些人物的低级庸俗、卑琐下流,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尽情地加以讽刺与嘲

  弄,读来令人发笑,并且使人在笑中产生对丑恶事物的憎厌

  与鄙视。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张天翼把他对未来

  光明的热烈追求,对现实丑恶的憎恨,都融进了上述几类典

  型的讽刺人物形象中。善于讽刺描写,着力于人物性格中最

  醒目的特征和外观的形态描写,以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之间的

  矛盾,造成喜剧性,并曲折地透露着人物的悲剧性,这正是

  张天翼讽刺的深刻性所在。

  李桂芳,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教师。

篇四: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鲁迅和张天翼人物形象中的讽刺艺术

  作者:朱艺佳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鲁迅的《离婚》和张天翼的《出走以后》主题似乎都是关于离婚,但却绝不仅仅止于离婚,其内涵的丰富性、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讽刺性及作者对于当时国民性弱点的揭露都远远超出了对于离婚这种现象本身的关注。本文试对这两部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文本细读和交叉对比,进而分析作者从中体现出来的讽刺内涵。

  关键词:讽刺;人物形象;荒谬

  一、女性本身的愚昧和退缩

  《离婚》描写了妇女“爱姑”——一位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农村妇女,在遭受了离婚风波时所表现出来的大胆泼辣的反抗行为,以及最后在封建势力下被消灭气焰,最终懦弱地接受了七大人的调节,以离婚收场。爱姑不再是被动接受封建势力压迫而无能为力的妇女,她可以自然地大骂脏话,一口一个“小畜生”“老畜生”,并且态度坚决地表示:“要撇掉我,是不行的。”又说不管是“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单四嫂子等农村妇女完全不同,爱姑好似坚决捍卫自己婚姻的斗士,她决心要替自己讨回公道。看似是在反抗着封建父权夫权,这斗争中产生的社会意义可能爱姑自己也从未思考过。恰恰相反,她反而是在遵循着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爱姑申诉自己是

  “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理直气壮地拥护封建婚姻制度,肯定自我在封建家庭生活中对传统伦理纲常和等级的遵从[1]。爱姑的反抗符合她的泼辣性格和成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她反抗离婚的目的又是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行为。

  《出走以后》中何太太是由七叔调教出来的新派人物,她从七叔那里知道了世界有多大,知道了女人是个“人”。在面对榨取工人血汗换取自己财富的何伯俊时,姑太太的态度也从要坚决和丈夫离婚转变成“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的思想生活二元论。面对七叔,何太太控诉丈夫的形容词是“野兽!腐败!恶化!守财奴!禽兽!国家社会的罪人!……”想到工人们的悲惨遭遇,讲到这里时姑太太全身的血在狂奔着,声音发了颤。但当她看到自己娘家破败的房间,缩手缩脚的父母,回想起自己出嫁前永远穿着破棉袄和带着补丁蓝旗袍的日子,又想起了自己在丈夫身边开车子去回力球场,上百乐门的生活。姑太太恨剥削的心是真的,但是用剥削来的钱享受和挥霍也是真的快乐。从斩钉截铁到“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姑太太这种心理转变起到了绝佳的讽刺效果。

  二、男权社会的压迫和诡辩

  《离婚》中七大人话不多,在爱姑初见时他正拿着屁塞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擦,这对初次见到“屁塞”的爱姑起到一种震慑作用。鲁迅给七大人添了“屁塞”这种古旧的物件作为爱好,实

篇五: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作者:韩泽宇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速写三篇》的讽刺表达效果来分析张天翼小说的主要特色,并阐述张天翼在《速写三篇》讽刺表达的主要方式,讽刺手法的综合运用,对具有讽刺典型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张天翼;《速写三篇》;讽刺小说;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9-0014-01

  一、张天翼讽刺小说及《速写三篇》相关概述

  张天翼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尤其是其创作中讽刺手法的运用,将讽刺小说这种创作类型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在采用轻松幽默、诙谐以及具有辛辣讽刺的手法中,形成对小说人物个性的整体表达,在整个创作中,具有很鲜明的讽刺代表性。

  张天翼的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中下层小人物的故事表达,在小市民以及知识分子迂腐的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有代表性的幽默故事,在揭露社会弊端的过程中,来实现讽刺的效果。在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中,主要是通过一个全知的视角,在展现叹为观止的行为举止中,通过简洁的描写,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且使用接近白描的写作手法,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可读性。

  《速写三篇》是张天翼在抗战时期的主要作品,在表达对国统区抗战消极一面的基础上,希望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速写三篇》主要是有《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新生”》三个部分组成,每一个作品都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其中,这三部作品具有鲜活的讽刺性。在《谭九先生的工作》这短篇小说中,主要就是讲述主人公谭九先生的故事,在主人公想要在危难之际为国家为家乡做点事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与国家利益之间的锚段,在学校志愿以及抗战积极人士的不满中,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华威先生》是一篇有名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华威先生在积极参加各种抗战委员会、工商界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在每一个会议间来回奔走,本以为投入了全部的工作,却没有起到一点实际性的效果,反而遭到更多的非议,成为了一个嘲笑的对象,让人又可惜又可笑。《“新生”》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李逸漠,在家乡杭州被日军攻占之后,来到一所中学担任教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生,但是,在其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到处碰壁,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产生自欺欺人的方式,于是在自我的苦闷中找不到人生的乐点和支撑点,感觉人生是灰暗的。

  《速写三篇》通过速写的方式,将张天翼小说的讽刺模式更加鲜明的展示出来,继承并开创看鲁迅现代讽刺小说的艺术传统,将讽刺小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采用轻松幽默的笔调,通

篇六: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04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D

  1.1研究背景

  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1].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2张天翼简介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1.3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3.1俯视讽刺对象,张天翼在写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描述出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比较善于表达和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比较大的性格。

  1.3.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2]、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1.3.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2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2.1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如《脊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3]在长太爷痛斥“万恶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学道德的虚伪。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反抗。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4]与所爱的人远走高飞。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

  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

  2.2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5]。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从空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行》里的桑华都是这类人物。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窘态。《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

  张天翼

  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鄙视。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笞人性的深度。

  2.3反封建

  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6]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7],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3讽刺艺术的特点

  3.1强烈的主观性

  张天翼的讽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尽管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没有直接发议论、臧否其是与非,但他的感情色彩却倾泻在字里行间,实则他时时在表态,处处在下结论。他揪住人物的耳朵,把他掷在读者面前,再一层一层地解剖,一句一句地拷问,让其自我暴露,自我否定,这就无异于作者在说话。主观色彩源于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对于统治者中的伪君子、两面派,恃强凌弱还要打好看招牌者,他深恶痛绝,表现出不共戴天的仇恨。如在《脊背与奶子》中,族

  长、乡绅长太爷为把任三嫂据为己有,满足其淫欲,就以维持家法族规、维护伦常教化的美名,将任三嫂从情夫那里捉回,当众剥衣拷打,施行暴虐。施暴虐本身就是长太爷性心理的公开展示,何况还有那后来的一串一串的伎俩。小说中间一个场景和结尾一个细节,最能表现作者的爱憎。惩罚任三嫂私奔的刑堂,也就是展示族绅长太爷丑恶心理、满足其邪魔欲望的地方,居然是排列着祖宗牌位的神龛子的祠堂。庄严的气氛,炫耀忠孝、礼教、人伦的场所,居然由族长精心设计、精心导演,演出了一出凌辱年轻妇女、践踏人权、充满秽行的丑剧。环境跟上演的剧目的不协调、身份与行为的相悖、外表和心理的不符、名与实的极大反差,表明了作者主观色彩的强烈。结尾尤其富于戏剧性。长太爷被任三嫂巧施计谋,打得眼肿鼻青嘴歪,但在众人面前,他却说“是气肿的”,并解释说:“族中出了妇女的私奔这种事,长太爷自然生气呀。”任三嫂出人意外的举动,长太爷欺世盗名的解释,都是艺术上的绝处逢生,让读者开怀大笑,从而收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张天翼在讽刺时,总是用针戳到对象身上。[8]他否定对象,带着主观的批判态度,“而且他老是要动感情。

  3.2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张天翼的写作风格善于揭示矛盾和强化矛盾,是张天翼常用的讽刺的写作手法。嘴里所说的和心里所想的不相同,实际做的和口里讲的更不相同:挂羊头,卖狗肉,扯着好嗓子来卖毒药,红纸来包烂肉,砒霜来当冰糖。张天翼把人物身上、心理上的这种矛盾扩大开来、彰显出来,将最后一点的遮羞布都揭开。在《出走以后》当中中姑太太是由七叔培养出来的新派人物。对于自己的丈夫欺骗工人,剥削工人而发财的时候,她感到了愤怒,不能够容忍。“她想要一个炸弹把家里的东西都炸了个粉碎”。她此时才知道丈夫“简直是个猛兽!简直要吃人!??我现在才明白他自私自利到这模样!——

  —

  守财奴!禽兽!我们国家社会的罪人!”不管工人的死活,“太惨无人道”!她的认识非常深刻!“我有我自己的人格,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不能跟一个吃人的猛兽住在一起!”她回到娘家之后,发誓要跟自己的丈夫离婚。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回到娘家之后,她立刻感觉感到,与她自己以前过惯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是那样不一样,她觉得非常的陌生,所在并非人间,无法生活,而且还顾忌到一家人的职业、前途、生计。她动摇了。七叔的调教曾经使她成了新派人物;如今又靠七叔的开导,使她摆脱困境。其开心锁就是“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思想和生活二元论。思想可以相当“先进”,跟上时代,生活不妨尽情享受;嘴里可以咒骂剥削,怎么骂都行,生活却是一定要用剥削来的钱供挥霍、享乐。要心安理得地懂得这一番道理,[9]以实现心态平衡,乐此不疲。姑太太的恨剥削和欺骗,不能说没有真实的成分,但同时又是为了装点门面,找寻心理安慰。思想和生活的矛盾越突出,反差越大,人物就越典型,讽刺意味就越浓,效果就越佳。《砥柱》张天翼抒写了一个十足的伪君子黄宜庵的典型。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一位这个乱世里的重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他送自己的女儿去与易总办的儿子成婚,他在轮船上对着自己的女儿礼教管束和他自己的淫荡心理。黄宜庵对自己的女儿唠叨:“男女要没得个防备,就相当于野兽啊”“无论天下再怎么变样,一个礼字还是要讲的。”

  “我跟你的妈妈相处了三十多年,我们夫妻从来都没说过一句玩笑话。”守礼讲经、严肃“圣洁”。但是迂腐、古板和正统,都是黄宜庵唱戏似地做出来的,是蒙骗周围人的假象。褫其华衮,才能露出真相。原来他始终馋涎于那敞怀喂奶的胖女人的那一对白泡泡的奶子,梦想要是用手碰一碰它,不知道有怎样的颤法。他教训女儿“非礼勿听”,听了非礼之言也就是自己

  无礼,但他自己却一字不漏地在听隔壁船舱里的淫词秽语,打情浪笑。他一面听,一面“感到有个软毛刷子在刷着他的心脏”,使他骚动不安,痒得难受;同时还愤愤然,在心里纠正着说话人没有读过那种书,就无知乱说的话,可见他是什么淫书都读过的。只是听已不过瘾,进一步就是参与。原来隔壁的乘客是以萧会长为首的经学研究会的会员,都是与黄宜庵“志同道合的”人。原来黄宜庵更是买妓嫖娼的老手,是“奇里古怪的货色都尝过”的最没廉耻的淫棍。[1]如果按鲁迅的说法,就是他连禽兽也不如。禽兽从来不讲究,不掩饰,表里如一,关明正大。本来,对性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和合法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度和普遍的道德规范,就无可厚非。但如果事实上早已超过了界限,堕落到了无耻的地步,却还要披上守礼护法的画皮,以正人君子自居,且以淫秽之心去揣度一个纯洁少女的灵魂,向她身上泼污水,那就是十足的流氓。冠以“砥柱”的题目,尤其讽刺得绝妙。

  3.3艺术的真实性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震撼人心,社会效果显著,就源于真实。他批判、抨击、嘲讽的对象,绝对存在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他的夸张表面看来或许很荒诞,实际上很现实

  。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

  《鬼土日记》,也是现实的折射。他曾说过,只要真实,那就怎么夸张、荒唐,都

  不要紧,都是诗的真,科学的真。陆宝田

  (《陆宝田》)

  为着保住秘书的职位、包国维父子(

  《包氏父子》

  )为着坐上老爷的那一把交椅,而带血带泪地向上爬;邓炳生朝思暮想的当官美梦(

  《皮带》)

  ;

  彭鹤年贪赃枉法,谎报灾情,以权谋私

  (《呈报》)

  ;

  长生奶奶昧着良心获利

  (《善女人》)

  ;

  华威先生的惟权必夺、视权力如生命,以驾驭别人为快乐而又不干任何实事(

  《华威先生》)

  ;李逸漠的口头抗日和与汉奸来往(

  《

  “新生”

  》)

  ;长太爷、黄宜庵的虚伪无耻

  (《砥柱》)

  :

  全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和心理,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见惯不惊的。他们或者也曾令我们感到可笑、可怜、可憎、可厌,但多数时候是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的。只是在作家将他们加以集中和概括,并特别指点给我们看以后,才使我们觉得是讽刺,并从而忍俊不禁。凡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是一面镜子,而张天的作品偏要照出那些憎恨镜子的人脸上白粉底下的雀斑、灵魂里的污点、笑中藏着的刀,令其原形毕露。他们是平常生活当中实有的人物,但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完美,具有艺术魅力。

  3.4心理描写

  张天翼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他对人物的讽刺,也多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如:

  心里想做或已经做了的丑事、歹事,想要拿厚厚的幕布掩盖它、拿美妙的言词粉饰它(如《脊背与奶子》

  、《砥柱》)

  ;渴望达到贪财的目的,又不便启齿;自知为政不廉,不择手段攫取钱财,实乃残忍不仁、天理难容,但又不能拒绝物质的诱惑,没法更改贪赃枉法的本性,所以才落不下笔,矛盾重重,几重人格在心里打架(如《呈报》)

  ;本没有那个条件,却要作非分之想,只能在心里绘制蓝图,以实现其心理平衡(如

  《包氏父子》

  、《一年》

  、《陆宝田》)

  。两种意识、两种价值观念的心里交火,都要争主动、抢胜利,表现为剧烈的思想斗争,情绪的起伏不定,最后,正确的一方居然无可奈何地让位于错误

  的一方,同时也就找到了为自己辩护的托词

  (如

  《

  “新生”

  》)

  。通

  过心理活动进行讽刺,可以揭示较深层次的问题,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滑稽表演,如早期讽刺某些知识分子无所事事、自作多情的个别作品。

  结语: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是否定假、恶、丑,保护真、善、美的。他以善变的娴熟的手法、峭拔的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营造了一座艺术丰碑。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记住:纪念碑的作品总是写得最合理的平常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生活。”只要上述种种统治思想和国民劣根性一天不清除干净,张天翼的这些代表作就将流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D].马学永.南京师范大学2013[2]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D].汤振纲.山东师范大学2009[3]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王晶.上海师范大学2010[4]沈从文创作研究[D].吴正锋.湖南师范大学2010[5]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徐凤.兰州大学2010[6]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全南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7]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谢有顺.复旦大学2010[8]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许丽青.复旦大学2010[9]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刘研.东北师范大学2003[10]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D].陆衡.华东师范大学2007[1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刘燕萍:《怪诞与讽刺:明清通俗小说诊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篇七: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张天翼小说的漫画化讽刺手法初探

  漫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画家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通过寥寥几笔的勾勒,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学作品中,一些作家借用漫画家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给作品中的人物简略勾勒几笔,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为了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为了凸现“笑”,作为“文字漫画家”的张天翼,作为在青年时代专攻过美术的张天翼,在他的讽刺作品中也采取了夸张、对比、细节、反讽等漫画化讽刺手法,用极精炼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件最富于特征的部分加以放大,生动逼真地展露对象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充分发挥“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的功能。

  一、夸张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一是夸张,为了表达对人物的憎恶,张天翼采取夸张手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平凡而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紧紧抓住被讽刺对象身上的矛盾性,加以合乎逻辑的夸张,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效果。有的以美写丑,《小账》里这样写苍蝇:它“仿佛涂过胭脂,身子绿得发光,像个艳妆女人似的那么美丽可爱”,它们洁身

  自好,“只要你手一动,它们似乎怕你弄脏了她衣裳,嗡地叫着就暂时飞开去”;它们害羞,筷子一伸过去,“就不好意思地暂时避那么一下”;它们伶俐,飞到腌菜盘里还“怪细巧地搓着腿子”,小说对苍蝇的描写不禁让人对社会产生联想,由此挖掘了讽刺的广度和深度。有的用数字夸张,《稀松的恋爱故事》男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地谈着恋爱,花销是这样的:猪股癞糖134盒,甜酒2打又3瓶,逛公园每周2次,看电影每周4次,picnic66次,抒情诗69首,上馆子200余次,共计用银1500余元。

  《华威先生》里作者是这样夸张华威先生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属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显示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老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他官气十足、不可一世;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表现出来。

  《包氏父子》中作者给包国维画了这样一组漫画:“他走起路来像个运动员,每踏一步,他胸脯连着脑袋,都得往前摆一下,仿佛老给别人打招呼似的。”“像个运动员”暗示包国维日思夜想向上爬的心理,“胸脯连着脑袋”把包国维

  的虚荣性格夸张得惟妙惟肖。“他对镜子正面瞧瞧,偏左瞧瞧,偏右瞧瞧,他抿一抿嘴。他脖子轻轻扭一下。他笑了笑。他眯眯眼睛。他扬扬眉毛,又皱着眉毛把脑袋斜着,不知道什么根据,他老觉得一个美男子是该有这副脸嘴的。”他进家门从不用手,总是“磅”的一脚,把门踢开;他回答父亲的话,也老是不耐烦地重复喊叫,如:“我要的是司丹康,司丹康,司丹康!懂吧,司丹康!”这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爱慕虚荣又沾染上流氓习气,内心空虚而外表张扬的城市贫民形象。

  二、对比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二是对比,将同一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行动进行鲜明、尖锐的对照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物“突然翻一个身”,露出了本相,从而增强“笑”的喜剧效果。如小包在郭公馆对阔少爷温顺得像头小绵羊,而回到自己的家里却对父亲粗声恶气;华威先生在各种会议上大谈抗战,而在自己家里竟对没有请他演讲的抗日青年破口大骂;闵贵林对农民凶神恶煞般抽手就打,而自己被豪绅蓝四爷打却还巧言赔笑……这些强烈的对比用人物的言行将人物的种种伪装撕破。《呈报》写一个县里的办案人员彭鹤年,本要据实呈报灾民的苦情,但到后来,土豪六爷的师爷送来五十块“小意思”,他就准备重新拟写公文,于是从公正“翻”出贪利。《善举》中,半夜归来的赌赢了钱的柴先生,得意之中发了善心,把一个叫花子让进了厨房,甚至让女仆冲开水泡冷饭给他吃,但在等待女仆回来时,感激涕零的叫花子跟在柴先生后面不断致谢,终于把寒冷、瞌睡的柴先生惹怒了,暴跳如雷,用煤铲子把叫花子推出门去,从“施善”变为“伪善”。

  张天翼巧妙运用多种对比手法,使作品中的人物达到自我暴露、自我讽刺的效果。或者是制造同一场合下人物的言论与行为的鲜明对比。《砥柱》中的主人公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他表面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为了攀附权贵,他不惜把女儿许给老爷做儿媳。作品构思巧妙自然,人物的言行对比强烈,假道学的嘴脸不攻自破。或者是把人物在不同场合的言行进行对比,《清明前后》中谢老师对三个大兵的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为了让三个大兵替他报仇,他煞费苦心请他们吃饭,跟他们称兄道弟,说自己的亲爹娘也赶不上他们,说“不守诚信的,卖朋友的是畜牲是禽兽”,等到大兵狙击罗二爷大祸临头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那几个大兵,最终把他们出卖了。

  三、细节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三是细节描写,利用逼真的生活细节描绘使人物性格最触目的特征迅速凸现出来。《背脊与奶子》中的长太爷第二次亲近任三嫂时,本来拿了五块大洋作为调戏她的费用,最后到她的跟前却只给了三块而自己扣下了两块。这个小细节自然地写出了人物的吝啬小气。《谭九先生的工作》中的谭九先生本来是学法律的,他的屋里也摆着一些法律书籍,但他经常翻阅的却是曾国藩湘军史和一本老皇历,这个细节就显出谭九思想的反动和迷信。

  《包氏父子》的细节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写小包外出,“发亮的皮鞋在人行道上响着:橐、橐、橐、橐、橐”,声音何其久远。他回家时,从不用手开门:“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声音之响,弹力之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小包看书时的神态更绝:“他拖过一本书来随便翻几下,又拿这翻书的手抹抹头发。那本书就像有弹簧似地合上了”。一连串的动作“拖书”、“抹头发”、“合书”,瞬间的动作变化,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形象。再如小说结尾包国维被开除了,“老包忽然瞧见许多黑东西在滚着,地呀天呀的都打起旋来。他自己的身子一会儿飘向天,一会儿又钻到地底里,他嘴唇像念经似地动着,嘴巴成了白色。”“他脑袋摇摇的,身子跟着脑袋的方向退了几步。他背撞到了墙上,腿子一软,一屁股坐到了地下。”作者就

  用了富有特征的动作细节,来刻画老包美梦破灭的心理变化。

  四、反讽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四是反讽,通过反讽达到讽刺目的,并且将幽默的笔调融合在反讽的叙述中,通过一系列的庄语谐用和正语反用,更强化了反讽力度。这种用法最鲜明地体现在小说题目与内容的不协调中,还通过结构反讽来进行讽刺,主要表现为通过近乎纯客观的叙述态势,照相式地还原生活本相,发掘出了人性的丑陋,由写实达到极其强烈的反讽艺术效果。

  《“新生”》主人公李逸漠口口声声要“新生”紧握拳头,脸发热,鼻子发酸,声音庄严而激烈,可最后在现实的生活中,却还是回到了喝酒度日,游手好闲的生活,所谓的“新生”,只是空头支票而已。《善女人》本指虔信佛教的女人,可长生奶奶的善也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却是把钱通过菩提庵的老师太拿去放高利贷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逼走媳妇,逼得儿子逃亡。《保镖》题目为“保镖”,保镖顾名思义应该是保护被保护者安全的,而小说所写的向铁皮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他保护的来大成送给了来大成的对头。这位保镖刚一登场时,对逃避追捕的农会朋友非常讲义气,称兄道弟,诅咒不服从命令的下属,痛骂反革命;然而,武装护送,竟

  送到土豪杨财神手里,一个反转,暴露出向铁皮当年投机革命,如今绞杀革命的残忍、无耻的本来面目。《欢迎会》中体操教员赵国光为了巴结上司而排演了爱国剧《还我河山》,结果在一片忙乱中,大英雄艾国魂却念了卖国贼的台词,演成了一出卖国剧,身兼编剧、导演和舞台监督的赵先生不仅没被万巡视员慧眼识英才,反而被当作汉奸交军法处严办。《欢迎会》中的“欢迎会”最后却变成了得罪会,精巧的情节构思和绝妙的结局安排,完整地展示了小人物巴结权势终至丧命的真实过程。《砥柱》题目“砥柱”原指坚强的、能够起支柱作用的人,而小说中被誉为“砥柱”的人物黄宜庵,却是一个虚伪、淫恶、假道学、假卫道之人,满口“礼也者,为人之本”,而骨子里却坏到极点。作者把黄宜庵的卑鄙可憎与其女儿的朴实无瑕进行了鲜明的性格对照,题目与内容的矛盾,构成了强烈的反讽意蕴,通过黄宜庵及其女儿的清晰对比,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令人一目了然。

  李桂芳,女,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讲师。

篇八: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张天翼小说的漫画化讽刺手法初探

  李桂芳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漫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画家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通过寥寥几笔的勾勒,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学作品中,一些作家借用漫画家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给作品中的人物简略勾勒几笔,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为了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为了凸现“笑”,作为“文字漫画家”的张天翼,作为在青年时代专攻过美术的张天翼,在他的讽刺作品中也采取了夸张、对比、细节、反讽等漫画化讽刺手法,用极精炼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件最富于特征的部分加以放大,生动逼真地展露对象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充分发挥“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的功能。

  一、夸张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一是夸张,为了表达对人物的憎恶,张天翼采取夸张手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平凡而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紧紧抓住被讽刺对象身上的矛盾性,加以合乎逻辑的夸张,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效果。有的以美写丑,《小账》里这样写苍蝇:它“仿佛涂过胭脂,身子绿得发光,像个艳妆女人似的那么美丽可爱”,它们洁身自好,“只要你手一动,它们似乎怕你弄脏了她衣裳,嗡地叫着就暂时飞开去”;它们害羞,筷子一伸过去,“就不好意思地暂时避那么一下”;它们伶俐,飞到腌菜盘里还“怪细巧地搓着腿子”,小说对苍蝇的描写不禁让人对社会产生联想,由此挖掘了讽刺的广度和深度。有的用数字夸张,《稀松的恋爱故事》男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地谈着恋爱,花销是这样的:猪股癞糖134盒,甜酒2打又3瓶,逛公园每周2次,看电影每周4次,picnic66次,抒情诗69首,上馆子200余次,共计用银1500余元。

  《华威先生》里作者是这样夸张华威先生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属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显示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老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他官气十足、不可一世;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表现出来。

  《包氏父子》中作者给包国维画了这样一组漫画:“他走起路来像个运动员,每踏一步,他胸脯连着脑袋,都得往前摆一下,仿佛老给别人打招呼似的。”“像个运动员”暗示包国维日思夜想向上爬的心理,“胸脯连着脑袋”把包国维的虚荣性格夸张得惟妙惟肖。“他对镜子正面瞧瞧,偏左瞧瞧,偏右瞧瞧,他抿一抿嘴。他脖子轻轻扭一下。他笑了笑。他眯眯眼睛。他扬扬眉毛,又皱着眉毛把脑袋斜着,不知道什么根据,他老觉得一个美男子是该有这副脸嘴的。”他进家门从不用手,总是“磅”的一脚,把门踢开;他回答父亲的话,也老是不耐烦地重复喊叫,如:“我要的是司丹康,司丹康,司丹康!懂吧,司丹康!”这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爱慕虚荣又沾染上流氓习气,内心空虚而外表张扬的城市贫民形象。

  二、对比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二是对比,将同一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行动进行鲜明、尖锐的对照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物“突然翻一个身”,露

  出了本相,从而增强“笑”的喜剧效果。如小包在郭公馆对阔少爷温顺得像头小绵羊,而回到自己的家里却对父亲粗声恶气;华威先生在各种会议上大谈抗战,而在自己家里竟对没有请他演讲的抗日青年破口大骂;闵贵林对农民凶神恶煞般抽手就打,而自己被豪绅蓝四爷打却还巧言赔笑……这些强烈的对比用人物的言行将人物的种种伪装撕破。《呈报》写一个县里的办案人员彭鹤年,本要据实呈报灾民的苦情,但到后来,土豪六爷的师爷送来五十块“小意思”,他就准备重新拟写公文,于是从公正“翻”出贪利。《善举》中,半夜归来的赌赢了钱的柴先生,得意之中发了善心,把一个叫花子让进了厨房,甚至让女仆冲开水泡冷饭给他吃,但在等待女仆回来时,感激涕零的叫花子跟在柴先生后面不断致谢,终于把寒冷、瞌睡的柴先生惹怒了,暴跳如雷,用煤铲子把叫花子推出门去,从“施善”变为“伪善”。

  张天翼巧妙运用多种对比手法,使作品中的人物达到自我暴露、自我讽刺的效果。或者是制造同一场合下人物的言论与行为的鲜明对比。《砥柱》中的主人公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他表面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为了攀附权贵,他不惜把女儿许给老爷做儿媳。作品构思巧妙自然,人物的言行对比强烈,假道学的嘴脸不攻自破。或者是把人物在不同场合的言行进行对比,《清明前后》中谢老师对三个大兵的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为了让三个大兵替他报仇,他煞费苦心请他们吃饭,跟他们称兄道弟,说自己的亲爹娘也赶不上他们,说“不守诚信的,卖朋友的是畜牲是禽兽”,等到大兵狙击罗二爷大祸临头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那几个大兵,最终把他们出卖了。

  三、细节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三是细节描写,利用逼真的生活细节描绘使人物性格最触目的特征迅速凸现出来。《背脊与奶子》中的长太爷第二次亲近任三嫂时,本来拿了五块大洋作为调戏她的费用,最后到她的跟前却只给了三块而自己扣下了两块。这个小细节自然地写出了人物的吝啬小气。《谭九先生的工作》中的谭九先生本来是学法律的,他的屋里也摆着一些法律书籍,但他经常翻阅的却是曾国藩湘军史和一本老皇历,这个细节就显出谭九思想的反动和迷信。

  《包氏父子》的细节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写小包外出,“发亮的皮鞋在人行道上响着:橐、橐、橐、橐、橐”,声音何其久远。他回家时,从不用手开门:“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声音之响,弹力之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小包看书时的神态更绝:“他拖过一本书来随便翻几下,又拿这翻书的手抹抹头发。那本书就像有弹簧似地合上了”。一连串的动作“拖书”、“抹头发”、“合书”,瞬间的动作变化,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形象。再如小说结尾包国维被开除了,“老包忽然瞧见许多黑东西在滚着,地呀天呀的都打起旋来。他自己的身子一会儿飘向天,一会儿又钻到地底里,他嘴唇像念经似地动着,嘴巴成了白色。”“他脑袋摇摇的,身子跟着脑袋的方向退了几步。他背撞到了墙上,腿子一软,一屁股坐到了地下。”作者就用了富有特征的动作细节,来刻画老包美梦破灭的心理变化。

  四、反讽

  张天翼塑造讽刺形象漫画化手法之四是反讽,通过反讽达到讽刺目的,并且将幽默的笔调融合在反讽的叙述中,通过一系列的庄语谐用和正语反用,更强化了反讽力度。这种用法最鲜明地体现在小说题目与内容的不协调中,还通过结构反讽来进行讽刺,主要表现为通过近乎纯客观的叙述态势,照相式地还原生活本相,发掘出了人性的丑陋,由写实达到极其强烈的反讽艺术效果。

  《“新生”》主人公李逸漠口口声声要“新生”紧握拳头,脸发热,鼻子发酸,声音庄严而激烈,可最后在现实的生活中,却还是回到了喝酒度日,游手好闲的生活,所谓的“新生”,只是空头支票而已。《善女人》本指虔信佛教的女人,可长生奶奶的善也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却是把钱通过菩提庵的老师太拿去放高利贷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逼走媳妇,逼得儿子逃亡。《保镖》题目为“保镖”,保镖顾名思义应该是保护被保护者安全的,而小说所写的向铁皮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他保护的来大成送给了来大成的对头。这位保镖刚一登场时,对逃避追捕的农会朋友非常讲义气,称兄道弟,诅咒不服从命令的下属,痛骂反革命;然而,武装护送,竟送到土豪杨财神手里,一个反转,暴露出向铁皮当年投机革命,如今绞杀革命的残忍、无耻的本来面目。《欢迎会》中体操教员赵国光为了巴结上司而排演了爱国剧《还我河山》,结果在一片忙乱中,大英雄艾国魂却念了卖国贼的台词,演成了一出卖国剧,身兼编剧、导演和舞台监督的赵先生不仅没被万巡视员慧眼识英才,反而被当作汉奸交军法处严办。《欢迎会》中的“欢迎会”最后却变成了得罪会,精巧的情节构思和绝妙的结局安排,完整地展示了小人物巴结权势终至丧命的真实过程。《砥柱》题目“砥柱”原指坚强的、能够起支柱作用的人,而小说中被誉为“砥柱”的人物黄宜庵,却是一个虚伪、淫恶、假道学、假卫道之人,满口“礼也者,为人之本”,而骨子里却坏到极点。作者把黄宜庵的卑鄙可憎与其女儿的朴实无瑕进行了鲜明的性格对照,题目与内容的矛盾,构成了强烈的反讽意蕴,通过黄宜庵及其女儿的清晰对比,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令人一目了然。

  李桂芳,女,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讲师。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

  (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4)新鲜流动的口语。

篇九: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反思张天翼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作者:刘娜

  来源:《大观》2015年第05期

  摘要:国内外针对张天翼及其作品的研究较少,而海外著名学者夏志清是极力推崇张天翼的研究学者之一。因此,本文主要从夏志清笔下的张天翼入手,与国内研究形成一种对照,以期打破张天翼研究的困境,并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关键词:张天翼;《中国现代小说史》;左翼文学;幽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张天翼,以他独特的创作成就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今文学界对于张天翼的研究却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甚至集体失声。重新回忆文坛上致力于研究张天翼的学者群体,我们会发现一位特殊的学者,即海外汉学家夏志清。他对于沈从文、钱钟书以及张爱玲研究的贡献不可忽视,但同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也竭力强调在文学史中并非是“三人行”,而是“四人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小说家,为何对于张天翼的研究少之又少?这是夏志清教授为作家张天翼的申辩,也是本文探讨的出发点。因此,本文希望从一个海外汉学家的眼光中,透视到中国文坛外的另一个张天翼,以期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反思和关注。

  一、张天翼与左翼文学

  在夏志清的笔下,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较为敏感的词汇,如左翼,共党等。作为左翼文学“新人”的张天翼自然免不了与这两个词汇的干系。但从《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中,我们能够明显地观察到作者有意地想脱离“左翼”或“共党”的身份来评价张天翼。“如果我们剔除掉他小说中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不但代表了张天翼的丰饶多产,而且说明了他高水准的成就。”[1]从这些毫不避讳的言语中,我们似乎看到夏志清笔下的张天翼更接近于一个“自由之身”,没有过多身份的限制,这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加吻合。然而,作者却也难以越过“左翼”身份来谈论张天翼,而隐晦地赞同“左翼”身份为张天翼创作带来的某些益处,但他始终对张天翼的“共党”小说评价不高。当然,这种划分似乎又拘囿到了政治的圈子当中,而难以站在客观角度进行观察。这是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通病,也是国内学者所竭力避免的怪圈。

  在国内来说,学者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张天翼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为左翼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与其他作家一道推动左翼文学走向成熟。同时,作为鲁迅的继承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力量足与老舍齐肩,深刻地剖析着国民性和民族文化心理。这表明,张天翼从进入国内评论家的视野开始,便带着“左翼”的印记。即使到了当下,学者们仍然隔着“左翼”的纱帐窥看张天翼的文学创作。生活在海外的夏志清教授似乎在做

篇十: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张天翼讽刺小说中的果戈理影响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受到俄国作家的影响是很多的,果戈理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他对张天翼的影响及张天翼对他的接受。

  关键词:张天翼、果戈理、影响与接受

  张天翼,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学名张元定,号一之。1906年9月10日生于南京,原籍湖南湘乡。他是继鲁迅之后与老舍并峙的讽刺小说家,以他那泼辣、犀利明快的讽刺手法“给文艺界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气息。”[1]他的讽刺手深受许多以讽刺见长的外国作家的影响。

  一

  果戈理(181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译介到中国,到1920年至1936年间果戈理的作品基本上都被翻译到中国,对张天翼等中国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在北大求学时,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经常与友人周颂棣讨论果戈理、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对于十九世纪欧洲的文学家,他最钦佩的是果戈理,其次是契诃夫、莫泊桑。”[2]张天翼在《自叙小传》中说:“当时我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时,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我也因此下了更大的决心来学习和写作,好像就是这些老师的指导之下一样。”[3]这使得张天翼有可能接近果戈理,受他的影响。

  果戈理对张天翼的影响首先是“含泪的笑”的讽刺手法。所谓“含泪的笑”,果戈理自己表白说:“凭着神秘的运命之力,我还要和我的主角携着手,长久地向前走,在全世界,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4]就是说,作者把“分明的笑”和“不分明;的泪”揉合一起,历览人生,同主角携着手,在痛苦的笑声中,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果戈理擅长于发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可悲的成分,加以无情的讽刺和揭露,擅长在笑声中“以饱含?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暴露生活的猥琐、庸俗和空虚。”[5]果戈理说:“我总是喜欢嘲笑那种内在可笑的东西。”[6]张天翼在《论〈啊Q正传〉》中说:“这是用笑来否定那些灵魂上的丑病,并且笑的那么深刻,那么有力”,“这笑——倒是常常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有的时候甚至还带有几分憎”,但“这笑又使我们在笑里带着眼泪。”[7]如果戈理的《外套》中的马施奇金的“外套”和张天翼的《包氏父子》中老包的儿子包国维,“外套”和包国维分别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可这希望在同样黑暗的社会里,都遭到彻底的毁灭。他们为努力改变命运的过程“不但很可笑,并且也很悲哀,在笑的背后还滚动着火热的眼泪。”[8]从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果戈理这种讽刺手法的意味,这是他们共同的特色,他们都以“笑”来嘲讽罪恶、无耻为己任。果戈理说他要在《钦差大臣》里把“俄罗斯的全部丑恶集成一堆,来同时嘲笑这一切”,[9]写《死魂灵》目的是为了全俄罗斯。张大翼则写尽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无一不在他的讽刺范围之内。

  “含泪的笑”作为果戈理和张天翼共同的讽刺艺术,但他们这一艺术也有不同之处。果戈理在嘲笑畸形病态人物的庸俗与丑恶时,往往具有自居意识,他说:“对我的这些人物,我除了赋予他们以自身的龌龊行径外,还把我本人的丑陋行径也赋予他们”,[10]可见果戈理与他笔下的人物融为了一体,他对这些人物的嘲笑、讽刺,实际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让自己充当被嘲笑和被讽刺的对象。张天翼却不同,他早期小说的是爱——憎的模式,这“爱”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意识和他那诙谐幽默的家庭,这“憎”则源于在青少年时代的复仇思想。“爱”与“憎”代表了张天翼对现实审美判断的两种对立情势,往往难于控制,很容易走极端,“一憎恶起来就憎恶得要死,而一爱起来就一定非眼泪鼻涕直流,弄得连抓笔的手都软绵绵的不可。”[11]这种爱—憎模式之下,他很少有自嘲自讽的成分。在后来的创作中他逐渐改变了好走极端的毛病,而更多地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对自己的爱憎有了较强

  的自持力,如他的《清明时节》、《速写三篇》和《陆宝田》等。

  其次,果戈理小说那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也对张天翼有很大的影响。果戈理善于利用情节,能够从那些表面上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偶然的、荒诞离奇的事件,发现其合理性,并通过艺术加工,把这种事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必然性,如他的《鼻子》、《外套》和《钦差大臣》等都具有情节的荒诞离奇,特别是他的《外套》以“荒诞”的手法,给我们揭示了荒诞的结局;荒诞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遐想和惊喜。当一个弱小的小公务员的身形与一个高大的有力量的幽灵”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形象所寄寓着的“意味”和情趣”是发人深思的。果戈理是张天翼最钦佩的作家之一,他非常喜欢果戈理的那些情节荒诞离奇具有喜剧性的作品,他说:“果戈理的小说和戏剧,如《鼻子》、《外套》、《钦差大臣》等,情节往往离奇古怪的,讽刺很露骨,但看了之后,总觉得他所写的并不是故弄玄虚,有意编出来的,而是人世间存在的活生生的事实”,[12]比如张天翼的《欢迎会》这出丑态百出的闹剧和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相近,都是由误解性的矛盾构成的荒诞情节。这种由人及事件造成的荒诞离奇的情节,在果戈理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他从果戈理的社会喜剧学里找到情节的紧张、离奇、讽刺的露骨与入木三分。”[13]尤其是他的《鬼土日记》,“它不是在左翼文坛之外,而是在左翼文坛之内显示出了一种怪诞的、讽刺的色彩。”用“怪诞手法,放大地,扭曲地、极为尖锐而又高度变形地显示现实阶级社会的阴森恐怖又滑稽可笑的荒诞性,写得趣味横生,令人忍俊不禁。”[14]

  三,夸张手法的运用。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达到讽刺和鞭挞反面人物的目的,如《死魂灵》中泼留希金非男非女的装束,像“刷马的铁丝刷”的胡子;他走过的“道路就用不着打扫”等,就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在张天翼的作品中我们可很容易发现果戈理夸张手法对他的影响,如他的《我的太太》、《仇恨》等作品。与果戈理适当的夸张不同的是,他善于汲取漫画艺术的夸张、象征、比喻、想象和幻想等手法,加以融会贯通,用以描绘自己的人物形象,比果戈理写得更为夸张甚至过火了点儿,如《仇恨》中对“蛆”、“脓”、“血”的过火夸张,作者这样写是想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但这种夸张对于读者来说就“好像硬被人拖去参观了残酷的杀场面,这时候所有的并不是流着热力的感动而是一种生理上的打击或厌恶。”[15]另外,在张天翼的小说中也有对人物癖好的过火夸张,如《我的太太》中那个一流鼻涕眼泪便往墙上抹的太太;《砥柱》中黄宜庵喜好搓脚,闻脚臭的习惯等,这种对人物怪异癖好的描写“确是可以相当的表现某一个人的特点,但是这特点仅是表面上举止言行的特点,与这人的性情脾气并无大关系。”[16]如他写《我的太太》中的女主人公爱损鼻涕、甩鼻涕的习惯,写得那么细腻,实在毫无美感价值,让人读了心里很不舒服,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正如作者自己说:“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小动作口头语之类来分别他们,那当然不够。而我正有这毛病”,[17]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张天翼这一毛病而否定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他的夸张并不是非真实的夸大。他对人物事件的夸张描写也自有他的真实性,他之所以这样一方面与他受的外来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性格及审美期待视野有关。

  二

  张天翼受果戈理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首先,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族主义革命的转化,伴随而来的是文化上的革命。由于斗争的需要,中国先进的文化工作者开始大量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作品(主要是俄国文学和饿东欧弱小民族国家文学)。而果戈理的文学作品伴随着翻译的大潮堂皇地走进中国文坛。果戈理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著作有助于中国人民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引起张天翼等中国作家强烈的共鸣。张天翼说:“俄罗斯几位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使我感到特别感到亲切:…….。这不仅因为这些作品里所写的生活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好像他们笔下的人物正是我们在本国所常见的一样,而且他们在作

  品里提出了生活所提出来的重要问题。正因为这样19世界俄罗斯文学作品就对我们特别亲切,影响也较大。”[18]另外30年代的左翼文坛,从艺术运动、理论、口号,乃至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等,都受到俄苏文学的影响,人们把俄苏文学当作“导师和朋友”(鲁迅语),那时由于“左联”的倡导,向俄国文学的学习借鉴蔚然成风,俄国文学从普希金、果戈理到契诃夫,高尔基形成的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催生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了鲁迅、周作人、茅盾、张天翼等一大批作家,张天翼在他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可能脱离时代、脱离文学传统、文学氛围,他也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其次,张天翼对果戈理的接受,还有一种文化心态作基础。张天翼出生于一个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诙谐来自“爱说讽刺话的”父亲和“爱说弯曲的笑话,爱形容人,往往挖到别人心底里去的二姐。”[19]他幼年时候读的中国古典小说和近代小说给他带来了中国古典讽刺传统,而林译小说则使他感受到了西方文化中崇尚个性,好走极端的特色。独特的家庭气氛和个性气质,对中国古典讽刺传统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偏爱铸成了张天翼特有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使张天翼在面对西方外来影响的同时总是以自己特殊的个性为出发点,去寻找能迅速接近自己审美的敏感区,能与自己的深层文化心理需求达到契合性的同构与对应,果戈理就是以这个同构对应者的身份出现在张天翼的接受视野中的。

  这种影响又与鲁迅有关。果戈理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译介到中国,鲁迅是译介果戈理的先驱者,他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有关于果戈理的介绍:“十九世纪前叶,果有鄂戈里(N.Gogl)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20]1918年还发表了与果戈理小说同名的《狂人日记》,鲁迅晚年还抱病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鲁迅非常喜爱果戈理的作品,他说果戈理是他最爱看的作者之一。由此可见鲁迅受果戈理的影响很深,其作品的形式或者讽刺手法、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受到果戈理的影响。他特别推崇果戈理所写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和“没落人物”,推崇他的“含泪的微笑”。张天翼是师承鲁迅的,是鲁迅的忠实学习者,从20年代末期张天翼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三天半的梦》,到为鲁迅先生扶柩送葬,他都始终崇敬与跟随着鲁迅先生。他在《自叙小传》中所列举的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中就有鲁迅,而且是唯一一个对他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此之外他还研究过鲁迅,写过关于《阿Q正传》的论文。在创作过程中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和关心,因此他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也喜欢果戈理等俄国作家的作品,受果戈理讽刺艺术的影响,这是一种间接影响即通过中国作家接受外来影响,这也是张天翼接受外国文学一种方式。

  当然张天翼对果戈理的接受不是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文化眼光、期待视野,批判性的选择与取舍,“通过自身的文化屏蔽的过滤,很少全盘照搬而多半是取其所需。”[21]如他在谈论契诃夫的作品时说:“我们用历史主义的见地来看契诃夫的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因此能够认识他的伟大,并知道要怎样在他的作品里适当地吸收养料。”[22]按照接受主义的观点,接受与影响的产生与形成,与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交流,精神共鸣有关。张天翼正是在这种主动接受、批判性的选择的过程中与果戈理及其作品产生精神交流,受到他的影响。他说:“一篇好的艺术品——我们接受他,最先大概是由于我们的情感来接受它的吧。我们读完了一篇作品,常常不能用言语来讲出他的含的意义,可是我们已经被感动,有所接受,有所憎,那么我们是已经用我们的情感接受了它的主题了。”[23]

  注释

  [1]唐弢、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35.[2]沈承宽等.张天翼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5.[3]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9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483.[4]果戈理.死魂灵中文版[M].第七章,147.[5]胡湛珍.果戈理和他的创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109—110.[6]钱中文.果戈理及其讽刺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83.

  [7]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10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8—11.[8]智量.俄国文学和中国[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2.[9]转引至曹靖华.俄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14.[10]魏列萨伊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21.[11]张天翼.张天翼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28.[12]沈承宽等.张天翼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6.[13]曾小逸.走向世界文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12.[14]杨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40[15]胡风.胡风评论集(上)[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2—43.[16]沈承宽等.张天翼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44.[17]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9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39.[18]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10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452.[19]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9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71—472.[20]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29.[21]乐黛云.差别与对话[J].中国比较文学.2008(1),6.[22]张天翼.张天翼文集(第10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456.[23]沈承宽等.张天翼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

篇十一: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04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摘要:在我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张天翼是左联时期出现的具有光辉成就和深远影

  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继承了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的讽刺艺术,致力于讽刺艺术

  的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根据不同的讽刺对象,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创

  作上取得了成功,并对我国现代文学讽刺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认

  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特点:讽刺艺术

  目录:

  1绪论.................................21.1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张天翼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反伪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反庸俗

  2.3反封建

  3讽刺艺术的特点........................4

  3.1强烈的主观性....................4

  3.2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3.3艺术的真实性

  3.4心理描写

  结语:参考文献:1绪论

  1.1研究背景

  张天翼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

  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k《法月人《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13年

  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

  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

  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民国26年冬,从事抗

  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

  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1]?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

  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

  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

  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

  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2张天翼简介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

  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

  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1?3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3.1俯视讽刺对彖,张天翼在写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

  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描述出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比较善于表达和提炼人

  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比较大的性格。

  1.3.2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2h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1.3.3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2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2.1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如《脊

  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

  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

  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3]在长太爷痛斥“万恶

  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

  露理学道德的虚伪。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

  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

  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

  迫者的觉醒和反抗。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4]与

  所爱的人远走高飞。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偿官僚。

  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

  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偿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

  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

  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

  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

  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

  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

  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

  层面。

  2.2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

  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5]。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

  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从空

  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化《移行》里的桑华都是

  这类人物。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

  窘态。《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

  张天翼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

  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

  鄙视。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

  笞人性的深度。

  2-3反封建

  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6]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

  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

  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

  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

  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

  学堂匕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

  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

  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

  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

  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

  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

  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

  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

  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

  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7],呈现出鲜明的

  世俗悲喜剧特征。

  3讽刺艺术的特点

  3.1强烈的主观性

  张天翼矗讽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尽管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没有直接发议论、臧否其是与非,但他的感情色彩却倾泻在字里行间,实则他时时在表态,处处

  在下结论。他揪住人物的耳朵,把他掷在读者面前,再一层一层地解剖,一句

  一句地拷问,让其自我暴露,自我否定,这就无异于作者在说话。主观色彩源

  于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对于统治者中的伪君子、两面派,恃强凌弱还要打好

  看招牌者,他深恶痛绝,表现出不共戴天的仇恨。如在《脊背与奶子》中,族

  长、乡绅长太爷为把任三嫂据为己有,满足其淫欲,就以维持家法族规.维护

  伦常教化的美名,将任三嫂从情夫那里捉回,当众剥衣拷打,施行暴虐。施暴

  虐本身就是长太爷性心理的公开展示,何况还有那后来的一串一串的伎俩。小

  说中间一个场景和结尾一个细节,最能表现作者的爱憎。惩罚任三嫂私奔的刑

  堂,也就是展示族绅长太爷丑恶心理.满足其邪魔欲望的地方,居然是排列着

  祖宗牌位的神龛子的祠堂。庄严的气氛,炫耀忠孝、礼教.人伦的场所,居然

  由族长精心设计.精心导演,演出了一出凌辱年轻妇女.践踏人权.充满秽行

  的丑剧。环境跟上演的剧目的不协调.身份与行为的相悖.外表和心理的不符.名与实的极大反差,表明了作者主观色彩的强烈。结尾尤其富于戏剧性。长太

  爷被任三嫂巧施计谋,打得眼肿鼻青嘴歪,但在众人面前,他却说“是气肿的”,并解释说:“族中出了妇女的私奔这种事,长太爷自然生气呀。”任三嫂出人意

  外的举动,长太爷欺世盗名的解释,都是艺术上的绝处逢生,让读者开怀大笑,从而收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张天翼在讽刺时,总是用针戳到对象身上。[8]他否

  定对象,带着主观的批判态度,“而且他老是要动感情。

  3.2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张天翼的写作风格善于揭示矛盾和强化矛盾,是张天翼常用的讽刺的写作手法。

  嘴里所说的

  和心里所想的不相同,实际做的和口里讲的更不相同:挂羊头,卖

  狗肉,扯着好嗓子来卖毒药,红纸来包烂肉,砒霜来当冰糖。张天翼把人物身

  上.心理上的这种矛盾扩大开来.彰显出来,将最后一点的遮羞布都揭开。在

  《出走以后》当中中姑太太是由七叔培养出来的新派人物。对于自己的丈夫欺

  骗工人,剥削工人而发财的时候,她感到了愤怒,不能够容忍。“她想要一个炸

  弹把家里的东西都炸了个粉碎”。她此时才知道丈夫“简直是个猛兽!简直要吃

  人!…我现在才明白他自私自利到这模样!

  ---------

  守财奴!禽兽!我们国家

  社会的罪人!”不管工人的死活,“太惨无人道”!她的认识非常深刻!

  “我有

  我自己的人格,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不能跟一个吃人的猛兽住在一起!”她回

  到娘家之后,发誓要跟自己的丈夫离婚。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回到娘家之后,她立刻感觉感到,与她自己以前过惯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是那样不一样,她觉得

  非常的陌生,所在并非人间,无法生活,而且还顾忌到一家人的职业、前途.生计。她动摇了。七叔的调教曾经使她成了新派人物;如今又靠七叔的开导,使她摆脱困境。其开心锁就是“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思想和生活二元论。

  思想可以相当“先进”,跟上时代,生活不妨尽情享受;嘴里可以咒骂剥削,怎

  么骂都行,生活却是一定要用剥削来的钱供挥霍、享乐。要心安理得地懂得这

  一番道理,[9]以实现心态平衡,乐此不疲。姑太太的恨剥削和欺骗,不能说没

  有真实的成分,但同时又是为了装点门面,找寻心理安慰。思想和生活的矛盾

  越突出,反差越大,人物就越典型,讽刺意味就越浓,效果就越佳。《砥柱》张

  天翼抒写了一个十足的伪君子黄宜庵的典型。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一位这

  个乱世里的重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他送自己的女儿去与易总办的儿子成婚,他在轮船上对着自己的女儿礼教管束和他自己的淫荡心理。黄宜庵对自己的女

  儿唠叨:“男女要没得个防备,就相当于野兽啊”“无论天下再怎么变样,一个

  礼字还是要讲的/“我跟你的妈妈相处了三十多年,我们夫妻从来都没说过

  一句玩笑话/守礼讲经.严肃“圣洁但是迂腐、古板和正统,都是黄宜庵

  唱戏似地做出来的,是蒙骗周围人的假象。褫其华衮,才能露出真相。原来他

  始终馋涎于那敞怀喂奶的胖女人的那一对白泡泡的奶子,梦想要是用手碰一碰

  它,不知道有怎样的颤法。他教训女儿“非礼勿听S听了非礼之言也就是自己

  无礼,但他自己却一字不漏地在听隔壁船舱里的淫词秽语,打情浪笑。他一面

  听,一面“感到有个软毛刷子在刷着他的心脏”,使他骚动不安,痒得难受;同

  时还愤愤然,在心里纠正着说话人没有读过那种书,就无知乱说的话,可见他

  是什么淫书都读过的。只是听己不过瘾,进一步就是参与。原来隔壁的乘客是

  以萧会长为首的经学研究会的会员,都是与黄宜庵“志同道合的”人。原来黄

  宜庵更是买妓嫖娼的老手,是“奇里古怪的货色都尝过”的最没廉耻的淫棍。

  [1]如果按鲁迅的说法,就是他连險兽也不如。禽兽从来不讲究,不掩饰,表里

  如一,关明正大。本来,对性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和合法

  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度和普遍的道德规范,就无可厚非。但如果事实上早已超

  过了界限,堕落到了无耻的地步,却还要披上守礼护法的画皮,以正人君子自

  居,且以淫秽之心去揣度一个纯洁少女的灵魂,向她身上泼污水,那就是十足

  的流氓。冠以“砥柱”的题目,尤其讽刺得绝妙。

  3.3艺术的真实性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震撼人心,社会效果显著,就源于

  真实。他批判.抨击.嘲讽的对象,绝对存在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

  他的夸张表面看来或许很荒诞,实际上很现实。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鬼土

  日记》>

  也是现实的折射。他曾说过,只要真实,那就怎么夸张.荒唐,都

  不要紧,都是诗的真,科学的真。陆宝田(《陆宝田》)为着保住秘书

  的职位.包国维父子(《包氏父子》)为着坐上老爷的那一把交椅,而带血

  带泪地向上爬;邓炳生朝思暮想的当官美梦(《皮带》);彭鹤年贪赃枉

  法,谎报灾情,以权谋私(《呈报》):长生奶奶昧着良心获利(《善

  女人》);华威先生的惟权必夺、视权力如生命,以驾驭别人为快乐而又

  不

  干任何实事(《华威先生》);李逸漠的口头抗日和与汉奸来往(《“新

  生”》);长太爷.黄宜庵的虚伪无耻(《砥柱》):全都在我们身

  边发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和心理,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见惯不惊

  的。他们或者也曾令我们感到可笑.可怜.可憎.可厌,但多数时候是司

  空见惯.不以为奇的。只是在作家将他们加以集中和概括,并特别指点给我们

  看以后,才使我们觉得是讽刺,并从而忍俊不禁。凡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是

  一面镜子,而张天的作品偏要照出那些憎恨镜子的人脸上白粉底下的雀斑、灵

  魂里的污点.笑中藏着的刀,令其原形毕露。他们是平常生活当中实有的人

  物,但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完美,具有艺术魅力。

  3.4心理描写

  张天翼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他对人物的讽刺,也多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如:

  心里想做或已经做了的丑事、歹事,想要拿厚厚的幕布掩盖它.拿美妙的言

  词粉饰它(如《脊背与奶子》、《砥柱》);渴望达到贪财的目的,又不便

  启齿;自知为政不廉,不择手段攫取钱财,实乃残忍不仁.天理难容,但又不

  能拒绝物质的诱惑,没法更改贪赃枉法的本性,所以才落不下笔,矛盾重重,几

  重人格在心里打架(如《呈报》);本没有那个条件,却要作非分之想,只

  能在心里绘制蓝图,以实现其心理平衡(如《包氏父子》、《一年》.《陆

  宝田》)。两种意识.两种价值观念的心里交火,都要争主动.抢胜利,表现为剧烈的思想斗争,情绪的起伏不定,最后,正确的一方居然无可奈何

  地让位于错误

  的一方,同时也就找到了为自己辩护的托词(如《“新生”》)。通

  过心理活动进行讽刺,可以揭示较深层次的问题,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滑稽

  表演,如早期讽刺某些知识分子无所事事、自作多情的个别作品。

  结语: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是否定假、恶、丑,保护真、善、美的。他以善变的娴熟的

  手法、箱拔的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营造了一座艺术丰碑。正如作

  者所说:“我们记住:纪念碑的作品总是写得最合理的平常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生

  活/只要上述种种统治思想和国民劣根性一天不清除干净,张天翼的这些代表

  作就将流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D]?马学永.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D].汤振纲?山东师范大学2009

  [3]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王晶?上海师范大学2010

  [4]沈从文创作研究[D].吴正锋?湖南师范大学2010

  [5]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徐凤?兰州大学2010

  [6]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全南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7]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谢有顺?复旦大学2010

  [8]钱钟书与英国文学[D].许丽青?复旦大学2010

  [9]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刘研?东北师范大学2003

  [10]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D].陆衡?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刘燕萍:《怪诞与讽刺:明清通俗小说诊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篇十二: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华威先生》是一篇典范的讽刺作品,在当时曾发挥过巨大的影响,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实质,有力的抨击了他们所奉行的国民党当权派在抗日中竭力防范人民,限制人民,敌视人民的反动路线。

  小说的主人公华威先生,是一个国民党文化官僚的典型形象,他虚伪庸俗,极其浅薄,而又自命不凡,对他的上司极尽阿谀奉承迎之能事,而对人民群众千方百计加以压制。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张之时,华威先生首先“顺应时代的潮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积极抗战的爱国者、领导者,他一边声明着自己“不怕吃苦”一边却不停的叫喊着“忙”,但实际上这位“抗战要人”什么具体的抗战工作都不干,非但不干,还要千方百计地阻碍别人干,他的“忙”只是为了尽可能地控制各种各样的抗日团体和他们的抗日活动,每日里赶来赶走,蜻蜓点水式地参加每一个抗日团体的会议,发几句空洞干瘪的指示,余下的时间,则全部忙于“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了,这就尖锐地揭穿了华威先生的浅薄虚伪和卑劣。华先生每会必到,不遣余力地鼓吹“一切服从国民党蒋介石的领导”,显然是针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力量蓬勃发展的形式而发的反动谬论,华先生到处推销这种黑货,适足暴露了他本人就是那个反动领导中心所派遣的一名鹰犬,当革命群众识破了华威先生的阴谋,看透了他的本质,终于摆脱了他的监视,自行成立了救国组织,并且开展了活动的时候,华威先生就凶相必露。伸出魔爪来镇压了,自己不抗日也不让别人抗日的罪恶行经,不仅表明华威先生这种国民党官僚政客,力图控制一切抗日组织的贪梦的领导欲,而且也暴露了他们对人民抗日力量的仇恨和恐惧心理,更戳穿了他们政治上的反动和精神上的空虚。小说以华威先生和抗日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为中心,在揭露和讽刺华威先生政治上的反动,灵魂上的丑恶的同时还满腔热情地写出了革命群众抗日的积极要求和力量。总之华威先生以抗日领导者的身份钳制人民爱国行动的结果,是群众利用“部务会议”的合法手段,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了自己的工作,华威先生在日益壮大的抗日力量面前,既恐惧又空虚,只好怀着这种复杂的感情,痛苦地倒在沙发上发抖了。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生动细节,刻画了这个虚伪、狂傲、不学无术、庸俗卑劣的国民党官僚形象,通过这个形象,使人们看到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本质,并揭示出国民党对人民抗日运动的无限恐惧。

  艺术上看,首先,小说象一篇漫画式的人物速写,它以漫画家夸张手法,粗线条勾勒出几幅有讽刺意味的人物活动剪影,凸现人物的本质,比如,作者越是夸张了华威先生的“谦虚”,就越是突出了他的虚伪,越是夸张了他的“忙碌”,就越是凸现了他的空虚。

  其次,作者注意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让人物在对比强烈,自相矛盾的言行中做自我暴露,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为了使读者对华威先生这一形象的印象更鲜明,感受更深刻,华威先生在台上所作的“抗战指示,和台下私下交往中庸俗低级的谈吐,又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把人物的虚伪反动和荒淫无耻的本质,充分鲜明地揭露出来。

  第三,语言活泼、俏丽、幽然、诙谐,也增强了讽刺的效果,但早期有时讽刺运用不当,“失之油滑”,后来趋向切实,有时“伤于长”。

  由于《华威先生》击中了国民党官僚的要害,因此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惧,其御用文人曾为此提出“不要暴露黑暗”的反动理论,千方百计贬责这篇战斗性很强的小说,所以在文艺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篇十三: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04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摘要:在我国现代小说创作中

  ,张天翼是左联时期出现的具有光辉成就和深远影

  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继承了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的讽刺艺术

  ,致力于讽刺艺术

  的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

  ,根据不同的讽刺对象

  ,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创

  作上取得了成功

  ,并对我国现代文学讽刺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认

  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特点:讽刺艺术

  绪论...................................

  1.1

  研究背景......................1.2

  张天翼简介

  ....................1.3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2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2.1

  反伪善。......................2.2

  反庸俗.........................2.3

  反封建.........................3

  讽刺艺术的特点

  .....................3.1强烈的主观性

  ..................

  3.2

  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3.3

  艺术的真实性

  ..................

  3.4

  心理描写......................结语:

  ..................................参考文献:.............................

  绪论

  23333344445667

  1.1

  研究背景

  张天翼

  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

  11年,他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

  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

  、《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民国

  13年

  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

  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

  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

  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

  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

  20年,参加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民国

  26年冬,从事抗

  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

  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

  {1].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

  28年,任中共湖南

  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

  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

  ,年底带病赴重

  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

  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

  1950年

  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

  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

  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2

  张天翼简介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

  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

  顽强坚持工作近

  10年,1985年逝世,享年

  79岁。

  1.3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1.3.1

  俯视讽刺对象,张天翼在写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

  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描述出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比较善于表达和提炼人

  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比较大的性格。

  1.3.2

  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

  {2]、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1.3.3

  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

  2.1反伪善。

  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如《脊

  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

  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

  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

  [3]在长太爷痛斥“万恶

  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

  露理学道德的虚伪。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

  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

  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

  迫者的觉醒和反抗。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4]与

  所爱的人远走高飞。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

  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

  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

  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

  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

  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

  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

  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

  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

  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

  层面。

  2.2

  反庸俗

  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

  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

  [5]。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

  《从空

  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行》里的桑华都是

  这类人物。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

  窘态。《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

  张天翼

  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

  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

  鄙视。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

  笞人性的深度。

  2.3

  反封建

  对于阿

  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6]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

  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

  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

  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

  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

  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

  “洋

  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

  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

  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

  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

  人物的必然命运。

  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

  《包

  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

  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

  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

  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

  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

  {7],呈现出鲜明的

  世俗悲喜剧特征。

  讽刺艺术的特点

  3.1强烈的主观性

  张天翼的讽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尽管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没有直接发议论、臧否其是与非,但他的感情色彩却倾泻在字里行间,实则他时时在表态,处处

  在下结论。他揪住人物的耳朵,把他掷在读者面前,再一层一层地解剖,一句

  一句地拷问,让其自我暴露,自我否定,这就无异于作者在说话。主观色彩源

  于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对于统治者中的伪君子、两面派,恃强凌弱还要打好

  看招牌者,他深恶痛绝,表现出不共戴天的仇恨。如在《脊背与奶子》中,族

  长、乡绅长太爷为把任三嫂据为己有,满足其淫欲,就以维

  持家法族规、维护

  伦常教化的美名,将任三嫂从情夫那里捉回,当众剥衣拷打,施行暴虐。施暴

  虐本身就是长太爷性心理的公开展示,何况还有那后来的一串一串的伎俩。小

  说中间一个场景和结尾一个细节,最能表现作者的爱憎。惩罚任三嫂私奔的刑

  堂,也就是展示族绅长太爷丑恶心理、满足其邪魔欲望的地方,居然是排列着

  祖宗牌位的神龛子的祠堂。庄严的气氛,炫耀忠孝、礼教、人伦的场所,居然

  由族长精心设计、精心导演,演出了一出凌辱年轻妇女、践踏人权、充满秽行

  的丑剧。环境跟上演的剧目的不协调、身份与行为的相悖、外表和心理的不符、名与实的极大反差,表明了作者主观色彩的强烈。结尾尤其富于戏剧性。长太

  爷被任三嫂巧施计谋,打得眼肿鼻青嘴歪,但在众人面前,他却说“是气肿的”,并解释说:“族中出了妇女的私奔这种事,长太爷自然生气呀。

  ”任三嫂出人意

  外的举动,长太爷欺世盗名的解释,都是艺术上的绝处逢生,让读者开怀大笑,从而收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张天翼在讽刺时,总是用针戳到对象身上。

  [8]他否

  定对象,带着主观的批判态度,“而且他老是要动感情。

  3.2

  善于揭示和强化矛盾

  张天翼的写作风格善于揭示矛盾和强化矛盾,是张天翼常用的讽刺的写作手法。

  嘴里所说的和心里所想的不相同,实际做的和口里讲的更不相同:挂羊头,卖

  狗肉,扯着好嗓子来卖毒药,红纸来包烂肉,砒霜来当冰糖。张天翼把人物身

  上、心理上的这种矛盾扩大开来、彰显出来,将最后一点的遮羞布都揭开。在

  《出走以后》当中中姑太太是由七叔培养出来的新派人物。对于自己的丈夫欺

  骗工人,剥削工人而发财的时候,她感到了愤怒,不能够容忍。

  “她想要一个炸

  弹把家里的东西都炸了个粉碎”。她此时才知道丈夫“简直是个猛兽!简直要吃

  人!

  ??我现在才明白他自私自利到这模样!——

  —

  守财奴!禽兽!我们国家

  社会的罪人!”不管工人的死活,“太惨无人道”!她的认识非常深刻!

  “我有

  我自己的人格,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不能跟一个吃人的猛兽住在一起!

  ”她回

  到娘家之后,发誓要跟自己的丈夫离婚。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回到娘家之后,她立刻感觉感到,与她自己以前过惯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是那样不一样,她觉得

  非常的陌生,所在并非人间,无法生活,而且还顾忌到一家人的职业、前途、生计。她动摇了。七叔的调教曾经使她成了新派人物;如今又靠七叔的开导,使她摆脱困境。

  其开心锁就是

  “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思想和生活二元论。

  思想可以相当“先进”,跟上时代,生活不妨尽情享受;嘴里可以咒骂剥削,怎

  么骂都行,生活却是一定要用剥削来的钱供挥霍、享乐。要心安理得地懂得这

  一番道理,[9]以实现心态平衡,乐此不疲。姑太太的恨剥削和欺骗,不能说没

  有真实的成分,但同时又是为了装点门面,找寻心理安慰。思想和生活的矛盾

  越突出,反差越大,人物就越典型,讽刺意味就越浓,效果就越佳。

  《砥柱》张

  天翼抒写了一个十足的伪君子黄宜庵的典型。黄宜庵是“一位理学家,一位这

  个乱世里的重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他送自己的女儿去与易总办的儿子成婚,他在轮船上对着自己的女儿礼教管束和他自己的淫荡心理。黄宜庵对自己的女

  儿唠叨:“男女要没得个防备,就相当于野兽啊”“无论天下再怎么变样,一个

  礼字还是要讲的。”“我跟你的妈妈相处了三十多年,我们夫妻从来都没说过

  一句玩笑话。”守礼讲经、严肃“圣洁”。但是迂腐、古板和正统,都是黄宜庵

  唱戏似地做出来的,是蒙骗周围人的假象。褫其华衮,才能露出真相。原来他

  始终馋涎于那敞怀喂奶的胖女人的那一对白泡泡的奶子,梦想要是用手碰一碰

  它,不知道有怎样的颤法。他教训女儿“非礼勿听”,听了非礼之言也就是自己

  无礼,但他自己却一字不漏地在听隔壁船舱里的淫词秽语,打情浪笑。他一面

  听,一面“感到有个软毛刷子在刷着他的心脏”,使他骚动不安,痒得难受;同

  时还愤愤然,在心里纠正着说话人没有读过那种书,就无知乱说的话,可见他

  是什么淫书都读过的。只是听已不过瘾,进一步就是参与。原来隔壁的乘客是

  以萧会长为首的经学研究会的会员,都是与黄宜庵“志同道合的”人。原来黄

  宜庵更是买妓嫖娼的老手,是“奇里古怪的货色都尝过”的最没廉耻的淫棍。

  [1]

  如果按鲁迅的说法,就是他连禽兽也不如。禽兽从来不讲究,不掩饰,表里

  如一,关明正大。本来,对性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和合法

  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度和普遍的道德规范,就无可厚非。但如果事实上早已超

  过了界限,堕落到了无耻的地步,却还要披上守礼护法的画皮,以正人君子自

  居,且以淫秽之心去揣度一个纯洁少女的灵魂,向她身上泼污水,那就是十足

  的流氓。冠以“砥柱”的题目,尤其讽刺得绝妙。

  3.3

  艺术的真实性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震撼人心,社会效果显著,就源于

  真实。他批判、抨击、嘲讽的对象,绝对存在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

  他的夸张表面看来或许很荒诞,实际上很现实

  。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

  《鬼土

  日记》,也是现实的折射。他曾说过,只要真实,那就怎么夸张、荒唐,都

  不要紧,都是诗的真,科学的真。陆宝田

  (《陆宝田》)

  为着保住秘书

  的职位、包国维父子(

  《包氏父子》

  )为着坐上老爷的那一把交椅,而带血

  带泪地向上爬;邓炳生朝思暮想的当官美梦(

  《皮带》)

  ;

  彭鹤年贪赃枉

  法,谎报灾情,以权谋私

  (《呈报》)

  ;

  长生奶奶昧着良心获利

  (《善

  女人》)

  ;

  华威先生的惟权必夺、视权力如生命,以驾驭别人为快乐而又

  不干任何实事(

  《华威先生》)

  ;李逸漠的口头抗日和与汉奸来往(

  《

  “新

  生”》)

  ;长太爷、黄宜庵的虚伪无耻

  (《砥柱》)

  :

  全都在我们身

  边发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和心理,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见惯不惊

  的。他们或者也曾令我们感到可笑、可怜、可憎、可厌,但多数时候是司

  空见惯、不以为奇的。只是在作家将他们加以集中和概括,并特别指点给我们

  看以后,才使我们觉得是讽刺,并从而忍俊不禁。凡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是

  一面镜子,而张天的作品偏要照出那些憎恨镜子的人脸上白粉底下的雀斑、灵

  魂里的污点、笑中藏着的刀,令其原形毕露。他们是平常生活当中实有的人

  物,但比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完美,具有艺术魅力。

  3.4

  心理描写

  张天翼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他对人物的讽刺,也多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如:

  心里想做或已经做了的丑事、歹事,想要拿厚厚的幕布掩盖它、拿美妙的言

  词粉饰它(如《脊背与奶子》

  、《砥柱》)

  ;渴望达到贪财的目的,又不便

  启齿;自知为政不廉,不择手段攫取钱财,实乃残忍不仁、天理难容,但又不

  能拒绝物质的诱惑,没法更改贪赃枉法的本性,所以才落不下笔,矛盾重重,几

  重人格在心里打架(如《呈报》)

  ;本没有那个条件,却要作非分之想,只

  能在心里绘制蓝图,以实现其心理平衡(如

  《包氏父子》

  、《一年》

  、《陆

  宝田》)

  。两种意识、两种价值观念的心里交火,都要争主动、抢胜利,表现为剧烈的思想斗争,情绪的起伏不定,最后,正确的一方居然无可奈何

  地让位于错误

  的一方,同时也就找到了为自己辩护的托词

  (如

  《

  “新生”》)

  。通

  过心理活动进行讽刺,可以揭示较深层次的问题,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的滑稽

  表演,如早期讽刺某些知识分子无所事事、自作多情的

  个别作品。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是否定假、恶、丑,保护真、善、美的。他以善变的娴熟的

  手法、峭拔的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营造了一座艺术丰碑。正如作

  者所说:“我们记住:纪念碑的作品总是写得最合理的平常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生

  活。”只要上述种种统治思想和国民劣根性一天不清除干净,张天翼的这些代表

  作就将流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

  [D].马学永.南京师范大学

  2013[2]

  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

  [D].汤振纲.山东师范大学

  2009[3]

  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

  [D].王晶.上海师范大学

  2010[4]

  沈从文创作研究

  [D].吴正锋.湖南师范大学

  2010[5]

  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

  [D].徐凤.兰州大学

  2010[6]

  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

  [D].全南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7]

  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

  [D].谢有顺

  .复旦大学

  2010[8]

  钱钟书与英国文学

  [D].许丽青.复旦大学

  2010[9]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

  [D].刘研.东北师范大学

  2003[10]

  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

  [D].陆衡.华东师范大学

  2007[11]

  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

  刘燕萍:《怪诞与讽刺

  :明清通俗小说诊释》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篇十四: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谈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贡献与文学史意义

  摘要张天翼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学贡献与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执着于审丑的创作倾向;二、现代小市民社会中层系列形象的提供者;三、对中国讽刺小说表现艺术的丰富;四、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关键词:审丑

  中层市民

  讽刺艺术

  承前启后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要了解一个作家的地位和特色,最好是把他放在特定的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进行比较性的考察。”张天翼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国讽刺小说历史的大背景中,张天翼对中国讽刺文学格局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中国讽刺小说提供了哪些新的质素?

  一

  执着于审丑的创作倾向

  张天翼讽刺小说题材极其广阔,“……在中国新近的作家中间,能包含这样广阔范围的人生的描写是不可多得的,……中国社会中最明显最主要的几部分——军队、党部、土匪、农村、内乱、汉奸、学校、工人、孩童……等等,各方面一一都描写到了。”他的小说几乎穷尽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是“中国人性格中的劣性人物。”在30年代的革命文学中,当作家们都倾向于塑造正面人物来弘扬积极的民族精神之时,张天翼却避开了对庄严与美丽的摹写,而执着地选择了审丑。

  张天翼倾向于表现否定性的主题。讽刺小说“在笑声中包含着明

篇十五: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浅析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作者:张茜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张天翼作品题材广泛、人物各异,小说涉及面极广、内容丰富多彩。他擅长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点进行深度描写,使作品中的人物极具代表性。其创作深受鲁迅影响,将讽刺的笔锋直指畸形的社会,对社会上各类型人物做了生动的描绘和无情的鞭笞。作品通过体现“国民劣根性”的面子观及对“向上爬”的心理描写,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他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内涵,冷漠、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始终贯穿在作品中,使其作品与其他同时期的作品与众不同。

  关键词:张天翼

  讽刺

  夸张

  对比

  尖峭

  讽刺是一种喜剧艺术,偏重于主题反映时的外在手段,可针对敌人,也可用于人民的缺点。只要立场正确,有善意和热情,达到针砭时弊、引导社会前进,便是成功。鲁迅对“讽刺”这个词组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一旦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在中国现代文坛中,张天翼的名字总是与讽刺联系在一起。其作品以新颖的立意,扭转了曾经风靡一时的革命加恋爱的描写公式和浪漫蒂克的文学风气。

  《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其评价是:“张天翼最好的小说属于讽刺的范畴,在这些小说里,他不大分辨阶级和个人,不论乡绅、小资产阶级或普罗阶级,都一视同仁,成为他讽刺的题材,张天翼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拒绝将他对于社会的写实观察跟革命乐观派的教条结合在一起。然而,就在他这种拒绝划清善和恶,希望和腐化的上面,蕴藏了作者的讽刺力量。”作品《陆宝田》中小录事陆宝田对上司竭力奉迎,甚至不惜告密、卖友。但也难逃被开缺的厄运,他临死前还不忘把公事拿到家里办,惦记着打听某个有背景的先生的公寓住址,好去巴结,给人一种深沉的苦笑。张天翼的创作受到鲁迅影响,他敢于直面人生,将讽刺的笔锋直指畸形的社会,对社会上各类型人物进行诙谐的刻画,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百丑图”。小说以人物刻画为主,故事情节其次。不仅对小知识分子进行辛讽刺,还塑造一批可悲的“向上爬”的典型人物,如:《包氏父子》的老包,通过作品作者形象生动地向读者描绘了可悲的父亲及可笑的儿子。老包是封建型的老奴才,而成长在半殖民地城市的小包,已沾染上了流氓的恶习。两种不同类型的奴才、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这之间的摩擦,是由当时社会大动荡造成的。在当时市民或知识阶层中,存在一些充满庸俗气息或奴性的小人物,他们对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腐蚀性。张天翼擅于讽刺、批判这类人物。通过对这类人物灰暗生活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作者批判他们的人生处事哲学,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此外,他的作品还通过体现“国民劣根性”的面子观以及对“向上爬”的心理描写,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阿Q正传》对张天翼影响很大。在他看来,阿Q的时代虽远去,但国民的劣根性却依然存在,特别

篇十六: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比较老舍沙汀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作者:王紫星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3期

  内容摘要:讽刺小说在先锋作家鲁迅手中开始萌芽,伴随着民众对幽默、讽刺等概念的认识加深,中国讽刺小说得到了深入发展,除鲁迅外,还涌现出诸如老舍、沙汀、张天翼等重要的讽刺小说创作者,他们利用手中的或犀利或温婉的笔刻画出了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虽然人物所处的阶级有所差别,但贯穿其中的幽默、讽刺的意味却是相当深远。

  关键词:讽刺

  幽默

  老舍

  沙汀

  张天翼

  随着二十年代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的思潮,幽默与讽刺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了解、接受,此后三、四十年代讽刺小说作家与作品开始不断涌现。这些创作从内容上看,或抨击社会黑暗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或对城市小市民阶层的生活的开掘;从表现对象上看,或以知识分子为批判对象,或以农民作为讽刺主体,再者对国民党反动政客、叛徒、土豪劣绅等强烈批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进行讽刺小说创作的当属鲁迅,其后老舍的京味小说侧重对市民社会进行深入解剖,是市民社会的批判者;再后来出现的如沙汀、张天翼等,其创作更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更冷峻辛辣。他们为中国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幽默讽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市民阶层的讽刺写手——老舍

  老舍自幼生活在小市民阶层,对下层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因而在其创作中大量表现了对这样群体的关注;同时活跃于北京的民间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老舍,正是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融多种文化于一体,培养了老舍幽默的性格。如果说鲁迅的讽刺小说强调的是“为人生”的目的,老舍的创作则重视“写人生”,他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发掘到小市民阶层所面临的新旧政权交替带来的双重压迫,描绘这些小人物可悲的际遇,通过对不同人生的叙述来反映时代的变迁,以讽刺为叙述手段将他熟悉的北京市民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展现,既是写人生经历,也是写人的思想、情感与心态的变化过程,由此显现出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地域特征。

  老舍认为“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它不使我们痛快的笑,而是使我们淡淡的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讽刺家故意的使我们不同情于他所描写的人或事,讽刺家的心态好似是看透了这个世界,而去极巧妙的攻击人类的短处,讽刺家的心是冷的:因此讽刺多是破坏的。”[1]老舍认同讽刺所发挥的积极

推荐访问: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天翼 讽刺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