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5篇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论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重点,加速教育的开放和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5篇,供大家参考。

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5篇

篇一: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论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重点,加速教育的开放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教育改革力度,继续实行自学考试制度,重视行业培训,加强企业、基层组织以及社区继续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导向,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加强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结构组成要素的有机互动,重视改革现行教育制度。

  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基础条件

  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体系是按照终身教育思想和原则,为达到一定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而确立的面向全民的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具有连续性、统一性的一种教育结构形态。这个体系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从时间上说,要满足人的终生需要,其内容和方式则包括了人生的全部活动和一切方面。也就是说,终生教育体系就是要形成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化社会”。

  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古代就有孔子的“活到老,学到老”的阐述,但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从自20世纪80年代终身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被迅速传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第一次在权威性的官方文件中正式使用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8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原则通过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到2O1O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因此,构建我国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基础条件。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构建终生教育,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和

  发展地位。到20XX年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已进入小康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个性发展和提到生活质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终生教育体系的发展,这是经济基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高速率、宽频带骨干网已形成雏形,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全国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全国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已达45万所。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重点,岗位培训已向制度化发展,国务院60%的部门制定了本行业(系统)的岗位规范和培训制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广泛开展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了实践可能。但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既有较之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的一面,又有在义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超前启动的一面,这决定了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观念滞后、基础薄弱、准备不足。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即“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进程正日益向终身化方向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的知识的积累、老化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任何层次的人都不可能凭借其以前所学的知识而做到“一劳永逸”,而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知识老化和短缺的问题,这就必须依靠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等形式来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适应了人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的要求。人的一生中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次进行社会角色、工作岗位的调整和变换,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其个人发展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所追求的正是一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仍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财政投入,以达到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目标;学历教育基本上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学生个人按合理的比例分担;终身教育中非学

  历、非义务性教育的费用,由受教育者个人或其公司、机构等来支付。这样可以促进教育投入的多元化,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也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是受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个人自身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但这些条件也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终身教育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或个人的爱好,自主地选择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达到自我发展完善的目标。一个国家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大众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实现教育的整体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和谐发展。总之,终身教育是解决人与生产力,人与社会不和谐的有效途径。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实现社会整个教育机构和训练渠道能够使人们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要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大对有关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终身教育发展的道路。

  大力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发展力度。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观念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正规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使人受用一辈子,一个人要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克服知识结构上的缺欠,这无不需要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和继续培训来完成。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对象是各类在职、从业人员,其教育结果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建立一个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教育“立

  交桥”,形成开放式的教育体系是终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建立立体交叉、彼此衔接的教育系统,而且也对传统的教育体系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总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教育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诞生的新的教育形态,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速教育的开放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创新水平,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日益突出。远程教育是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凸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技术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创造了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使全人类的学习进行着一次彻底的变革和解放,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教育,同时加快和推动了新型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使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学习层次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可以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它的特点是具有潜力开设全球性课程,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而且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等。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为加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条件。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力度。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占50.3%

  高中以上文化占12.4%。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状况一直都不容乐观,农村的教育形势依旧很严峻,农村教育仍在低水平徘徊。《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应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

  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人。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继续实行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是公民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学考试继承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把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及其构建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最”:最佳教育考试形式、最大教育考试平台、最有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最具立交桥功能的调控阵地之一。实行自学考试制度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举措,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5、大力发展行业内部的培训,加强企业、基层组织以及社区继续教育。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行业为主导的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框架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由行业制定又为行业服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衔接了普通中学、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的资格认证体系,实现了教育系统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了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的功能。学校教育(学习环境)、组织教育(工作环境)和社区教育(生活环境)是人的一生所要接受的三种最重要的教育。组织教育、社区教育是更新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体系一起共同完善了继续教育体系,构成了国家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应注意的几点

  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导向。终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封建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教育根深蒂固,传统教育观尤为突出,已经严重禁锢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高度集

  中统一的计划体制观念,不利于区域发展和社会多元需求的市场体制的建立。高度集权制的观念深深地印八人们的灵魂,不时左右决策;唯学校教育为瞻的观念,精英教育观及一次性教育定终身的观念;转变各类教育自我封闭、相互森严壁垒的观念,促进相互之间的衔接、沟通、融合,形成现代大教育整体。加强各类教育、校际、系际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同层次教育体系标准的基本平台。

  必须以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终身教育适应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社会交往与活动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的全程性的教育,也是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学习化社会,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高一级形态的标志,构建健全的终生教育体系,正是营造学习化社会的必要和有力的举措。

  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结构组成要素的有机互动。一是教育体的开放性,它是指建立起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各个层次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最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立体联结,是教育系统与环境以及自身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二是教育体系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各级各类教育蕴藏着不同的功能:三是反映在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包容性,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过去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分割的“双轨制”学校正在被综合的、单一制学校所替代。以往一成不变的学制也被赋予弹性学制。可以预见,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的包容性,将是21世纪作为教育体系开放和要素有机互动的前提。

  必须重视改革现行制度,在制度建设上要有突破、有创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政策就是导向,它有利地保证了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现代社会要求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与之相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就是教育向终身化、多样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

  制度,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二: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2011年版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

  复习考试大纲

  专科升本科

  《政

  治》

  I、人

  ll,

  [、-i总要求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

  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

  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

  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

  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法

  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

  活中遇到的

  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212312345.世界的普遍联系

  .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现象与本质

  .形式与内容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四、实践和认识

  本

  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认识的本质

  123123.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

  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

  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2312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2.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国家

  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要求】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

  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1212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2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

  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212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

  性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2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依据、历程和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

  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

  方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要求】

  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

  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

  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

  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

  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

  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要求】

  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要求】

  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结合香港、澳门

  的回归,深刻理解以

  “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三部分

  时

  事

  了解上一年

  7月1日至考试当年

  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例如,2011年考

  2010年7月1日至

  2011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

  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

  65%时事

  辨析题

  简答题

  论述题

  约

  7%

  约

  13%

  约

  20%

  约

  14%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

  53%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

  30%

  中等难度题

  约

  50%较难题

  约

  20%

篇三: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如何构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一、当前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的总方针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广阔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开展.党和国家高度职业教育,国务院屡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当作今后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总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效劳开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效劳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争取到2022年,形成适应开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表达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小学后,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实施这种教育的学校主要是初级职业中学,招收小学毕业生和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学制三至四年培养具有某种初步的职业根底知识和一定职业技能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这类学校大局部存在于中国经济欠兴旺的农村地区,它是适应农村经济开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设立的,属于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局部.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它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组成,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培养各级各类中、初级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四年,也有局部学制

  为三年;少数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这类学校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在相当于高中及中等专门人才必备的文化知识根底上,掌握本专业的根底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具有解决问题的水平.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于生产实践,这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职业高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大局部由普通高中改造而成,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具备综合职业水平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效劳、技术和治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中级人才和其他从业人员.所设专业以第三产业为多.三、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开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奉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1

  .稳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水平.各地要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级职教中央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在保证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根底上,增强文化根底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根底.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2

  .创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效劳区域开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效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增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效劳.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水平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原那么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开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开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治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举措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4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测试招生方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时机.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效劳、社区效劳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穿培养的测试招生方法.适度提升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5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效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增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开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待.

篇四: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至2002年末,上海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184.1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8%。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政府实事项目的未成年人工作呈现出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存在不足与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在未成年人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闲暇不快乐;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调查发现,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32.5%有当黑客的念头;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调查发现,对“不让座”、“乱穿马路”持肯定与表示难评价者分别达37.3%、29.3%。还有46.1%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当前,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特别要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其一,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儿童——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其二,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对学校尤其是一些名牌幼儿园、重点学校来说,要改变为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增加学习时间和科目的做法,实现课时专时专用,提高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对家庭来说,应当打破家庭教育“单体作业”方式,让孩子走进社区、走向同伴,在集体教育中追求快乐、寻找快乐、创造快乐、展示快乐、体验快乐,实现学习与娱乐、个人努力与集体进步相成相长格局;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广泛征集各方建议和意见,为孩子们设计一些“快乐计划”,供学生、家长和学校参考,以培养和形成未成年人快乐的人生理念、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与心智需求。

  其三,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这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当前来说,可以今年5月1日开始的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契机,做好一切可以向青少年开放的机构(如科研院所、大学)和设施的主动开放工作,不断丰富儿童的周末生活和课外生活;可请各行业模范领军人物、高校专家和学者进校园、进社区阐释理论、解读思想、回答问题;同时,要积极而有效地利用电视这一未成年人日常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的教育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这种多层次的生活教育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春期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公民责任与权利教育、思维方式方法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媒介教育、全球化教育、审美教育、环境教育等等。

  其四,努力净化网络空间,改善未成年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一方面结合校园内外“百万家庭网上行”、数字化学习等活动,广泛开展“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从未成年人内心深处建立牢固的“防火墙”;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和发挥专业科研力量,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在这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新加坡政府要求网络用户必须通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进行“中转”传输,以达到过滤色情内容的目的,凡是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的用户,一旦查出,将被处以重罚并接受指控。而德国的《多媒体法》则对经营网络信息提出了明确的责任界限,还规定了社会对多媒体信息的许可程度,以免未成年人被信息误导和毒害。

  其五,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尤其是对学校、社区周围的网吧、书刊音像制品店等可能存在不良信息的场所,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将对未成年人不利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与此同时,应当重点加强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儿童权力公约”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篇五: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系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1件大事,是1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更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但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不可忽视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1、避免进行长篇大论的条理说教,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环境,在尊重事实、陈述事实中,引导其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树立“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品格,而不是根据“标准”制造“术语”来附和权威的虚假人格。

  2、学校德育应尊重主体性、尊重差异性,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专长,在开展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理想教育,开掘未成年人的主体性意识、创新意识,真正培育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

  3、改变过去“成圣成贤”的单1价值目标追求,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向现实生活回归统1起来。表现为对守法、践约、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尊重他人、合作精神、包2016

  /23

  容精神等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所需的道德价值范式的确立

  其次是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

  1、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离不开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化,尤其强烈呼唤社会行政主体行为的规范、文明、理性。要培养“道德的人”,首先要求有“道德的社会”。学校固然无法独自改变现实社会环境,但却10分有必要创设有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校环境,确保学校竞争环境的公平正义性,避免依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决定其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与竞争地位上的优劣的状况。

  2、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

  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1起。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3、让孩子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有1项调查表明:2016

  /23

  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这说明,1个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生活技能上及品德上、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少年儿童时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是很重要的。

  另外,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他们从做家务劳动开始,渐渐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们看来,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就更不重要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却是1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我们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1点:1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好。所以,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是我们的教育途径。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它却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面配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取得实效性的效果。

  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009-09-215:42:00]阅读:261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420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2016

  /23

  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的思想观念、利益观念、竞争观念不断涌现,随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不健康的东

  西也滋生蔓延。因此,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具体措施和经验教训,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绿色通道,就成为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了。几年来,笔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前提下,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更新德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团员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镶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处景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文2016

  /23

  艺汇演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行中小学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政治知识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寓素质教育于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劳动技能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为目的的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与育人相统一。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政治课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灌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加之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使思想政治课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三观”教育。选择典型事例和材料,凭借感人的榜样,凭借教师的激情讲授,去调动学生2016

  /23

  的情感因素,去推动学生相信和追求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道德倾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还要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注重心理调适。

  改善师生关系以塑造学生完美个性。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学有专长,还应是一个精神饱满、情绪乐观、人际关系协调、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人。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营造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

  他们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使师生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杜绝“我教你听”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领悟到自我价值并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3、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做到自强自理。

  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学理论,更重要是实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改变过去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达到自强自立。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多途径特征。

  中小学各学科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科学性为前提,2016

  /23

  渗透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教育的示范性、有效性和教育性。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德青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用插图激趣法、语句激情法、情景再现法、生情法、人物赏析法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用先进历史人物的言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心等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激发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外,在生物教学、数学教学、物理、化学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教育。总之,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教育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科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孔滩镇小:徐世芳

  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努力提高未2016

  /23

  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抛弃陈旧的“重智轻德”的教育方法,树立以德育人的新观念,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工程。开展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等,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二,要创新方法。学校各级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为目标,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实施“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等工程

  学校育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摒弃以升学、考分为导向的教育手段;要积极支2016

  /23

  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要选拔优秀的少年、抓住典型的事例,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的热潮。

  家庭育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动“榜样”工程,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俞国良

  摘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推测。

  2016

  /23

  关键词: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我国13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因此,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自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

  一、国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后来就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活2016

  /23

  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1]。其主要形式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近年来,学校还设计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学校适应、学习不良、情绪紊乱、自我困扰、人际关系失调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社区、家庭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有的学校还设置了社会情绪学习活动,通过提供系统的课堂指导,加强学生认识、控制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未成年人的基本道德观念、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的原则,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

  11

  /23

  二、工作重点

  深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工作

  通过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启发和引导未成年人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养成基本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聘请专家讲座、辅导员讲解、成立理论学习小组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成就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未成年人

  心理素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能力,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机构。社区要成了立未成年人工作委员会,配齐配强社区关工委班子,形成以居民区

  为网络、以各级各类未成年人组织为依托的社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组织框架,保证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有组织管,有专人抓。

  2、进一步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抓好社区辖属阵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利用,尽可能为广大社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场所。推进创建青少年安全网吧活动,切实把未成年人禁入等规定落到实处。此外,社区还会定期开放读书室、活动室,宣传栏。

  2016

  12

  /23

  3、广泛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坚持经常举办社区青少年科技、文体、书画、摄影、棋牌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生活。

  以文明共建为内容,以青年志愿者和红领巾服务队为载体,积极开展争做文明社区小成员、创建青少年文明楼院等活动。同时,还要关注社区弱势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通过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先进帮后进等活动,力争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开展大学生社区援助服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才、智力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可以委派其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青年团干事、少先队辅导员等职务。活动范围可从以前的家教服务、“一助一”结对帮困,拓展到社区医疗、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健身指导等新的服务领域。

  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1、加强阵地建设。在现有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基础上,鼓

  励成立各种读书俱乐部、书友沙龙等组织,重点抓好社区书吧建设工作。

  2、丰富读书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期间,举办主题读书论坛、书友会、讨论会、演讲会、报告会、辩2016

  13

  /23

  论赛等各种读书活动。

  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青少年,讲诚信、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讲自立、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等相关活动,要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认知为先导,以基本道德规范的实践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促进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力加强互联网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认真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采取对网吧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管理,广泛开展创建“青少年安全网吧”活动,切实把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等规定落到实处。

  **社区居委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所在。那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受和体会

  我认为,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一种是通过单独沟通进行个别教育。在这句话里,2016

  14

  /23

  有一个词非常重要。那么,大家觉得哪个词重要呢?我需要强调的是“班主任老师”这个词。一是因为如果笼统地提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止是班会和单独沟通这两种渠道了。比方说:课堂教学、影视作品、网络等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很大作用,而这些方面的影响不是我们班主任能左右得了的。二是因为“班主任老师”这个称呼就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有更多的权力和更大的责任。你有机会利用你手中的权力为学生的道德成长负责。三是因为在班级生活中,除了班主任有机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容易忽略——那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的是潜移默化的熏染作用,它的作用有时远远大于老师的一次甚至几次班会或个别沟通的作用。因为学生是时时刻刻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他也只有融入这种文化时他才能感受到生活中“有伴”,否则,他会因为不被身边的朋友接受而痛苦不已。班主任如何引领学生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非常重要了。说到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班曾流传的“关于金表的故事”。??

  关于如何成功地召开班会和如何对学生进行单独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下次予以专题探讨。

  浅谈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2016

  15

  /23

  “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青少年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仅我县未成年人就约有80000余人,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如何,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全过程。德育的进行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不能深入人的心灵,也不能为

  人所掌握。我们的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效果往往苍白无力,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们与老师的交往中,乡政府应致力于创造理想的德育条件和环境。学校应努力创造自然的德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虽然我国早就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也在全面铺开,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不少地区仍然是根深蒂固,”德育为先”也便成了一纸空文。殊不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数以亿计2016

  16

  /23

  的合格人才。何为合格人才?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放在首位,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的一些学校,我们充其量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没有真正完成教育任务。而在这种教育之下培养出的”人才”是不健全的,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曾在全国引起轰动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能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上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理想的道德教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青少年的德性,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青少年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培养青少年热爱书本,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科学合理地为青少年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要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青少年教育中安营扎寨。教给青少年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其在陶冶情2016

  17

  /23

  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使广大未成年人确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情感,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法制教育”

  培养未成年人具有民主法制观念,不仅是我县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从而做遵纪守法的、懂得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的合格人才。因此,让未成年人具有民主与法制观念,可以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法制教育明显薄弱。青少年对有关刑法知识知之甚少,法制教育盲区相当严重。人类社会只能在秩序中存在,破坏秩序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是学校教育应当给予孩子的知识,也是为人师者启蒙育人的起码责任。而不少学校办学宗旨有失偏颇,重智育,轻德育,埋下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严重的危机。据了解,近年来少管所14到16岁的孩子逐年增多。他们中有80%是在犯案前就已经辍2016

  18

  /23

  学,是学校的“双差生”。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好名声、好荣誉,将他们赶出学校,使他们升学无望,今后工作无望,心绪茫然而游手好闲,丧失人生目标追求,再加上没有学校和家庭的管束,因此很容易被社会上的犯罪团伙拉下水,滑进犯罪的泥潭。仅此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是传道,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传授文化知识;二要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在学校开设法制课,设置专业法制教员,同时在聘请执法人员上好法制课。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司法机关提供的案例,按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知识层面,编写出由最常用到常用和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执法部门还要取缔学校周边的游商浮饭,非法出版物经营窝点,没收非法出版物,非法音像制品和电脑光盘。各种有损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和玩具。查处无证及非法经营的网吧。能有效的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邓小平同志对青少年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再三号召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法制教育问题上,他提出了“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时期,这一时期,可塑性很强,正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保证他们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2016

  19

  /23

  健康成长,就必须在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只有使他们从小学法懂法,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或犯法,从而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人后,才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行使监督、管理权,当好国家主人。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应先于“生德”

  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中小学生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或“良莠不辨”的盲目模仿老师。这就使得老师处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大谈种种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后,而下课后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和所说的是相违背的,那这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有地位吗?教师对学生的说教会有什么用呢?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要2016

  20

  /2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关心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最直接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字迹。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这个逻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就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就整体而言,广大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人师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但是必须看到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的行为损害了人民教师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教育当作头等大事去抓,使每位教师的自身修养逐步提高,真正做到象“园丁”般关爱“祖国的花朵”,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2016

  21

  /23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主体作用、自我教育”功能

  过去,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而是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因而收效不好。要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德育工作取得好效果,就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人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往往很少顾及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不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这样少年儿童成了被动的受教育者。德育内容也常常成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他们会背会写会说,却不会做。据许多教师反映,当代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接受简单的灌输教育,但在自我意识中存在着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在怕苦怕累思想较重,合作意识不强,集体意识淡漠缺乏良好的偶像崇拜,如一些学生对影星、歌星、球星了如指掌,但对历史伟人、人民英雄却知之甚少。还有少数青少年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迷恋网吧,学会抽烟,乱交朋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在通过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的成人社会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社会信任。一项针对未成年人

  2016

  22

  /23

  2016

  23

  /23

推荐访问:建立中国特色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 中国 特色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