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9篇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教育论文  离异家庭教育论文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现为大家整理收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9篇,供大家参考。

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9篇

篇一: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教育论文

  离异家庭教育论文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现为大家整理收集,离异家庭教育论文。

  一、引言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持久的、基础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长久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受到社会转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状况。

  正如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重要基础,更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家庭中父母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更影响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我国当今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社会转型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要么传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谓的成功,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失败后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

  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当今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4.选择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服教育是提高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方法。我觉得家长可以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仪器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孩子,孩子虽然在家长的威慑下口服,但是,伤害了自尊的他们是不会心服的。

  总之,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稳定地重要保证。因此,我建议在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必须形成以中国特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功能。

篇二: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

  玉泉岭矿校

  郭晓军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不断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离异家庭的不断增加,离异家庭子女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孩子",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行为远远高出正常家庭的孩子,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压抑、孤独、烦躁、冷漠,而且他们往往学习不好、人际关系差、不守纪律、离家出走,另外,越轨和犯罪行为及心理障碍也较正常为高.可见,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迈进。”迄今进行的有关研究一致表明,家庭环境的性质和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气氛有利于个体早期人格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对子女的监管,以及过分严格、易变或宽容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引发儿童青少年时期各种问题行为。与双亲家庭相比,离异家庭由于部分家庭环境剥夺,父母性别角色缺失,父母不良情绪,不良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式,社会舆论,家庭关系失调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容易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子女,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2、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子女,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3、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4、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二、单亲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里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狭隘自私、自卑、粗暴、逆反、对抗、心理偏位、放任.三、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离异家庭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呢?笔者想,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感为

  依托,深入了解,找出原因,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扎扎实实,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发现自我价值,唤起他们的自尊,恢复正常的心态。在实践中仍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出发,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任课老师要给离异家庭孩子创造温暖的环境,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激起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

  用尊重唤醒离异家庭的孩子

  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虽然普遍表现出自卑的心理,但往往又表现出倔强好胜,唯恐被人瞧不起,以一种叛逆的心理试图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我曾经以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关爱,想走近、了解并帮助几个家庭遭遇特别不幸,至今仍无人关心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我深入地谈到他们的家庭谈到他们目前处境,也谈到他们自身的缺点和不健康的心理,苦口婆心,充满关心和同情,十几次谈话却越谈越崩,满腔的怜悯、关爱反而引起他们的反感。

  (二)用真诚感化离异家庭的孩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有一颗爱心,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那颗极其敏感的心。班主任要做有情人、多情人、知情人,对他们的冷暖、悲喜要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在学习上,班主任要多一点询问,少一点责备要主动联系任课老师帮他们补差、补缺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

  信心。当他们退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不屈的斗志重振学习在生活上,班主任要多一点关心

  (三)

  用宽容理解离异家庭的孩子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点、或大或小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逆反心理,此时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他们的处境,不求全责备,要知道孩子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反复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应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多给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积极的意志品质.但接纳不能等同于纵容,在接纳之余,应该帮助孩子正视并逐步改正缺点,克服弱点,不断进步。

  (四)用示范塑造离异家庭的孩子

  青少年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较大。离异家庭孩子也易受各种人物的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就必须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讲述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战胜自我,走出困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激起了他们心灵的共鸣,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这些孩子也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具体应如何做呢?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为他们着想。由于家长自身遭受了身心的痛苦,所以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的观念,一是认

  为孩子是多余的,对孩子不闻不问;二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唯一希望而娇惯溺爱.这两种观念都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总之,大人之间的矛盾不可以转嫁到孩子身上家长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和孩子交流思想,多为他们着想。

  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爱,让我们以真诚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帮助,去温暖离异家庭孩子冰冷的心,去弥合他们遭受创伤的心灵,让他们也能在愉快、幸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这样才能使得这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三: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雷小敬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摘要: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对子女监管的科学方法,过分严格或过分宽容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引发儿童青少年时期各种不良行为。而离异家庭父母性别角色缺失、父母不良情绪、不良家庭环境、社会舆论、家庭关系失调等因素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心理障碍。我们必须采取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使这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使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

  关键词:离异家庭

  心理特征

  教育方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性质和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及人格品质的发展。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利于个体早期人格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对子女监管的科学方法,过分严格或过分宽容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引发儿童青少年时期各种不良行为。与双亲家庭相比,离异家庭父母性别角色缺失、父母不良情绪、不良家庭环境、社会舆论、家庭关系失调等因素,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仅此问题进行阐述,以就教于读者。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征

  (一)自卑

  一个家庭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父母的离异、再婚等因素使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乱。加之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社会有些人喜欢评议这些孩子的家庭变故,或以一种异样的、排斥的眼光,或以一种同情的、怜悯的眼光看待他们,甚至有些老师也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抱有成见,显露出对他们信心的丧失。这些都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令他们感到孤独,恐惧,悲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心理障碍。如,田田同学父母离异后,父亲再婚后搬到城市生活,田田和奶奶在农村家中一起生活。田田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女孩子。父亲再婚后,她渐渐变得不爱说话,面目表情总是给人一种心事重重感觉。对学习和生活好像失去了兴趣,据了解,回到家里也是喜欢一个人在屋里玩电脑,学习成绩明显的下滑。老师与她说话时,她总是低着头,问一句答一句。好像不敢与人直面交流。学校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奶奶来。很明显,田田现在有了自卑心理的倾向。她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表现的不积极。而且老师和家长都能看出她在父母离异前后的明显变化,从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从自信满满变得不再自信,让她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家庭离异带来的后果。

  (二)抑郁和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情绪的起伏大多是短暂的,平常的情绪状态多处于两级之间。当某人的情绪状态长期陷于低落之极端者,即被认为是心理异常的忧郁症。许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都具有忧郁症心理状态和人格异常表现。田田父母离异后,有一次同学们问她:

  “想你妈妈吗?”她默默的流出眼泪。之后,谁都不敢再轻易问她了。她现在的妈妈经常回家来看她和奶奶,从奶奶的谈话中得知,每次她现在的妈妈回来看她买新衣服和许多零食,她只是弱弱的叫一声“妈”,就躲到自己的屋里去了。她妈妈教育她不能总是玩电脑,要好好学习,她也不做回答。

  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只是应付现在的妈,内心是远离她的。她没有办法改变不负责任的爸爸,也不会去找人倾诉,只能自己憋着,慢慢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少了那种同龄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三)自由和逆反

  众所周知,当代青少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常常使家长和教师难以应对,致使双方关系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着教育及学生的正常心理发育。在离异家庭里,孩子更需要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需要推心置腹的谈心交流。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忙于工作,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子女心生厌恶,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无暇或不愿顾及,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如,欣欣同学父母离异后,跟爸爸在一起生活,爸爸是个生意人,家庭富裕,平时爸爸整天忙于生意,对她的学习关心少之又少,只给她经济和物质上的满足。后来爸爸再婚后,家里又多了一个妹妹,由此造成欣欣无人监管,花钱大手大脚,自控能力差,继母和妹妹的到来让她感到她们把唯一的父爱也夺走了,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二、造成离异家庭孩子心理行为特殊的原因分析

  (一)夫妻离异的时候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上例中的欣欣虽然判给父亲抚养,但是,其父因为忙于生意,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要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衡,觉得自己没人爱,没人管,成了多余的人,从而自暴自弃,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家长因为怕孩子受委屈,对孩子过分溺爱。前面提到的田田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教育能力很差,相反,老人由于心疼孩子而过分的娇惯孩子,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

  (三)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没有看到他们特殊的家庭环境,没有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而按照正常的教育程序,是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的,但确有一些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三、转化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异常的措施

  针对田田、欣欣的特殊情况,我们采用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家校沟通

  学校把田田的父亲母亲以及该生的奶奶一起请到学校来,和老师一起讨论商量对该生的教育方法。我们首先分析了该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其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告之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前急需做的就是要改善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离异,是两个大人生活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不是爸爸妈妈要抛弃她。于是,我们要求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多给予生活上感情上的关心和爱护,多和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加强亲子交流。在交往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不要操之过急。奶奶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过分的娇惯孩子,在物质上要有节制,不能有求必应。

  (二)生活上多一些关心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加缺乏安全感,他们渴望关心,渴望关注,但是,对别人的关心又抱怀疑态度,游走在正常学生的生活边缘,从而导致他们大部分人性格内向不擅交流。因此,我们多次组织班级活动,让班级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拉近他们和老师同学的距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同学集体对他们的关爱。

  (三)学习上多一些指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做事缺乏信心。为此,我们重点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平日经常与这些孩子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勇气。对于这些学生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受到鼓舞,充满自信,不断的进取,不断的进步。

  (四)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活动

  我们还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理解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多渠道的家校沟通,同时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能力,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对个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我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尽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也给孩子一份最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晓角)

篇四: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浅谈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作者:王红艳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我国单亲家庭的子女人数逐渐增多。父母离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并因此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学校工作中实际接触的离异家庭孩子个案情况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家庭教育健全人格个案探索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孩子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社会无法替代的。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我国单亲家庭的子女人数逐渐增多。父母离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并因此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学校工作中实际接触的离异家庭孩子个案情况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父母的离异,勇敢地面对现实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离婚多持否定看法,加上孩子年龄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要依靠父母的支持,所以他们对父母离婚一般都很难正确对待,他们担心父母离婚会失去父亲或母亲。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永远不会失去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因离婚而终止,离婚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让他们尊重父母的选择,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去面对这种改变。要让孩子勇于面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学校要经常提醒家长,双方要克制,避免激烈冲突,一切以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重,平时多与孩子接触,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与思想。给孩子安全感,需要家长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对方,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尽管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出不能接受,甚至憎恨父母,事实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父母的亲情是挥之不去的,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割舍不断的,也是谁也不可替代的。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家长与子女的交往、交流创造更多的条件,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如可以通过为孩子过集体生日等活动,给家长提供更多接触子女的机会,让孩子感觉到爱还在身边,改善家庭氛围,密切亲子关系;学校还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渲染无私永恒的母爱与父爱,并要求每一位孩子写一封家书,重新点燃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激之情;还可举办亲子联谊会如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离异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开展亲子集体活动,如庆祝三八节、郊游、家庭才艺展示等,促进父母和子女的互相了解,扫除离异阴影,增进家庭亲情。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关爱,消除心中的孤独抑郁,及时抚慰孩子心灵的伤痛,也使孩子从心底里接受和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优化育人环境

  原本美满的家庭因父母离异而失去平衡,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犹如折断羽翼的天使找不准方向,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复杂。有个离异孩子王某,父母虽说都关心他,但他们和孩子

  的沟通几乎空白,父亲已经组成新家,无暇顾及他。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对儿子期望值过高,使母亲忘记了他的年龄,经济的压力又使她脾气暴躁,牢骚满腹,唠叨不休,对他的教育除了压力就是谩骂,也不乏专制。这使得母子关系非常糟糕,王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厉害,有了诸多偏激行为和变化。学校积极和父母接触并帮助母亲找出问题所在,使她得知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单亲家庭孩子承受的精神压力,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多与孩子谈心,少一点抱怨。后来母亲改变了过去的教育方式,思想方面关心得更多了,她不再那样唠叨,很快地母子矛盾解决了,王某也愿意回家了,母亲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更多的精神安慰。

  家长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重视对家长尤其是离异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因此,从离异家长人手,重新构建家庭关系和氛围,是使孩子少受伤害、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健全人格的可靠保证。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及儿童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尤其处在家庭变故的岔道口,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利用专家讲座在其家庭变故的不同阶段对家长进行干预引导,推荐家长读物如《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等以提高家长素养。学校也可以邀请专家和教授对家长进行亲子关系讲座,包括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相关培训指导。遵循及早施教的原则,针对离异家庭变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引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长和子女的良好交流。家庭的破碎不仅给孩子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可以组织有意愿的离异家庭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及心理发展问题,摒弃错误思想和做法,优化家长育子观念。

  三、指导家庭给孩子明智的、科学的、适度的爱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单亲父母常有的错误认知是,觉得自己离婚给孩子带来了不幸,很对不起孩子,于是给孩子加倍的爱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结果出现了溺爱,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的单亲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表现在离异家长把孩子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的希望和未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势必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一些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优异成绩来安慰家长。还有的孩子可能在“高压”之下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让家长大失所望。

  有名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对他十分溺爱,省吃俭用满足他的所有要求,长此以往,使他养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坏习惯。他经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教育强词夺理,很多老师看到他就头疼。一次同班同孩子病,他跑前跑后帮忙送医院。第二天班会课上班主任在全班肯定和表扬他爱护同学的行为后,他违反纪律的事少了,也懂事多了。学校抓住这个好机会,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一向只对孩子处处迁就,弥补对他感情上造成的缺损和溺爱的家长,从来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对此学校提醒家长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指出溺爱带来的负面作用,让她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当这位母亲看到孩子的变化时,她很高兴,与老师抓住这一闪光点,积极做好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实效。

  因此,学校要坚持走访离异孩子家庭,通过走访深入细致了解其家庭生活,与其父母详细交流,真诚谈心,正确科学的引导家庭教育。过度溺爱和过分严厉都是“失重”的爱,单亲家庭的子女,需要的爱是明智的、科学的、适度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回报和美好的结果。在离异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给孩子点温馨,多和孩子沟通,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多配合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淡化、消除他们头脑中的阴影和烦恼,消除老师与孩子、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隔膜,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使孩子信赖家长、信赖老师,同时也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传递正能量,鼓励孩子融入集体和社会

  单亲家庭的子女很容易因为自尊心受过伤害而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少单亲子女因怕被人嘲笑和看不起而隐瞒自己的单亲身份。为此,家长需要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学校要提醒家长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强而自信地去完善自己,完善生活,给自己和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性格开朗,心情愉快,才能对孩子产生有效的教育和积极的影响,用阳光、积极、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心态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进取、主动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坚强。

  离异家庭子女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有的与父母单过,有的在父母各自的新家生活,有的被甩给了爷爷奶奶。因为家庭结构复杂,长期没有固定人来教育孩子,一般是谁有空就谁管。基本上是没时间也没心思去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不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和固定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形成无所依的感觉。因此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普遍比较封闭,常常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对立情绪,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学校教育要注意让孩子扩大社交范围,融入集体中,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

  家长要配合学校,可以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让孩子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融人集体中,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沟通、协作的技能,提高他们自主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也要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别人学习,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相互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通过人际交往,不仅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且有利于他们对父母离异的适应。因为离异家庭子女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缓解由于父母离异带来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结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可是保护天使的臂膀分离了,天使们便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自由和欢乐。父母的离异,家庭的解体,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离异家庭孩子要更好地发展自我,需要在家庭和学校共同为他们创造条件。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达到家校共育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让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祈愿完整的家庭永久在一起,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要把家庭建设得更加牢固,安定!

  (责任编辑:萌萌)

篇五: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离异家庭是指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大多受伤的是孩子,所以父母离异后一定要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离异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离异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离异双方要文明相处、宽宏大量

  父母虽然离婚了,但与孩子的关系永远不会变。希望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另一方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母女相见,尽量提供能与父亲/母亲继续相处的宽松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他的爱并没有改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应该和对方交换意见,制订一定的计划,两人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个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二、不要把“悲伤”的情绪传给孩子

  离婚对双方都是不小的打击,对孩子更是心灵的创伤。希望带孩子的一方坚强些,不要把伤感的情绪传染给孩子,也不能因此而喜怒无常,免得让孩子变得焦虑、忧郁,甚至自暴自弃。家长的乐观和坚强是孩子较好的榜样。

  三、不要冷落孩子

  父母离婚,让孩子在思想上总觉得比别人少了什么,因此不能冷落孩子,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一旦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需要什么,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满足孩子,使他觉得除了父母离异之外其他方面我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精神上,我尽量多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有自信了,别人也更愿接近他了。

  四、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为了孩子没有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生活、身体什么都不能有问题。不允许有一点点不完美。结果由于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到了

  一定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情绪爆炸,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父(母)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要因人而异,自己也要有人生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标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五、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有人离婚后稍有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孩子过去是爱的结晶,现在成了出气筒,成了对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无所适从。不但如此,还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咎于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宣泄自己的情绪,仿佛这样自己就舒服了。久而久之,孩子遇事也会找个"替罪羊"出气,这样孩子的人格形成就有了问题,有的孩子渐渐变得心眼小,没有肚量,遇事不冷静,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盗等。作为单身家长,自己要想办法排除烦恼,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和孩子交谈,当你和对方产生分歧的时候,较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和吵架,应该展示给孩子人生积极的一面和阳光的一面。

  六、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有人离婚后,为了自己再婚,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干脆就不要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被父母遗弃、抛弃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产生自卑、怨恨、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敌视社会,稍有不如意就心恢意冷,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等人格特点。父母在离婚前,就应该考虑好孩子的抚养问题,在离婚后这些问题就应该按照计划去执行,而不是去推卸责任。至于谁抚养孩子,这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个人的工作情况、家庭环境等等来决定。总之,不管谁带孩子,都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边。

  七、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离婚的家庭中,带孩子的一方总有一种负罪感,认为孩子缺少了另一半的爱。在日常生活中,以较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只有给予和爱,没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只会索取,不谈回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带孩子

  的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一次孩子,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还要带许多许多好吃的好喝的给孩子,甚至无原则的给钱。因为父(母)想用这些来弥补平时的不关心,或弥补长时间亲子分离的痛苦.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都要遵守一个"适度"的基本原则,明确什么是孩子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绝对不能去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异家庭教育孩子的建议

  1、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是,作为父母是永远的,不会因为他们在家庭形式上的改变而改变,双方也会共同负责他的学习、经济支出等。

  2、父母离婚并不是由于其中一方的错误,而是两个人不能配合共同的生活。作为夫妻他们不合适,并不代表他们作为父母不合适。教育孩子不要受前一段父母离婚时似乎是相互恶语中伤的影响,那只是一时气愤罢了。

  3、父母在离婚后应尽快冷静下来,并约定相互对孩子作哪些解释。平时,应约定相互多强调对方的优点,淡化缺点。例如,夫妻因为其中一方有第三者之故离婚,所谓的“受害方”不应过分以负面信息教育孩子,不能要求孩子远离另一方,应该强调对方的优点,如:工作勤奋、热爱家庭、人员好等。

  4、父母应给孩子充分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他对父母的看法,尤其是表达怨恨、痛苦、失望等负性情绪,此时父母要认识到向孩子承认错误并不可怕,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相反,主动承认在离婚问题上的冲动和自私行为,反而能重新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5、父母要鼓励孩子的人际交往,消除因父母离异造成的自卑心理。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比较孤僻、冷漠,安全感差,对人信任度低,尤其是对继父母的家庭成员更是如此。所以,要多与孩子沟通,教会孩子适应新家庭的生活习惯及相处方式。一个教育良好的再婚家庭的孩子,不仅不会自卑、觉得继父母夺去了应该属于自己的爱,反而为自己有两对父母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6、父母应与学校、亲属、朋友等多方合作,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人际交往环境。例如,单身父母应该邀请孩子的亲生父亲或母亲一起郊游、吃饭,带孩子到异性的亲属家里玩等。

  离异家庭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第一,千万不能把本应限制在夫妻之间的怨恨和愤怒扩散到孩子头上

  第二,离异的父母必须克服两种恶性心理,一种是将孩子的发展当作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支柱,过分地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另一种是消极悲观,对孩子的一切放任不管,只是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试图以此来弥补单亲家离婚是不幸的,而不能从这种不幸中解脱才是最大的不幸。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们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同时以健康的心理、人格的力量和社会道德规范帮助孩子树立自主、自信、自尊、坚韧、正直、豁达的健全人格。庭给孩子造成的关爱不足。这两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第三,离婚是不幸的,而不能从这种不幸中解脱才是最大的不幸。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们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同时以健康的心理、人格的力量和社会道德规范帮助孩子树立自主、自信、自尊、坚韧、正直、豁达的健全人格。

篇六: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摘要: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离异家庭指的是父亲或母亲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它是由核心家庭因夫妻离异而形的.

  而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给许多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许多人形成了心理缺陷。因此,本文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科原理,对父母离异后子女的教育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一、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这里我们谈论的主要是消极方面的影响。消极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也会导致问题行为增多。

  (一)认知发展缓慢

  离异家庭子女在认知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首先表现在智力发展上。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落后状况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中都能显示出来。其次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显著地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差异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都十分显著.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在认知发展上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既同他们不良的学习行为分不开,也与他们学习中不正确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但父母离异是造成他们认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情绪情感消极

  离异家庭子女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在各个维度上。在情绪体验的性质方面是否定的;在情绪所起的作用方面是消极的;在情绪的紧张度方面是紧张的;在情绪的强度方面是强烈的。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地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与父母离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父母离异前后,关系一般极为紧张,时常争吵谩骂、动拳脚、用棍棒.伴随之必然是消极的情绪反应。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父母有的怒形于色,有的冷漠发呆,有的抽烟酗酒,有的寂寞失眠。这些消极的情绪,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反应出来,致使家庭气氛压抑,家庭成

  员的精神负担加重。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子女,耳濡目染,纯洁的心灵逐渐蒙上消极情绪阴影。当这种情绪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时,就直接影响子女良好情绪情感素质的形成.

  (三)行为问题较多

  离异家庭子女在行为上具有与社会和周围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与完整家庭的子女相比,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在家里,他们一般都表现为睡眠状态不好,梦多,容易惊醒,精神不愉快,情绪烦躁.说谎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差。在学校里,多数离异家庭子女经常无故旷课。在课堂上,他们或扰乱秩序,或不集中听讲,畏缩,懒散.作业马虎,抄袭别人,甚至干脆不做。子女的这些行为与父母离异前后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父母离异前的不安情绪行为,会深深地刺激子女,使他们心绪不宁。父母间相互粗野地指责,不但损害了他们在子女面前的形象和威望,而且为子女的不良行为投下了阴影.父母离异过程中,子女往往成了争夺的对象,双方都竭力表现出对子女的爱。这种带有不良动机的爱的表现多种多样:一是对子女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二是专制,一方想见孩子,另一方坚决不让,只能偷偷探望,若是双方碰到一起,子女就要选择一方,这对子女来说,是非常残酷的抉择。父母离异后,子女缺少管教,有的家长则干脆放任不管。这些做法,势必导致离异家庭子女的行为问题较多。

  (四)性格缺陷严重

  子女的性格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子女性格的形成。离异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直至离异的这段时间,既是对子女施加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一是性格粗野,行为放荡,自制力弱,情绪变化剧烈,遇事不思后果,动辄与人争吵殴打,经常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二是性格内向,表现为行为退缩,沉默寡言,不爱社交,反应迟钝,感情冷漠,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情绪变化幅度大,时而表现为自卑感特别强,时而又佯装乐观,傲视一切,令人捉摸不透。有时又表现为固执、抑郁、精神颓废、萎蘸不振;四是性格软弱,表现为被动地服从别人的愿望,缺乏信心和主动精神,精力不足,易疲劳,凡事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第三,离异家庭子女,有的失去了父亲或母亲中一方的爱,却得到了另一方所有的爱。家族中其他长辈也往往因怜悯同情而对其百般娇惯,使他们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缺少创新精神和勇挑重担的内在气质。

  (五)社会适应困难

  有人对离异家庭子女结伴难易、好朋友数量、交往关系的亲密程度等方面的社会适应性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且不管父母离异时子女年龄大小,他们在这方面都同样受到消极影响。例如,幼儿在心理行为上更多地表现为退缩,小学生情绪低落或较多的问题行为,初中生焦虑严重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不适应父母婚变环境的具体例证。其原因是父

  母离异后,子女觉得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或是子女对父母的离异有不满和愤怒,常迁怒于同龄伙伴,极易演化成为攻击行为,进而影响到其结伴的容易程度。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离异家庭子女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虽然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但经过教育,完全可以改变。

  (一)离异父母应为教育共尽职责

  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缺损必定带来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中国教育史和丰硕的教育理论也表明,我国世代著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无不与他们有着优良的家庭教育有关.

  1、给子女充分爱抚。对离异家庭子女来说,最直接和真实的感觉就是要失去父爱或母爱,使他们爱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因此,离异后的父母无论内心多么恼怒,都不能忽视给子女的爱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应努力控制消极的情绪,不要在子女面前流露自己对离异配偶的不满、愤怒和怨恨,不要向子女灌输一些不良思想.要千方百计为子女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构建合理的家庭成员交往模式,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

  2、正确处理离异后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正如国外心理学者研究所发现的那样,就人的社会化来说,亲子关系的作用是不可缺失的.因此,正确处理离异后的亲子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要防止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不闻不问子女的情况,使他们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二是溺爱有加,认为子女已经失去了父爱或母爱,理应把父母双方的爱由自己一个人来补偿,从而对子女百依百顺。在这两种倾向中,虽然后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分娇宠迁就,把热爱变成溺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同样也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把握好亲子关系的度,对子女既不能不闻不问,又不能过分娇宠。

  3、重视子女智力开发及教育。发展心理学告诉人们,儿童智力发展存在着“开窍”的管见期。人从出生到青年,心理发展有三个关键的转变年龄,即二至三岁、六至七岁、十一至十二岁。与此相适应的儿童智力发展,也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而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又都有它的最佳年龄。一般地说,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而四、五岁则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认知发展上表现为“反应延搁效应”.这启发离异家长一定要重视子女的智力开发,特别是上述年龄段的离异家庭子女,要重视他们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主导活动。通过游戏,他们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就能显著地开发出来。还要抓好这些子女的早期教育特别是早期学习,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和形成众多的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启迪、开发他们的智力。

  (二)学校要担当起教育的重任。

  学校面对日增的离异家庭学生,如何克服来自破裂家庭对他们产生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拥有与完整家庭学生相同的健康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挫折教育。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愿望得不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受阻抑的感觉和消极情绪。当人受到挫折时,会使用一定的心理防卫机制。这些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也有消极的、破坏性的.很显然,来自离异家庭的子女心理上遭受了挫折,因而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付挫折,避免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2.补爱教育。面对心灵、情感及整个生活都受到重创的离异家庭学生,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弥补他们缺失爱的重任。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告诉人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神奇的作用.这种爱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启示教师,应加倍爱护离异家庭学生,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疾苦,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多同他们谈心,多听他们倾诉心中的烦恼,补好他们的功课,关心他们的同伴关系和品德的提高。

  3.校园环境教育。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成因素之一,重视个体性格和意志的培养和陶冶,其特色是重视改善校园的物质性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以完善学生的经验结构。因此,创建一个和谐、宽松、人文、民主的充满美感和富有教育因素的校园环境相当重要。

  (三)社会应为教育创造条件

  离异家庭子女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意义重大。在现代,由于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日益增多和普及,社会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应为教育好这些子女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要转变观念,全方位看待离异。虽然在我国以往的研究中都说明离异家庭子女的各项指标都低于完整家庭子女,因而得出结论父母离异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我们不否认父母离异给子女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要对其中的内在过程进行深入的探讨,是离异本身对子女造成了影响?还是在父母离异过程中家庭环境不断改变从而导致子女出现各种适应困难呢?所以,在看待离异现象以及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时还要注意父母离异前的家庭状况,全方位看待离异现象,以免只得到片面信息.

  二是可以社区为单位,对离异家庭子女提供社会支持.建立社区工作网络,改善社区人文环境和社区人群对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认识,减少歧视,减轻离异家庭子女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这需要政府和社区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劳动。

  三是建立必要的心理干预机构。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进行了干预研究并为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及其父母开展了各种活动,如美国许多州的离异父母必须参加为其开设的有关离异调节和教育课程,英国也为离异家庭子女设立了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我国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而也可以建立一些干预机构,通过各种活动、课程把由于父母离异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健康发展。

  总之,父母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离异家庭子女是无辜的,他们原能享受童年或少年的幸福,能够与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地成长.然而经受了父母离异的子女,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对他们自身成长不利,甚至会危害社会。因此,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新格局,使这些孩子得到全社会更多更好的帮助和关心。

  参考文献:1傅安球、史莉芳著:《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黄河清:《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评论》,1998.2。

  3杜铃茹.对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现象的思考及教育对策[J]。教育研究,2006,(7).4张铁城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特点及变化过程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1月

篇七: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对策

  苏云

  宋晓云

  王小玲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研究生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研究生

  江西

  南昌330022)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帮助离异家庭的家长正确指导孩子成长克服消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离异家庭

  儿童

  家庭教育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的诸多功能中,家庭教育功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依不同的社会形态、家庭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神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功能在不同方面可能表现出强化或弱化的趋势。离异家庭儿童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

  日本教育家森重敏在其《孩子和家庭环境》一书中提到:“为了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就必须在家庭里建立良好的关系。······夫妻之间的爱情,对创造幸福的家庭以及培养具有情绪安定性格的孩子是最重要的。”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离婚家庭数量呈逐年递增状态,父母离婚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夫妻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简单的表述有:夫妻,丈夫与妻子的合称,即男女通过合法的婚姻组成的配偶。较为复杂的表述有:合法有效婚姻所创设的男女法律关系,由此产生大量的法律后果,包括相互依附、共同寝食、相互扶养以及在性生活上相互忠诚的义务。按照通常的说法:夫妻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结合的伴侣。夫妻之间是一种没血缘只有姻缘的关系,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夫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没有夫妻关系就不会产生家庭关系。男女结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也产生了新的家庭关系。夫妻生儿育女,使家庭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发展。夫妻离婚,则夫妻关系消灭,以夫妻为中心的家庭关系随之消灭。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承上启下,夫妻赡养老人、为老人送终;生育、抚养、教育子女,使其成家立业,代代相传。可以说,夫妻关系在家庭中举足轻重,对整个家庭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家庭的稳定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不和睦、子女教育出现问题,都会带来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夫妻关系的性质与特点,了解夫妻关系的内容,处理好夫妻关系。这对于家庭的和睦美满和社会的稳定与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夫妻关系对子女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夫妻关系,子女认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态度以及美好的情感,为孩子奠定道德基础。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并尊重人格独立的这种高尚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子女的精神力量,也必将会成为子女的精神财富,夫妻关系的状况决定了家庭中父母角色的扮演,进而影响了亲子关系的运行,构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离异家庭中儿童出现的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将产生深远的不利的影响。子女对父母离异带来的家庭变化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台湾学者黄德祥提出,对父母离异的心理反应,孩子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一)否认阶段:刚听到父母要离婚的消息时,子女通常都无法接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这个即来的事实会予以否认,并通常把否认扩展成孤立的反应模式,将自己孤立于同伴、朋友、老师和环境。

  (二)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孩子知道事实不可改变时,会表现出极度的失望、心情烦躁,并开始伴随一些激烈的反应,对朋友会具有攻击性。

  (三)协调阶段:在这个阶段,子女会提出条件与父母协商,试图挽回父母的婚姻,处于此阶段的子女无心,甚至会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四)沮丧阶段:当子女无法以协议方式使父母破镜重圆时,开始感到悲伤,因而学习退步,更有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害怕别人提到父母离婚的事,精神紧张而闭门不出。

  (五)接受阶段:在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孩子意识到父母所给予的安全与保障已经消失,开始专心重新思考父母的关系,心理上逐渐平衡,恢复原来的兴趣,重新有了生活的目标。

  三、离异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

  对子女心理方面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的认知水平,离异家庭子女的情感,对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影响要比完整家庭的儿童大,他们表现为:放荡不羁、过分胆小或焦虑、易怒、不愿与人交往、固执、冷漠等,这些情感上的变化会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抚爱和保护,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差,往往表现出焦虑、紧张、惧怕、畏缩甚至有些退化反应。其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家庭破裂给子女的心理压力明显而持久,由于受到家庭变故的打击,导致子女心理发展受到阻碍,很容易对子女的社会认知、角色适应、责任承担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和怨恨感。

  (二)

  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子女与完整家庭的子女,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父母离异,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离异家庭子女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因为面临家庭的变故导致他们精力分散,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学习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也继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三)

  对子女行为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儿童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男孩时有破坏性行为发生:女孩虽无明显敌对行为表现出来,但变得沉默寡言,忧郁内向。有些甚至出现严重的性格缺陷,使他们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离异家庭的儿童往往会伴随亲子关系冷漠,群体中同伴关系疏远。他们对父母缺乏信任感,态度变得冷漠,对父母不满意程度很大,甚至带有怨恨情绪。

  儿童的个性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从父母感情破裂开始,家庭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的大闹,甚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施加各种不良影响,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过程。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争吵大骂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易怒、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则有可能因父母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打骂孩子,使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

  四、对离异家庭儿童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夫妻离异,婚姻关系解除了,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彼此间婚姻关系的解除而解除与子女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离异后,不论孩子是否跟随生活及直接接受抚养,父母双方对孩子仍然要承担抚养义务,都有着爱和教育的责任和权力。离异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应该继续尽抚养的义务,并应该保证对子女的爱和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离异后的父母应做到:

  (一)

  离异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应继续尽到自己的责任

  在对孩子的抚养方面,夫妻离异时应切实抱着对孩子负责人的态度,做出合情合理的约定和安排,父母双方都应与孩子保持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对孩子仍应尽为人父或为人母的教育和爱的责任,应该定期地与孩子见面,多给孩子关心、教育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异夫妻也不应互相敌对,为了孩子也应和谐相处,经常交换关于孩子各方面的状况和意见,友好合作的承担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养的责任。

  (二)

  给儿童充分的爱抚,积极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家庭成员应尽量补偿儿童失去的亲情,学校和社会也要多关心爱护离异家庭的儿童,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加强同学、同伴之间的互助,消除其自卑感和孤独感。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家庭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合群。因此,家长好热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转移离异家庭子女抑郁的情绪,这既能使孩子忘记自己的不幸,增进同伴间的友谊,又可避免这些孩子由于空闲而接触各种不良或丑恶的社会现象,使孩子获得健康成长。

  (三)

  鼓励孩子在逆境中成长

  父母离婚对儿童个性发展固然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到了。由于家庭离异所产生的不幸,将会给儿童提供接受困难挫折和艰苦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就是要培养孩子自信自立和使孩子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事实证明,在许多杰出人物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父母离异的遭遇,他们没有被挫败,反而更加发奋,孩子的父母亲应该教育、鼓励孩子在逆境下生活,向自幼在家庭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人物学习,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五、结论

  婚变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威胁着婚姻的建构,从而影响了子女的教育。离婚会给子女带来各奔东西的凄凉感和挫折感。因此,对于如何教育离异家庭的子女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家长是教育者、监护人,是成熟的个体,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是家庭环境的直接构建者,在亲子关系中负主要责任。离异家庭的父母双方要重视这个问题,共同承担孩子的爱和教育。

  (*宋晓云

  通信作者

  江西师大教育学院

  330022

  此文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长终身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1999.[2]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2005[3]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1995.[4]陈尚宝、窦东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科学出版社,2003.[5]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1993.

篇八: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浅析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作者:冯东红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冯东红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开始,教育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家长的身上。但是近些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就是在当前离婚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首先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然后针对离异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提出了离异家庭教育的原则,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给出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离异家庭

  家庭教育

  心理特点

  教育方法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离婚,他们不得不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他们当中有不少是优秀的或比较优秀,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离婚并非一件丑事。然而,每一个家庭的破裂和解体,都会给婚姻的结晶——孩子,造成心灵上莫大的创伤。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情绪不稳定

  有关研究报告表明:和正常家庭孩子相比,有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由于家庭的缺损,使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这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他们认为,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于是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安慰,经常进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场所。同时他们害怕被别人讥笑和排斥,害怕失败,对孤独和不明朗未来的恐惧感强烈。

  (二)智力和学业相对落后

  有研究证明,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孩子,学习成绩也显著差于完整家庭的孩子。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离异家庭孩子学习成绩80分以上的占56.25%,而和睦家庭的则为80.2%。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家庭的不完整还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而学习成绩低下又会阻碍他们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三)独立生活能力差

  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因为孩子失去了父(母)爱,就在物质和经济上加倍补偿,生活上无微照顾,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如,某女幼年丧母,家庭条件优越,每月零花钱上千,洗衣服、打扫房间等都由钟点工来做,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在父亲的溺爱下成长,而她到毕业连自己的衣服都洗不好。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单亲父母们往往心怀愧疚,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更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生活不好,对孩子大包大揽,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结果是孩子脆弱、依赖、离开父母后便茫然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

  (四)人际关系失调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完整家庭的那种快乐、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而社会的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很容易造成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的后果。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马上出现过激行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也不会理睬,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偏见等心理。由于上述心理的困扰,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很难与同学、老师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五)性格和性别异化

  单亲家庭,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单亲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他们如果与父亲生活会对女性存有恨意,与母亲生活则对男性存有恨意。当男孩由母亲来抚养时,男孩可能会有女性性格;同样的,当女孩由父亲来抚育时,女儿可能会比较男性化。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子女只有父母单方面的模仿对象,因此对于自我概念比较模糊,对完整人格的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离异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一)补偿误区

  单亲家庭的家长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负责抚养孩子的一方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另一方由于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在看望孩子时,会给予孩子更多物质及金钱上的补偿。孩子在这种过分溺爱的坏境中很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任性霸道及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二)排斥误区

  父母离异后,抚养孩子的一方会把婚姻的不幸归结给对方,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说对方的不是,或者拒绝让孩子与对方见面。久而久之,孩子对另一方也有了排斥心理,甚至在心里埋下了恨的种子。而且如果一方经常向孩子灌输对方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念,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消极作用。

  (三)忽略误区

  一些夫妻离婚后都推卸自己的责任,拒绝抚养孩子,甚至为抚养孩子闹上法庭。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埋下巨大的伤痛。有些离异夫妻,双方都以工作为由,把孩子扔给老人,然后不闻不问,各自过自己的生活。而家庭的破碎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离异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从情感上看,父母离婚后,对孩子有的过分宠爱,有的则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夫妻离婚后,会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孩子决不能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为了孩子的顺利成长,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父母认为将来有用的东西,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凡事有度,对孩子应该一如既往,不能走向极端,要坚持适度原则。

  (二)沟通原则

  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对成人有影响,对孩子心理上的冲击更大。由原来温馨完整的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孩子很难接受,更难理解,很难走出父母婚姻失败的阴影。这就需要离异父母及时与孩子沟通,向孩子说明离婚原因:离婚是父母感情出了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即使离婚了也会一如既往的爱你。

  (三)平等原则

  中国几千年形成的观念就是孩子是成人的附属品,是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工具。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平等对话几乎是天方夜谭。对于孩子的错误常常以粗暴的方式来处理,有些离异父母更是如此,夫妻离婚后,有些人总觉得孩子是对方的缩影,把对对方的不快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应该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把孩子看成朋友,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及时的沟通。

  (四)激励原则

  对于父母离婚的事情,孩子会觉得很丢脸,特别是同伴的冷嘲热讽。渐渐地,孩子自己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往。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适时开解。激励孩子抬起头,挺起胸,父母离婚自己并不丢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

  (五)诚信原则

  单亲家庭的孩子,感情比较脆弱,内心比较敏感,其他人的一个无心行为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因此,父母不能因为有别的事就忘记了答应孩子的事,父母的突然失约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和被抛弃感。所以必须守信,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四、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

  (一)不要故意隐瞒孩子离婚事实

  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实情,使孩子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欺骗。因为孩子也是家庭一员,父母离异是大事,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同时这也符合我们一贯给孩子灌输的“诚实、守信”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出于善意(比如:怕孩子心理受伤,怕孩子压力太大等等),对孩子隐瞒了离婚的实情。而实际上当孩子一旦知道实情之后,反而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他们还未成熟的心理接受不了一贯信赖的父母亲也会欺骗他们,于是就对父母亲关闭了心扉,使父母亲很难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二)给子女充分关爱

  对离异家庭子女来说,最直接和真实的感觉就是要失去父爱或母爱,使他们爱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因此,离异后的父母无论内心多么烦恼,都不能忽视对子女的关爱。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应努力控制消极的情绪,不要在子女面前流露自己对离异配偶的不满、愤怒和怨恨,不要向子女灌输一些不良思想。要千方百计为子女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构建合理的家庭成员交往模式。

  (三)正确处理离异后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要防止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不闻不问子女的情况,使他们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二是溺爱有加,认为子女已经失去了父爱或母爱,理应把父母双方的爱由自己一个人来补偿,从而对子女百依百顺。在这两种倾向中,虽然后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分娇宠迁就,把热爱变成溺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同样也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把握好亲子关系的度,对子女既不能不闻不问,又不能过分娇宠。

  五、学校要担当起应尽的重任

  帮助孩子克服来自破裂家庭对他们产生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拥有与完整家庭学生相同的健康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挫折教育

  当人受到挫折时,会使用一定的心理防卫机制。

  这些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也有消极的、破坏性的。很显然,来自离异家庭的子女心理上遭受了挫折,因而学校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付挫折。

  (二)补爱教育

  面对心灵、情感及整个生活都受到重创的离异家庭学生,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弥补他们缺失爱的重任。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告诉人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神奇的作用。这种爱不但能弥补学生缺失的爱,而且会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期望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启示教师,应加倍爱护离异家庭的学生,多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疾苦,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多听他们倾诉心中的烦恼,补齐他们的功课,关心他们的同伴关系和品德的提高。

  (三)校园环境教育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可以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成因素之一,重视个体性格和意志的培养和陶冶,其特色是重视改善校园的物质性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因此,创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充满美感和富有教育因素的校园环境相当重要。

  父母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离异家庭子女原本能享受童年或少年的幸福与快乐,能够与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然而经受了父母离异的子女,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对他们自身成长不利,甚至会危害社会。因此,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新格局,使这些孩子得到更多更好的帮助和关心。

  (责任编辑:晓角)

篇九: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象及家庭教育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乐,特殊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消失冲突不能和教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在问卷调查中发觉,大多数单亲家庭学生曾经疑心过教师和同学不喜爱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破损使学生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产生对四周的疑心。由于这一点,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教师的相处表现出肯定的不合作性,甚至反感四周的人,导致行为上的攻击性。学生吴某,由于家庭破损,父母都无暇顾及对他的训练,致使他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恍惚,他担忧同学知道此事没面子。回家后单独饱享暴力碟片,学习全然没有了兴趣,对人仇视。数学教师发觉其抄同学作业,没收其本子并予以批判。吴某拒不成认,并顶撞教师,使教师下不来台。班主任、家长作思想工作也不愿低头。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是亲密相关的。由此造成了他听不进批判,本能地产生敌意,脏话粗话成了口头禅。平常与同学相处常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进展为冲突、攻击的偏激行为。

  2、怯懦自卑

  狭隘自私

  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经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正,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布满了迷茫和哀痛。

  《过把瘾》中,女仆人公杜梅那份爱让人无可奈何,是什么造成她对爱的不信任,对自己的看不起?不能否认她父母婚姻的悲剧给她造成的极大的心灵损害。同学王某,父母的劳燕分飞,使他对生活没有了热忱,没有了信念,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却开头疑心一切,远离朋友,封闭自我,学习急剧下滑。在一次和谈话中,他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还是没人供他读书,还是不如其他同学,什么都是假的。于是他有了两次离家出走,两次企图自杀的经受。可见,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来说在感情方面经常是冷漠的,他们有的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势不两立,体验到人世的真情与假意。试想,当一个孩子真实地知道,连最可信任的父母竟是这样的不行敬、不行靠时,他便对社会、对人有了自己的推断,也就难以责备他的自私与冷漠了。

  3、心理偏位

  放任对抗

  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暖和,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怀,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欢乐了。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安慰,常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方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个别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

  三不四的?朋友?,导致这些学生思想松弛,行为自由。

  4、心情不稳

  厌学严峻

  尽管学困生的类型千差万别,但他们的特点却有许多一样之处。单亲家庭学生中的学困生也大都如此,他们的学习心理存在着严峻问题。表现为:心情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留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加学习;回避教师,不主动向教师请教;严峻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意义缺乏熟悉,存在着?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倾向,不愿用功,怕动脑筋。如作业总想依靠教师的现成答案或抄袭他人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学习习惯比拟差,学习兴趣比拟冷淡,他们绝大多数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厌学现象普遍,甚至当?逃兵?,多数同学成绩屡挂?红灯?。据调查,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反映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拟枯燥无味的事情,所以学习过程中长久性差。

  从我调查的单亲家庭孩子承受的家庭训练看主要有三种方式:专制式、放任式和溺爱式。其中放任式训练的家庭所占比例。专制式训练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学生易变得自卑、害羞、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放任式训练使家庭训练无着落,学生在校表现有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溺爱式训练的家长对学生百依百顺,只注意在物质上满意孩子的各项需求,到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无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展训练,不知不觉养成了学生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的成长消失了片面性。

  基于以上的心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严峻的心理障碍,家庭训练也存在很多问题,假如不能准时地进展引导训练,就会导致不良后果。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挽救这些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领会到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美德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天职。?为此,就这些学生的心理现象,如何实行更好的训练对策,如何做好指导和协作家庭训练的工作呢?依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阅历探讨如下:

  1、寻求需求点

  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学生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学生,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暖和;需求胜利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怜悯等。训练者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气氛,用集体的暖和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怜和暖和。通过亲切的谈话,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乐观进取奋勉向上、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信念和士气。除此之外,做好对他们家庭训练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前面所谈学生王某,我在工作时,就针对他的实际状况,在学校设法为他申请了助学金,屡次与他父母商谈后,落实了担当他训练的费用问题,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的父母虽说都关怀他,但他们的训练方法存在不少问题,和他的沟通几乎是空白。他父亲已经组成新家,无暇顾及他,他对父亲敌意颇深。他是跟着母

  亲生活的。对儿子期望值的过高,使母亲遗忘了他的年龄,经济的压力又使她脾气急躁,牢骚满腹,唠叨不休,对他的训练除了压力就是谩骂,也不乏专制。这使他们母子关系特别糟糕,王某的逆反心情越来越厉害,才有了前面的诸多偏激行为和变化。对此,我屡次进展家访,和他的父母接触。并帮忙他母亲找出问题的所在,使她得知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单亲家庭孩子承受的精神压力,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多与孩子谈心,少一点埋怨。后来母亲转变了过去对他的训练方式,思想方面关怀得更多了,她不再那样唠叨,还和我建立了家校合作训练的电话热线。很快地母子冲突解决了,王某也情愿回家了,母亲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更多的精神劝慰。与此同时,在学校我也经常借和他打乒乓之际,与他一起畅谈思想、学习、将来和人生。我还号召同学们主动和他接触,和他交朋友,从而让他切身感到了家和班集体的暖和。不久,在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看到了他纯真的笑容、高涨的学习热忱。在一次数学竞赛中,他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对这类单亲家庭学生的训练,作为训练者,一方面尽可能地满意他们的需求点,另一方面还要作做好对他们家庭训练的指导工作。我常对家长说,在家庭训练中,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给孩子点温馨,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怀他们的思想,多协作学校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淡化、消退他们头脑中的阴影和苦恼,消退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隔膜,消退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心情,使学生信任家长、信任教师,同时也增加自信,获得胜利的时机。

  2、抓住闪光点

  闪光点即一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特长来确定、鼓舞、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消除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制造性见解时,教师则要非常夸奖和赐予确定。对单亲家庭学生应当多一点鼓舞,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在训练教学过程中,对这类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和进步,教师都要

  赐予不同形式的认定和表扬,借以换来他们的自尊和加倍努力。班上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他的母亲对他非常溺爱,省吃俭用满意他的要求。长此以往,使他养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坏习惯。他常常违反纪律,对教师的训练强词夺理,许多教师看到他就头疼。一次偶然的时机,我和他乘同一部车,看到我后,他赶忙让座给我,我谢绝了他的好意。其次天晨会课上,我在全班确定和表扬了他敬重教师的行为,同时告知同学们,敬重教师不仅要注意文明礼貌,而且要听从教师的教育,并能把敬重教师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好学习。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以后,他违反纪律的事少了,也懂事多了。抓住这个好的时机,我乐观寻求他家长的协作,一向只对孩子溺爱的家长,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发觉不了孩子的闪光点。用他母亲的话说,只有到处迁就他,才能弥补给他感情上造成的缺损。对此,我说明了教师的良苦专心,提示家长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指出溺爱带来的负面作用,让她既

  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当我告知了这位母亲他孩子的变化时,她也很快乐,我恳请她一起和教师抓住这一闪光点,做好转化工作。可喜的是他的母亲不仅努力帮忙他,还常常到学校和教师沟通感受和阅历。从她的家庭训练中,我体会到了鼓舞的非凡效果,体会到了家校合作的巨大作用。

  实践证明:欣赏的话语就像体育竞赛中的啦啦队,其激人奋进的力气是不行低估的。作为训练者要擅长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待他们不卑视,不冷落,和完整家庭学生一样给予他们盼望,给他们确定,还要擅长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沟通合作。作为家长更要以微小慎重的态度关注孩子的变化和发觉他们的进步,把对孩子的爱用更乐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多用鼓舞、夸奖、表扬的方法,使其闪光点在家长和训练者协作的助燃下,进一步光大。

  3、发觉兴趣点

  兴趣是做事情的根底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现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育和树立自信念。单亲家庭学生恰恰在展现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假如训练者不能准时发觉并予以进展,就会失去训练转化使其成才的时机。学生的自信念,紧急度,特殊是学生对所学学问的兴趣都会影响学问的迁移。因此,我们训练者和家长必需擅长发觉并准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学生身心进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训练教学效果。在减负提质的气

  氛中,我们不以分数的凹凸来论这类学生的优劣。但是,为这类学生制造发挥其兴趣和特长的时机,乐观鼓舞、帮忙他们,包括他们的家庭训练,这又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班上有一单亲家庭的学生,父亲对她的训练属于那种放任式的训练。学习思想都关怀甚少,生活习惯方面也指导不多,任其自由进展。于是她成天沉溺于漫画书、言情电视片中。致使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成天精神恍惚,浑浑噩噩,生活习惯很差,学习也一塌糊涂,有着严峻的心理障碍。他父亲对她的训练常感无奈。在工作中,我发觉她最感兴趣的是画画,而且画得也特别好。知道她的这个兴趣点后,我马上找她谈话。原来她的这个兴趣得益于父亲的遗传,她父亲是专修美工的。于是我首先在生活上关怀她,教会她一些生活常识,鼓舞她从做好身边的小事开头,提高自理力量。其次针对她的兴趣和特长,说服他父亲给她进展辅导,由于她父亲认为,她连文化课都学不好,画画没有什么长进,并以自己的经受作为反面教材。我屡次和她父亲沟通和探讨,叙述当前的训练形势和孩子将来的出路问题,使她父亲熟悉到家庭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正确指导。在方法上,我建议她父亲要多鼓舞她,多和她进展沟通。于是在家里父亲确定了她的兴趣,并给以绘画方面的指导,也使她体会到了父亲的关爱。在学校里,我常常了解她的思想动态,不断训练她:要想使自己画画技能提高到肯定水平,必需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引导她不要气馁,克制自卑,树立自信。在班里还委以重任,如板报、墙报都由她负责。她兴趣很浓,工作

  特别仔细、精彩,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慢慢地,她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兴趣也增加了,努力中不断取得进步,中考时进入了自己抱负的学校。

  可见,对这类学生的训练,作为训练者要留意发觉他们的兴趣点,并能准时引导。作为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强加兴趣爱好,应当给孩子乐观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发挥家校合作的训练功能,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放松,特长得以发挥,成绩得以提高,才能到达我们训练的真正目的。

  4、克制挫折点

  人生在世不行能一帆风顺,不行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假如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学生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的挫折点许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我们训练者和家长必需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准时地进展劝慰、开导。教师要擅长作一名心理医生和关爱的使者,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从训练者身上获得他所失去的爱的暖和,树立起自强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念。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上,每当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我们应依据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智力实际,给他们以切实的方法指导,帮忙他们熟悉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教给他们翻开科学文化学问大门的?金钥匙?。而家长更应当多为孩子着想,把对孩子的影响削减到最小限度,不让稚嫩的花朵过早枯萎,同时也不断鼓舞他们去克制困难,培育战胜挫折的士气。

  5、产生共鸣点

  所谓共鸣点是指学生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境况等方面的共同点。单亲家庭学生的境况是一样的,但思想行为却又不尽一样,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起伏较大,性格、行为特别,学习被动,习惯极差,缺乏自信等。作为训练者和家长,我们除了在生活上主动关怀他们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势利导,唤起他们的自信。比方用卓别林、洗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奉献的事例,引发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忙他们熟悉自身的价值,执着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训练事业是爱的事业。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依据其不同特点及教师自身状况,采纳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创设班级亲情气氛等措施,使他们的思想、情感趋于安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教师要帮忙单亲家庭学生树立坚决的信念,引导他们乐观地投身于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并提倡班级同学也能给这些特别学生送暖和,补缺陷,使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友爱。同时我们不能无视的是家庭训练对单亲家庭学生的重要影响。由于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地汲取学问养分的过程,人的一生,从诞生到成熟、成才,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人才成长的规律,需要我们努力搞好现代家庭训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大局部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庭训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已是人所皆知。孩子的安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训练下,有安

  全感,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进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带来家庭训练的缺损。从我接触的单亲学生的家庭中,了解到,尽管他们的大局部家长训练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可是他们每个家庭对孩子抱有的愿望是好的,是高的。基于这种状况,我们训练者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训练的指导就更为重要。

推荐访问: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离异 家庭教育 家庭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