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9篇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百度文库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9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9篇

篇一: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百度文库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重要环节,每年向社会上输出大量毕业生,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轻视逃避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源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环节存在一些错位。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劳动投入,解决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错位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

  当下的高校劳动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形式化严重、不能落实到实践、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观念不够深刻、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等。而学校的劳动教育目前处在探索阶段,健全的制度和教育体系尚未制定,劳动教育目前尚不能完全渗透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劳动和实践成分依旧很少。基于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诸多措施,以符合新时代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要求。

  一、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社会角度看,不劳而获和“向钱看”的思想有所蔓延,“重消费、轻劳动”的不良思潮普遍存在。从学校角度看,劳动教育观念仍相对淡薄,劳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地管理,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和形式缺乏创新,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达标,考评机制不科学,劳动教育普及程度不够等现象普遍存在。从家庭角度来看,有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关注能否考名牌大学,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有的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不仅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还大小事全包揽。导致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职业目标不明确、集体荣誉感匮乏、不尊重劳动者、就业后频繁跳槽等。因此,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在高校当中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在高校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劳动技能养成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正确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劳动,在劳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劳动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不断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二是高校应该依托思政课堂,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当中的重要价值,劳动在“四个选择”当中发挥的作用,幸福生活来自辛勤劳动及劳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投入劳动实践,以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三是高等学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让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与本专业相关的劳动能力,并帮助其做好生涯规划。

  (二)重塑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念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要以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态度积极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理论结构,深刻理解新时代科技内涵,恰当、灵活、合理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自己不陷于科技的洪流,让人工智能成为自己的发展道路上的垫脚石。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理解人工智能对劳动所带来的影响,明确以劳育人的精神理念,传达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使学生明晰在劳动生产中人始终占主体地位,技术仅作为辅助手段为人的生产生活带来服务。我们生活在智能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技术对人的影响,但是当代学生要认清智能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劳动教育来提高应用智能工具的能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技术型、智慧型的新时代劳动工作者。

  (三)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高校可进一步尝试丰富教学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如读书会、讨论会以及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社会实践等。高校应避免劳动教育的单一化、形式化,避免学生浅层次地被动接受劳动教育,而是应让学生自主、深刻地参与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应设计形式丰富的劳动教学活动,同时在考核上,学校应避免学生唯分数是图、只注重学分和成绩的思想态度,让学生真正乐于参与其中,而非流于形式、带有利益目的。这是广大高校都应着重改善的方面,即如何摆脱成绩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出于自身的内在动机去参与劳动,是高校在设计劳动教学活动时所要重视的关键所在。

  (四)学生的劳动教育环节家长参与。

  “生活即教育”。家庭是个人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特别是父母的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络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首先父母要不断学习,要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踏实认真的生活作风,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其次,父母要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孩子们在学校学业的发展也要学会放手锻炼他们的独立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文化建设,把劳模精神融入家庭文化建设中,使大学生更全面地接受劳模精神的教育熏陶,让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得到升华。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日趋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必然会与大学生劳动教育走向融合。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即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顺应时代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在劳动教育中应依靠学科特点,加强劳动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促进劳动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中渗透,支持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创造多种途径学习先进的劳动理念,从而提高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天炜.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24):29-30.

  [2]段翠英.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87-88.

  [3]王逸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25-128.

  项目来源:

  2021年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重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SKDJ056

  2021年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4+5+4”实践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JGY23

  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新时代重庆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ANF21010

篇二: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百度文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袁华高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6期

  摘要: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但高校劳动教育长期受到忽视。在大众创业和高考招生“双轨制”改革背景下,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采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由学生承包校内服务型岗位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05-02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南昌大学在2014年9月1日在全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活动开展不到一周就遭到抵制,学生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交费了就该享受服务,不该义务保洁;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全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上述案例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状况,即:

  (一)劳动教育普遍缺失

  高校几乎没有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列入国家教育大纲,导致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开展了劳动教育的高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

  1.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指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太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绪不稳、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环境等,容易因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抑郁乃至自杀。

  2.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在应试教育环境及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比较功利。由于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理论教育“窒息、摧残和扼杀创造性的禀赋和才能”[2],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3.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较强,人际关系紧张。多数大学生从小脱离劳动,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尊重和感恩。此外,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激烈,导致一些大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加剧了人际关系紧张。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长和学校长期忽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剥夺了学生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训练,学生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相关规划,导致就业困难和不适应工作,需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

  二、高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劳动教育长期受忽视和缺乏相应的开展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评价机制是导致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的办学导向使得劳动教育不受重视。高校的招生指标和教学经费等与科研项目挂钩,导致大部分高校关心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课题申报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不关心软件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导致削减课外实践活动。一些高校为了抓就业率,到大二下学期就会“鼓励”学生减少社会实践,准备各类考试。

  (二)

  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乏现实条件的重要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太快,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考核,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进行理论教学的成本较低,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和压力。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与生产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以造就更熟练的劳动力,而且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4]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5]他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6],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充实精神生活,为生活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二)劳动教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可贵经验

  我国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视劳动教育。中国古代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如《曾国藩家书》把曾氏家教的内容总结为八个方面: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其中养猪、种菜、养鱼、扫除等属于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如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第二十条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可见,从历史经验看,割裂教育与劳动的联系会对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由于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加以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将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生的劳动素质状况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从政策上保障高校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建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建立校级和院级劳动教育管理

  机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经费、师资、场地和工具等方面加强保障。设置劳动教师岗位,聘请社会优秀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重视对劳动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二)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和基地

  坚持“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智育、德育,离开创造、兴趣和需求,劳动便成为学生的负担和累赘”[7],因此,要坚持以需求和兴趣为导向,开发丰富、实用、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如家政、礼仪、写作、工艺品和小吃制作等。帮助大学生提升生活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统筹校内外资源建设劳动教育基地。整合高校乃至社会资源,跨学院、跨部门、跨校乃至跨社区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整合校内军事训练、勤助岗位、体育文化艺术节、实习基地、科技园等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农场、工厂和商场,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地。

  (三)将校内服务型岗位面向学生承包

  将校内涉及学生服务的岗位划为义务服务岗和有偿服务岗。将部分后勤管理、环境卫生、学习辅导等岗位承包给学生,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岗位,以提高办学效率,节约办学经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讨论,建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网站、微信和热线等方式,增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提高家长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建立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劳动教育的制度,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篇三: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最新教育资料-百度文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南昌大学在2014年9月1日在全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活动开展不到一周就遭到抵制,学生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交费了就该享受服务,不该义务保洁;201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全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上述案例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状况,即:

  (一)劳动教育普遍缺失

  高校几乎没有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列入国家教育大纲,导致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开展了劳动教育的高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保障单薄,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

  (二)大?W生综合素质欠缺

  1.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指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太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单薄、依赖性强、情绪不稳、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环境等,简易因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解?乃至自杀。

  2.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单薄。在应试教育环境及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比较功利。由于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理论教育“窒息、摧残和扼杀创造性的禀赋和才能”[2],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单薄。

  3.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较强,人际关系吃紧。多数大学生从小脱离劳动,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不懂得尊崇和感恩。此外,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激动,导致一些大学生变得偏私、冷漠,加剧了人际关系吃紧。

  /3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长和学校长期忽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剥夺了学生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训练,学生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相关规划,导致就业困难和不适应工作,需要从头培训才能适应工作。

  二、高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劳动教育长期受忽视和缺乏相应的开展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评价机制是导致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的办学导向使得劳动教育不受重视。高校的招生指标和教学经费等与科研项目挂钩,导致大部分高校关心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课题申报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不关心软件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导致削减课外实践活动。一些高校为了抓就业率,到大二下学期就会“鼓励”学生减少社会实践,准备各类考试。

  (二)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乏现实条件的严重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太快,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考核,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进行理论教学的成本较低,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和压力。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调和发展的严重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与生产一体化的严重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以造就更烂熟的劳动力,而且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严紧地联系起来,并且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4]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调和发展的严重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培养“全面调和发

  /3

  展的人”,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统统的过程。”[5]他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6],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充实精神生活,为生活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劳动教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难得经验

  我国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视劳动教育。中国古代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如《曾国藩家书》把曾氏家教的内容总结为八个方面:猪、蔬、鱼、书、早、扫、考、宝,其中养猪、种菜、养鱼、扫除等属于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如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第二十条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严紧结合”。可见,从历史经验看,割裂教育与劳动的联系会对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由于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调和发展具有严重作用,因此国家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严重措施加以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将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生的劳动素质状况作为评奖评优的严重依据,从政策上保障高校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建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建立校级和院级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经费、师资、场地和工具等方面加强保障。设置劳动教师岗位,聘请社会优秀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重视对劳动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3

篇四: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2019年文档-百度文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劳动教育是以个体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强调实际动手操作为原则,使个体身心等各方面得到相应发展的教育理念。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活服务劳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以大学生为研究本体,探讨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早期教育准备。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从生物进化论观点来看,劳动教育是人类乃至动物进化的重要手段[1]。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于偶然的协同以保证生命活动的延续,使人逐步从自然属性中解放出来。在共同的劳动实践中,逐步学会了各种生产生活技能。恩格斯详细地考察了劳动使人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他强调劳动是区别人与猿的唯一手段。由于劳动,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灵活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产生更多的、复杂的动作技能。劳动是人类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乐和进步的手段[3]。离开了劳动,人类将难以生存,社会的有序运转将会受到威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强盛,民众要幸福安康都必须以劳动作为基本前提。2.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助一定的工具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活动。人类在各项社会劳动中,生理、心理、智能获得不断发展,使得各种知识、技能、文化不断创新和传承。改造客观物质对象满足需要的过程,实际上是参与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劳动,人类逐步掌握了社会化的经验、规律,使自身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趋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同时,劳动过程也是塑造个性化的过程,在劳动中砥砺劳动者本身的个性特征。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就会灭亡。劳动于个人身心发展于社会进步的作用表明,实现共产主义没有捷径,只有依靠踏实有序的劳动。

  /4

  3.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人民素以勤劳、勇敢对外著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劳动创造财富和幸福生活已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人们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荣辱观鞭笞着我们义无反顾地争做勤劳节俭的民众,任何轻视劳动,将自身凌驾于劳动之上的行为都,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

  劳动与个体具体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他人的辛苦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同时,个体也应当履行劳动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必须在享受他劳动成果的同时付出自己的劳动作出相应的回报。

  4.从现实生活角度看,劳动教育的缺失正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来,由于劳动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群体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自立自强性较差,缺少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精神,好吃懒做……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显示,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等评价意见呈增加趋势[4],因为缺少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而导致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知识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传统儒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起来,甚至轻视体力劳动,这种思想在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仍有影响,一些大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视劳动实践,把获取知识、文凭作为重要目标,关注学生理论的积累,忽视了劳动实践对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作用。

  2.社会风气影响劳动价值选择。

  当前急功近利的风气在社会各领域大行其道。为了追求成果的速显性,人们变得功利、急躁和冒进,忽略了生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相比劳动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知识,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呈现间接经验或知识显得更加方便快

  /4

  捷。在自己没有真正体会、理解的时候,对别人的成果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不劳而获的“效果”。

  3.劳动管理机制未落实处。

  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劳动教育课,但仅是考查科目作为学期考核,缺乏激励性的管理方案,导致部分师生轻视劳动课,弄虚作假的行为频频出现。粗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普遍降低。由此可见,没有相关制度的保障,是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广泛而普遍的影响,大学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人格、能力的健全及奉献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

  1.劳动教育回归教育改革体系。

  上世纪六十年代,受苏联劳动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中开展了广泛的劳动教育,“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接受劳动再改造”的口号,在当今社会功利性盛行的年代,仍然很有必要。劳动教育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应纳入教育改革长期发展规划,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与学生成绩考核之中。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状况的监管,做好指导高校劳动教育的工作。

  2.生活劳动回归学生个体。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我清理环境卫生,在大学却被相关卫生管理人员包办了。这一劳动活动的中止,使大学生的劳动活动更少,滋生了懒惰情绪,丧失了劳动责任感。因此,大学应当把学生清洁校园的责任和义务归还学生,在环卫劳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劳动光荣感和责任感,强化劳动意识,营造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

  3.家校双边协同推进。

  /4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种教育形式,应当有效地统合起来,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对家庭而言,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各项指标已趋于成熟,拥有独立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因此,家长要放“权”,给予更多的生活自理,必要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切勿包办一切事情。在学校,应当优化整合勤工俭学以及社会实习实践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热心于社会劳动实践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以激发周边同学的劳动意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劳动实践中。

  总之,劳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意义重大,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笔者呼吁:全社会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将大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4

篇五: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百度文库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作者:江曦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0期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但任然存在着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全面,评价制度不健全,劳动实践流于形式,劳动实践与社会脱节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加强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完善评价制度,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拓宽实践渠道,实现社会和企业协同育人等对策,以期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对策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受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大学生劳动意识普遍薄弱,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劳动教育的不理解不接受,认为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面对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停留于应对,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很好的认识。部分学生个人整洁、寝室卫生都只是应付检查,劳动意识非常薄弱。同时,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轻视劳动,否认劳动的意义,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学者调查中指出“56.9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偏差,存在轻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等现象。”因为轻视体力劳动,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劳动兴趣不浓,流于形式,完成任务,相比劳动,她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综艺,上网等娱乐活动。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抱怨和担心劳动实践耽搁其背英语、学知识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全面,评价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劳动教育尚属开展初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全面。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实践方案,多数方案模糊,范围广。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开展专业的劳动课程教育,没有实用的劳动知识讲座,以及没有劳动技能培训。简单的初级的打扫校园卫生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劳动教育的要求,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劳动锻炼和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对于各高校而言,实事求是的结合现实,制定合理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的基础。同时,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制

篇六: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教育文档-百度文库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劳动的概念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劳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者性质,从而达到为人类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务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整个生命世界共有的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在对人类及动物界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论证后得出结论,即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自身。事实上,自然界的所有动物种群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与进化的。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严复,在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进行翻译后,得出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从本质上也说明动物通过劳动来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的意义。因此,有理由认为,劳动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那么,劳动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通常认为,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与社会关系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是整个人

  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通过劳动所生产出的所有财富,都是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劳动力则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众所周知,劳动不仅创造了文明,劳动也创造了财富,劳动又促进了人类发展,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劳动是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劳动是人类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乐和进步的手段。人与大多数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的劳动是主动的、有智慧的劳动,是通过制造工具来达到目的的劳动,而大多数动物则是被动地劳动。然而,笔者认为,尽管动物不能够制造工具来进行劳动,但是譬如蜜蜂筑巢、蚂蚁“盖楼”等行为,足以说明动物也在运用它们的手脚和头脑来进行劳动。唯一遗憾的是,动物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快乐,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完全地读懂它们而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人性。人们都明白,既然人类来源于动物,那么人类也必然具有动物的很多本性,即动物性。也就是说,人性存在两面性,即人性的一面和动物性的一面。换言之,就是人性的善与恶并存于一身。人性的善表现为勤劳、善良、克制、节俭、尊重、感恩等;而人性的恶则表现为懒惰、邪恶、放纵、浪费、好斗、无情等。作为教育者,如何

  通过教育来弘扬人性,扼制动物性,使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和进步,就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题。而这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劳动教育。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子都知道的。”更何况所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大学生。因此,面对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缺失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认真分析研讨,找出教育的针对性。

  2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与多年以前的往届大学生相比,最近几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1)缺乏劳动意识,好吃懒做,作风散漫,思想懒惰;2)缺乏环境意识,随地丢垃圾现象严重,部分班级整体卫生状况堪忧;3)缺乏责任心,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非值日时间不肯义务劳动,缺乏奉献精神;4)浪费现象严重,消费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别人的劳动果实,尤其是浪费粮食;5)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下降,性格脆弱,易怒,任性,娇气等;6)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等反馈评价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述现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现状令人担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综合上述现象,认真分析和研究造

  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因素值得注意和引起思考。

  1)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现象,造成过分集中的家庭关爱,正在日益剥夺孩子劳动的意识和权利。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掌上明珠。以前分给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由于两代长辈共同关爱一个孩子,导致家长承担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一切自我劳动的义务,家庭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于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劳动意识教育和劳动权利。比如,每天都会看到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任劳任怨地替孩子背着书包;在公共汽车上,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对旁边站着的家长视而不见,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同情与感恩,对于孩子时常表现出的谦让,家长总是会理所当然地回绝,将孩子感恩的火花无情地熄灭,并且认为这就是爱。

  2)社会和家庭条件的优越,弱化了孩子对劳动的需求。家境优越、社会富有、时代进步为当代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成长条件。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现好逸恶劳的不良发展倾向。很多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分辨不清,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作为教师,经常会看到,每年新生入学时,学生的一切事务全部由家长代为打理,很多女孩子连袜子都不会洗,甚至连床铺都不会整理,这种由于家长的

  爱而剥夺孩子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现实,着实令人担忧。

  3)高考制度下的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削弱甚至消除。绝大部分中小学一味抓升学率,重智育轻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这一概念,在很多学校被个别教师扭曲异化成为惩罚“问题”学生的手段,导致更多学生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完全背离劳动光荣这一积极概念,反而形成劳动可耻的错误观念,进而躲避、厌恶劳动。而好逸恶劳的恶习一旦养成,绝非朝夕之力所能改变。

  4)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偶像剧的盛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很多剧中角色都是富家公子或小姐,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恃宠而骄、任性放纵。而这样的一些角色塑造,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他们向往剧中角色的优越生活,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对自己的父母、学校及生活环境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抱怨情绪,不劳而获却不觉得满足,而且毫不感恩。

  此外,造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还有很多,必须认真分析,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并认真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填补缺失,使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结语

  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特别强调了劳动的光荣

  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劳动光荣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观,它对人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是非观上,更表现在实践和行为中。从意识到行为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而这个内化过程,就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完成。

篇七: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百度文库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摘要

  劳动是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与社会关系的积极改造,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就劳动的意义及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做以分析,旨在引起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

  劳动;劳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12-021劳动的概念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劳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者性质,从而达到为人类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务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整个生命世界共有的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在对人类及动物界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论证后得出结论,即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自身。事实上,自然界的所有动物种群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与进化的。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严复,在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进行翻译后,得出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从本质上

篇八: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百度文库

  当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关卉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2期

  摘

  要: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劳动观则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并引导人们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行为。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促进作用,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开展,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阻碍了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劳动观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达到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观;劳动观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观的现状分析

  (一)对劳动本质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劳动思想的影响,当前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本质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仅无法正确区分开劳动同种植养殖、活动锻炼之间的关系,还将劳动片面地理解为费力的、重复性的单一体力活动,忽视了劳动本身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更有甚者将劳动等同于吃苦受累,出现了“谈劳动色变”。以上种种现象都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

  (二)对体力劳动持轻视态度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日益提升,部分大学生崇尚优越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享受,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因害怕吃苦受累就逃避劳动实践,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轻视劳动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仍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消极劳动观的影响,在择业时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三)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形式日趋多样化,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侵蚀,其思想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凡事只追求利益,甚至将劳动付出完全等同于获取金钱的能力。

篇九: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tle>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劳动的问题根子在劳动教育]-百度文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劳动的问题根子在劳动教育]

  有一次,我检查卫生,发现几个女生认真地打扫楼道台阶,可是地上有两块儿手掌大的纸片被拖把推来推去而无人捡拾。我问她们为什么不先捡纸再拖地,她们理直气壮地回答:“老师安排我们拖地,张小琴才是捡纸的,她还没有来。”

  就因为“她还没有来”,这些纸片就没人捡拾。这暴露出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未能真正领会劳动的目的和意义,仅是把劳动当做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互助精神,斤斤计较,不愿多做一点额外劳动。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劳动教育中的误区所致。其实,如果我们策略得当,学生是可以热爱劳动的。

  一、学校劳动教育中的误区

  1.责任到人,分工过于明细

  责任到人本来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分工本来也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但对学生来讲,互助合作比责任到人更重要。因为分工过细,如果合作引导不到位,就会出现“空当”。好多教师为了保证劳动效果,对劳动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分工,谁扫地,谁洒水,谁清

  理垃圾,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劳动分工难以做到完全公平;二是劳动分工没有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如忙于写作业,因家里突然有事儿到校迟到等。如果所有学生都像机器上的零件一样按部就班工作,那么一个零件坏了,整台机器就不能运转了。所以,劳动教育应倡导合作、互助精神: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男同学帮助女同学,会劳动的帮助不会劳动的。在表扬劳动典范的同时,要积极肯定小组在劳动中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动口不动手,未起到表率作用

  在劳动中,很多学生怕脏怕累,拈轻怕重。这与一些老师对待劳动的态度有直接关联。很多老师在学生劳动时,充当的是旁边的指挥者,动口不动手。这不仅使学生难于养成准确、快捷、规范的劳动技能,也使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于是,班干部也成了指手画脚的“领导者”。学生对劳动的鄙视态度由此产生。

  3.方法不对头,把劳动当做惩罚的手段

  “劳动最光荣”,它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应该是劳动教育的一种理念。可是,有的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把劳动当做了惩罚的手段:学生一次作业不交,罚做一天值日;违反了校纪,罚扫厕所三

  天……久而久之,劳动变成了一种惩罚的工具,似乎只有犯错的人才去干一些体力活儿。这样一来,谁还会积极主动去劳动呢?

  二、劳动教育改进策略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巧妙地把劳动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1.把劳动纳入学生品德评价范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对劳动中的典型事例要大加褒扬;开展一些演讲活动,让学生讲一讲、夸一夸身边的劳动典范;让学生把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写成作文,选择其中优秀的进行宣读;开展劳动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劳动氛围,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2.强调劳动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不仅是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把合作意识渗透到劳动教育之中,不但能提高劳动的

  效果,还可以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总结劳动效果的时候要强调小组效果,赞赏在劳动中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有意识地倡导合作意识。

  3.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教师要掌握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从而判断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以此引导学生的品德走向。倡导赏识教育,对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要大加褒扬。这样做,不但可以树立榜样,而且对那些娇生惯养、怕脏怕累、逃避劳动的同学,一方面进行鞭策,另一方面也不给他们留有任何偷懒耍滑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劳动其实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即使是那些功课不及格的后进生,也有可能在劳动中当先进、做榜样。所以,劳动可以提高后进生在集体中的威信,有利于他们的转化。

  4.拓宽学生劳动的空间

  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渠道,教育家长给学生适量的劳动机会,鼓励学生在家中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房间、自己洗衣服,或者和家人一起做饭等,使学生的身心在劳动中得到健康成长。当然,劳动还包括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更

  多的展示机会,通过激励和表扬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劳动观念。

  /刘

  烨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浅谈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劳动教育 浅谈 缺失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