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3篇)
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3篇)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 徐晓光: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
徐晓光: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以旨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星达标”(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和旨在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3A争创”(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为总抓手、总载体,全域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打造乡村振兴绍兴样本。
一、牢牢抓住强化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只有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绍兴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确保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是突出强化党建引领。紧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系统谋划基层党建1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把“五星达标”“3A争创”列为“一把手工程”,把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推动县乡村三级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村镇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全面构建党建工作的协同机制。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把“五星3A”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市里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农办、旅委等21个涉村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重点,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实体运行,建立经常督查调研机制;各县(市、区)成立由书记、县(市、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推进机制,以建强每个农村党支部来整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以抓好每个乡镇来全域提升农村基层工作。三是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前抓一步、深抓一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实行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工作“13条”,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10条标准,全市整合挂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152个。优化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路径,将村级班子创业承诺按年度转化为具象化的“施工图”,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对村级班子进行履职“体检”,2017年换届以来全市已免(停)职不合格村干部173名,其2中主职干部89名。深化“亮旗”行动,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助推乡村振兴,认领“五水共治”责任岗、垃圾分类监督岗、绿化养护岗等岗位18万个,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发挥作用、引领示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变化见成效
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落实到增进农村群众福祉上,落实到促进农村群众自身发展上,让其实质性地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得到群众拥护。绍兴市紧扣“民生温度”,注重群众感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到实处。
一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标准,开展创建。建立“五星3A”争创的工作成效标准,实行“底线标准20无”,把无阻碍中心工作推进行为和无违建、无违法越级上访、无污泥浊水等作为前置条件,同时建立“创星标准20有”,从“党建星”要有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到“富裕星”要有稳定增长的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美丽星”要有A级景区标准的村容村貌、“和谐星”要有健全的村级治理“一张网”以及“文明星”要有向上向善的风尚文明等作出规范,并参照国家景区标准建立“3A争创20条”,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又便于党员群众理解的全市统一标准,全面对标创建。二是建立全覆盖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推动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沉下去,实行市级部门(单位)捆绑挂联、精准帮带机制,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一个基3层党支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标准化建设,健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机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时时、刻刻、处处“走心”的全覆盖服务体系。把老百姓关注的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推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门前屋后环境整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变化。外出务工的村民节假日回村后惊讶地感叹“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三是在推动美丽经济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在创建中注重引导村(居)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盘活土地、山林等各类资源,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生态资源、治水拆违和环境整治等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这吸引来更多的城里人往乡下跑,村民在家门口经营土特产、小吃等,传统乡村焕发新生机,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全市提前两年“摘帽”消除4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全市有8个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42个村获“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称号,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资源力量统筹整合起来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做深“整”字文章,打破条块“围墙”,将涉村资源化零为整,让支农资源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一是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深度整合资金资源。坚持应整尽整,改革涉村涉农部门工作、项目及资金条线安排方式,建立统筹机制,市级和各县(市、区)层面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各类涉村资金资源项目,市县两级整合创建资金达59亿元,并设立2.5亿元专项考核资金,以倒逼牵引与考评奖惩相结合的机制,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二是立项融合涉村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首个创建期“五星达标”村立项6948个、“3A争创”村立项594个,同时加强协调,推动创建工作2018年起纳入政府发改重大项目安排计划,预计总投资102亿元,显著改变绍兴农村基础工程和项目建设计划性不强、分散零乱和投资额度小等状况。三是撬动凝合各方力量。开展机关干部春节“返乡走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全市2.2万名机关干部累计走访农户18.7万余户,收集意见建议3.9万余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1.1万余个;把创建过程作为重塑乡村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吸引城市居民、进城务工农民和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全市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建项目68项、累积资金达41亿元,形成了党群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有力提升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篇二: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作者:郑会霞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9年第6期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对乡村治理作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乡村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着力构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乡村法治为准绳、以德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十分重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乡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只有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乡村治理才会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因此,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根据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实际和乡村治理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终端,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把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国家与社会、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合作共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整合乡村治理资源,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主体。在新时代,面对乡村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及思想基础的显著改变,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关键是整合乡村治理资源,搭建参与平台,强化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一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将农民群体的主体性权利置于乡村社会治理逻辑中,从农民的主体性需求出发改善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是确保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基层政权之良性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条件。二是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面对乡村公共空心化、农民个体化、社会组织松散化的困境,应当重视乡村社会中自下而上的内生性自治组织的培育,并通过自治组织的建设,来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重建乡村社会团结。在当前,重点是整合现代乡贤和宗族组织,凝聚乡民对于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重构乡村社会伦理,最终实现乡村治理和谐有序进行。三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尤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使社会组织能够成为乡村基层政府的有力帮手。
加强依法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证,乡村治理体系能否平稳运行取决于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展水平。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处理社会问题,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用法。乡村依然是熟人社会,应遵循熟人社会规律。针对乡村干部群众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创新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专题法治教育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活动,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形成信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二是促进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要强化对乡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法律约束,依法行使职权,依法依规处理事务,依法加强对村务治理的指导、对农村各类问题的预防和监管。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法
律力量、认知法律尊严、增强法律信仰。三是加快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大幅度降低干部群众用法成本,引导群众以正当的途径、以法律的手段、以理性的态度,合理合法解决矛盾纠纷。
整合社会价值,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德治是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乡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而人情与道德、习俗等相连,善加利用引导便可形成与法治相辅相成的德治。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新时代,塑造乡村德治秩序,要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新的社会道德标准,并把核心价值观写入村规民约,有效整合社会价值,让村民用自己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坚持教育引导、文化熏陶、舆论宣传相结合,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二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三是注重树立宣传先进的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开展各种模范的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村民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民群众感受美好生活能力,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
篇三: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XXX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及社会工作发展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我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我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全面启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工作目标。乡镇(街道)社工站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是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成为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通过线上线下专业化社会服务,在心理慰藉、社区排查、分发物资等方向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专业化社工服务在优化基层治理、创新社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诸多领域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越来越突出。三是建立乡镇(街道)社工站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民政事业发展当中基层力量薄弱的难
题。
(二)工作原则。乡镇(街道)社工站,是由政府在乡镇(街道)设立固定场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入驻建站。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务对象是已经纳入政府重点保障范围的低保对象、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主要服务方式包括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目的就是让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在得到物质保障和惠民政策的同时,在心理和精神层面都有更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构建起邻里友爱、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和谐、乡村文明的社会新风貌。
(三)主要目标。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后,将着重培养社区专业社工人才、志愿服务队伍,重点打造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项目,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把社工站打造成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为民服务的一线阵地。
社工站的建成,将为城南、城北街道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从而助推社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工作计划
(一)本年度在全市50个社会工作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扎根基层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展民政领域社
会工作服务,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人员配备方面,每个社工站驻站有社工2至3名,其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社工不少于1名;所有驻站社工应在承接社工站项目两个年度内全部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资质。
(二)在服务内容方面,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和社区治理等领域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区融入和社会参与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服务;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人才培训、项目评估及督导、社区骨干力量培养、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服务;组织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做好志愿者注册及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者激励与保障。
(三)在保障措施方面,鼓励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捐资支持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定向用于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四)在资金来源方面,要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统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相关业务工作经费。2021年度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要优先用于购买街道(乡镇)社工站项目,购买街道(乡镇)社工站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所需经费可从社会救助专项资金中安排,每个社工站项目资金每年力争达到25万元。
同时,鼓励引导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
员、民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和天津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各区民政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项目需求调查,按照“一街一策”原则,确定社工站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
推荐访问:基层社会化治理属于乡村建设吗 社会化 基层 乡村
上一篇:单位告知函范文(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