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度曲线分析(18篇)
直线度曲线分析(18篇)直线度曲线分析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直线度曲线分析(1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直线度曲线分析
1引言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
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1a1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1a1。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1b1和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1a1直线于h点,交b1b1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bd=ba+ad则
△oab和△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则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式(6)-式(5),即
整理得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δ1,ce=δ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δ1=1.0δ,d2=0.25δ,被测导轨长度为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整理得
例如,当δ1=1.0δ,δ2=0.25δ,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0.25,误差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
即两当δ1=δ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到达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l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件法来评定。
篇二:直线度曲线分析
标准文档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
1、直线度——表示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2、直线度公差:指实际被测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
3、直线度公差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或平面)之间的距离?或圆柱体的直径??。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圆柱体的直径??。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4、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按照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及测量基准等可将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分为四类:直接方法、间接方法、组合方法和量规检验法。
1)、直接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首先确定一条测量基线,然后通过测量得到实际被测直线上的各点相对测量基线的偏差,再按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直线度值。(素线的测量)
(1)、光隙法:将被测实际素线与其理想直线相比较来测量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是将刀口尺置于被测实际线上并使与被测线紧密接触,转动刀口尺使它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然后观察刀口尺与被测线之间的最大光隙,此最大光隙即为直线度误差。当光隙较大时,可用量块和塞尺测量其值,光隙较小时,可通过与标准光隙比较,估读出光隙量大小。
该方法适合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园柱(锥)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标准光隙:标准光隙由1级量块、0级刀口尺和1级平面平晶组成。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光隙尺寸的大小借助于光线通过狭缝时呈现的不
同颜色来鉴别。光隙>2.5um时,光线呈白光:间隙
在1.25—1.17um时,呈红光:间隙约为0.8um时,呈蓝光;间隙<0.5um时,则不透光。
(2)、打表测量法、拉线基准法(测微法):
用指示表测量零件表面直线度,是一种与理想直线比较,测量给
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方法。(素线的测量)
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根据记录的数
据。用计算法按最小条件计算出该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做为该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
标准20页。
2)间接方法:
水平仪法、自准直仪法、(节距法):用小角度测量仪器,如水平
仪、自准直仪、合像水平仪等测量直线度,它是将被测直线分成若干小段(节距)测出每段的相对值,经数据处理得出直线度误差,适用于测量较长零件的直线度,如机床导轨纵向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素线的测量,需进行数据处理)
3)组合测量法:用两顶尖支撑测量圆柱轴线的任意方向的直线度误差。(轴线的测量)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平行于平台的两顶尖之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间,沿铅垂轴截面的两条素线测量,同时记录两指示
表在各测点读数Ma、Mb,取各对应测量点读数
差的一半之中最大差值,即f
4)量规检验法:
当按最大实体要求给出轴线的直线度公差时,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可用功能量规来控制,检验孔时用综合塞规,检验轴时用综合环规。
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按国家标准规定,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体现“最小条件”的最小包容区域法、最小二乘法和两端点连线法。
1)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时,A、在给定的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包容被测的实际直线,形成三点接触,构成“高——低——高”“低——高——低”的高低相间的形式,则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即为最小包容区域。
实用大全
??max??min2)。
标准文档
还可以采用两端点连线法评定。
B、在给定一个方向,在垂直于给定方向上作两个平行平面,包容实际直线,使两平行平面与实际
直线至少有高低相间的三点接触。
C、在任意方向,由圆柱面来包容实际直线时成3点、4点或5点
接触。
3点接触时,3点在同一轴截面,如图1、3两点沿轴线方向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即1、3两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点在同一条素线上,且2点在1、3两点之间,此时,包容实际线的圆柱面区域为最小区域。
5、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
图解法、旋转法、列表计算法
1)
图解法
步骤:
⑴建立坐标系
以横坐标X轴代表各测点的被测长度,纵坐标Y轴代表各测点的累计
⑵描点
按读数值在坐标系上描点。
⑶做出误差折线
依次连接各坐标点
⑷在图上确定直线度误差
两端点连线法:连接误差折线的首位两点,以此直线作为评定基准线,取折线上各点对两端点连线纵坐标距离的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为被测长度的直线度误差值。
最小区域法:将整个误差折线露在最外围的那些点连接成封闭多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边形,从中找出具有最大纵坐标距离即为符合最小条件准则的直线度误差值。
例如、在检验平板上用千分表测量一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指示表的读数为:0,-1,+2,+3,+4,+2,-2,0?m。则按最小条件求的直线度误差是多少?
解:
测量序号
测得值
旋转量
累计值
10-0.2-0.22-10-13+2+0.2+2.24+3+0.4+3.45+4+0.6+4.66+2+0.8+2.87-2+1-180+1.2+1.2按最小条件得直线度误差f=5.6um
2)
旋转法
最小区域法步骤:
⑴写成测量读数
⑵求出读数累计值
⑶计算坐标旋转量
⑷写出旋转后各测点值
⑸计算旋转后各测点累计值
⑹计算直线度误差
两端点连线法步骤⑴写成测量读数
⑵求出读数累计值
⑶计算各点旋转量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⑷写出旋转后各测点值
⑸计算旋转后各测点
⑹计算直线度误差
例:用0.02mm/m的水平仪测量2M长的导轨,板桥跨距L=250mm,共排8板,读数依次为:0、+5、+5.5、-1、+1、-1、-0.5、+7,试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导轨的直线度
测量序号i读数a(格)
i累计值yi??ai
10000100-2-2in坐标旋转量yi??ai
n1nn234+5+5.5-1+5+10.5+9.5-4-6-8+1+4.55+1+10.5-106-1+9.5-127-0.5++9+1616=28-14-16旋转后各测点累计0值y??a?i?a
ii1ni+1+0.5-2.5-5.51总误差f?|?4.5|?|?5|?9.5(格)
则f?0.02?9.5?250?0.0475mm
100例如:用自准直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测得的各点读数依次为-20、+10、-30、-30、+30、+10、-30、-20(um)试分别按最小包容区域法、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二乘法评定其直线度误差值
解:
测量序0号Xi测得值
实用大全
1-202+103-304-305+306+107-308-2标准文档
累计值
-2-1-4-7-4-3-6-8按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为f=50um
按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为f=60um
按最小二乘法评定,求得最小二乘直线的截距为-7,斜率为-8,直线度误差为f=hmax-hmin,第4点对最小二乘线的距离hmax=Z4-(-7-8*X4)=-70-(-7-8*4)=-31um
第6点对最小二乘线的距离hmIN=Z6-(-7-8*X6)=-30-(-7-8*6)=+25um按最小二乘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为
f=hmax-hmin,=-31-(+25)=56um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3)列表计算法
将各读数值以数学运算的方法,求出各点到两端点连线得纵坐标距离或两包容线间的距离,得到直线度误差值。
各测点到两端点连线的误差值按下式计算:
infi??ai??ai
式中ni?1i?1nn为跨距
取个测点误差值中的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即为被测长度的直线度误差值。
注意:
1)采用水平仪、自准直仪等角度测量仪器测量直线度时,应对原始数据进行累加后,才能做误差曲线图。
2)如所有测量结果均为相对于同一测量基准的坐标值,则无须进行累加,既可作误差曲线图。
3)理想直线可做许多条,应尽量找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直线。
4)符合最小包容区域的判断量取包容区域宽度时,应按坐标方向不变的原则量取,即沿Y向量取。
5)轴线的测量结果:取指示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
素线的测量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
实用大全
标准文档
实用大全
篇三: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
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内容: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gongcha形位公差
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22:5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23:07表示圆直径是10,容许尺寸的变动量上偏差是0.015,下偏差是0,就是说圆直径在10.015到10的范围里是可以。
匿名回答采纳率:34.1%2010-04-2316:33好:不好:A:位置度
B:直径
C:直径大小
D:最大实体要求
E:基
设计>机械制图>正文
形状位置公差符号与说明
振
发布日期:2010-05-16浏览次数:1833[导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项目
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分类
符号
简要描述
直线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线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直线度
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所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平面度是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
平面平面度
形状定的,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公差
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度是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
圆度公圆度
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的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线保持等距圆柱度
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给
制实际圆柱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线轮廓度是表示在零件的给定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曲线,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线轮廓度公差是线轮廓度
指非圆曲线的实际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任意形状的曲面,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面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面面轮廓度
的实际轮廓线,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面加工误差的变动范围。
项目
分类
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位置定向
公差
平行度
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符号
简要描述
动范围。
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垂直度
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倾斜度是表示零件上两要素相对方向保持任意给定角度的正确状况。
倾斜度公差是:被测倾斜度
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成任意给定角度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对称度是表示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态。
对称度公差是:实际要素的对称中心面(或中心线、对称度
定位
轴线)对理想对称平面所允许的变动量。该理想对称平面是指与基准对称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共同的理想平面。
同轴度
同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轴线
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轴程度。
同轴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所允许的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偏离由基准轴线所确定的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位置度
准确状况。
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是表示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在限定的测量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固定位置的状况。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圆跳动
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旋转一整圈时,在限定的测跳动
量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全跳动是指零件绕基准轴线作连续旋转时,沿整个被测表面全跳动
上的跳动量。
全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的旋转,同时指示器沿其理想
轮廓相对移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G代码
功能:G00定位(快速移动)
G01直线插补(进给速度)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暂停,精确停止
G09精确停止
G17选择XY平面
G18选择ZX平面
G19选择YZ平面
G27返回并检查参考点
G28返回参考点
G29从参考点返回
G30返回第二参考点
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左侧刀具半径补偿
G42右侧刀具半径补偿
G43刀具长度补偿
G44刀具长度补偿
G49取消刀具长度补偿
G52设置局部坐标系
G54-G59坐标系设定
G60单一方向定位
G61精确停止方式
G64切削方式
G65宏程序调用
G66模态宏程序调用
G67模态宏程序调用取消
G7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74反螺纹攻丝固定循环
G76精镗固定循环
G80取消固定循环
G81钻削固定循环
G82钻削固定循环
G8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84攻丝固定循环
G85镗削固定循环
G86镗削固定循环
G87反镗固定循环
G88镗削固定循环
G89镗削固定循环
G90绝对值指令方式
G91增量值指令方式
G92工件零点设定
G98固定循环返回初始点
G99固定循环返回R点
篇四: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0.02mm
框式水平仪,水平仪的分度值为i?1000,桥mm板L=200mm三、实验原理:
1、框式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200mm×200mm的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
i=0.02mm/l000mm框式水平仪。
水准器是一个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玻璃管,管内装有粘度很小的液体如乙醚或
乙醇,不装满,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称水准气泡。我们就利用液体往低处流,气泡往高处跑的道理进行测量的。水准器玻璃管表面上的刻度相等,以圆弧中心相对称,其刻线间距为2mm。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摸拟理想要素)。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3、水平仪的读数方法:
实验采用双向读数法。双向读数法读数较准确。具体方法是:把水准器的刻度分成两大区间:二基线内为负区闭,二基线外为正区间。如下图所示。
基线正区间负区间气泡正区间
读数时.看气泡左基线相距几格,气泡右端
相距右基线几格,分别以n、n表示,并带左右上“十”、“一”符号。气泡相对水平位置移动的格数由公式算出:
N=±(n左?n右)
(格)
式中:
n左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左基线几格
n右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右基线几格
N一一水平仪的实际移动格数(水平仪读数)。
绝对值前面的“+”、“-”符号的确定:我们约定,当整个气泡移向对称线的右边,绝对值前冠“+”号,反之为“-”号。
(a)(b)
例如上图a的读数为:N?—0?(2?2)?—1格
上图b的读数:N???3.52?2.5??3格
四、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跨距)l由被测长度L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之,跨距l一般为100~250mm。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1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五、原始数据记录
测点序号i水平仪读数(格)相对原点读数累积值(格)
N(格)012304-25-2-1.5Ni
0+1.5+2?Nii?1n0+1.5+3.5+3.5+1.5+4+3+2+1-1-2N=3.520040060080010001200(mm)图3-5直线度误差曲线图
按最小条件作包容区,得N包=3.5格,换算成线值是:
0.02?200?3.5?0.014f_=iLN=1000mm六、误差分析
篇五:直线度曲线分析
1引言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
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
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
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
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
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
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
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
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所
阳丄导轨.直线度讓度曲线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Z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
重合),用直alal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lal直线的平行线a2a2。
在alal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S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
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S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Z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
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
alal与直线bibl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爲辱詁一金心小注
小肚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
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
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
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图4导轨直线度谋推曲线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lal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
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lal。在alal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
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S最小法。
.Z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lbl和b2b2。在bibl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
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
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lal直线于h点,交bibi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
差值S最小法。
由图5可知
(1)而
bd=ba+ad贝U
△oab和厶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Z
整理式⑶得
加二曲5⑷
oe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值S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贝U(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Z
误差
整理得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S1,ce=S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⑷x(<■
ce—
+■ad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S1=1.0S,d2=0.25S,被测导轨长度为
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泾肉氓血"才诫小法
-———一"丛"154尸上;
+小
"1—
1>
*-P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一",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
整理得
心一
?
A如i盍
.z
例如,当S1=1.02=0.25S,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
0.25,误差
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
1亠」即两
25%
当S仁S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
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图6导轨謀低点胆离相等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
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I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
生的误差比。表1两种讦定方法的谋羌比
!52D253挣d
.z
喊3鴉
仍1)4弧0空
曲眞蝌100%
呛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咼点与最
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贝U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
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
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
小条件法来评定。
.Z
篇六:直线度曲线分析
导轨直线度的检测方法机床导轨一般时由两条以上的单根导轨组合而成。按外型可分为矩形导轨和V型导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直线运动导轨和旋转运动导轨。导轨的直线度可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的直线度,即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见图3-3-1)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见图3-3-2)。
图3-3-1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检测
图3-3-2水平面内的直线度检测
由图3-3-1和图3-3-2所示,导轨的直线度就时指:组成V形(或矩形)导轨的平面与通过该平面的垂直平面(或水平面)的交线的直线度。常用的检测工具有:水
平仪、平尺以及光学仪器入自准仪、钢丝和显微镜等。当被测件长度不大于1600mm时,选用水平仪、平尺或光学仪器,当被测件长度大于1600mm时,测只可用水平仪和光学仪器检测。
评定机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有最小包容区域法和两点连线法两种。
1(间隙法
间隙法是指用量块(或)塞尺测量被测平面导轨和测量基准线(常用平尺类量具体现)间的间隙,直接评定直线度法差值的方法。
如图3-3-3所示,将一标准平尺置于被测平面导轨上,在距离平尺两端各约2/9L(L为平尺长度)处垫上等量块。然后用片状塞规或塞尺测检平尺工作面和被测导轨面间的间隙。若将实测间隙减去所用的等高量块的高度值后,小于机床规定的直线度允差:则说明该机床的导轨直线度误差符合精度要求。
图3-3-31——等高块2——量块
例:某机床导轨的直线度的允差为0.012mm/m。等高量块高度为h。若选用h0mm厚的片状塞规或塞尺,在导+0.012轨上相距为1m的任何地方均不能塞入,则该导轨的直线度符合精度要求。
2(指示器法
此法常用于检测中、小型导轨在垂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为了降低测量时读数的不确定度,在被测导轨上移动的桥板跨距d取为d?(0.1~0.25)L。而且,d值应小于或等于500mm,L为导轨长度。
图3-3-4所示为垂直平面内直线度的检测。首先,将平尺工作面放成水平状,并尽可能靠近被测导轨,距离愈近愈好。然后,将安装有指示器的桥板置于被测导轨上,调整平尺,使指示器在其两端面的读数相等。在导轨全长上移动桥板,间隔dmm读取指示器读数,最后,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作为导轨全长内的直线度误差值。为了减小因桥板与导轨接触不良或者平尺上刮点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桥板或导轨的结合面应采用配刮,平尺与指示器测头间可加一块规。图3-3-5为水平面内导轨直线检测示意图。检测时,将平尺工作面侧放在被测导轨旁,调整平尺。使指示器在其两端面的读数相等,其他测量步骤与数据处理方法同检测垂直平面内的导轨直线度误差相同。
图3-3-4垂直平面内
图3-3-5在水平面内3(钢丝法
钢丝法是指以张紧的一根直径约为0.1mm的钢丝作为测量基线,利用显微镜测出被测导轨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离量,从而评定被测导轨的直线度的方法(见图3-3-6)。
该方法一般只用于检测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安装钢丝时,张紧力应为钢丝拉断力的30~80%。
检测前,调整钢丝安装架,使其与被测导轨在水平面大致平行。在桥板上垂直安装一个带有水平调整测微装置的显微镜,在钢丝某端点,调显微镜,使其镜头上的刻度与钢丝重合。此时,记下显微镜上可动分划扳手轮上的读数。并以Z表示。然手,沿被测导轨按一定步距移动桥板(步距用x表示),记录各测点读数值(x,Z),并将其绘制在直角坐标图上,按照两端点连线法求得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图3-3-7是由测量值x与z绘制而成,x代表桥板移动值;z代表对应于x的显微镜读数。顺序连接各点,并将其首尾两点B,E连接得连线L。沿Z方向量出各点在连线L上,下方的最大和最小值d和d(位于BE.BEmaxminL上方的值为正,反之则为负),于是,所测导轨的直线度值为EBf=d—dBEmaxmin采用钢丝法检测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时,其检测精度一般可达?0.01mm。但是,所用钢丝的线径偏差与检测时的外界条件如振动、气流等因素,均会影响检测精度,因此,应特别注意。
4(水平仪法
水平仪检测法检测精度较高,使用方便,故应用较广。
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读数法,另一种为相对读数法。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大、中型导轨在垂直平面的直线度。
水平仪分普通式(见图3-3-8)和框式(见图3-3-9)两种。它由壳体和气泡两部分组成,气泡是水平仪的主要工作部分,一般有主水准和横水准。检测时,水平仪是利用气泡边缘在玻璃管上的刻度进行读数。水平仪的分度值是表示气泡移动一格时,在被测长度为1m的两端高度差。
采用绝对读书法时,水平仪在测量起端时气泡处于下中间,则读作“零”。后续测量中,若气泡偏向起端,则读负值;若气泡偏离起端,则读作正值。
采用相对读数法时,水平仪在测量起端时的读数均认作“灵”,后续测量中,记下每一测点的气泡与前一
测点的移动变化方向和刻度的格数,读数值正负符号的选择与绝对读数法相同。
检测时,将水平仪置于一跨距为d的桥板上,桥板在被测导轨上连续移动,测得相关数据,并依次作出导轨直线度曲线图。然后,按照精度检验中规定的评测方法即可求得被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例:一导轨有效长度为3000mm,选用桥板跨距d=300mm,水平仪的分度值τ=0.01mm/m。
测量时、采用相对读数法,各点读数a(水平仪的格数)如下:测点序号12345678910水平仪示值a+1+2012+1-3-1-1+1选取作图比例为:x方向1:30;z方向10:1(格)。如图3-3-10所示,由于a1=+1;a2=+2,则表示测点2相对于测点1的水平仪读数变化了2格。且气泡移动方向偏离测点1,故Z2=+3;依此类推作出Z3,Z4,?;并顺序连对各测点,得到导轨直线度曲线图3-3-11(图中实线部分)。
根据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原理,在图3-3-11上作导轨直线度曲线的外接多边形,见图3-3-11中虚线部分(注意应为凸多边形)。尔后,沿z方向量取该多边形的最大距离f(此图f=3.6(格)),则该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全长上的直线度误差为:Fmax=τdf=0.01/1000x300x3.6=10.8μm
篇七: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
两端点连线法,就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与最低点,分别作两
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
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就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
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
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就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就是仲裁性评定,只就是在评定
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
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
示。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与两
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Y
mnn
图1导轨直线度课度曲线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就是低点1与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点重合),用直alal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lal直线的平行线
a2a2o在alal与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
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8最小法。
(2)
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就是曲线的两端点1与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与端点2,用直线blbl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lbl的平行线
b2b2。在blbl与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
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8两端点。
图2最小条件法
图3两端点连线浓
(3)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就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
2”与“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与“高点3”,即直线
alal与直线blbl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
差值为零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
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与两端连线法,评定
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山图4可知,。点与c点就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就是曲线
的两端点,而d点就是曲线的最高点。
图4导轨宜线度逞差曲线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点与c点用直线alal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lalo在alal与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
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8最小法。
图5最小条件法与两端点连线法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与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
的虚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线blbl与b2b2。在blbl与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
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与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lal直线于h点,交blbl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1)
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值 最小法。
III图5可知
陆水法=W(1)而
bd=ba+ad则
"g小法=ba
十
ad
(2)Aoab与Aoec就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如二竺
ceoe⑶
整理式(3)得
屁二少g(K
⑷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弘小法=叫』+加
<5)(fe
(2)
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
差值?两端点。
由图5可知
$两端点二*1=血+M
而fa=ce则
(6)(3)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丽粥点一$域小比二*+ad
一
wXCC式⑹-式⑸,即
ne
整理得
(4)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在图5中,令ad=61,ce=62,oa二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1,则oe=l-p,则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曲XfC
Of?
Xce
例如,当p二0、5叫即节距为0、5m,51=K05,d2=0.25?被测导轨长度为
ce_
$1沟彌点一$磧小丛
1)
恥小法
二().134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o在上式中,当匕?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
—11—
L_P
lim例如,当51二1、05,82二0、255,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0、25,误差曲
limY7F=0-25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o匚()°
即两端
当51=6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图6导轨高低点距离相蓉
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o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二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1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
生的误差比。
表1两种评迟方法的谋并比
讲差比
I1"导轨最高与最低点Z间的卑禹UW10159().()%20253()
2)
93.3%95.0%96.0%(&,険
1()()晦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
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
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
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
件法来评定。
篇八: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3线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1a1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1a1。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1b1和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1a1直线于h点,交b1b1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bd=ba+ad则
△oab和△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则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式(6)-式(5),即
整理得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δ1,ce=δ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例如,当p=,即节距为,δ1=δ,d2=δ,被测导轨长度为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
在上式中,当,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整理得
例如,当δ1=δ,δ2=δ,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误差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
即两端点连线法比当δ1=δ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l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件法来评定。
篇九: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
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内容: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gongcha形位公差
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
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的补充
2010-04-23回答人22:5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23:07表示圆直径是10,容许尺
寸的变动量上偏差是0.015,下偏差是0,就是说圆直径在10.015到10的范围里是可以。
匿名回答采纳率:34.1%2010-04-2316:33好:不好:A:位置度
B:直径
C:直径大小
D:最大实体要求
E:基
设计>机械制图>正文
形状位置公差符号与说明
振发布日期:2010-05-16浏览次数:1833[导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简要描述
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项目
符号
列于下表。
分类
直线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线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直线度
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所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平面度是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也形状公差
平面度
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
平面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度是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
圆度公圆度
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的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线保持等距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圆柱度
对理想圆柱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柱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线轮廓度是表示在零件的给定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曲线,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线轮廓度公差是线轮廓度
指非圆曲线的实际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任意形状的曲面,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面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面面轮廓度
的实际轮廓线,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面加工误差的变动范围。
项目
分类
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位置定向
公差
平行度
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符号
简要描述
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垂直度
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倾斜度是表示零件上两要素相对方向保持任意给定角度的正确状况。
倾斜度公差是:被测倾斜度
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成任意给定角度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对称度是表示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定位
对称度
的状态。
对称度公差是:实际要素的对称中心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理想对称平面所允许的变动量。该理想对称平面是指与基准对称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共同的理想平面。
同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轴程度。
同轴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轴线相对于基准同轴度
轴线所允许的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偏离由基准轴线所确定的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位置度
准确状况。
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是表示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在限定的测量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固定位置的状况。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跳动
圆跳动
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旋转一整圈时,在限定的测量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全跳动是指零件绕基准轴线作连续旋转时,沿整个被测表面上的跳动量。
全跳动公差是:全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的旋转,同时指示器沿其理想轮廓相对移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G代码
功能:G00定位(快速移动)
G01直线插补(进给速度)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暂停,精确停止
G09精确停止
G17选择XY平面
G18选择ZX平面
G19选择YZ平面
G27返回并检查参考点
G28返回参考点
G29从参考点返回
G30返回第二参考点
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左侧刀具半径补偿
G42右侧刀具半径补偿
G43刀具长度补偿
G44刀具长度补偿
G49取消刀具长度补偿
G52设置局部坐标系
G54-G59坐标系设定
G60单一方向定位
G61精确停止方式
G64切削方式
G65宏程序调用
G66模态宏程序调用
G67模态宏程序调用取消
G7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74反螺纹攻丝固定循环
G76精镗固定循环
G80取消固定循环
G81钻削固定循环
G82钻削固定循环
G8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84攻丝固定循环
G85镗削固定循环
G86镗削固定循环
G87反镗固定循环
G88镗削固定循环
G89镗削固定循环
G90绝对值指令方式
G91增量值指令方式
G92工件零点设定
G98固定循环返回初始点
G99固定循环返回R点
篇十: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就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与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就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就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就是仲裁性评定,只就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与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就是低点1与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a2a2。在a1a1与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就是曲线的两端点1与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与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与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就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与“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与“高点3”,即直线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与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与c点就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就是曲线的两端点,而d点就是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与c点用直线a1a1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1a1。在a1a1与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与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1b1与b2b2。在b1b1与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与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1a1直线于h点,交b1b1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bd=ba+ad则
△oab与△oec就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则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式(6)-式(5),即
整理得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δ1,ce=δ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δ1=1、0δ,d2=0、25δ,被测导轨长度为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整理得
例如,当δ1=1、0δ,δ2=0、25δ,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0、25,误差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
即两端当δ1=δ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l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件法来评定。
篇十一:直线度曲线分析
1引言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
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
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
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
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
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
1所
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
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
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
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
在alal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S最小法。
(2)
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ibl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ibl的平行线
b2b2。在bibi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S两端点。
国2眾小条件法
(3)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
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4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
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
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
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图4导轨直线度叹箱曲线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lal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
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lal。在alal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
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S最小法。
1^5赧小齐件広与两址点连线法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lbl和b2b2。在bibl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
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
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lal直线于h点,交bibi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
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
差值S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
bd=ba+ad贝U
△oab和厶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一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2)
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
误差值S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诊曲端人=就=M+art而fa=ce贝U
(3)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弼心-孑趾小#:二即一
(4)
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S1,ce=S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厂卡点二尤矗,;上
■r蛾
XCC
/垃“卜认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S1=1.0S,d2=0.25S,被测导轨长度为
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丿’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
例如,当S1=1.0SS2=0.25S,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
0.25,误差
-0,25(5hm-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
25%八“即两
、=(K25当S仁S2,即误差曲线的最咼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
Inn"*"****iim—1卩岫小法
t>2二
Imta
图*籍轨高低点距專相等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
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I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
生的误差比。
农1姐种评定方法的逞井比
?导轨城尚与蠣低河的麼挨t"M>
.........
..
..
._..1153)
253”
1卿恥的,3绻仍23404WW
im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咼点与最
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贝U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
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
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
小条件法来评定。
篇十二: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形位公差之一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
1、直线度——表示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2、直线度公差:指实际被测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
3、直线度公差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或平面)之间的距离?或圆柱体的直径??。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圆柱体的直径??。
的4、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按照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及测量基准等可将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分为四类:直接方法、间接方法、组合方法和量规检验法。
1)、直接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首先确定一条测量基线,然后通过测量得到实际被测直线上的各点相对测量基线的偏差,再按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直线度值。(素线的测量)
(1)、光隙法:将被测实际素线与其理想直线相比较来测量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是将刀口尺置于被测实际线上并使与被测线紧密接触,转动刀口尺使它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然后观察刀口尺与被测线之间的最大光隙,此最大光隙即为直线度误差。当光隙较大时,可用量块和塞尺测量其值,光隙较小时,可通过与标准光隙比较,估读出光隙量大小。
该方法适合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园柱(锥)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标准光隙:标准光隙由1级量块、0级刀口尺和1级平面平晶组成。
光隙尺寸的大小借助于光线通过狭缝时呈现的不
同颜色来鉴别。光隙>2.5um时,光线呈白光:间隙
在1.25—1.17um时,呈红光:
间隙约为0.8um时,呈蓝光;间隙<0.5um时,则不透光。
(2)、打表测量法、拉线基准法(测微法):
用指示表测量零件表面直线度,是一种与理想直线比较,测量给
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方法。(素线的测量)
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根据记录的数
据。用计算法按最小条件计算出该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做为该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
标准20页。
2)间接方法:
水平仪法、自准直仪法、(节距法):用小角度测量仪器,如水平
仪、自准直仪、合像水平仪等测量直线度,它是将被测直线分成若干小段(节距)测出每段的相对值,经数据处理得出直线度误差,适用于测量较长零件的直线度,如机床导轨纵向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素线的测量,需进行数据处理)
3)组合测量法:用两顶尖支撑测量圆柱轴线的任意方向的直线度误差。(轴线的测量)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平行于平台的两顶尖之间,沿铅垂轴截面的两条素线测量,同时记录两指示
表在各测点读数Ma、Mb,取各对应测量点读数
差的一半之中最大差值,即f
4)量规检验法:
当按最大实体要求给出轴线的直线度公差时,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可用功能量规来控制,检验孔时用综合塞规,检验轴时用综合环规。
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按国家标准规定,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体现“最小条件”的最小包容区域法、最小二乘法和两端点连线法。
1)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时,A、在给定的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包容被测的实际直线,形成三点接触,构成“高——低——高”“低——高——低”的高低相间的形式,则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即??max??min2)。
为最小包容区域。
还可以采用两端点连线法评定。
B、在给定一个方向,在垂直于给定方向上作两个平行平面,容实际直线,使两平行平面与实际
直线至少有高低相间的三点接触。
C、在任意方向,由圆柱面来包容实际直线时成3点、4点或5点
接触。
3点接触时,3点在同一轴截面,如图1、3两点沿轴包
线方向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即1、3两点在同一条素线上,且2点在1、3两点之间,此时,包容实际线的圆柱面区域为最小区域。
5、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
图解法、旋转法、列表计算法
1)
图解法
步骤:
⑴建立坐标系
以横坐标X轴代表各测点的被测长度,纵坐标Y轴代表各测点的累计
⑵描点
按读数值在坐标系上描点。
⑶做出误差折线
依次连接各坐标点
⑷在图上确定直线度误差
两端点连线法:连接误差折线的首位两点,以此直线作为评定基准线,取折线上各点对两端点连线纵坐标距离的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为被测长度的直线度误差值。
最小区域法:将整个误差折线露在最外围的那些点连接成封闭多边形,从中找出具有最大纵坐标距离即为符合最小条件准则的直线度误差值。
例如、在检验平板上用千分表测量一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指示表的读数为:0,-1,+2,+3,+4,+2,-2,0?m。则按最小条件求的直线度误差是多少?
解:
测量序号
1测得值
旋转量
累计值
0-0.2-0.22-10-13+2+0.2+2.24+3+0.4+3.45+4+0.6+4.66+2+0.8+2.87-2+1-180+1.2+1.2按最小条件得直线度误差f=5.6um
2)
旋转法
最小区域法步骤:
⑴写成测量读数
⑵求出读数累计值
⑶计算坐标旋转量
⑷写出旋转后各测点值
⑸计算旋转后各测点累计值
⑹计算直线度误差
两端点连线法步骤⑴写成测量读数
⑵求出读数累计值
⑶计算各点旋转量
⑷写出旋转后各测点值
⑸计算旋转后各测点
⑹计算直线度误差
例:用0.02mm/m的水平仪测量2M长的导轨,板桥跨距L=250mm,共排8板,读数依次为:0、+5、+5.5、-1、+1、-1、-0.5、+7,试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导轨的直线度
测量序号i读数a(格)
0010234567+5+5.5-1+1-1-0.+75累计值yi??ai
1i00+5+10.5+9+10.+9.+9+16.55516=28in坐标旋转量yi??ai
n10-2-4-6-8-10-12-14-16旋转后各测点累计0值y??a?i?a
nnii1-2+1+4.5+1+0.5-2.-50.51000ni15总误差f?|?4.5|?|?5|?9.5(格)
则f?0.02?9.5?250?0.0475mm
例如:用自准直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测得的各点读数依次为-20、+10、-30、-30、+30、+10、-30、-20(um)试分别按最小包容区域法、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二乘法评定其直线度误差值
解:
测量序0号Xi测得值
累计值
按最小包容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为f=50um
按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为f=60um
按最小二乘法评定,求得最小二乘直线的截距为-7,斜率为-8,直线度误差为f=hmax-hmin,第4点对最小二乘线的距离hmax=Z4-(-7-8*X4)=-70-(-7-8*4)=-31um
第6点对最小二乘线的距离hmIN=Z6-(-7-8*X6)=-30-(-7-8*6)=+25um按最小二乘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为
f=hmax-hmin,=-31-(+25)=56um
-20-2+10-1-30-4-30-7+30-4+10-3-30-6-20-812345673)列表计算法
将各读数值以数学运算的方法,求出各点到两端点连线得纵坐标距离或两包容线间的距离,得到直线度误差值。
各测点到两端点连线的误差值按下式计算:
infi??ai??aini?1i?1n
式中n为跨距
取个测点误差值中的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即为被测长度的直线度误差值。
注意:
1)采用水平仪、自准直仪等角度测量仪器测量直线度时,应对原始数据进行累加后,才能做误差曲线图。
2)如所有测量结果均为相对于同一测量基准的坐标值,则无须进行累加,既可作误差曲线图。
3)理想直线可做许多条,应尽量找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直线。
4)符合最小包容区域的判断量取包容区域宽度时,应按坐标方向不变的原则量取,即沿Y向量取。
5)轴线的测量结果:取指示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
素线的测量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
篇十三:直线度曲线分析
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内容: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gongcha形位公差
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22:5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23:07表示圆直径是10,容许尺寸的变动量上偏差是0.015,下偏差是0,就是说圆直径在10.015到10的范围里是可以。
匿名回答采纳率:34.1%2010-04-2316:33好:不好: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A:位置度B:直径C:直径大小D:最大实体要求E:基
设计>机械制图>正文
形状位置公差符号与说明
发布日期:2010-05-16浏览次数:1833[导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项目
符号
简要描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分类
直线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线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状直线度
公差
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许的最
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所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平面度是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
平面度公差是实平面度
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度是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
圆度公差是在同一圆度
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的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圆柱度
线保持等距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柱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线轮廓度是表示在零件的给定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曲线,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线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线轮廓度
曲线的实际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任意形状的曲面,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面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面的实际轮廓面轮廓度
线,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面加工误差的变动范围。
分类
项目
符号
简要描述
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位置定向
公差
平行度
等距离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度。
平行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垂直度
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倾斜度是表示零件上两要素相对方向保持任意给定倾斜度
角度的正确状况。
倾斜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成任意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定角度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对称度是表示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态。
对称度公差是:实际要素的对称中心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度
对理想对称平面所允许的变动量。该理想对称平面是指与基准对称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共同的理想平面。
同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定位
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轴程度。
同轴度公差是:被测同轴度
实际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所允许的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偏离由基准轴线所确定的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位置度
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准确状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是表示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在限定的测量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固定位置的状况。
圆跳动圆跳动
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旋转一整圈时,在限定的测量范围内,所允许的最跳动
大变动量。
全跳动是指零件绕基准轴线作连续旋转时,沿整个被测表面上的跳动量。
全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要全跳动
素绕基准轴线连续的旋转,同时指示器沿其理想轮廓相对移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G代码
功能:G00定位(快速移动)
G01直线插补(进给速度)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暂停,精确停止
G09精确停止
G17选择XY平面
G18选择ZX平面
G19选择YZ平面
G27返回并检查参考点
G28返回参考点
G29从参考点返回
G30返回第二参考点
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左侧刀具半径补偿
G42右侧刀具半径补偿
G43刀具长度补偿
G44刀具长度补偿
G49取消刀具长度补偿
G52设置局部坐标系
G54-G59坐标系设定
G60单一方向定位
G61精确停止方式
G64切削方式
G65宏程序调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G66模态宏程序调用
G67模态宏程序调用取消
G7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74反螺纹攻丝固定循环
G76精镗固定循环
G80取消固定循环
G81钻削固定循环
G82钻削固定循环
G8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84攻丝固定循环
G85镗削固定循环
G86镗削固定循环
G87反镗固定循环
G88镗削固定循环
G89镗削固定循环
G90绝对值指令方式
G91增量值指令方式
G92工件零点设定
G98固定循环返回初始点
G99固定循环返回R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
篇十四:直线度曲线分析
h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框式水平仪,水平仪的分度值为i?0.02mm,桥板L=200mm
1000mm三、实验原理:
1、框式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200mm×200mm的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i=0.02mm/l000mm框式水平仪。
水准器是一个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玻璃管,管内装有粘度很小的液体如乙醚或乙醇,不装满,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称水准气泡。我们就利用液体往低处流,气泡往高处跑的道理进行测量的。水准器玻璃管表面上的刻度相等,以圆弧中心相对称,其刻线间距为2mm。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摸拟理想要素)。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3、水平仪的读数方法:
实验采用双向读数法。双向读数法读数较准确。具体方法是:把水准器的刻度分成两大区间:二基线内为负区闭,二基线外为正区间。如下图所示。
基线正区间负区间气泡正区间
读数时.看气泡左基线相距几格,气泡右端相距右基线几格,分别以n左、n右表示,并带上“十”、“一”符号。气泡相对水平位置移动的格数由公式算出:h
hN=±(n左?n右)
(格)
式中:n左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左基线几格
n右一一气泡左端相距右基线几格
N一一水平仪的实际移动格数(水平仪读数)。
绝对值前面的“+”、“-”符号的确定:我们约定,当整个气泡移向对称线的右边,绝对值前冠“+”号,反之为“-”号。
(a)(b)
(?2)例如上图a的读数为:N?—0??—1格
2上图b的读数:N???3.5?2.5??3格
2四、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跨距)l由被测长度L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之,跨距l一般为100~250mm。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1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五、原始数据记录
测点序号i
水平仪读数Ni(格)
相对原点读数累积值?Ni(格)
i?1n+1.5+1.5+2+3.5+3.5-2+1.5-2-1.5h
hN
(格)
+4+3+2N=3.5+120406080(m
m1000)
-1-2图3-5直线度误差曲线图
按最小条件作包容区,得N包=3.5格,换算成线值是:
f_=iLN=0.021000?200?3.5?0.014mm
六、误差分析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h
1200
篇十五:直线度曲线分析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WORD专业.
.
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围。在每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容: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gongcha形位公差
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WORD专业.
.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形位公差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WORD专业.
.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围等.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WORD专业.
.
22:5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23:07表示圆直径是10,容许尺寸的变动量上偏差是0.015,下偏差是0,就是说圆直径在10.015到10的围里是可以。
匿名回答采纳率:34.1%2010-04-2316:33好:不好:A:位置度B:直径C:直径大小D:最大实体要求E:基
.WORD专业.
.
设计>机械制图>正文
形状位置公差符号与说明
发布日期:2010-05-16浏览次数:1833[导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WORD专业.
.
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
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而给定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零件的形位公差共14项,其中形状公差项目
6个,位置公差8个,列于下表。
分类
形状直线度
直线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直线要素符号
简要描述
.WORD专业.
.
公差
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所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围。
平面度是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
平面平面度
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在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围。
圆度是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
圆度公圆度
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的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围。
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线保持等距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圆柱度
对理想圆柱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圆柱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WORD专业.
.
变动围。
线轮廓度是表示在零件的给定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曲线,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线轮廓度公差是线轮廓度
指非圆曲线的实际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线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围。
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任意形状的曲面,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面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面面轮廓度
的实际轮廓线,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定的,用以限制实际曲面加工误差的变动围。
项目
分类
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位置定向
公差
平行度
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围。
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符号
简要描述
.WORD专业.
.
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垂直度
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围。
倾斜度是表示零件上两要素相对方向保持任意给定角度的正确状况。
倾斜度公差是:被测倾斜度
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成任意给定角度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对称度是表示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的状态。
对称度公差是:实际要素的对称中心面(或中心线、轴对称度
定位
变动量。该理想对称平面是指与基准对称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共同的理想平面。
同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轴线同轴度
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在同一
线)对理想对称平面所允许的.WORD专业.
.
直线上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轴程度。
同轴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所允许的变动量。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偏离由基准轴线所确定的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围。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位置度
准确状况。
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是表示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在限定的测量面,相对于基准轴线保持固定位置的状况。
圆跳动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地旋转一整圈时,在限定的测量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跳动
全跳动是指零件绕基准轴线作连续旋转时,沿整个被测表面上的跳动量。
全跳动公差是:全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的旋转,同时指示器沿其理想轮廓相对移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WORD专业.
.
G代码
功能:G00定位(快速移动)
G01直线插补(进给速度)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暂停,精确停止
G09精确停止
G17选择XY平面
G18选择ZX平面
G19选择YZ平面
G27返回并检查参考点
G28返回参考点
G29从参考点返回
G30返回第二参考点
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左侧刀具半径补偿
G42右侧刀具半径补偿
G43刀具长度补偿
G44刀具长度补偿
G49取消刀具长度补偿
G52设置局部坐标系
G54-G59坐标系设定
G60单一方向定位
G61精确停止方式
G64切削方式
G65宏程序调用
G66模态宏程序调用
G67模态宏程序调用取消
G7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74反螺纹攻丝固定循环
G76精镗固定循环
G80取消固定循环
G81钻削固定循环
G82钻削固定循环
G83深孔钻削固定循环
G84攻丝固定循环
G85镗削固定循环
G86镗削固定循环
G87反镗固定循环
G88镗削固定循环
G89镗削固定循环
G90绝对值指令方式
G91增量值指令方式
.WORD专业.
.
G92工件零点设定
G98固定循环返回初始点
G99固定循环返回R点
.WORD专业.
篇十六:直线度曲线分析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1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对相关知识做了详细的描述。
二、再说形位公差。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建议你把《机械精度设计基础》里面相关的部分好好看一下。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基础内容: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gongcha形位公差
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3
篇十七:直线度曲线分析
....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
.
..v
..
..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
.
..v
..
..
..线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1a1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1a1。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
.
..v
..
..
..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1b1和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1a1直线于h点,交b1b1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bd=ba+ad则
△oab和△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
.
..v
..
..
..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则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式(6)-式(5),即
整理得
.
.
..v
..
..
..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δ1,ce=δ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δ1=1.0δ,d2=0.25δ,被测导轨长度为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整理得
.
.
..v
..
..
..例如,当δ1=1.0δ,δ2=0.25δ,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0.25,误差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
即两端当δ1=δ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l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
.
.
..v
..
..
..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件法来评定。
.
.
..v
篇十八:直线度曲线分析
....
..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
.
.z
.
...
..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
.
.z
.
...
..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通过上述分析,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的评定结果相同。
3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
在测得的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中,有些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该导轨的误差曲线首尾连线与ox轴重合。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连线法,评定该轨导的直线度误差。由图4可知,o点和c点是曲线的两个低点,也是曲线的两端点,而d点是曲线的最高点。
根据最小条件法,将o点和c点用直线a1a1相连,如图5所示。通过最高点d作直线a2a2平行于直线a1a1。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
.
.z
.
...
..
.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过c点和d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ox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的虚线b1b1和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占两端点。
为了求解占最小法和占两端点值,过d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a点,交a1a1直线于h点,交b1b1直线于f点;过c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轴于e点。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最小法。
由图5可知
而bd=ba+ad则
△oab和△oe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则
.
.
.z
.
...
..
.
整理式(3)得
将式(4)代入式(2),整理得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由图5可知
而fa=ce则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
式(6)-式(5),即
.
.z
.
.
...
..
.整理得
(4)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
在图5中,令ad=δ1,ce=δ2,oa=p;令被测导轨长度为l,则oe=l-p,则
例如,当p=0.5m,即节距为0.5m,δ1=1.0δ,d2=0.25δ,被测导轨长度为l-2m,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
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0.154,即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15.4%。
在上式中,当,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则,整理得
.
.
.z
.
...
..
.例如,当δ1=1.0δ,δ2=0.25δ,高点与最低点相距无穷远时0.25,误差曲线的最在此条件下,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为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大25%。
即两当δ1=δ2,即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值为
由此可见,当导轨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最大可达到100%。
表1列出了导轨误差曲线各点分布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当测量节距p=0.5,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距离相等,被测导轨为不同l值时,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比。
.
.
.z
.
...
..
.
4结语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同侧,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为零,即两种评定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曲线上各点,在曲线两端点连线的两侧,误差曲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等且相距无穷远,则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最大,两端点连线法比最小条件法产生的误差最大可达100%。
由此可见,在生产实际中,评定大型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定方法,十分重要。当误差曲线各点在两端点连线的两侧,首先考虑选择最小条件法来评定。
.
.
.z
上一篇:安监局长座谈会表态发言(16篇)
下一篇:政法委领导班子存在问题(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