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热门7篇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设计思路:叶子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对他们来说,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而玩叶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片的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热门7篇,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1篇
活动设计思路:
叶子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对他们来说,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而玩叶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片的构造、叶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知道不同类型叶片,从叶片联想到叶子和人的关系,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儿童幼小的心灵。在玩叶子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通过观察叶子,联想叶子与人的关系,开扩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等工艺品。
4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叶子,最好是种类不同的叶子。
2教师自备若干叶子。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薄纸板以及胶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笔。
4闪光卡若干(作奖品用)。
5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人活动。
教师举起自己准备的叶子,微笑着问学生:“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你们有吗?”(学生争着把自己准备的叶子给老师看。)
老师接着提议:“我们大家一起举着叶子唱一首儿歌好吗?”
[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观察研究,认识叶子。
1、激发观察兴趣:
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跟叶子熟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大家跟叶子到底有多熟悉。大家可以先分组讨论一下叶子的用处,然后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小朋友知道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讨论。)
2、学生说叶子的用途。
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说得最多的一组每人可以获得一个闪光卡。
[学生除了能说出教材上所列的一些用途,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用处,比如,有同学说到了叶子可以吸灰尘、叶子可以当遮风挡雨等,这些其实就是叶子在环保方面的作用。这样的谈话式教学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观察叶子。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叶子的很多作用,老师很佩服你们,那么,你们有谁仔细地去观察过叶子呢?(学生都纷纷摇头。)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真地观察叶子,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
4、交流发现。
随机点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将有价值的作简单板书。
5、欣赏叶子。
说得真棒,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现在,老师想再给你们看一些你们平时很少看到,或者从来没看到过的,你可要看仔细啦。(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叶子,开扩学生的视野。)
三、发挥想象,制作叶画。
1、教师提议。
小朋友,现在我们跟叶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好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叶子画,用作装饰呢?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最美,最有意思。
(集体制作叶画,教师巡堂。)
2、小组评比。
每组选送一幅叶画参加班级评比。
3、班级评比。
首先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展示台(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及含义,然后由全班民主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环保奖”,分别奖励闪光卡。
四、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的叶画送给爸爸妈妈,课外向爸爸妈妈了解叶子的害处。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全面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2篇
一、老师:
引出活动的主题,提出活动的目的要求。(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 通过这段时间的活动,大家肯定对家乡方言各种方言的存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很多收获想一起分享吧。下面,哪个组先来说说?各组汇报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还可以给他们提问或提建议。
二、交流活动成果,分享活动体验;
1、石岐话方言探究组:(学生课件展示)
组长:大家好,我们组的探究的是石岐话方言。这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设计制定的小组活动方案。我们的活动目标是了解家乡石岐话方言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人群分布特点和发音特点等。我们通过采访同学、上网、询问长辈等方法,知道了家乡石岐话的一些特征。现在给大家展现我们的劳动成果。请看课件。
(学生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里面内容丰富,有采访的录像、照片,以及家乡石岐话的一些发音录音。)
小组成员:我们认为家乡石岐话是家乡城区市民常用的交流沟通的语言,既有分成明显的个人文化风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我们具体了解这种方言的内涵。
师小结评价:石岐话方言探究组制做的课件详细而清楚,让人一目了然。谢谢你们为我们找到了石岐话方言的魅力,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对于他们小组研究成果还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生: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搜集到石岐话由来的历史故事?
生1:我是看到图书馆找到的,看了一个下午,才找到两个,觉得好辛苦的;
生2:我还发动了全家一起帮我问亲戚朋友找的!
生3:我是上网找到的,在百度里输入石岐话由来 ,一搜就可以找到很多 。
师:你们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多途径搜集资料,很棒!接下来哪个组再来说说?
2、沙田话小组活动展示。
队长:
有请我们组采访负责人XXX的解说采访经历。
负责人:我们小组不仅收集了沙田话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人群分布特点和发音特点等内容,还进行三次采访,分别采访了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有街道、社区的大人,发现城区的市民不是很熟悉沙田话。
组员1: 大家想不想看看了解这种方言的地方特色。
组员2: 请大家欣赏图片(出示课件)
队长:不同地区方言是不同民族的一个文化内涵。请欣赏方言小品《我是沙田人》。
组员3:欣赏完小品后,你们是否对沙田话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老师点评:看完小品后,我只想说,方言小品有特色,日后我们在推广方言上可以从这一途径入手。
3、小榄话方言小组活动展示
组长:大家好,我们小组主要探究的是小榄方言的基本情况。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的小组活动方案。首先,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份现在的年轻人对小榄话的了解程度基本情况调查表,准备进入社区去开展调查采访。我们还派了录像呢。(播放采访录像)
师:他们快乐出发了,大家来预测一下,他们不会成功呢?
生:会,因为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
师: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的一半,有道理;
生:我觉得可能不会成功,因为一百份问卷太多了,难度太大了。
师:调查100份问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底结果如何,让我们接着看录相。(播放采访失败录相)
师:看着录像里同学们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老师感慨万千,失败了那么多次,当时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当时觉得很尴尬,也很伤心,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就那么不配合呢?
生:我觉得压力挺大的,不知道任务能不能成功。
生:我当时只是觉得自己的运气好背哦!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们,失败了那么多次后,还会继续调查吗?
生:会!
师:你们真勇敢。到底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播放采访成功的录相)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调查结束后,你们又开展了那些活动呢?
组长:调查结束后,我们一起把所有的表格进行整理、统计。(课件呈现活动照片),制作出了很多的统计表格。
活动分析→总结小榄方言特色。
师小结:
你们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有调查采访、统计分析、拍摄录相等,资料非常全面。
生: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以前老是觉得调查采访好难,经常碰壁,你们的调查采访那么成功,有什么经验啊给我们传授一下啊。
生:我觉得我们成功了,是因为我们全组同学齐心协力。
生:要去那种菜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采访调查容易成功些。
生:我有一个小秘诀可以告诉你们,那就是一定要有礼貌,而且嘴巴要甜一点,看见阿姨就说阿姨你好漂亮的……
师:对呀,调查采访要有礼貌、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对象,这些对于调查采访都非常重要。
组长:
其实,我们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我们的调查表格设计有点不合理。
师:可以把表格给我们展示一下,看看哪里不合理。(投影出示表格)
生:问题太多了,填完需要的时间太多,所以别人不愿意接受采访。
生:问卷要写的字太多了,应该尽量让人划“√”。
生:
调查表格还应该在提问题之前写好采访目的、问题后写好谢谢您的配合等。
师:大家讲得真好,制作好调查问卷表格,为调查采访做好充分准备,这也是调查采访非常重要的地方。你们能总结反思不足,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哪个组来汇报呢?
4、古镇话小组活动展示
组长:大家号,下面我们为你们展现推广古镇话的小册子,请大家提意见。
(小册里面有小组成员制作的画册和电子报、海报、手抄报、建议书等。)
组员(2):活动中我们几位同学根据搜集的资料、图片等,以“爱我家乡方言”为主题,合作编辑了几份手抄报,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接着展示手抄报
1.实物投影。
2.演示电脑制作打印的小报。
(生边展示,边逐一介绍手抄报的“报名”,主要栏目及版面设计)
师:一份小小的手抄报,凝聚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无论是亲手抄写的,还是电脑打印的,都制作得非常精美。在让我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审美的熏陶。
其他同学课后也可以去试一试。
师:从资料的查找、内容的编排到封面的设计,两本小册子凝聚了一组同学的艰辛与汗水,真不错!
组长:所以,我们组认为,我们又找到了古镇话方言值得保留推广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方言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谢谢。
师小结:确实,我们所以家乡方言很有特色,方言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三、反思活动成果,提出合理建议
1、谈本次活动的不足:同学们, 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在探究家乡方言各种情况的同时,有没有发现,家乡方言,它是否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呢?
生:我觉得方言仅限于当地原居民沟通的语言,很多来自外地的外地人听不懂,有一些甚至来了家乡十年也不会听,没有入乡随俗。
师:讲得很对,推广地方方言存在着地域的局限性。
2、学生提建议:
师:既然大家发现了方言存在的不足之处,那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请各组讨论一下,然后拍一个代表发言。
生:方言太多了,某些方言的不规范、没有记载资料。建议有关部门对方言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整理保存。
生:为了把代表我们地方文化一部分的方言文化保持、推广下去。建议有关部门编出一套系统的《家乡方言词典》;
家乡的童谣非常有特色,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收集并整理,不要让它永远消失,那是我们宝贵的地方文化。
生:建议学校进行流行方言掰歌、双簧、唱童谣、童谣Flash制作等比赛,不仅推广了方言,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音乐等方面的素养。
3、师小结。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课后我们把它完善成建议书,寄到相关的部门或单位。刚才向电视台提建议的两个组可以合到一起些建议书。
四、总结活动收获,提出新的希望 。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努力下,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总的来说,这是一次调查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友好,家乡方言的丰富多彩,领略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不同文化,体味到家乡外地移民的文明发展、和谐发展,感悟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团结。刚才大家谈到了还有很多新的活动要进一步开展,期待同学们、也相信大家以后的活动会开展得更成功。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3篇
一.课题的确立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将这些钱用在刀刃上,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们年级开展以《我的零花钱》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认识到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的实施
(一)活动准备阶段:
A确定研究内容:
1、放录像导入课题:
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着小卖部的门口,拿着玩具玩。
2、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3、学生讨论,归纳研究内容。
师:这些同学的钱是从哪来的?又是谁给他们呢?都买些什么呢?家长的月收入情况怎样呢?
生讨论,根据发言归纳出:
(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
(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
(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B组织活动小组
活动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们开始自愿组成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有好多同学喜欢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很少的同学愿意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原因是感觉对陌生的家长不敢交流。还有的同学喜欢和本班同学在一起,这就出现有的小组人员很多,有的小组人员寥寥无几。
于是,我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其实,调查家长很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有自愿参加家长收入的同学也主动的拉起了“伙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又重新认识了周围的同学,自愿结合,自主协商,很快组成了新的活动小组。全班共分为六个小组,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两个小组,调查零花钱用途的一个小组,调查家长收入的两个小组,关于调查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一个小组,每小组8个人,共48人。男女比例基本合适,每组选出了组长,初步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
我的零花钱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本次调查仅作为一种了解,希望您认真选择,请在()里打“√”,可以不写姓名。谢谢你们的支持!
1、你的零花钱来源主要是(可多选)
A、家长给()B、亲戚朋友给()
C、压岁钱()D、其它()
2、你每天的零花钱数额在()
A、1元以下()B、1-2元()
C、2元-3元()D、3-5元()E、5元以上()
3、你的零花钱是否够用?
A、够()B、不够()
4、如果不够用,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家长要?
A、给家长讲清理由再要()B、又哭又闹()
C、编个理由向家长要()D、其它()
5、你有存零花钱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6、你的零花钱主要用在什么地方?
A、零食()B学习用品()C、玩具()
D、上网玩游戏()E、其它()
7、你使用零花钱时有没有计划?
A、有()B、没有()
家长问卷: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的答案对我们很重要,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真实填写,可以不写姓名。谢谢你们的支持!
1、您的家庭月收入(请在相应位置打“√”)
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以上
2、家长职业(请在相应位置打“√”)
孩子的爸爸:
知识分子或干部工人农民个体户无职业其他
孩子的妈妈:
知识分子或干部工人农民个体户无职业其他
3、您平时给孩子零用钱是()
A、孩子要就给B、了解孩子需求后再给
C、只要孩子身边有钱,别的不管
4、您每月给孩子的零用钱大概在()
A、10元以内B、10—30元C、30—50元D、50元以上E、不固定
5、当您的孩子每月的零用钱不到规定时间就用完了您会()
A、再给B、不再给C、根据情况而定
6、您孩子零花钱的支配:()
A、孩子自己支配,您从不过问
B、经常落实零花钱的去向
C、偶尔过问
7、在给孩子零花钱时,您有没有向孩子渗透“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思想教育?()
A、经常B、偶尔C、从不
2、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3、数据整理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三)汇报交流阶段
根据调查的方式和结果,采用多种方式准备向全班汇报交流。
在全班交流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不限形式,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课上,有的用幻灯片,有的用相声、也有的用小品、还有的用“三句半”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在这其中,有他们调查的方式,在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克服的过程,还有调查后的收获,也有经过调查、整理好数据后对结果的展示进行了创新。比如:调查零花钱来源和数目的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条形统计图,并且让学生当堂计算出全校学生每天共有多少零花钱,每月共有多少零花钱,每年共有多少零花钱,这些钱能支持多少贫困儿童上学?并让学生谈谈想法。平时每天不起眼的1-2元的零花钱通过计算,得出了惊人的大数据,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强烈的震撼。还有,调查零花钱用途的小组根据调查结果算出每样所占的百分比,并制作成了扇形统计图。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这节课有效的与数学学科进行了密切的整合,真正达到了“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活动目的。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4篇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认识到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并进行了各项活动,有的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深入到同学中去进行了调查,也有的带着问题深入到家长中去进行了采访,还有的亲身体验了家长的工作情况。那么,你们小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在一起,来进行汇报和交流。(出示课件:我的零花钱)
教师出示自制的金色和银色的奖章,并出示评价表,要求:每组汇报后,根据评价表上的要求进行打分,本组不评本组。
哪组想先汇报?
【二】分组展示
A开心数源组: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1、组长介绍任务,调查方式,并展示调查问卷。
2、用“三句半”的形式汇报部分成果
3、汇报统计的结果
4、边指边介绍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分步骤展示)
5、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分步计算。
6、学生谈感受
师:通过“开心数源组”的同学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汇报,组长还引领大家进行了一些计算,得出了惊人的数目,那么这些钱是怎么用的呢?哪组调查了这方面的内容?
B阳光探究组:调查零花钱的用途
1、组长汇报调查内容、方式。(展示调查问卷)
2、汇报第1题的调查结果,并算出各项所占的百分比,最后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分步骤展示)
3、根据扇形统计图各项所占的百分比来分别介绍并评价。
4、汇报其它两题调查的结果
5、组长小结。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同学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呢?有没有调查家长收入情况的?
C五彩智慧组
采用发调查表的方式采访家长。
1、组长汇报调查内容、方式。(展示调查问卷)
2用“相声”的形式汇报部分成果
3、汇报采访中遇到的困难
4、汇报采访后的收获
5、组长总结
D快乐实践组
采用采访家长和体验家长工作的方式来进行此活动。
1、组长汇报调查方式
2、汇报体验家长工作后写的日记:
3、①放录像片段
②问:同学们,看了我们小组的采访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不能结合你们的家长工作情况来谈谈呢?
生说
③小结
4、小组长总结。
【三】合理使用零花钱
师:我们同学手中的零花钱除了家长给的,在过年时,亲戚朋友也会给一些压岁钱,这些钱怎样使用才更合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小品:
1、七彩花朵队表演
2、出示小品中两个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让学生说说那个用的比较合理?比较有意义呢?为什么?
生说
3、组长小结。
4、师:听了各组的展示汇报,又观看了有趣的小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合理的使用零花钱呢?请各组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出示:
合理使用零花钱:
1、买学习用品。
2、适当储蓄。
3、捐给贫困山区儿童。
4、有计划、有节制、有目的的花。
【四】评价
把调查表收回,分组统计分数,评出前三名为一等奖,奖励金色奖章。其余两名为二等奖,奖励银色奖章。
总结:同学们,通过本学期对有关零花钱的调查活动,老师希望大家上了这节课后,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做个理财的小能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合理使用零花钱,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五:活动后的收获
如果任由孩子们自由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用钱的欲望会越来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钱会永无止境,而且还会从小养成不节制、乱花钱的习惯,长大了父母再有钱也不够孩子用,何况父母的年纪会大、孩子还得自食其力呢!
通过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家长,孩子都有了不小的收获。
首先,我们规范了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到了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通过调查家长,有些家长也意识到孩子乱花零花钱跟自己太溺爱孩子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还感觉孩子们成长了好多,有些平时不爱和别人交流的同学,通过这次活动,也锻炼了自己社交的能力和表达口才的胆量。在活动中学生还掌握了很多分工、分析、调查、统计等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对他们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通过活动,学生更加体会到父母挣钱确实不容易,自己花的真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从活动后还可以看到,孩子们更有爱心、孝心了。更主要的是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5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重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难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用到的粮食以及设计想法。
四、媒体欣赏古诗《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粮食名称:
用途及价值:
学生作品展示:(粘贴画)
教学设想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认识粮食,不了解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乱扔食品,浪费粮食等一些不良行为而进行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粮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一样价值,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达到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首先,检查实践调查情况,让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表达出来,说出各种粮食名称,再通过小组展示实物,认识各种粮食,使名称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加深认识。其次通过个人展示粮食,并说出它的营养价值,加强学生对粮食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然后,小组内交流展示粮食粘贴画,加深认识粮食与美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全班展示各组优秀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爱惜粮食。运用班班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整节课井然有序,效果显著。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方言》。
教材分析:“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更是丰富,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国各地的方言,重点是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活动,正确认识方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应用普通话。
3.感悟家乡的民风民情,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动态生成、以学定教。
教学模式:三动三发”动态生成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课堂进行讨论。
3.flash课件,《倒鸭子》、《猫和老鼠》兰州方言版等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动画激趣:同学们,你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兰州方言进行了配音。兰州方言和我们本地话属于同一个西北方言语系,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乡音。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那么说到家乡,家乡的语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出示)。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人们把这种地方语言就叫做“方言”。板书课题6.《家乡的方言》
二、说家乡方言,感受方言特点。
1、谈话交流:同学们,大家会说家乡的方言吗?是否喜欢说家乡的方言呢?今天我们就开展一个闯关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队,看哪个队闯关表现更好。
第一关“说”:要求:把下边这句话用你的家乡话读出来“我的家乡是金昌,我爱美丽的金昌。” 当然如果你的家乡是其他地方也可以说成“我的家乡是**,我爱美丽的**。”
师:刚才在大家讲话中,听着、说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我国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中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是那些身在他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第二关“写”:比一比,谁写的方言土语词汇量最多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29页家乡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表。
合作学习要求:
1、由小组长组织讨论,组内同学可依次发言,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相互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长记录表中。
2、全班汇报交流时,由小组长代表本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其他成员补充。然后全班交流。
第三关“听”:我说你来猜
师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1.方言词汇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普通话词汇
波罗贵---膝盖 囊囊---口袋
阁老池---腋窝 米人---女人
(撅)撅片---脚 瞭卡---看看
河马鼓肚子---蝌蚪 丫头子---女孩
木有---没有 娃蛋子---男孩
哈来---下来 宣荒---聊天
(海)海克楼---鞋 龙村---农村
鹤板---黑板 后舍---傍晚(晚上)
要求2.出示普通话词汇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方言词汇。
前额---天目梁
昨天---夜了个
前天---前那日
口渴—炕着
小鸟---巧啊子(巧儿)
自己---个家
青蛙---懒瓜瓜
他们、别人---夹们
不聪明、傻瓜---勺着尼
感冒时流鼻涕---鼻啦海统地
就是(同意他人意见)---干就么
旁边---傍个尼
称赞、特别好---赞劲
背心--夹夹
干吗去呢?---组啥起尼舍?
第四关“懂”:
你能读懂下边这段话吗?
前那日么是夜呢个设,我料见了树上蹲着两个“巧儿”,公巧儿对母巧儿说:“但,波人挤着,你往那木挪卡设”,母巧儿说:“但,你勺着呢么,我一挪干就跌哈起了么”
2、小结:同学们,通过说方言、写方言、听方言,你们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在同乡中讲方言亲切顺口,并且不同方言都有各自的魅力,说方言,既能传递浓浓乡情,又能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板书: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言?(出示课件,简单介绍方言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我国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仅汉语方言就分为七大类:一是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
(4)江淮方言。二是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
三是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四是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五是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六是粤语,粤语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六是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的边缘地带,以广东东部的梅县话为代表。
过渡:在生活中有时候说方言让人很亲切,但是因为方言不同,也常常带来一些麻烦,有时候还会闹误会。下面再看个视频短片看看当方言遇到普通话闹出什么笑话?
三、了解方言交流的障碍,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1.请看视频《倒鸭子》
2.设置疑难,引导学生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看了这个《倒鸭子》视频短片你有什么感觉(或者说你觉得方言好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是啊,同是中国人,就因为方言不同,交流起来怎么就这么难。)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为什么?
3.感受讲标准的普通话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不分场合,一直讲方言,就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但要讲普通话,而且要讲标准的普通话。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板书:讲普通话 标准通用 架起沟通桥梁)
4、体会方言对人们生活的利弊。
你认为说家乡话好呢?还是说普通话好?
出示三种观点,让学生选择:
观点一:在家乡与人交谈,还是说家乡话好,听起来亲切。
观点二:人人都应学说普通话,这样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能听得懂。
观点三:会说家乡话,也学好普通话。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单小结方言的利弊: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植根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可以举例比如一些地方戏曲如秦腔、越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等等,如果全改成普通话应该就没人听了)。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方言不利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最后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各有优点,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板书:方言 在家乡;
普通话公共场合)
四、总结内容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归纳明确:方言和普通话各有优点,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了家乡话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五、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与同学交流。(四川、河南、陕西、东北。)
2、学说几句家乡的方言。
3、教爷爷奶奶说说普通话。
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方言》。
教材分析:“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更是丰富,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国各地的方言,重点是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能力与技能
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知识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动画激趣:同学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我们的家乡话进行了配音。是啊,(课件出示)(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这种地方语言就叫做方言)。板书课题《家乡的方言》
二、说家乡方言,感受方言
1.谈话交流:同学们,大家会说家乡的方言吗?现在就让我们用家乡的方言介绍自己、介绍家庭讲小故事。
2.出示课件小故事,让学生用方言读故事。
3.刚才大家用方言介绍了自己,你感觉用方言说话怎么样?
4.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方言?
5.小结:是啊,在同乡中讲方言亲切顺口,并且不同方言都有各自的魅力,说方言,既能传递浓浓乡情,又能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6.你还知道哪些方言?
小组交流收集的方言词语幷说出对应的普通话完成课本29页表。然后全班交流。
7.出示课件,补充方言资料。
过渡:但是因为方言不同,也常常带来一些麻烦。
三、了解方言交流的障碍,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1.课件展示笑话,学生谈感受。
2.设置疑难,引导学生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这则笑话,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是啊,同是中国人,就因为方言不同,交流起来怎么就这么难。)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为什么?
(板书:讲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 )
3.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在家乡要讲方言,那在什么情况下讲普通话呢?
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但要讲普通话,而且要讲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可以打破语言沟通障碍。
四、拓展
再读普通话版的小故事。
五、总结内容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方言和普通话各有优点,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了家乡话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板书设计:
家乡的方言
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家乡)
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公共场合)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11篇
下一篇:七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