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备课教学设计7篇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备课教学设计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图形》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实现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
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光我们人类爱美,动物们也爱美。上节语文课我们就认识了一只这样的动物,请齐读课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读出它的特点来。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爱美”来品读这则寓言,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品读课文
1、自由读1——1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现梅花鹿爱美的句子。然后想一想:从中都读懂了什么?
相机出示,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1)、“嗬,这身黄色皮衣油亮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2)“嘿,我的角枝枝杈杈的,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若是像猴子那样,顶一个毛茸茸的秃瓢儿,真羞死人了。”
(3)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双腿,不禁撅起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有点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若是它更美丽些,我不就可以当个的芭蕾舞演员了吗?”
2、分角色朗读1-11自然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默读12-16自然段。体会角和腿起的作用
4交流:梅花鹿的腿起了什么作用?角起了什么作用?
5齐读:“唉,我真糊涂!我原来讨厌的四条腿,跑起来那样有力,可以救我的`性命,而我赞美的角却如此不争气,今天是丧命在它手上了。”
6、引导学生给故事续编结尾。
7、交流想对梅花鹿说的话。
8、交流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设计意图: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哲理,强化体验。)
三、拓展
这则优美的寓言选自《伊索寓言》,让学生课下能走进《伊索寓言》阅读原文,并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让更多的人感悟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训练复述能力,加深理解)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3篇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
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学习怀素那样积极上进,把字写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题
简介:怀素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善写草书,有草书《四十二章经》、《千字文》流传于世。他的字飘洒自如,对后人影响很大。他是怎样成才的呢?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出示课题:怀素写字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将不懂之处打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
生字:gǔhéjìnxiānyàngrì
古时和好上进先看这样日子
chánghòushū
长生以后书法家
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4、课文分几自然段?
5、分小组朗读自然段,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所有生字,自读,同桌互相指正。
2、指名读,正音,组词。
3、怎样记住这个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教学后记:学生能认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毛笔字(六年级学生),导入课文:这幅毛笔字写得好吗?你们知道他化了多久才能写成这么漂亮?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怀素写字》,板书:怀素写字。看一看他是怎样练字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抽个别学生读。
(2)小组长检查家长签名。
3、细读课文,体会课文意思。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抽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②教师问: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也一样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②教师问:怀素是怎样学写字的?
(3)齐读第四自然段后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读课文,体味课意。
四、学习生字,认真书写。(课堂练)
1、教师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指导字形结构,及正确的笔顺。
2、学生写字,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外延伸。
课后想一想该怎样写字才可以写得漂亮,并写一张交给老师作为评比。
教学后记:这次的写字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认真了很多。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分析
本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材分析
教学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从而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比较明确。教学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落花生》一文中学习到的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菊花的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花吗?你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华的课文——《丑菊》(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在读文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3 同位互读,检查读音。
4 自由读课文,思考:
(1) 作者为什么要种丑菊?丑菊起初长得怎样?作者有什么看法?
(2) 从那些句子看出丑菊不丑,而且还非常美丽、可爱?
(3) 通过种丑菊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应该向丑菊学习什么?
三、小组谈论,汇报学习情况。
1 汇报第1题。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2 汇报第2题。
(1)课件出示:“起初,叶子中夹了个绿绿的花苞,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播放丑菊长出了绿绿的花苞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此句。学生练读,分组朗读。
(2)课件出示:“又耐心地等了几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片花瓣展开一层又一层,虽然只有铜钱大小,却显出了它的娇小、美丽。”播放丑菊的花苞中透出一点黄色,已有黄豆大小及花儿开放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感情。学生练读。
(3)出示“最让我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像收伞似的自动合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心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学生练读。
3 讨论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说说你最喜欢那句话?为什么?
(4)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四、学习写法。
作者把丑菊开花后的情形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有些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文中把种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很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五、比较写法。
这篇课文与《落花生》在写法上有升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丑菊》和《落花生》都是借物喻理的文章。《落花生》是通过介绍其特点,赞美奉献精神;《丑菊》是通过种菊的事,赞美了丑菊不图虚名、注重实际的美好品质。
六、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抄一抄。
作业设计
用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写出它对你的启迪。
板书设计
丑 菊——名可以丑
娇小、美丽、可爱——实一定要美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就连火车上都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用乘法的知识解决乘火车中的数学问题。想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乘火车)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内容:教材32~33页。
自学时间:3分钟。
自学要求: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
思考问题: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2、反馈交流。(学生汇报)
3、出示问题,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4)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改编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试题。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1、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1、2、3、4题。
2、课本第33页第二题。
3、总结方法: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加低位进上来的数。
四、练习达标,拓展提高
1、教师出题:4351×4= 8972×5=
2、回归学习目标。
3、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小学备课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丑菊名丑实美的品质。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文章借丑菊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题入手,谈话导入
围绕课题中“菊”,说说你知道哪些“菊”,有什么特点?
(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为理解“丑菊”名丑却实美这一主题思想作铺垫,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由疑促思,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大胆提出疑问。归纳并整理,如:“丑菊”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真的很“丑”?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样的?作者借“丑菊”要表达什么?“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是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进行点拔,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思想的深度。
(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以整体入手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肥心中的疑问大胆提出,让这些问题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大门的钥匙。)
3.细读课文,分析并解决问题。建议学生们先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去自己分析问题,然后将自
已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经过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及习惯。)
三、激发兴趣,探究特点
1.联系实际,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2.讨论讨论:《落花生》和《丑菊》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你从这两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及时的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使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能力。)
四、积累语言,感情朗读
由学生自己选择读自己喜欢的词、句子、段落。
五、实践活动
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选择一种对你有启发的事物,想想你体会出的道理并说给你的父母听听。
板书:
丑 菊
沉睡一年
绿豆大
打花苞
黄豆大 名丑实美
铜钱大
开花 几十片花
昼夜之别
上一篇:2023年度卖泥塘教学设计必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