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诗教学设计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诗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诗教学设计8篇

诗的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3、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家在哪儿?

2.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家。(电脑放小动物的叫声音乐。)

3.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有自己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七课《共同的家》。(电脑出示课题:共同的家)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⑴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要读准字音。

⑵把课文多读几遍,看谁先能读通顺。

2.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评读课文。

⑴自己仿照老师再读两遍课文,准备一会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华。

⑵指名展示读;
其他同学评读;
教师适机范读。

4.小组学习课文。

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读一遍课文。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班内交流汇报。

⑴由小组内推荐代表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机用电脑出示动画: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地球上生存着万物。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永远幸福地拥有自己的家呢?

6.句式练习。

⑴(课件出示):

白云的家是(蓝天)。小鸟的家是(树林)。

鱼儿的家是(小河)。种子的家是(泥土)。

我们共同的家是(地球)。

(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答对了,课件上就出现小动物对其进行表扬。)

⑵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

小河是()的家。泥土是()的家。

大山是()的家。()是()的家。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说一说将来哪儿是谁或什么的家。)

7.美读课文。

⑴我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通过联想还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学的很棒!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再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动作,看谁读得好。(自读)

⑵指名配乐美读课文。

8.背诵课文。

⑴谁能像老师一样,不看书,给电脑上的画面配上课文中的解说词?(电脑出示课文内容的画面,老师朗诵课文。)自己先练一练。(练习背诵)

⑵(电脑出示配乐的课文内容动画)指名配解说词。(背诵)

三、课后延伸:

“树林是小鸟的家”,有些小鸟就把自己的巢建在大树上,树婆婆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多高兴呀!它会对树婆婆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课下读读121页的选读课文《树婆婆》。

反思: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

在教学完整首诗后,我设计了一个延伸环节: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对学生来讲,蓝天不仅是白云的家,也是月亮,星星的家,是太阳的家,……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

诗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能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3、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涵义。

2、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知道人类破坏着大自然,也正努力改善着大自然。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

观察草坪中栖息的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家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物的家园

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出示企鹅、狮子、海龟、仙人掌。

提问:这些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出示南极洲、非洲大草原、海洋、沙漠的图片。

提问:你还能说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二、认识生物的栖息地

1、提问:为什么企鹅喜欢生活在南极、海龟喜欢生活在海洋呢?

小组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讲述: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出示学校草坪的图片。

提问:这是学校实验室前面的草坪,大家猜测一下,草坪会成为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学生作出猜测。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呢?

师:在观察草坪时,请大家将发现的生物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单中,(出示记录单)。对活动记录单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在观察草坪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观察草坪,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认识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刚才有的小组在花朵上发现了蜜蜂,蜜蜂在花朵上忙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讨论:蜜蜂需要从花那里获得蜂蜜,那么花需要蜜蜂吗?为什么?

出示生物间伙伴关系的图片。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生物是如何合作生存的。

谈话: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伙伴、朋友)

揭示:伙伴关系。

2、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除了有伙伴关系外,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揭示:敌对关系。

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

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

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有些成为了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但不管怎样,这些生物的存在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四、知道人类的活动影响着生物的家园

讲述: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园现在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生物的生存呢,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改变大自然的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

出示相关图片。

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讲述:人类确实对大自然造成了破坏,但我们也正努力地改善着大自然,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诗的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诗的教学设计 第4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仿写句子。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 ;

教法 质疑、引导、点拨。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

二、 讲读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

“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

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诗的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

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五、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六、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八、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诗的教学设计 第6篇

一、 课堂目标

1、 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亲想爱,友好相处的道理。

2、 渗透法识字,随文理解生字词。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4、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爱满天下”。

2、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3、 理解两首小诗的含义以及对学生们的影响。

三、 教学准备

1、 多煤体课件。

2、 简介教育家陶行知。

四、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教育家陶行知(他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救国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校长时巧用诗歌教育孩子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难忘的小诗

3、齐读课题

(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学习工具(字典),读通课文,读准生字,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同桌互查:生字是否会认,课文是否读通。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难、弱、朗、和”。)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重点指导书写。

(1)“难”的右部与“住”的区别。

(2)“免”与“兔”的区分。

(3)“既”的右边不是“无”。

(4)同是左右结构的字,“难、陶、注、胆”左边要写窄一些,而“弱、朗、既”以竖中线为界,两边基本上一样宽。

(5)教师相机指导范写。

(6)请学生在书上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

(7)评一评,反馈,交流学生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1、读生字词,给生字扩词。

2、小组互相帮助,牢记生字。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听范读(播放范读课件)边听边思考:

(1)育才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工友为什么能够相亲相爱的像一家人?

(2)学生们争吵后,陶校长是怎么做的?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轻读,注意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不同的语气。

从“毕竟”“难免”“不训斥”“也不责怪”“不动声色”“注视”这些重点的词句中,体会陶校长对学生的爱。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摩擦自有好办法。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3、 学习课文3~6自然段。

(1) 指名读。

a、发生争吵后,陶校长是怎么做的?

b、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陶校长的办法好?

c、陶校长的做法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全班交流反馈。

a、陶校长的诗:

你打我,

我打你,

打来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来打自己。

(从这首小诗中,同学们认识到吵架双方都被骂,明白吵架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b、学生和的诗:

你打我,

我打你,

打来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这些都是生活中难免的纠纷,而这些小诗在学校里流传,使育才学校的老师

同学和工友相亲相爱。)

4、 学习第7自然段。

(1) 齐读最后一段。

(2) 说说这两首小诗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像)

三、扩展延伸,创造思维。

结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也来和一首类似的小诗。如:踢、画、瞪……

你踢我,

我踢你,

踢来踢去,

只是借人的腿踢自己。

四、作业设计。

1、写字练习。

2、自创小诗。

板书设计:

朗读:《骂人》 相亲相爱

爱满天下 终生难忘

和诗:《打人》 终生难忘

诗的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的:

1.会写“给、母、节、送、首、争、先、句”8个字。会认“献、诗、准、备、礼、物、猪”7个字。认识3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教学重点:

1. 会写“给、母、节、送、首、争、先、句”8个字。会认“献、诗、准、备、礼、物、猪”7个字。认识3个偏旁。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妈妈)小朋友们,你喜欢你的妈妈吗?你能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妈妈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叫做《献给妈妈的诗》。

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在文中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在生字下做记号,并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座互读,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三.通过“鸡毛信”游戏,巩固生字认读。

1.小邮差给每一组送去一封“鸡毛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读生字词,都读对的小组完成任务。

2.小组间互相检查完成任务情况,为优秀小组插上红旗。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母亲节是哪一天?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创设情景,老师问:“小朋友,献给妈妈的诗写好了吗?”“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首”。

2、指名生分析“首”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首”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自己读第4自然段,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指名读,相机指导体会“大声读”、“最有感情读”、自豪地说。

2、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学生再反复讨论,想象平时小兔子、小老鼠、小狮子的妈妈会怎样对自己的孩子?从中感受到,因为有了妈妈的关爱,小动物们的心里才充满了爱。在这些孩子的眼里,妈妈就是最勇敢、最强大、最温柔、最美丽的人。

3、是呀,说起自己的妈妈,大家多么自豪。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假如请你说一句赞美自己妈妈的话,你准备说什么?(播放音乐,渲染亲情氛围,大家静静想一想。)在此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结合课文内容,在此强调自豪、大声、有感情等课文中的情景。

4、教师已经完全融入到孩子们赞美妈妈的情景中,由衷地发出了感叹:(范读文中最后一节。)小动物的老师也会这样说——引读最后一节。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好妈妈!

5、朗读全文。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以后的生字,相机组词。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本课要学会的字。

3、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14、献给妈妈的诗

小兔子 我的妈妈最勇敢

小狮子 我的妈妈最温柔

小黑猪 我的妈妈最美丽

小老鼠 我的妈妈最强大

诗的教学设计 第8篇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
有5句话句式相同;
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板书:略。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完整版】

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集团上下要严格执行集团相关会议管理办法,本着务实高效原则,切实减少各类会议活动,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严禁走形式、以会议代替落实。严格会议审批程序,集团、二级单位的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