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教学设计手指6篇
教学设计手指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手指6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手指 第1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略)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
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教学设计手指 第2篇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研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看看你们的手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说,这五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丰子恺的文章《手指》,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板书: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搔痒秽物堂皇窈窕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
2.边读边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师谈话过渡: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一读,再经过你的理解,在小组内讨论后,填入表格内。(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感悟描写手指的方法
师谈话过渡:手指是自己的,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手指,读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体会这些手法的好处。
五、紧抓重点,深化主题
师谈话过渡: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那么本文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在哪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和一则有关手指的歌谣,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大家肯定都听过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那么咱们这五根手指之间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短短的课本剧,呆会表演给大家看。
七、总结
小小的手指会让作者有如此的人生感悟,那么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呢?课后试着去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
手指{}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教学设计手指 第3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
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
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教学设计手指 第4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看似很平凡的人和事,都能给我们以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的五根手指,对于它们的存在,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吧。可这平凡的手指却也能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同学们,请你把你们手伸开,谁来说说,哪根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畅所欲言,氛围活跃起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看看作者丰子恺先生在文中写了什么有意思的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根据自己的预习,查找资料。来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口头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讲出分段原因。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具体描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你最喜欢哪根手指?为什么?从这手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讲出手指的优缺点)(引导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迁移应用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
2、你还能想出哪些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感悟?请试着在书上写上一句话,让它成为自己的座佑铭,以此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
五、思维拓展
表演课本剧,请五位同学根据书中手指的不现特点,表演课本剧《手指》。
教学设计手指 第5篇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平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
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
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教学设计手指 第6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2.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手指》。
2.齐读课题。
3.引导全班读“导读”。
4.指名反馈:读懂这篇文章,就是要弄懂哪两个问题呢?
二、同桌交流,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提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3.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同时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启示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并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升华内涵。
(1)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支撑等。)
“团结就是力量”
(2)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都是高尚的,值得尊重和尊敬的。
c.火箭上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少不了其中的任何一环,任何一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只有每个直接和间接参与者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d.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你喜欢读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意味深长:受到深刻启发有趣:语言幽默、生动。(拟人、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快速找出这类句子,朗读回味。)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进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六、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手指 教学设计手指6篇 教学设计手指(推荐6篇) 手指教学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