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新高考(精选文档)
广东新高考第1篇完善高考报名政策。一是严格考生报考要求。20XX年起,户籍从省外迁入我省的学生在粤报名参加高考,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须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往届生须符合毕业学历和户籍迁入时间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新高考,供大家参考。
广东新高考 第1篇
完善高考报名政策。一是严格考生报考要求。20XX年起,户籍从省外迁入我省的学生在粤报名参加高考,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须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往届生须符合毕业学历和户籍迁入时间要求。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报考。
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一是严格学生户籍审核。联合公安部门,严格审核考生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我省情况,杜绝户籍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二是严格学生学籍审核。学生学籍系统数据直接对接高考报名系统,通过系统直接比对考生学籍信息。
三是严格学生实际就读情况审核。进一步压实市县教育局学籍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辖区内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和实际就读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一生一籍、人籍一致、籍随人走”要求。高中学校要对学生学籍管理负直接责任,审核结果由校长签名确认,杜绝“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在校不在册”的学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一是加强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建设。20XX年,全省所有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及考场要全面完成电子监控系统高清升级改造工作。二是加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出台我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新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统一按新标准建设,原有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逐步按新标准升级改造。
全面提升普通高考考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20XX年起,全省各地、各考点须全面实施高考无纸化体检。二是继续推广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各地市要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试点工作。20XX年,新增普通高考考点及设备更新的考点全部推行考生入场人脸识别技术验证考生身份,并确保人脸识别设备与省考试指挥中心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对接。
三是加强省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20XX年推动包括试卷运送、考务培训、考务指令、考务人员管理、考务通知公告和考试信息上报等高考考务各环节纳入考务综合管理平台,提省高考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加大体育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力度,提升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水平。
积极推进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工作。结合新师范建设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争取教育部支持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招生章程公布、招生计划执行、招生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管理,推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优化调整普通高校招生批次设置及志愿填报。进一步优化航海、轮机、护理等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及专业的录取批次安排。对有体检、政审、面试要求的政法类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军检院校栏中填报志愿,实行梯度志愿。
进一步完善单设招生代码管理。20XX年起,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招生专业单设招生代码。
拓宽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招生通道。一是围绕当前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缺口较大的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遴选部分高校和专业参加试点,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考核。二是逐步增加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院校及专业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深造机会。
扩大春季高考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一是20XX年起,省内各高职院校安排春季高考的招生计划原则上要达到年度招生计划的75%以上。二是省内各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须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对于未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专业,原则上不允许安排在夏季高考招生录取。
深化中高职贯通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招生办法,继续扩大高职院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采用“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方式开展,中职学段独立编班开展教育教学;高职院校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在中职学段选定3至5门课程开展过程性考核,强化职业技能要求。完善五年一贯制全省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办法,规范并优化高职院校开设五年一贯制专业设置条件。
严格高考加分政策适用范围。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招〔20XX〕6号)政策规定,省招生办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部门进一步细化我省高考加分政策执行的工作措施,严格实施区域,严密工作流程,确保我省高考加分政策严格按粤招〔20XX〕6号文件执行并落到实处。
增加我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和比例。20XX年,继续扩大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地方专项计划安排在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填报志愿,单独划线,实行平行志愿,与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同步录取。
加大“高考移民”治理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高考报名政策,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严肃查处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及“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等“高考移民”行为。继续在全省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开通专项治理举报邮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管理,对查实的违规报考将严肃处理。(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广东新高考 第2篇
“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先确定选物理还是历史
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确定选择物理还是历史。如果确定选择物理,物理科目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另外的4选2中,是选择偏记忆的政治、生物,还是偏逻辑推理的化学;同样,如果选择了历史,4选2的科目该如何选,一定要搭配合理。小助建议,如果不是特别偏文或偏理的学生,可以将要求逻辑能力和记忆能力的科目搭配选择,既减少了背诵量,又不用整天埋头苦算。当然,对于顶尖学生而言,他们最终有很大可能选择纯文或纯理的组合,而这部分同学主要思考的其实就是文理的选择。
2、根据目标专业及未来职业规划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应当立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所以小助建议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可以按照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高校录取专业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考生在选科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3、 注重高校平台价值
确定专业时也一定要考虑院校,很多专业之所以好,不是专业本身好而是顶尖的大学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优渥。因此对于本科生而言,往往选择学校更重要。如果你的实力确实够硬,可以选择进军“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但如果自身条件不足以支撑,建议选择一流大学里的专业,毕竟高中选择的专业距未来走上职业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广东新高考 第3篇
学围棋要先学本手,然后才可能出妙手,不然的话就会出俗手,把一盘好棋下烂。学下围棋先要打好基础,然后才能花样翻新,有所创造。不光围棋如此,学习文化,搞建设都是这样。
学文化也是要从基础开始的。不练好笔画,不学习字的框架结构,怎么能写出一笔好字。不打好字词句的基础,没有起码的文法知识,怎么能写出好文章。人们都惊羡王羲之能一边喝酒一边写出“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有多少人会联想到,他为了练字,也曾经把家门前的池塘染黑了。人们都羡慕李白下笔成文,斗酒诗百篇,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也是在河边得到漂母的教诲之后,方明白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学书法,写文章,都需要打好基础,没有基本功,书圣不能成为书圣,诗仙也不能成为诗仙,有再好的天资也是没有用的。
搞经济建设也需要打好基础。空中楼阁虽然漂亮,但是如果没有下面的楼层做基础,那也是竖不起来的。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没有路,有再好的产品也运不出去,再好的人才也引不进来。搞高科技,也需要基础性的行业。没有相应的农业,人就没有粮食吃。没有相应的建筑业,人就没有地方住。没有吃的没有住的,谈什么高科技。所以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重视农业和基础性的工业。漠视农业和基础工业,一味盲目追求高科技产业,是缘木求鱼,最后把一盘好棋下烂了。
好高骛远要不得,夯实基础才是真。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切莫好高骛远,不求实际。城市还没有发展好,就忙着把中低产业链给打断了。禁摩的禁摩,禁电的禁电。这里不能养猪,那里不能养鸡。这叫自毁基础,自坏长城。下棋不学好本手,去追求妙手,结果下出了俗手。
建屋先筑基,基础放第一。经书读万卷,才能成正果。想一天建成一座高楼大厦,读一天经就成佛,是痴人说梦。
广东新高考 第4篇
不论是“3+3”方案,还是“3+1+2”方案,都是基于国务院《实施意见》的顶层设计,因此,两种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在新高考改革由东部试点向中西部地区推开的过程中,需结合各省市实际,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循序渐进地推进。所以,第三批八个省市的“3+1+2”方案不是对前期试点的完善或改进,而是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采用了“3+1+2”高考模式,“3+1+2”高考模式将“1”作为限选,这是广东省《方案》的特点之一,有利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行。
(1)有效缓解 “物理弃考”问题
社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理科人才。同时,对考生个体来说,不同的选科表示有不同的考生团体,为追求分数利益最大化,考生会将选科变成一种“博弈”,导致出现“物理弃考”现象。广东省“3+1+2”考试模式将物理作为“2选1”科目之一,其余两科可另外选择,这一调整既考虑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也是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进行了有效结合,有利于国家发展及个人发展、实现“双赢”的有力举措。
(2)减轻高中教学管理压力,促进教育公平
受考生学习兴趣差异、追求分数利益最大化、选科组合多样化、不同学科试题难度有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考生选科具有不确定性且在年际间具有随机性,这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组合过多会使高中的选课、走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今年选考地理的学生较多,但地理教师不足,按需分配好之后,等到第二年选考政治的学生较多,又会出现地理教师过剩、政治教师不足的问题;对于某些选考人数较少的组合来说,会存在学校安排实验室有困难、班主任配备不足等问题。广东省“3+1+2”高考模式有12种组合,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选课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中教师配置不均衡和硬件设施紧张的情况,有利于组织、管理高中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来说,减少组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过多组合引发考生选科困难,不利于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处理7±2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面临过多的选择时,不但难以抉择出最合适、最有利的选科组合,反而会无所适从,从而会使考生“选择困难”。广东省“3+1+2”考试模式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16-19岁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提供12种组合是最合适的组合数量,适度简化了选科组合模式,也及时地减轻了考生及家长选科的焦虑情绪。
广东新高考 第5篇
目前,新高考省市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福建均采取这一方式。
另一种以“1个专业(类)+1个学校”为一个志愿,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采用该投档方式的省市包括河北、重庆、辽宁。
“不可直接套用传统高考模式的录取分数线。”胡向东分析,八省市新高考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制,高考分数的分布会不同以往,高校录取又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为单位,“录取线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套用会产生定位不准。”
“不可直接对照传统高考模式的‘一分一段表’。”胡向东说,八省市采用“3+1+2”科目设置,会根据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对考生分别排序。这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排列相似,但因为考生还有2门再选科目不同,首选物理或历史的考生数量不等同于过去理科或文科的数量,因此分数排序又有不同,“直接套用过去文理科排序也会掉坑,要根据上述不同进行科学的换算”。
“不可直接将一所高校的所有专业都视为同一层次的专业。”传统高考是按院校投档,一所大学有文科和理科两条录取线,校线上再分专业线,专业线差往往并不太大;新高考是按院校专业组(或专业)投档,一所大学设多少个专业组(专业)就会有多少条分数线。胡向东分析,“这些录取线之间可能差距较大,过去的文理两条线的参考价值发生了变化,考生和家长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推荐访问:高考 东新 广东新高考 广东新高考(推荐5篇) 广东新高考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