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正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期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6个镇12个街道,常住人口200万,是全市经济体量最大、开发平台最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区。全区共有城市社区131个,其中社区党委58个、社区党总支50个、社区党支部23个,共有党员11182人。
主要做法
(一)“网格化”精细管理。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实行“组织建在网格、党员划入网格、服务进驻网格”,做到贴近群众。一是党组织建在网格。将全区划分为331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0名左右专兼职人员并建立党小组,社区党员全部编入网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网格认领岗位、开展服务、接受监督,构建“小区网格党小组主导、党员示范带动、居民主动参与”的小区党建工作体系,实现联系基层无死角、联系群众全覆盖。二是维护稳定在网格。在全区推广“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问一问、记一记”的“六个一”工作法,做到19类民情“必到必访”,每年居民入户率100%,困难群体回访率100%,做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出社区,群众安全感指数第三方测评保持97%以上。
(二)“网络化”便捷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社区建设,架设起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高速路”。一是运用群工系统方便群众。自2013年起,在全市率先试点推广应用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对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落实解决“上不过午,下不过夜”,经过4年多全面推广应用,3万多件棘手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超过99%。二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帮助群众。着眼于社区党建信息化,研发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收录全区人、地、事、物、组织等5个方面500多类要素信息,实行实时录入、动态更新,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诉求,“对症下药”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三是运用电子保姆关爱群众。针对空巢老人的日常护理和紧急求助等难题,部分街道党工委试点实施“电子保姆”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9000多名空巢老人提供穿戴式电子设备,实施电子地图24小时实时跟踪显示、专人管理和及时回应呼叫,先后帮助找回走失老人137人(次),紧急救助老人69人(次)。
(三)“社会化”多元参与。针对社区人手少、群众需求多的实际,整合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一是设立群团服务站。作为群团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区设立群团服务站,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科普学校”“义务维修”“纠纷调解”等志愿活动500多次,有力提升了群团组织服务群众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二是推广“爱心银行”。建立并推广“爱心储蓄银行”,通过积分换服务、积分换商品,引导近万名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不存现金存爱心,免费提供家政、培训、咨询等爱心服务,在互帮互助中传递正能量。比如**湖街道,2016年有45名党员因积分卡上积分高上了党员明星榜,有102人次困难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分,换得了大米、油盐等生活用品。三是引入专业社工。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在回兴街道试点开展专业社工进社区,采取“个案+小组+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解决群众个性化需求,共建立121个社工服务个案,组建社工小组69个,开展大型党员服务活动164场次,做到了“个案社工服务项目月月新,常态社区志愿活动周周有”。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
(一)社区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积极不高。全区城市社区管理的党员主要由离退休人员、农转城人员、退转军人、待业大学生等构成,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一、从业复杂、流动党员较多的特点,党组织开展的工作活动往往参与的都是一些年老党员,年轻党员参加活动的较少。甚至有的年轻党员党费都托人代交,学习通过网络自学,一年都与党组织见不了一次面。外来流动党员,不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不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
(二)党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支部书记兼职多。目前,社区党组织下属支部书记普遍仅有50-200元/月的工作津贴,待遇偏低、不专职,多数社区下属党支部书记由社区专职工作者兼任。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有的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历练,从事基础性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在工作中还停留在老思想、老办法上,对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畏难情绪,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三)共驻共建不畅。由于驻辖区单位隶属关系不同、层级高低不一、领域类型不同,各单位间沟通联系渠道不够畅通、共驻共建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有的街道同一社区,可能既有市属单位、区属单位,既有厅局级单位,也有处级单位、科级单位;
既有机关、学校、医院、国有企业,还有武警部队、非公企业等,相互沟通协调难度较大。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市、区领导干部社区党建联系点制度和街道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定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情况、活动场所解决情况、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破解社区党建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形成领导重视、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服务,提高党组织活动针对性。社区党组织要切实以“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为抓手,努力实现由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提高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社区各类党员的职业、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对离退休党员,以“引导式教育”为主,引导其消除思想顾虑,发挥其作用和特长。对流动党员,以“跟踪服务”为主,灵活而有效地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对下岗、失业党员,以“帮扶式教育”为主,多为其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和渠道,促进他们做转变观念、带头再就业的模范。
(三)加强保障,推进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党务工作者,确保社区党建有人抓、有人管。要健全完善“三级基本补助+工龄补助+绩效考核”的待遇体系,稳步提升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要抓好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把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教育的总体规划,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轮训、新任社区党务工作者任职培训,切实提升其做好群众工作和党建工作的能力。
(四)加强联动,建立共驻共建机制。建议市委统一出台关于开展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文件,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间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从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层层抓好责任落实。探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或社区大党委,由街道驻社区的班子成员兼任联席会召集人或大党委书记,将驻社区的相关党组织负责人全部作为成员,共同推进党建工作。条件具备的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可兼任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实现密切关系、推动工作的目的。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双向考核工作机制,对驻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工作情况,由所在社区党组织进行综合评价,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街道对社区年度考核评价,征求驻辖区单位意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推荐访问:党建工作 调研报告 城市 关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