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思考(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牧区村级党员队伍总体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改变,党组织和党员在夯实基础组织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去极端化”、促进农村牧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在广泛了解xx自治州农牧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访惠聚”工作中的调研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村级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以xx县xx乡xx村为例)一是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全村xx名党员中,xx岁以上的党员xx人,占xx%(其中xx岁以上xx人,占党员总数xx%)。二是民族比例不均衡,xx名党员中,汉族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x.x%;
维吾尔族x名,占党员总数x.x%;
回族x名,占党员总数x.x%;
哈族xx名,占党员总数的xx.x%。三是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党员数量不足,女性党员xx人,占党员总数xx%,xx岁以下年轻女性党员只有x人。
(二)村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存在能力危机问题比如村党支部“三会一课”不能按党章要求正常进行,村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个别村干部“双语”较差,参加乡里会议汉语听不懂,汉文看不懂等。由于语言不通,在组织群众开会学习基本使用的是哈萨克语,所以参加村民xx%是xx族,xx%的老党员经常参加会议学习,而x族、xx族和x族村民只有极个别参加学习或大会,绝大部分x族、xx族和x族村民没有参加过村里组织的大会和学习,对村里的事不管、不问、不关心。
(三)服务群众能力不强
由于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许多设施需要村级配套建设资金,使村级组织普遍存在负债,集体没有什么经济积累,造成村党组织想为群众办事却无钱的尴尬境地。实行村帐乡管县监督以来,村级财务得到规范,但办事流程较复杂,需要层层审批,办事效率明显降低,影响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有些群众不懂得感恩,俗话说“给一颗米是恩人、给一袋米是仇人”,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反而有些群众感恩的越来越少,都认为这是应该给的,不管政策,只顾个人利益。有些村干部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佬”,甚至将矛盾上交,不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矛盾,从而损坏干群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村级后备干部相对缺乏
在调研中发现,村级后备干部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产生的原因:一是村干部反映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吸引优秀年轻人到村“两委”中来。二是发展有能力的党员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中有知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比较多,少数民族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入党,担心入党影响出国,造成发展年轻党员比较困难。调查问卷显示,发展党员存在着突出问题,xx.x%认为能力强的人入党积极性不高;
xx.x%认为人员流动性强难培养;
xx.x%认为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
x%认为上级党组织不够重视。特别是懂“双语”、懂经济的村干部更是匮乏,返乡大学生留不住不愿干,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村队选不出人才、留不住人才,没有一个较高素质的“带头人”,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小组长、十户长“名存实亡”,由于保障性岗位补贴不到位,影响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村干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
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宅基地问题、低保问题、草场纠纷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
欠帐无法还,精神压力较大;
加之离职或退职后生活难以保障,挫伤工作积极性;
各种行政事务性检查较多,也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上级相关部门对村干部要求高,工作规范程度越来越严,工作中缺少耐心细致的指导,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村级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村级办公阵地为村“两委”开展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提供了主要阵地。但目前部分村级办公阵地附属设施资金短缺,党员培训、农牧民群众娱乐设备、办公设备等资源不能到位,阵地服务功能不健全。同时由于村干部人少,工作量大,个别村队坐班制度不能有效的执行,为民服务的中心作用发挥不到位,吸引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大打折扣。由于有些行政村地处偏远,网络不畅,部分村民观念落后,居住又比较分散,加之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导致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被闲置,使之并没有建成为广大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接受科技文化培训、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主阵地。
(七)村级组织建设保障不足,影响了村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
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增收致富渠道窄;
村级组织办公阵地设施、设备配套还不够完善;
基层组织的日常办公运转经费较少,不利于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
个别乡存在“村财乡管、村章乡管”,使村委会不能正常而独立地行使村民自治权力、发挥自治功能。由于“责、权、利”不相一致,关系不顺,所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遇事不愿担当也担当不了。村干部自己不满意,村民也不满意,村组织活动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适应伊犁州农牧区建设发展的思路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质
1.把握培训重点,分类实施培训。以提高村级组织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为目的,突出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三个重点,分类实施培训。对村“两委”干部突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策理论、涉农法律法规、社会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提升大局观念和发展境界;
对后备干部突出党性教育、惠农政策等内容学习培训,提升其党性觉悟、坚定政治立场;
对致富能手突出专业技能、涉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用政策理论引导其合法经营、致富带富、回馈社会。
2.强化村干部的“双语”学习。提高少数民族村干部的汉语会话和阅读汉文资料的能力,可采取互帮、互学的办法,在夜校、党校或国民院校进行集中培训的形式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研究制定对村干部“双语”测试的办法,从而调动村干部学习“双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向村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和思路,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解决农牧区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工作能力,提高领导水平。通过锻炼,重点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党的惠民政策、执行和落实政策的能力,帮助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发展和工作担当能力。
(二)选好“领头雁”,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1.抓住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奠定好高素质村干部的队伍基础。从机关中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把“靠得住,有本事”的村党员通过“双推一选”选进村党支部班子。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复转军人、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村干部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从新录用的大学生中挑选一批到村里挂职锻炼,充实基层队伍。
2.对选拔出来的村干部实施定岗定责。采取“科学设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定期评岗”的方法,把村支“两委”工作分为生产发展、社会治安、社会事务、文化教育、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期和任务。按照村干部各自的特长,组织安排和主动认领责任岗位,并向全村公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使选拔到村任职的干部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选拔上来的村干部加强经常性地检查督促,使责任制落到实处。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对村“两委”履职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凡一年中两次测评均为最后一名的予以黄牌警告,第二年测评仍为最后一名的,通过组织程序依法罢免,着力解决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
4.创新村干部储备机制,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拓宽用人视野,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框框的束缚,坚持多渠道选人,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一是培育后备干部,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各村按“一职一备”或“一职二备”的要求,分年龄段在党员致富能人、回村复转军人中通过“两推一考”即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推荐,并经党组织考察确定的方式,选派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安排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式,建设起一支质优量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可实行地方与学校联合,重点培养部分成绩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和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为农村储备村干部人才;
三是地方和军队联手,在保证军队人才需要的同时,对优秀的农村入伍战士开展农村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部队为农村有计划地培养后备村干部;
四是基层党组织与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部分青年农民到内地发达农村“打工”深造,培养后备村干部;
五是发挥援疆优势资源,将县乡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的挂职学习与农村干部赴援疆省市挂职学习结合,有计划的培养农村紧缺人才;
六是带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积极开展乡、村两级共同帮带,制定乡党政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定向联系的“2+1”帮带机制,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搭建平台,鼓励其参与乡、村重点工作,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能力。
5.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一是从政治上、生活上研究和制定一些保护和鼓励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机制,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居,老有所养,有条件的县(市)可以先行先试村干部退休养老保险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干部。对县级以上先进典型且连续3年是本乡镇考核第一名的村党组织书记,县、乡镇财政给予物质奖励,并派送到乡镇政府挂职锻炼;
三是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对连续三年在乡镇评为优秀和连续十年在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纳入县、乡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用、管”机制;
四是建立优秀村干部奖励工资个人专户,由乡镇在年中和年末分两次统一发放;
五是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拟任村干部组织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作为今后提拔任用的依据。
(三)完善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础
1.构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长效机制。每年对村(社)党组织进行倒排序,确定软弱涣散整治对象,没有转化升级继续整顿。要建立整改台帐,一村(社)一册和软弱涣散村(社)整顿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后进村整顿工作作为包点县领导、乡镇党政正职、“第一书记、主任”、“访惠聚”工作组履职的重要内容。调整不称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坚持“派能人带队伍、派行家解矛盾、派骨干惠民生”。帮助软弱涣散村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在每年县财政保障运行经费的基础上,额外增加部分经费,确保村集体有钱办事。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不断完善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广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力争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2.建立完善基层干部的选用机制。一是建议在乡镇招录工作人员方面,允许各县根据乡镇实际需求,扩大面向本地招聘比例,适当限制户籍、性别、专业,对长期在乡、村一线工作的聘用人员,单列渠道放宽条件纳入招考序列;
二是增加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招录为公务员的比例,同时适当增加党支部书记纳入县财政比例,增加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三是建议为每个村增加2~3名村干部职数,以满足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需求,将原有的村干部职数采取选举方式聘用,新增加职数采取聘用方式由乡镇选任文化素质高、有经济头脑、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村任职,通过带动、培养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解决村干部不足问题。
3.建立基层干部关爱机制。一是生活上关心,解除后顾之忧。要对基层干部的健康进行跟踪管理,每年组织乡镇、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掌握了解干部的健康状况,发现健康隐患及时治疗。落实好基层干部休假制度,因农忙或临时性重要工作影响正常休息的,适当的时候进行补休,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二是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调研过程中,乡镇、村级干部普遍反映,虽然有的考核村级取消了,但乡镇一级的没有取消,导致考核又落到了村一级,有的考核成为减分项,考核并没有减少,建议自治区高位推动,切实为基层减负,减轻基层干部压力;
三是建议建立村干部按工龄实现工资待遇递增机制,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参照村“两委”副职标准发放,以良好导向引导年轻人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4.改变“村财乡管、村章乡管”的管理方式,实施村财村管、村章村管,还权力于村级自治组织。一是加快村民民主建设步伐。培养和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充分保证村民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激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引导群众有效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使村级财务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务在村民的眼皮下活动,为防止和科学解决村干部“以章谋私”、“以权谋私”问题奠定基础;
二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自治内容和程序,重点健全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以制度管财、管事,以制度规范和约束村干部履职行为;
三是加强对村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实施村财村管、村章村管后,乡镇从具体参与管理转身为指导和监督。做好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追踪、考核与处理;
四是加大村级干部廉政教育力度。运用廉洁从政典型案例,对村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他们时刻警省自己,做到警钟常鸣。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农牧区 村级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