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产业大会(4篇)
篇一:中国物流产业大会
THEORETICALRESEARCH理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调研与分析文/陈松燔摘要: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和高校的深入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合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客观实际的结论。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引言智慧物流人才是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智慧物流中心”的第一要素,智慧物流人才供需平衡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产业可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调研分析工作,是下一步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对策的重要基础。一、调研设计1.调研目的。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和各高校智慧物流人才供给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及科学分析,充分了解掌握合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的客观数据和事实。2.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工作主要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和各高校,遴选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内地9市的知名物流企业和高校作为主要实地调研对象,港澳地区由于受疫情影响,主要采用线上调研为主。3.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法: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物流行业企业和高校进行实地详细深入调研;(2)问卷调研法:通过设计问卷,发送问卷进行线上调研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3)访谈研讨法:通过举办或参加相关专题研讨会或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进行调研。4.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对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状况、供给状况、人才特征、岗位职业能力等四大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二、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与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施行两年多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各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子通信、纺织服装、家电数码、家居日用、批发零售、生产制造等行业在电商产业引领下,交易量持续增长。同时,在产业运作效率和效益的催发下,相对应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物流行业形态也随着转型升级,并逐步趋向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物流产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通过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未来5年,对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在100人以上的物流企业占12.5%,需求量在50-100人的物流企业占20.8%,需求量在10-50人的物流企业占30.2%,需求量在10人以下的物流企业占36.5%,100%的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均有需求。图1未来5年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物流企业智慧物流人才需求调研统计同时,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落实和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产业集群进一步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将呈现持续递进增长的趋势。据调研统计测算,“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将增长到近3万人,约占物流总体从业人员的1%。2.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供给状况调研与分析2020年第三届中国智慧物流大会于12月在广州盛大召开,与会专家指出,智慧物流的科技力量在不断展现,推动着行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链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智慧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在粤港澳大湾区98%的物流企业当中,严重缺乏既精于物流生产管理业务,又精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物流信息等技术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人才缺口高达80%。通过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进行调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150余所高校中开设物流类专业的近215个。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各项资源条件(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各高校只有近10所高校开设智慧物流专业方向,近50所高校设置智慧物流相关课程,每年培育智慧物流人才数量不足1千人。95%的物流类专业基本还停留在综合物流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尚未构建起系统和全面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和体系,导致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严重不足。据调研统计测算,“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缺口将近2.4万人。3.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特征调研与分析通过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并根据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形态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呈现出以“物流业务运作为主体、物流智慧技术为主导、物流综合技能为主轴”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物流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在各物流企业岗位,不但要能够熟悉运用物流智慧化系统、操作物流智能化设备,进行物流生产业务的智慧化运行和管理;并且还要能够提供智慧物流运作支持性服务(如运营数据采集与分析、生产作业质量网络监控等),提供智慧物流装备保障性服务(如调试、故障排查、定期维护等),提供智慧物流进化拓展性服务(如物流系统优化升级方案等)。4.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通过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并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从职业能力P(Professional)、通用能力GGeneral)、社会能力S(Sociology)、发展能力D(Development)等四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调研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在录用及考核到岗及在岗智慧物流人才PGSD能力时,侧重考察职业能力PProfessional)的占20%(技术技能占20%),通用能力GGeneral)的占30.5%(数学2%、语言6%、科技5%、运动与健康5%、信息技术10%、人文与社会2%、艺术0.5%),社会能力S(Sociology)的占32%(法律法规2%、职业道德5%、环境保护1%、安全5%、与人合作6%、交流沟通6%、项目管理5%、跨文中国储运网Http://www.chinachuyun.com95“瓶颈”.com.cn.AllRightsReserved.(((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浅谈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文/杨鹏华摘要: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商业社会运营的基础,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判断,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支持。同时,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中迸发出了巨大能量,在许多行业和学科中有了新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也面临着转型与新发展的契机。本文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会计的变革与发展,同时会计的创新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会计专业转型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关键词:区块链;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一、引言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迸发出了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数字经济是承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字经济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区块链在各个行业中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会计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下,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的推动下,经历了会计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单机到局域本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会计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二、区块链技术推动会计发展区块链作为一种工具能够有助于会计数据更加可信,提升工作效率,能够重塑会计人员的职能,并真正的实现业财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1)会计数据更加可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会将此前产生的会计信息字符做哈希运算得到一个若干位的“校验码”。并且把这个“校验码”作为下一个记账单位的开头,下一个记账单位则把这个记账单位的所有字符也加入,然后重复此操作,以此类推使得所有的记账单位会按时间顺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牢不可破彼此嵌套的账本链条。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约定,使得整个区块链的各个节点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自动产生财务记录,各个节点同步存储财务数据。区块链具有时间戳的特性,使得后来者无法修改之前已经存储的数据,所以区块链生成的账本是可信的。区块链生成的会计数据不可逆,能够有效地规避信息泄露,减少了第三方机构的信任风险。可以有效地规避会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因为区块链上产生的财务数据没有作假的可能性,不受人为控制,减少由于外界因素导致数据不可信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陌生可信的特性,能够使会计来源于各类高校。各类高校应积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增开智慧物流专业或方向、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立融合各方资源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产教联盟等方法,通过进一步精准定位智慧物流人才培育目标、重构优化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推进校企协同培育智慧物流人才等策略,极力进行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和实践体系的构建和推行,为加大智慧物流人才输出数量,提升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C(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中国物流学会2019年教研教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ZW2019057)。参考文献[1]2020年第三届中国智慧物流大会会议纪要.2020[2]《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0[3]2020年广东省物流运行情况分析.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2021[4]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论坛会议纪要.2019[5]国务院关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2019网,又从局域网到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云计算,再到财务共享,实现了多次的实质性跨越,会计核算与决策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会计的工作,人为参与越来越少,会计管理边界也越来越广阔,从业财一体到财税联动,也从实时反应到分级事项核算,这其中无不体现了新技术的价值。区块链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以高度透明,信息不可篡改,开放性和溯源,各个节点信息共同存储,以及匿名和陌生信.com.cn.AllRightsReserved.任等特点,正在引领全球,产生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区块链技术目前为止广为人知的应用是比特币,比特币的成功得益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运用不对称密码学,采用分布式记账,生成的账化与国际视野1%、公民责任1%),发展能力D(Development)的占17.5%(批判性思维0.5%、学会学习5%、问题解决5%、创业意识2%、创新思维5%)。以上调研数据,充分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呈现复合互嵌与多元一体形态,势必要求各高校在进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时要充分参考依照精准培养。图2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分析三、调研结论与启示1.结论。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知名物流企业和高校的深入调研,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供给输出数量严重不足;智慧物流人才具有“物流管理+智慧技术”的基本特征,岗位核心职业能力PGSD均有特殊要求。因此,亟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和体系,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2.启示。智慧物流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和输出主要96Chinastorage&transportmagazine2021.10
篇二:中国物流产业大会
序号地区展会名称时间地点12020中国(成都)智慧物业博览会4月9日--11日西部国际博览中心2成都2020第八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4月24日--27日世纪城会展中心34567891011其他省市12132020第十八届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6月12日--14日西部国际博览中心西部国际博览中心世纪城会展中心世纪城会展中心西部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第二十届成都建筑及装饰材6月18日--20日料博览会2020中国(成都)电子信息7月15日--17日博览会2020中国(成都)国际供应链10月28日--30日与物流博览会2020年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11月18日--20日上海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绿色建筑建材展览会5月13日--5月15日6月2日--6月5日7月15日--7月17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日山西国际智慧城市及社会公7月17日--7月19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共安全安防展览会日心上海国际地下综合管廊展览8月25日--8月27会暨论坛日深圳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展9月2日--9月4日览会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
1415重庆国际门窗展览会北京城市建设展览会10月23日--10月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25日心11月5日--11月7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20年展会/论坛列表(熙晟、玖越展品范围展会规模智慧物业、智慧社区充电设备等1)300+品牌2)12000+展出面积3)20000+专业观众4)1000+会议观众1)88000展出面积,农业科技、农林文旅融合、国际合作2)参展商1,800余家等3)观众150,000人次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电力设备等门窗、智能家居、暖通、装配、建筑新材料等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军民融合、智慧城市等供应链管理、物流装备、冷链运输、城市配送、仓储管理、场站运营、物流金融等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机器视觉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核心部件等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材料、节能与工业配套等建筑节能、装饰建材、房屋系统及改造等信息安全、智能门禁、城市建设等管材及管道修复技术及产品、管道及管线病害检测、健康评估与探测技术、仪器设备等工业机器人及智慧工厂、自动化产品、机器视觉、机器人集成应用
门窗、幕墙等地下综合管廊板块、海绵城市板块、综合展区
、玖越相关)同期配套活动1)中国(成都)智慧物业发展高峰论坛;2)中国(成都)“十佳智慧物业小区”评选颁奖典礼;3)高端商业物业服务与管理高峰论坛;4)中国(成都)智慧物业创新应用论坛;5)中国(成都)智慧停车技术创新论坛;6)2020中国物业智能安防高峰论坛;7)2020成都物业清洁高峰论坛;8)成都市物业清洁技术大赛暨清洁设备采购对接会;9)走进成都“十佳智慧物业示范小区”--观摩交流会;10)智慧城市充电解决方案及发展趋势探讨;费用(万元)1)标准展位(3M×3M):9800元/个2)室内空地展位(36㎡起租)、980元/平方米3)技术交流会:8000元/场(2小时)1)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四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都)高峰论坛2)成都市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论坛;3)2019智慧乡村国际互联网论坛;
备注
篇三:中国物流产业大会
中国仓储业十大事件与十大热点
编者按:2014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仓储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凸显出政府部门对仓储行业发展的空前关注和大力推进;《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2014)》的发布、充分体现出在政府部门支持和指导下、行业组织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本应具有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青岛港有色金属案”和多起冷库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的全行业联动,则以另一种方式对行业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普洛斯获得中资财团投资、与中储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同样为行业发展创新指出新的方向。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仓储行业发展也必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迎来更加喜人的成绩。
新年伊始,对过去一年的发展进行全面盘点,对新的一年美好发展前景作一番憧憬和展望,应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本版尝试归纳“2014年中国仓储业十件大事”和“2015年仓储业发展展望十大热点”,以飨读者。
2014事件一: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规划》明确“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规划》提出了仓储业发展方向:一是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建设,加快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重要商品仓储设施建设;二是在大中城市和制造业基地周边加强现代化配送中心规划;三是鼓励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五是鼓励传统仓储等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六是支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七是鼓励采用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八是建立全国托盘共用体系,支持仓储、转运、停靠和卸货站点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九是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十是重点推进仓储等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十一是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十二是抓紧研究制定仓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
事件二: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提高商贸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和国际化水平;通过做好服务、优化环境、落实政策和人才培养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
方物流发展,鼓励仓储、配送一体化,引导仓储企业规范开展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
事件三:发布《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
《报告》由商务部流通司与中国仓储协会首次公开发布,显示2013年仓储行业稳步增长,市场运行平稳,效益有所改善,行业贡献略有提高。
《报告》总结仓储业发展的特点的同时,还预测了未来六大发展趋势: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向仓配一体化发展;资源整合速度加快,向仓储经营网络化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向仓储专业化发展;新兴业态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向规模化发展;行业标准广泛实施,向仓储管理规范化发展;技术改造将加快推进,绿色环保成为新趋势。
事件四:各方共同推动绿色仓储与配送
2014年4月9日,在商务部支持下,中国仓储协会召开“首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中国仓储协会在会上发布了《中国绿色仓储配送发展报告》,提出了《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计划围绕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绿色仓库建筑、绿色仓储设备与技术、配送车辆节能降耗技术四个重点发展方向,建立专家委员会、组织起草相关标准、组织征集“绿色仓储与配送新技术与新模式”、开发“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官方网站、对典型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和应用企业进行评估认证等。
事件五:“青岛港有色金属案”
2014年6月发生的“青岛港有色金融案”惊动金融、物流两大行业,惊动高层领导,对全球大宗物资期货交割库的未来布局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青岛案”的发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商务部督促检查国标制订情况、要求加快制订报批;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主要基于担保存货管理问题讨论研究出台仓储业司法解释;中国银监会召开座谈会,讨论防范动产融资风险;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建立动产担保融资公共信息平台;中国仓储协会在银监会的座谈会上作了《仓储业发展与担保品管理的问题、建议》专题发言,该材料经银监会推荐、发表在《中国银行业》杂志上。目前,《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业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31300-2014)、自2015年3月起实施。
事件六:多地发生冷库安全事故
2014年11月16日晚,山东寿光龙源食品有限公司一胡萝卜包装车间冷库发生火灾,事故致18人死亡。连同2013年发生在长春和上海的两起事故引发了管理部门和行业的思考甚至争论。
2014年11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专门就近年来频发的冷库恶性安全事故进行了研讨。会议呼吁冷藏库企业和从业者汲取有关事故的惨痛教训,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对行业
高度负责的精神,警钟长鸣,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作为行业组织,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也应该在行业管理、制定标准和培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件七:普洛斯获得中资财团投资
2014年2月,普洛斯宣布获得中资财团(包括大型中资保险机构、中银集团投资和厚朴基金等)最高达25亿美元的投资。上述交易完成后,普洛斯中国增发的新股占增资后总股本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4%。
同年8月,普洛斯与中储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普洛斯将投资20亿元人民币,通过定向增发认购中储股份15.34%的股权。交易达成后,中储股份和普洛斯将设立合资公司,中储股份持有51%的股份,合资公司对中储股份未来拓展的用于现代物流设施开发的物流用地将享有优先开发权。此外,普洛斯也享有对中储股份现有土地和设施再开发时与中储股份的优先合作权。此交易将于2015年初完成。普洛斯的资金来源于与中资财团签订的投资协议。
事件八: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破题
依据中国仓储协会与中国中药协会共同完成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我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在2014年陆续启动。2014年5月8日,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的支持
下,中国仓储协会成立了中药材仓储分会;7月30日,商务部发布《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11月4日,《中药村气调养护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通过审定;12月17日,中仓协与中药协在安徽亳州召开中药材物流标准宣传贯彻会议,“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宣传推广基地”落成揭牌。
2014年12月3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初步形成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包括:中药材物流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中药材主要产销区为流通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基本建成,大宗中药材与贵细、毒麻限剧中药材实现集中仓储;流通追溯体系全面发挥作用;大中型中药材物流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事件九:仓储业标准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阶段
2014年10月,商务部流通司与中国仓储协会等单位编印《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指引》。11月,商务部办公厅与标准委办公室印发《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要求从托盘标准化入手,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带动上下游关联领域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提高。12月,中国仓储协会完成商务部流通司研究课
题、并提交《商贸物流相关重点标准研究报告》,以现有947个物流标准(含397个商贸物流相关标准、仓储标准51项)为基础,研究提出了商贸物流重点相关标准框架、重点领域标准系列,并建议重点贯彻实施的商贸物流相关标准217项,其中,到2020年前新制订标准66项。
事件十:“双11”包裹“爆仓”现象大为缓解
2014年“双十一”电商销售额805亿元、包裹量4.1亿件,包裹量比2013年增长127%、比2012年增长4倍多,但没有再出现前两年那样严重的“爆仓”现象。主要得益于出台了三个方面的对策:一是电商、快递等企业在全国的仓储网络逐年完善;二是运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前在各“分仓”铺货;三是“仓配一体化”运作模式、相关设备技术的应用以及业务流程优化。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gib.org/info_Show.asp?InfoId=209&ClassId=31&Topid=二、2015年仓储业发展展望十大热点
热点一:仓储业法规建设有望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仓储业一直没有形成行业专项的法律法规。针对仓库建设与仓储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商务部于2012年将《仓储业管理办法》列入立法计划,已经几易其稿,2014年又列入了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商务部与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完
成。《办法》的出台是中国仓储行业法规建设的重大突破,对于规范仓储经营行为,维护仓储市场秩序,保障仓储活动安全,促进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热点二:担保存货管理的行业监管启动
随着《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与相关行业组织围绕规范发展担保存货管理将开展一系列工作。商务部与银监会将研究出台规范发展担保存货管理、防范动产融资风险的相关指导意见,银监会等主管部门将主导建立全国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动产担保融资公共信息平台,商务部也将考虑建立担保存货管理企业的专项备案制度与年度信息报告制度。
中仓协与中银协将共同加强行业自律:组织起草担保存货“监管协议”与“监控协议”的示范文本,对担保存货管理企业的负责人与仓储管理员进行职业能力水平测试,组织制定《担保存货管理企业评价办法》等。
热点三:仓储连锁化经营有望开局
随着现代物流发展,出现了物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其特征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建设智慧物流的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仓储资源,将仓库货位资源集中起来、将各个仓储节点组织起来,实现仓储互联网的“云仓储”管理和连
锁化经营将是2015年业界的关注热点。在这方面,近年来各相关企业已经做了许多探索,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上也没有障碍,预计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及资本的投入,2015年有望取得初步成果。
热点四:绿色仓储配送将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一年来的宣传推广,中国仓储协会提出的“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得到广大生产、流通与物流企业积极响应,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工作将正式列入商务部流通司的工作计划。流通司给予大力支持和推进,将重点围绕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电商物流绿色包装、绿色仓储与配送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三项工作主抓落实。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带来的140多亿件包裹的浪费和严重污染已成为社会焦点,急需通过绿色包装技术创新来解决;绿色仓储与配送的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利国利民,也急需国家全面推广应用;仓储企业拥有巨大仓库屋顶资源,是推进光伏发电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资源。相信在商务部流通司的推进下,通过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落实,2015年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工作将取得重大进展。
热点五: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引起了全国医药界、物流界与新闻界的广泛反响。未来六年,相关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将全面组织落实商务部提出的各项任务。2015年,中药材物流的五项行业标准与一项国家标准将会全面完成;全国25个重点产区及17家专业市场的主管部门,将会根据意见要求与当地实情情况编制中药材初加工基地与仓储设施建设的规划,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广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中药材经营与饮片企业与各类仓储物流企业,都将会寻找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的商机,加大相关设施投资力度;中仓协与中药协将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适时启动GWP认证。
热点六:铁路货场的综合开发与设施改造
全国铁路系统占有大量的货场资源,在“计划”体制下,货场定位于中转地,其业务多属越库作业,在“市场”体制下,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出台铁路货场综合开发政策的支持下,铁路货场如何向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化,值得期待。一方面,稀缺的土地资源、相对便利的交通位置,是建设现代仓库设施的理想地点,另一方面,在利用铁路的网络化布局、开发物流一体化服务、增值服务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这不仅是铁路公司转型发展的机会,也可能是大型仓储地产公司、全国性物流公司寻求合作的机会,可能对全国物流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热点七:仓储业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
仓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及其市场想象空间,金融仓储的规范化发展及其市场潜力,高端仓库设施的市场需求与仓储地产的持续稳定回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驱使下,不仅电商、快递、零担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加大对仓储的投入,仓储业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
点,促使各类投资机构进入仓储行业,带动现代仓储设施的投资与融资的发展。
介入资本将重点关注仓储变革带来的机遇,关注仓储投资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如“云仓储”、智慧仓储网、仓储金融或以仓储为核心集成各类服务的仓储生态系统。
热点八:O2O环境下的仓储体系整合
2014年可以说是“O2O元年”。无论是苏宁云商、国美在线,还是大润发的飞牛网、步步高的云猴网,无论是王府井百货、大商的天狗网,还是世纪天乐的动批网,都是在实体网点及其销售规模的基础上或是同时拓展网上交易渠道,通过商品、价格、信息等各方面的整合打通线下线上的通道,但目前仅仅是开局。2015年的关键是围绕顾客体验整合仓储体系,根据线下线上的不同需求调整配送中心的布局、库存结构、货位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等,强化实体门店的仓配一体化功能。
热点九:电商物流规划即将出台
商务部主持起草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已列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经几易其稿,有望2015年正式发布。
随着我国网络零售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几来,大型平台电商、各类品牌电商、新兴电商物流及传统仓储企业等各类企业主体,都将会加大规划建设电商仓配中心的力度,打造智慧的物流配送网络。
热点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商务部组织的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已经进行了2年多,2014年在10个城市进行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并要求探索各城市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业内专家认为,城市共同配送,既有生产、批发、零售等企业的合同式物流需求,也有电商、农批市场、零担运输等方面的分散、零星物流需求,共同配送的关键是尽可能集中仓储货源、合理调度配送车辆,既满足一城之内的资源共享,也实现多城之间的资源共享,成功的核心在于兼顾各方利益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城市及区域配送中,托盘及周转箱循环使用的效率与效益将会逐步体现。
(来源:“2014年中国仓储业十大事件”、“2015年仓储业发展展望十大热点”由中国仓储协会专家委员会讨论产生并形成共识)
篇四:中国物流产业大会
—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文/《智能制造》编辑部“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
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工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
包括“基础”“安全”
“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
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
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
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关键技术标准。2016年4月11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
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智能制造为代
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
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
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
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
方案》。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
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
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
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
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2016年12月0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
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
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明确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
理了
“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
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
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想、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
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加
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
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业互联网基础、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
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
年12月3H,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造协同发展及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十大重点任务。2017年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智能]2021年第1期-25-
专题Topic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中提出了八
项主要任务:首先是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
产业化应用;其次要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应用;第三要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第四是培育
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第五是加快高端智能再制
造标准研制;第六是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新
机制;第七是建设髙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
台;第八是构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务新模式。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
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
经济转型发展。2017年1月1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围绕
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大数据
技术产品研发;二是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三是促进
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四是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五
是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
系;七是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该规划围绕重点任务,设置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及
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业大数
据创新发展、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
聚区创建、大数据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大数据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八个工程,作为
工作抓手重点推进。时隔三年,2020年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
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构建工业等领域规范化数据
开发利用的场景,提升数据资源价值。该指导意见还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通过探索建立工
业数据空间、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和完
善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等方式,从技术手段、定
价机制和交易规则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
力,促进数据市场化配置。“十三五”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态势,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性、先导性和融合性作用不断彰显。2019年11月22H,工业
-26-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
512工程
推进方案》中指出,提升“5G+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技
术产业能力,首先要加强“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攻
关;其次是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产品研发和产业
化;第三是加快“5G+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和产品部署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升“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
用能力,首先要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遴选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打造
“5G+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
业的融合创新;第三,挖掘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
型应用场景,形成“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
示范引领效应;第四,建设“5G+工业互联网”测试
床,鼓励各方联合建设行业应用测试床,提升垂直领
域的5G应用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也在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应
用覆盖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智能化制造、网络
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
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壮大。2016年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信
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中把
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围
绕智能装备接入工业云的数据釆集、网络连接和调度
管理等重点环节,突破通信协议、数据接口和数据分
析等关键技术,提升工业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
力。创新工业云服务内容与模式,推动工业设计模型、数字化模具、产品和装备维护知识库等制造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鼓励培育基于工业云的新型生产组织模
式。加快基于接口协议开放、数据全面集成、行业应
用模型和开发工具共享的工业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和推
广应用,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和售后服
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形成一批工业大数据解
决方案,构建以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架构为
核心的智能服务生态。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
投
稿******************.cntougao.itiiovo.com.cn.
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工业和
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战略,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
发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2019年8月28日,10部门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全指导意见》提出了
7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
是推动安全责任落实;二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三是
提升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四是强化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
护能力;五是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六是加
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七是推动科技创新
与产业发展。“十四五”开局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
部于2020年10月14日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安全
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行动计划围
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应用
和构建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其中建
设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础,建设新型能力是核心,深化
融合应用是重点,构建支撑体系是保障。为保障工业互
联网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落地推广,需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作为主要载体,具体包含“两个平台、一个中心”。其中,两个平台是指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数据支撑
平台;一个中心指的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
中心。“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任务是
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其中包括高端数控机床与工
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
能检测与装配装备以及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公共场所减少
人员接触的硬性要求,对制造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机
器+人”的工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020年
2月25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
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要重点支持5G、工业互
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
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年第1期专题Topic2018年10月15H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2018年版)》中要求,要制定识别与传感、控制
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以及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工业无
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
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
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
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
国际标准。2021年1月13H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2020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大会暨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时指出,“十三五”以来,
我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
典型应用系统与场景,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厂,工业机
器人、3D打印、智能物流装备和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
实现了
30%以上的快速增长,发布了
285项智能制造
国家标准,基本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
制造全流程。辛国斌副部长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
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他还对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指引了
方向: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核心能力。推动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
用,推出一批高端装备与软件,打造一批融合新兴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深化应用推广。深刻
把握智能制造在不同行业、环节和领域的扩散规律和融合
方式,分行业、分步骤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三是坚持优
化环境,健全支撑体系。研制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
造标准,建设行业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
平台。口-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