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

  第一篇: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上)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试卷

  1、邓科主任认为,王勇平的经历,可被视为当下官员与媒体、官员与大众关系的浓缩样板。

  正确

  错误

  2、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3、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应对,其后果可能会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

  正确

  错误

  4、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

  正确

  错误

  5、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过程自成体系,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大背景无关。

  正确

  错误

  6、邓科主任指出,中国的新闻发言努力展现开放的态势,努力跟现代社会接轨,展现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与媒体的现代关系,但是配套没有跟上,反而产生了一些摩擦和误差。

  正确

  错误

  7、邓科主任指出,当下的中国新闻正是转向的时候,像王勇平他们这一时期的新闻发言人,其实也是中国“列车”主动转向的一个产物。正确

  错误

  8、邓科主任指出,在非典之前,全国上下对新闻发布持抵触、不开放的态度。

  正确

  错误

  9、邓科主任指出,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采取瞒报措施,使用一切手段封锁消息,在事后民众和他国得知消息后,受到了猛烈的谴责,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成为前苏联解体的隐患之一。

  正确

  错误

  10、邓科主任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仿照苏联的真理报模式,建立起来一整套新闻管理体系。

  正确

  错误

  11、邓科主任指出,媒体新闻属性回归之后,新闻行业逐渐形成共同体,出现了独立的职业操作规范、操作伦理。

  正确

  错误

  12、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正确

  错误

  13、邓科主任指出,中国新闻体制的质变是随着中国的改革转型一同发生的。

  正确

  错误

  14、邓科主任指出,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啄木鸟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喜鹊文化”时期。

  正确

  错误

  15、邓科主任指出,非典时期,我国媒体报道与网上传言的时间并没有差别。

  正确

  错误

  16、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行的转折以下列哪个事件为契机?

  汶川地震

  九八年洪水

  非典

  切尔诺贝利事件

  17、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免职是在2011年的()

  7月16日8月16日9月16日10月16日

  18、《彼岸掠影:一个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在美国的见闻》一书的作者是()

  王勇平

  王旭明

  武和平

  毛群安

  19、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是在哪一年举办的?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

  21、曾有人指出,下列哪个事件“改变了前苏联的一切,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的信赖,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的信赖”?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苏共二十大秘密会议事件

  前苏联“八一九事件”

  前苏联“哥伦比亚”号解体爆炸事件

  22、在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大约有多少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培训?

  100多位200多位300多位400多位

  23、在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有多少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参加?

  33个44个55个66个

  24、曾直言“我的生命不能承受新闻发言人之重”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

  王旭明

  洪磊

  姜瑜

  25、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

  王旭明

  武和平

  毛群安

  26、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获得人民网“十大最受网友欢迎的嘉宾”。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未获得过人民网“十大最受网友欢迎的嘉宾”。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是国新办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培训“黄埔一期”学员。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是国新办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培训“黄埔三期”学员。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曾指出,记者是新闻发言的敌人。

  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不认为,记者是新闻发言的敌人。

  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错误的处理方式,代价可能是一个强大政权的垮台。

  邓科主任指出,对新闻事件错误的处理方式,代价不可能是一个强大政权的垮台。

  2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29、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啄木鸟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喜鹊文化”时期。

  目前中国的媒体逐步由“喜鹊文化”时期过渡到了“啄木鸟文化”时期。1949年以后,我国媒体建立的真理报模式的内容之一是党管新闻。1949年以后,我国媒体建立的真理报模式的内容之一是市场管新闻。30、1949年以后,我国模仿前苏联真理报建立的新闻管理体系,包括的内容有下列哪些?

  党管新闻

  以正面报道为主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

  媒体的政治权威和经济来源基本上来源于主管部门

  第二篇: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提高政府官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及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沟通策略、方法与技巧(上)

  一、单选(共2小题,总分:40分)1.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86年B.1987年C.1988年D.1989年

  2.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A.王勇平B.王旭明C.武和平D.毛群安

  二、多选(共1小题,总分:20分)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B.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

  C.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D.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三、判断(共2小题,总分:40分)1.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2.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会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更多的关注。正确

  错误

  第三篇:危机沟通的新媒体法则与策略

  危机沟通的新媒体法则与策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把我们推到了纷繁复杂、前所未有的危机沟通难题面前。

  一、认识新媒体,关注新挑战

  当前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传媒结构正在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要认识新媒体,关注新挑战,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危机事件发生以后,舆情借助各种媒介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迅速聚集和散播。新媒体时代,借助互联网和手机终端,舆情信息发布、分析并无严格的审定程序,舆情传播更为便捷和快速。

  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为主阵地的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有传播方式的变化,也有内容的变化,双重变化叠加放大,构成了新媒体强悍的传播力量和舆论影响力量。

  二、寻求新对策,把握新方法

  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强化,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媒体与舆论的生成天然交融,新媒体成为舆论的发酵场。

  在人们尚在探讨、学习和掌握突发事件如何应对之时,新媒体以任何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肩的速度席卷而来,其传播速度之快、聚合之广、裂变之巨,让许多领导干部措手不及。

  观念决定措施,理念决定行动,媒体沟通,首要的还是在于转变观念,既不要心生惧意,也不要傲然漠视,要敢于直面危机、正视危机,要重视危机应对,把握媒体沟通之道,提升化危为机的本领和能力。

  三、课堂讨论

  案例:20XX年4月2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由XX人民广场始发的XX益流汽车出租服务公司一辆车号为沪BL1290大客车,在前往常熟尚湖牡丹花会的途中,行至沿江高速公路宁太线1公里处,突然冲过中央护栏,在冲毁20米防护栏后,与隔栏护栏对面正常行驶的苏ED1655厢式货车相撞,致使两车侧翻。大客车上的6名游客和被撞货车司机当场死亡,另有7人送医后不治身亡。事故发生后,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作出指示,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事故善后工作,全力抢救、妥善处置。拟设与此同时,XX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4.22”重大事故处置工作的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

  XX旅游大巴重大事故基本情况(资料截止4月23日)4月2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XX一旅游大巴在前往常熟尚湖牡丹花会的途中,在沿江高速公路宁太线1公里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截至23日早上,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20人受伤,伤者中仍有3人伤势严重。

  “4.22”XX旅游大巴在常熟境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正在外地出差的副市长XX闻讯赶回,4月23日一下飞机即直奔市旅游局应急

  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事故善后工作,全力抢救、妥善处置,尽心尽责地推进相关工作,同时要求务必加强旅游市场安全管理。

  按照XX书记、XX市长批示要求,在江苏省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4.22”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有序推进。在听取了XX市旅游局、XX区等有关工作汇报后,副市长XX指出,下一步,市有关部门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并组织看望慰问受伤人员和伤亡者亲属,认真负责、人性化地做好善后工作,让死者安息、生者得到慰藉。要积极配合江苏省事故调查组,彻底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自事故发生以来,XX市旅游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常熟尚湖车祸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迅速在事故发生当日即召开了相关旅行社所在区县旅游局负责人紧急会议,部署落实游客家属安抚及善后处置相关工作。XX市政府XX副秘书长参加会议并提出要求。

  会议要求,相关区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突出“政府关怀、全力抢救、及时善后、妥善安抚”等工作要点,立即由主要负责人挂帅成立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研究落实善后工作方案,组织有经验的同志分别承担善后相关工作;在事发地,派专人配合前方指挥工作组,督促相关旅行社全力配合善后工作;督促各相关旅行社尽快核实游客信息和伤亡情况,尽快与游客家属取得联系,并派人派车陪同前往,及时做好游客家属安抚工作;督促各相关旅行社24小时派人在门店值守,稳妥做好游客家属来电上门接待工作;督促各相关旅行社认真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各项工作。

  此外,XX市旅游局还通过旅游短信群发系统,再次向全市旅游企业发出旅游警示,要求各旅行社注意在组团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旅行社条例》组团,必须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不得违规组团,同时,市旅游局还推荐游客在出游时主动购买旅游意外险。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已前往事故现场,会同公安等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相关保险公司也在着手准备理赔工作。

  XX市委、市政府要求,“五一”假日旅游高峰即将到来,全市旅游系统必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始终坚持游客出行“安全第一”原则,举一反

  三、立即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严格执行旅游市场管理各项法规和要求,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并广泛开展旅游安全知识宣传和相关事项提醒,为市民游客出游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

  拟设记者提问问题:(1)中新社——市政府秘书长:为什么事故处置的所有部门直到现在还迟迟无法确认事故伤员及死者的全部名单?(2)凤凰网——市公安局副局长:是什么原因致使事故大客车突然失去控制酿成惨剧?事故大巴车载GPS显示时速是多少?(3)东方卫视——市旅游局局长:享达旅行社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存在哪些违规行为?(4)中国安全生产报——市交港局副局长:对于省际包车和省际班车的重点整治将采取什么样的长效举措?

  第四篇:公共沟通与媒体策略

  名解5*5’=25/10简答6*7’=25/12论述15+18=33/4“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叫守门人,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大众传播在新闻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播者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理论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足、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只能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把关过程说明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而进行的取舍规则和加工活动: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与媒体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由优先人选,优先得

  到传播:媒介的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有记者、编剧个人的活动、但“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舆论领袖

  这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其特点是: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等级关系,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舆论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

  *知沟假说

  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蒂奇诺提出。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由于经济富有者能够比贫困者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知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假说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新闻媒介

  是指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媒介是泛指所有新闻信息的媒体,既包括大众新闻媒介,也包括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狭义: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

  *大众媒体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媒体与舆论相互间关系(3)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看法。公众的意见看法是一定历史背景下,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1媒体要反映舆论

  美国政治学家J布莱士在其

  《美利坚民主国》一书中认为,报刊有三个重要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的“测风标”功能。

  2媒体要引导舆论

  面对驳杂的舆论,媒体不是被动地反映,而是要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用正确的思想去影响舆论,改变舆论中错误看法。

  3形成舆论

  媒体在一定特定时期,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舆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从引起民众的讨论兴趣,并进而形成社会的舆论热点。*党管媒体

  我国,媒体的所有权是国家。执政党对媒体拥有管理权。这就是“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具体来说,媒体的负责人由地方党委任命。媒体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政府不拨款,媒体的生存依赖于商业广告,所以媒体又表现出商业广告特征。从所有权看,我国的媒体确实是国有体制。但从媒体的商业运行看,我国的媒体又具有产业特征。所

  1以,有人认为,我国的媒体具有宣传性和商业性的二元特征。也有人认为,从政党和政府角度看,媒体是喉舌;从社会系统运作看,媒体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从信息经济形态看,媒体又是产业。所以,我国媒体呈现出三元特征。

  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原则(7)

  一、新闻性原则:围绕热点、引导关注1无论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多么强势,必须正视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尊重它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以及新闻报道规律。2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必须考虑其终点-受众,应准确把握和高度尊重公众舆论运动和形成的规律。

  二、目标性原则:主导舆论,凝聚人心

  三、工具性原则:政府主导、服务中心

  四、整体性原则:总体规划,具体策划

  五、示范性原则:形成范例,规范议程这条原则是指,政府在组织、影响媒体报道中,要注意新闻议程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并注重针对不同新闻宣传目标的议程设置,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范例,使政府新闻议程设置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六、灵活性原则:信息把关、有增有减

  七、情感性原则:弘扬主流、以人为本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

  指党政机关为自身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新闻宣传资源,以求最佳宣传效果二进行的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和运作方式。(1争夺社会舆论主动权2赢得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3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影响力)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4)1宣传价值第一的原则

  2重视受众需求的原则3“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新颖性”,要寻找新近进行的行政活动和发生的社会事件寻找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寻找同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一定关联度,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焦点、热点以及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对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真实性”,行政活动和社会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第三,要注意“关联性”和“互动性”,选择新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群众欲知的有重大意义的行政活动,行政政策、工作内容和社会事件,并关注新闻宣传与新闻事件的变动关系。4可行性原则

  ?(题目对吗)Qp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对象分类(b)

  一、政策主体分类

  以策划的主体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党委宣传部们(政府新闻办)的策划和其他党政机关的策划。

  作出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界定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新闻办)与其他党政机关在新闻宣传策划方面的智能和分工,并明确两者的关系。

  相对而言,党委宣传部门重于宏观、中观新闻宣传策划,如对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地区(城市)形象、政府形象、舆论调控等进行新闻宣传策划,对一个阶段的最大宣传战役进行策划,对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

  其他党政机关侧重于围观新闻宣传策划,主要是对本部门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策划和对本部门的工作失误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等。

  二、策划对象分类

  以划对象为参照,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策划。

  宏观:即战略性策划,包括中心工作、地区形象、政府形象的宣传策划等。这类策划主要是“定位性”的设计策划,中心工作的宣传策划设计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发展环境、发展步骤等方面宣传设计和整体安排。

  地区(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责任特点和现实优势来设计,以城市标志、旅游景点、名人效应、展会论坛等具体具体载体来推介。

  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主要任务来设计,通过政府机关和领导者的媒体形象来展示。战略性策划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独特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既要高度重视富有个性的设计,也要基于落实到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的传播上。

  中观:即战略性策划,是确定一个时期的宣传基调、宣传中心和报道规模,并对宣传报道的阶段和报道的力量作出安排和部署,其目的是安排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活动,以高效率的投

  入工作,形成持续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态势,形成强势舆论。这类策划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选题和设计,属于“定调性”策划。包括专题宣传策划、重大典型宣传策划。微观:新闻事件的宣传策划,主要是针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府活动、行政行为和社会事件的宣传价值、新闻价值作出判断,对宣传报道的社会反映作出预测,并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报道形式、报道时机、报道规模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的安排。这类策划属于“定题”性宣传报道策划。包括重要会议、领导观察调研、突发性事件、节假日纪念日报道策划等。

  三、策划目的分类

  引导型策划,是指制定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宣传报道重点,要求媒体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或某一社会事件进行有目的宣传传播,以唤起社会的关注,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的。应对型策划,是指行政事故或重大社会事件已经发生,并已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为防止和减轻负面信息对党政机关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进行的新闻宣

  传策划。

  创制型策划,是指党政机关为积极、强势干预社会生活需要,有目的地策划可激发媒体报道兴趣、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行政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

  四、策划时机分类

  以策划时机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可预见事件的策划和不可预见事件的策划。

  可预见事件可分为“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和“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

  “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要发展的事件,对这一类事件要抓住时机,早策划、早安排,切实打好主动仗。

  “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要发生的事件,对这一类特别是在群众中讨论、可能生成社会热点问题的,要提前预测,提前策划,引导和调控好社会舆论。不可预见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这类事件,政府机关要审时度势,及时策划,适时发布公告信息,把握舆论的主导权,稳定民心、稳定社会。

  五、策划功能分类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行政活动、行政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宣传报道的策划。

  宣传教育策划,是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普及,以及群众急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传播而进行策划。

  交流论坛型策划是应用电视、互联网、电台等载体,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政府和群众发表各自的主张、观点,增进共识而进行的策划。

  政策服务型策划是以媒体为载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包括法规文件、职责权限、行政程序、办事流程等定期发布出去而进行的策划。

  *政府新闻发布

  指各级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方式公布其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力的信息资源。

  *政府新闻发言人

  指那些由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所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就是政府或本机构责任范围内的重大事变或现实问题,或急性新闻发布会,或约见记者,提供相关的新闻事实,阐述政府立场、观点,介绍政府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并作为政府或机构的代表回答政府的提问。

  “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制度”的理解

  1从宏观方面说,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传播制度的组成部分。2从微观方面说,它之所以不是自然人,是因为其背后有一套机制在支撑。新闻发布工作主要由信息采集、发布策划、发布实施和发布反馈等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加以保证。同时,由于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绝非新闻发言人一力量所能完成,需要为其配备助手,甚至建立一个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各司其职、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专门工作机构,而这也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保证。

  政府新闻发言人三种来源

  1主管领导,如有的地方要求出任新闻发言人必须是该部门的“二把手”2办公室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之类的“总管式”人物。3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形式(b)

  1例行新闻发布会

  是由政府设立相对固定的新闻发言人,定期将政府所做的重要决策,通过的重要决定及近期工作安排及时向社会各界进行发布,说明就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就国内媒体和公众关系的问题作出回答。

  它是国家存在、国家发布正义声音的象征,能够及时、迅速地表达国家的立场,设置国内或国际议程、指导人们的认识,引导国内或国际舆论。主要的两种形式:a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人,定时、定点举办新闻发布会b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定期邀请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或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

  2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

  指在重大活动之前、之中或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特点是:有充分的准备和材料,具有宣传、动员、推广

  的性质,也有树立活动组织者形象的目的。新闻发布会往往和组织活动相配合、活动的内容也是新闻发布的内容。

  3宣传性新闻发布会

  指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就做出的重大的决定、方针及人事变动、会议、制定的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的其它重要(他中能达)事变,临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政府表明立场和对今后工作的公开宣布。

  4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

  突发事件因为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又因为它的复杂、敏感,涉及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安定,甚至重大的国际关系等特点,因而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讲求时效性是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核心。同时,新闻发言人要注意以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心,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关怀。

  5首脑新闻发布会

  是由国家元首、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政党领袖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相关的新闻或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6网络新闻发布会

  危机新闻处置中常把握的几个问题(6)

  一、认真制定新闻预案1关口前移,重心下移2突出重点、构建体系3立足现实、充实完善4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二、建立健全领导机制1确立领导体系2明确协调中心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4建立上下沟通机制

  三、牢牢把握报道主动1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2彻底转变对突发事件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的错误观念,树立及时报道、引导舆论的意识。3不断提高新闻处理水平,认真研究新闻处理技巧和艺术,研究怎样报道于我有利,做到不失良机,不限于被动。4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这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最基本原则,只有正确的引导舆论,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四、有礼有节的对待记着

  有礼就是以人为本,尽可能提供方便。

  主要体现在:1服务要周到2服务态度要好。有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好记者采访。1确定采访媒体和记者资格,只有资格和身份得到确认的记者方可进行采访2限制记者活动范围,一方面为保障记者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确保处置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三是对海外媒体在我国境内采访活动实施管理。

  五、冷静处理媒体炒作1主动与媒体就事件进行沟通2使得进行冷处理3适时进行正确宣传,将事态向有利方向引导

  六、高度重视网络影响1提高危机新闻处置时效2利用互联网扩大正面影响3丰富信息发布的内容4注意跟踪网上反映,了解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的新闻处置

  *政府形象

  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精神状况、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等,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感知,从而形成总印象和评价,即政府形象,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认定,又

  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政府形象设计原则(4)

  1、导向性原则

  它作为政府有目的的形象建设活动,不然会对政府行为产生鲜明的导向作用。

  要求所有的政府行为,包括所有的政府决策、所有的行政措施、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有的政府人员,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形象建设的目标,自觉把自己的意见和行动纳入目标导向上去。

  2、针对性原则

  它必须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政府的行政目标,针对政府的行为过程,包

  括行为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偏差甚至过失。

  3、持续性原则

  政府形象设计的过程性和长期性,决定政府形象设计是一个持续的延展活动

  过程。一方面,形象设计本身有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开展前期调研,经周密论证,然后提供整个计划和具体方案,另一方面,行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性,也需要不断强化、充实、丰富、完善甚至适当调整原有计划。

  4、可操作性原则

  新闻监督的特点、意义、原则、方法

  意义

  一、人民群众行使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二、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具有调节社会的功能

  1、震慑歪风邪气2预警社会危机3缓释社会情绪

  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1以大局为重的原则2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原则3实事求是的原则4平等公正的原则5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展开的原则

  接受新闻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一、闻过则喜,过而能改

  闻过则喜,就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失误、过错就感到高兴,就意识到别人在帮助自己查找出薄弱的环节;过而能改,就是知道自己失误和过失之后,马上就出台措施,通过实际行动加以改正。

  二、不纠缠细节以免弄巧成拙。

  三、自爆工作不足,赢得工作主动

  四、及时公开真相,切忌粉饰过失。

  五、不说无可奉告,主动配合支持。

  六、抵制不良行为,依法维护权威

  特征:1真实性

  是新闻监督的首要前提,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监督的真实性要求新闻舆论揭露和反映的每项具体事件,以至每个具体细节都要有事实根据,必须如实地反映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及事件的面貌,而绝不能杜撰虚构、捕风捉影、夸大缩小,或者妄加评论

  2指导性

  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或强制性,只具有指导性。它是通过反应舆论、影响舆论、促成新的舆论来起作用的,而在这些过程中都具有倾向性和指导性,新闻舆论机构通过控制新闻舆论影响公众对问题的判断,影响公众的取向。

  3及时性

  新闻监督在实施中,不存在种种环节和层次,只需要经

  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反应就能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效果。因此,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4广泛性

  庞大的监督主体通过媒体传播,对一切公共事务、社会思想、道德风尚和涉及公民利益的社会现象实施监督,并在广阔的空间内把监督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新闻舆论监督的这种特征是其他形式不具有的5公开性

  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公布决策意图和决策过程,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使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了解人们对其指定的决策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决策程序与内容不断完善。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舆论工具公布其行为准则及有关规定。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媒体出现的变化(4)

  1媒体在事业形式企业管理双轨制下运作,它像一般企业一样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独立地承担一切刑事、民事责任2曾处于中国传统媒体核心的党委机关报刊逐渐边缘化,与都市报动辄几十万的发行量相比,党报发行不景气,社会影响力也受都市报的冲击3媒体承担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突出,人们对媒体批评、质疑政府部门的工作逐渐习以为常,舆论监督稿件

  甚至成为很多媒体吸引受众的重头戏。4尽管中国的所有媒体都宣称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但是,新闻专业专业理念的衰退,正逐渐失去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其突出表现是新闻失实日趋严重,媒体开始面临自己的诚信危机。网络媒体挑战与对策

  一、网络管理媒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1西方敌对势力的网上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

  态安全。2错综复杂的网上舆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拦截和处理有害信息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依法管理,从行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加强网络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

  四、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1树立谁主管谁负

  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2把握管理重点,解决突出问题。3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4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

  政府与媒体协调的原则(b)

  一、服务原则1政府要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服务。2政府要依据新闻规律组织媒体宣传服务。3政府要善于调节好本级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服务关系。

  二、平衡原则

  1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信息对称

  政府与媒体各自掌握信息,由于信息渠道的不同,往往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该状态一方面导致了政府对媒体可能进行的政务信息报道策划不了解或了解不充分,不能及实地进行有针对的解读或校正媒体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也不掌握政府某项工作的全面信息,以至于产生误读和偏差,在传播上给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通过与媒体的协调,是两个信息渠道的信息能够碰撞、校正,信息内容上达到对称和谐,不仅使媒体的报道进一步精准,提高媒体的权威性;进而有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披露消息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2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换位思考

  媒体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着特定的视角,这一视角与政府立场时常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政府决策是一个博弈过程,选取的是相对优化的方案,取大利而置小弊;而媒体诉求大多是理想化的,追求尽善尽美,对现实的困难认识不足。政府与媒体要进行换位思考,一方面政府要了解媒体从抓受众眼球出发的新闻选题和理想化思维逻辑,避免脱离群众立场的分析和解读;另一方面,媒体要从政府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面对现实分析和全面评价政府工作,坚持部分事实服从整体事实的新闻观。

  3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话语重合4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结论统一

  三、合作原则

  1搭建宣传平台,将政府主张转化为媒体的价值目标。2搭建活动平台,将政府意志转化为媒体的社会责任。3搭建友谊平台,将政府支持转化为媒体的发展资源。

  四、多赢原则1通过媒体强化责任,共同维护和扩大公众利益。2通过媒体影响大众,公共维护和提升政府形象。3要通过媒体服务大众,公共确立和巩固媒体影响。

  *政府官员新闻素养

  政府官员的新闻素养,是指政府官员对新闻传媒及传媒信息的综合认知、解读、评判以及驾驭引导的基本素养和实际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官员应对媒体的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沟通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沟通能力

  领导干部的媒体沟通能力就是领导干部在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坚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合理利用和开发媒体,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的本领。增强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能力,对于适应执政环境新变化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把握和运用新闻规律,提高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软实力,对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与突出的时代价值。

  新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日趋明显,互联网传播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凸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断增强提高能力素质的紧迫感,找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方向,特别是要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增强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的能力作如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加强与媒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要有正确认识。从过去仅仅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到现在互联网、手机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要渠道,新兴媒体上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制作节目,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大大增强。媒体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认识。

  首先,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是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是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其次,面对媒体实际上就是面对公众,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讲,媒体既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人,也

  是政府履行信息公开的载体,是作为义务人的政府贯彻实施信息公开的实现者。因此,应对媒体就不能应付媒体,不然,就是应付公众了,就是义务人应付权利人了,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可取的。第三,领导干部应对媒体,不能嬉笑怒骂、调侃讽刺随性发挥,也不能无正当理由地回避、拒绝。不然,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不尊重,也无法做到公开、透明。第四,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核心是态度和内容。在秉承诚实、公开的态度和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的前提下,为政府信息公开这一主题服务,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服务。

  二、加强学习,切实提高与媒体沟通的水平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角色定位和应对态度是前提、基础和关键。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时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新闻发言人,二是作为定向采访对象。作为新闻发言人,一般来讲只能代表组织,不能代表个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而且,一般情况下新闻发言人走到媒体面前时,部门关于要发布的信息已经有了一致的决议和共识,因此新闻发言人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部门或组织的代表履行部门或组织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义务。

  日常工作中记者的采访、突发事件时的现场采访,都会使分管相应工作的领导成为定向采访对象。这种采访是不能无端拒绝和躲避的,这属于“行政不作为”,采访人可以进行投诉和举报。这时,作为定向采访对象,面对媒体的领导干部首先代表的是部门或组织,但是也可以代表个人。作为部门或组织的领导,首先必须以部门或组织的工作需要和政务公开的要求接受采访、回答问题,但是由于可能存在尚未能确认或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必要时应当明确指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等。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能根本无法做到及时沟通和协商,因此,这种情况下,作为定向采访对象的领导干部只能是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和事态发展来自己判断和做出决定,必要时应明确指出“据初步调查”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暂时不说明原因,等全面掌握了事情发生的客观原因后才作具体说明。另外,突发事件发生后

  应快速向主流媒体公布突发事件的事态及当地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避免政府不说,其它渠道片面的、不真实的传谣。有时,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理情况要提供几次新闻稿。

  应对媒体时的态度首先反映了领导干部是否在依法正确履行和完成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是否把其所作所为、所说所言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同时,应对媒体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公开工作的结果和效果,处理不当,甚至会适得其反。居高临下、以己为主、趋利避害、只重宣传、讨厌问题、拒绝批评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要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可靠、平等公平、沟通合作、换位思考等正确的态度,才能真正以正确和恰当的态度应对媒体。

  三、健全制度,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

  近年来,新闻业个别单位准入门槛降低,职业教育和专业训练被

  严重忽视。媒介和记者迫于竞争的压力,每天都在竭尽所能地发掘独家新闻,以满足人们永无止境的好奇心。鉴于此,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正在深入抓实“三项制度”的落实,大力倡导构建立体有效的伦理评议程序和自律体系,通过构建权衡机制以应对假新闻之类的职业道德问题,将新闻业置身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为新闻行业、组织和从业者制订明确实用的职业规范和节目标准,明确岗位责任,以达到健全媒体的自律机制。

  健全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监察和限权机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有相应的监察和限权机制。新闻发言人拥有信息解释权,在公布信息的时候,以解释、说明、表态的方式同时将权力机关的意志传达给了公众。一般情况下,公开的信息越多,涉及面越广,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他可以尽最大努力将权力机关的议程纳入传媒和公众的议程中,而记者只有提问的权利,是不能与之讨论问题的。因而,这种信息的发布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信息的垄断,需要有另一种权力对这种信息发布的垄断地位予以监察和适当限制。这种监察和限权应当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明确哪些信息应该公开,按照什么程序公开,如何落实责任人和追究失职责任等等,以便能够造成一种权力的制衡。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控制、减轻和消除突

  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州县市宣传部门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应对,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四、善于沟通,善待、善用、善管各类媒体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运用新闻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可以说,是否善于用好新闻媒体,是各级各部门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

  抓好新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质量、高水准地抓好新闻工作,就必须依靠媒体记者,把媒体作为抓好新闻工作的主体力量。因此,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既不能拉关系、走后门,也不能敬而远之、避而远之,更不能不理不睬、无可奉告。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相信我们新闻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依赖的队伍。要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要及时指导,而不是一味指责;要常吹风打招呼,而

  不是出现偏差后只管打板子。对新闻媒体报道,既要强调宣传纪律,又要尊重媒体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去寻找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结合点,在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上做文章,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

  舆论。反之,如果采取简单地灌输式宣传,空洞说教,吓跑了受众,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领导干部的媒体沟通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交往与联系,要建立良好的新闻发布机制,主要领导直接推动、及时回答民众关注的问题,加强发言人队伍建设,提高面对媒体的能力,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轻视记者、蔑视媒体、回避访问、盲目应对等错误的做法。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能为我们发声说话;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能为我们倾听民声、民意。新闻媒体是我们的“保健医生”,能帮助我们扬善除恶,祛病健体。新闻媒体又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为我们披荆斩棘,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用不好就会伤及使用者自身。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面对媒体,用好媒体。

篇二: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篇三: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和舆情应对

  作者:

  郝文杰

  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的功能与影响也日益广泛强大起来,新媒体越来越受人1门获取信息的关注。新媒体时代,在信息形态上也是呈现多样化,应用领域甚为广泛,所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拓展了网络信息化的宣传与舆情。这些转变过程使其宣传与舆论的产生以及发展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应如何做到理性中的正确宣传与引导舆论9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做好宣传与引导舆论。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宣传;舆情;应对;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宣传和舆情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輿情监测还未全面到位

  对于网络的论坛等相应的舆情,在互联网的迅速传播下,是整个舆情事件的信息源头,成为重要的导火线以及舆情的放大。

  (二)机制方面应对不够科学合理

  主要原因是因为机制存在严重的不健全因素,所以舆情管理很难形成合力。可是,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上,对于新闻发言人并没有专业的人员统一,所以,就会导致很多事件都报道并没有统一的方式,同时在应对上口径上也没有统一,在职责上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处理应对措施上的流程也是缺乏系统性,因此最终导致舆情管理中会严重缺乏协作性。

  (三)在舆情第一时间回应上未做到及时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形成都是缺乏准确的把握性,同时在其应对措施上也是经常处于被动式的状态。当面对负面的舆情时,网络爆料之后,在缺乏舆情监测体系与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时,他们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地对其采取有效的回应,所以在舆情事件的萌芽阶段未能及时地控制局面,所以问题事件就会越演越烈,从而成为舆情事件。

  (四)在行业应对方面上不够妥当

  这主要表现在应对舆情事件方面,采取的主要是将其事件的焦点转向了行业问题,从而淡化了企业的因素。只是对其弱化了企业的应急处理责任,但同时也对其造成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度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和舆情应对措施建议

  舆隋的应对上,应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理,应以坦诚的态度来应对。当面对负面的舆情时,要有原则地坚持说实话,讲真话,而不是一味地把握其技巧。从核心方面出发说起,但要记住做出实质性的内容体现,才能使其说出来的话站稳脚跟,才能使其不被大家质疑。假如其中有些过错,应做到坦然接受现实,才能赢得大家对你真正的理解。所以,在舆情方面应对不好,是自身没有做好自己,没有坦诚的心态面对问题,所以不能赢得大家的好评与理解。

  (一)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占据整个舆情的主导权

  通过建立其舆情监测工作的机制,才能使其有效地抓取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才能防范后期的负面舆情发生。另外,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其舆情应急措施,使其出现负面舆情时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成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二)对外统一口径,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

  要建立起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与科学应对机制,才能使其有效地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应对负面舆情以及及时地处理。首先,新闻发言人应是整个组织的统筹者,做到有效地对舆情信息的分析与汇总工作,然后采取机构的力量来动员应对,同时做到对外统一口径,用数据证明事实来说话,既可避免内部的不统一言论又能始终保持对外统一的口径。另外,还可建立其他新媒体的渠道,比如:各大论坛、微博,通过这样的方式互动以及统一应对。

  面对舆情时,应及时对其准确的反映出舆情的变化以及发展态势,从而提供出有价值的建议措施。

  (三)要勇于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当舆情给客户造成权益事件问题时,应对其采取道歉与补偿以及赔偿的方式来实施,而不是面对如此的舆情问题保持沉默或者推诿的态度处理使其事件矛盾升级。所以,面对这样的舆情过程,一定要敢于面对发生的问题,并对其重视,要敢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及时处理事件的不满状况,从而有效平息不满情绪。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深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网络媒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舆论平台,同时舆论在新闻事件等社会发展方面也是有推动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地对其新媒体有效地宣传与积极引导,才能使其网络舆论能更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篇四: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舆情的专题课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3日,我有幸在县秋季主体班上聆听市日报社副总编辑xxx老师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舆情的专题课。高峰老师常年工作在市委宣传部,有着丰富的新闻外宣工作经验,以及处置紧急舆情的工作能力,整堂课学下来,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下面,我就高峰老师的课题内容,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浅谈几点感想体悟。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在新的网络舆情环境下,各级政府舆情应对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主动引导意识不强

  不少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精力往往专注于网络负面的被动应对上,或简单一堵了之,一味规避负面报道;或仓促发布结论,缺乏舆情引导意识。

  (二)化危为机的意识不够

  如何化危为机,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遗憾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很好抓住机遇,或是保持沉默,放任流言滋长;或是静观其变,试图以静制动,以致错失应对良机。

  (三)关键时刻“失语”,官民互动不足

  有些政府官员对网络特性、网民特点、网络舆情发展规律认识不够。遇到突发事件时,心理上不能从容应对,处置方式上不够灵活有效,关键时刻“失语”,使舆论引导陷入被动状态,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有利时机。

  二、政府舆情应对的对策

  (一)规范源头行为。舆情事件往往是政府机关不当行为被网民发掘,被舆论放大,最终演变为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全民关注。因此,政府各级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铲除舆情危机滋生的土壤,从源头上杜绝舆情事件。

  (二)强化舆情意识。各级政府要强化舆情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

  打响网络阵地保卫战,加强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自有媒体建设。加强官民交流互动,科学引导网络舆情。在回应内容上要重事实、讲证据,做到以理服人。在回应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不回避、不失语,放下“官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及时回应。

  (三)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尽最大可能将舆情发酵处理在初期。其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发现问题迅速反应,从容应对。最后,要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及时将事实真相、责任落实及问责情况向社会公开。

  (四)完善网络立法。对正面舆论,应积极肯定、大力提倡;对批评意见,应虚心接受、适时回应;对建言献策,应认真倾听、支持鼓励;对谣言攻击,应及时澄清、依法查处。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上舆论工作已成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要树立“舆情应对与处置能力就是执政能力”的观念,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正面思潮、正面能量的阵地。

篇五: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过载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信息过载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筛选和整理海量的信息,甚至难以辨识真伪。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让人们陷入信息泡沫中。

  应对策略:针对信息过载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信息获取技巧: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例如订阅有质量和可信度的信息源。

  2.数据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获取和整理信息,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

  3.加强媒体文化素养:提高公众对信息真伪辨析能力,培养媒体素养,从而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二、信息安全问题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恶意行为频繁出现,人们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备受威胁。这既是对个人权益的侵害,也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

  应对策略:为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黑客和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的成本。

  2.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防护能力。

  3.加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普通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三、虚假信息传播问题

  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谣言、散布谣言等手段来传播虚假信息,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应对策略:针对虚假信息传播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2.加强多方面的信息核实机制,通过事实核实来辨别真伪,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3.加大舆论引导力度,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四、交互性不足问题

  新媒体传播虽然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但实际上,很多传统媒体的传播仍然偏向单向传递,用户互动性不足。这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和单调性。

  应对策略:为了增强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用户参与:引导用户积极参与评论、转发和创作内容,使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2.打破传统媒体的束缚:借助新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双向传播和多向传播。

  3.加强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机构和个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更多的交互性内容和形式。

  总结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过载、信息安全、虚假信息传播以及交互性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和辨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并与其他领域合作,创造更加多样化和交互性强的内容。只有这样,新媒体传播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篇六: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时代,尤其是有了互联网、有了微博以后,我们的每一个干部都成了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别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看到我们,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会被媒体关注。当今社会媒体无处不在,跟媒体打交道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因为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对媒体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媒体的应对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媒体应对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迅速占领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国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新媒体技术

  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

  二是新媒体的接受群体普遍化。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据统计:中国有4.2亿人在用互联网、7.5亿人在用手机,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近3亿人。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

  三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我们所接触的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报刊、广播,都有自己的领域和自身的群体,信息的传播过于封闭并带有局限性,只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一。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大大的击掉这一壁垒,电视和网络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相互的融合给

  大众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试听平台。大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在发生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喜欢一种高效率,更便捷的阅读方式,比如通过手机资讯的定向定制,手机报的出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这样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人都是媒体,都可发出声音,在信息快速发展、群众信息量需求极大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媒体。你做得再好,媒体没说,你等于没做;你做得不好,媒体如果给你炒作得很厉害,就会更加的糟糕。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媒体说你有就有,说你没有就没有;说你好你才好,说你不好就不好。我们的信息要传播出去离不开媒体;我们要塑造良好形象也离不开媒体;我们的每一项政策要深入民心,得到群众的支持、配合,需要媒体的宣传;我们要消除一些谣言,避免产生不利影响,还得依靠媒体……我们腾冲近几年来,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与各大媒体的关心和关注分不开,但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时期,出现一些小问题是在所难

  免的,部分媒体会乘机来恶意炒作,来做一些负面报道,为了让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的项目建设能够顺利推进,让媒体更多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学会应对媒体是对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基本要求。

  二、当前媒体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媒体应对关系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在应对媒体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对媒体的了解。领导干部不知道媒体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媒体关心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对待媒体。我们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媒体应对是宣传部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认识绝对是错误的。很多工作都是由职能部门在做,媒体来采访的问题,具体做事的职能部门非常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但我们部分领导常常把采访的媒体推到宣传部;网上出现不实报道,相关职能部门不是主动站出来说明情况,而是请我们宣传部协调删帖,十分钟后,原帖删除了,但是已经有10多家网站转载,一个小时后,新的10个帖子被删了,但是又有100多家网站转载,你说能够删完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会应对媒体,很多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我们跟记者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厕所里,只要你说过的话都有可能被做成标题,不管是媒体记者在采访中,还是在采访完了作为朋友又随便交谈的话,都有可能被做成大标题刊登出来。我们既不能把媒体当敌人,得罪了他,他会害你一辈子;也不能把媒体当亲人,什么都敢跟他说,他从来不会保密。

  二是政府缺乏一大批对外说话的人。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不愿意对外说话,尽管现在有新闻发言人但也都不愿意,为什么呢?不跟媒体说话,我们工作做得好该提升提升,该任职任职,但要是跟记者说错一句话,你的一切都可能因此而结束,所以大家都不去说。但是,同志们你们要清楚,我们都不说话,就会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上了网络、上了报纸,以后我们处理起来就比较被动了。回想一下我们腾冲近几年来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好的,没有其它杂音的,都是我们第一时间就说了该说的话。

  三是提供给媒体的信息不足。媒体到一个地方采访,他最需要的是信息,比如:你们为什么这么做,你们怎么考虑的?你们做了以后什么效果?老百姓怎么看待的?但好多时候媒体来了,我们好多单位、好多干部不是给他们准备信息材料,而是安排好吃的、好玩的……信息不够也许你给他安排这些内容就会变成他的新闻,媒体到一个地方对吃的、住的要求都不高,最主要的是要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媒体到一个地方都是要带着东西走的,如果你给他的信息足够,他就会根据你的信息去进行报道;如果你给他的信息较少,他就会到处去找信息,哪怕是假信息也会被他写进文章当中去,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最不应该的就是什么信息都不给媒体,这时候媒体就会制造信息。

  四是缺乏与媒体沟通、引导舆论的办法和技巧。因为没有应对媒体的办法和技巧,我们的好多干部平常都不愿见记者,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就只能胡说,要不就找个替罪羊。安徽阜阳县是很穷的一个县,他们县领导说穷不能穷在面子上,就盖一个跟美国国会一样的办公楼,盖了后被老百姓给告了,引起各方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扛着机器到了安徽,听说记者来了,一把手逃了、二把手藏起来了、三把手躲了,可媒体就是不走啊,必须要县领导出来说说你们为什么盖了这么一个楼,最后县委班子里一个

  59岁半的老同志就当了“黄继光”了,怀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去见了记者。记者的话筒对着他问“徽宅本来是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你们不保留这个传统的风格,却建了这么一个欧苏风情的办公楼呢?”他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建一个欧苏风情的办公楼呢?那是因为我们要怀念欧阳修和苏轼”。

  三、媒体应对的基本方法

  媒体来了,我们领导干部不用藏着躲着,就算事情是坏事,但我们自己说出来就是好事了,因为你把坏事说完剩下的就都是好事了。做好媒体应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准备相关口径。什么是口径?就是要对记者说的话,这是要仔细斟酌、认真考虑的。口径遇到好事的时候可以锦上添花,成为媒体的标题语、导语或者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句;

  如果遇到坏事就可以做为防火墙,帮你化险为夷。面对同一个问题,多部门之间在口径上一定要统一,只有所有人对外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媒体报道内容也是一样的,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然就会闹笑话。面对媒体,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口径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如果你是发言人,你可以忘了穿西装、忘了打领带、忘了拿名片、忘了戴眼镜、忘了拿钱包,什么都可以忘了,但是你手里或者心里必须有口径,因为他是你的法宝、是你的武器、是你的护身符。

  (二)研究好三个问题

  我们准备好了还不够,我们还得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是要研究原则和环节。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事情发生了,说还是不说要上级领导研究决定。环节就是谁来说、怎么说?要领导来研究。谁来说?大事一把手说,小事谁都可以说。怎么说?如果遇到谣言四起的时候,一定要开大型发布会,将真相告之社会。在应对媒体时牢记“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下级说不如上级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

  二是研究如何让媒体感兴趣。媒体来一个地方采访都是有目的性的,一般情况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只有他对你给他的东西感兴趣,他才会按照你的要求去报道。因此,我们在给媒体信息时重点要研究下面这五条:你给的核心信息媒体感不感兴趣?你给媒体的事实能不能打动大众?你给他的故事能不能吸引他?你给他的数字有没有支撑力?你是不是用很生动的语言给媒体做了标题?这些不研究是出不来的。研究好了这些问题以后,根据内容整理好提供给媒体,他工作起来就很方便,自然也不会再给你找别的麻烦。要学会用媒体语言,切忌用官话、套话等。

  第三是要研究如何安全说话。面对媒体,我们一定要清楚哪些可以说,哪些必须说,哪些说了后会有什么问题?应该在什么时候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可说可不说的话最好就不说;一定要说,但是说了后可能会有风险的,要认真研究并制定预案;在突发事件或者有可能引来媒体炒作的事情出现时,要第一时间说,要把话说好、说准,掌握第一话语权非常重要。切忌出现

  “你是为共产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爸是李刚”等话语。

  (三)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30秒原则。我们跟记者说话,要注意给他有限信息,不是什么话都给他,说多了就要出错,要实话实说不能全说。30秒原则就是要把你的核心信息整理成30秒的话,然后字斟句酌,句句都实话,不是大话空话套话,能吸引记者的30秒。我们看新闻联播,所有出镜的人同期没有能超过30秒的。2005年北京新闻办牵头办财富论坛,世界的500强都来了,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原本准备在天坛开幕,后来下大雨临时改到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前十分钟收到临时变更地点的通知,这时怎么办呢?北京市外宣办主任王惠就想一定要让记者来一个准直播。准直播就是我说成什么样他就怎样播出,不让他篡改。只有自己先编辑好不给记者留下编辑的余地,才能准直播。所以,她利用了30秒原则,她这样说的“在财富论坛最后筹备情况之前,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个新的情况”,说完以后停两分钟,意思是没开机的赶快开机,没准备好的赶紧准备好,她要开说了。然后她就开始说了“美方选择天坛作为财富论坛开幕式的用地,北京市经过多次考察研究,但是考虑到天气的原因我们也做了人民大会堂的积极预案,现在天气预

  报显示16号下午有中到大雨,所以我们决定起用人民大会堂的预案。”当天所有参与报道的电视台都用了她的原话,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但是如果她说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在800年前什么什么的,说成这样记者怎么用啊?如果30秒过了她还说“其实我们挺想用天坛的,因为我们已经为天坛的设计方案花了1000多万了,可这个雨来了,我们想花400万把云打掉,但气象专家说这个云太大了,覆盖了整个华北,就算把北京这块云打掉了,很快又聚集了,这400万就白花了,还是换地方吧。”这事是真的,她实话实说行吗?马上媒体就发现打云的事更有意思了,写出去以后受众更多,标题就叫“北京花400万买好天气,老天爷不给北京面子”,副标题是“北京

  在天坛花的一千多万筹备的一场会全被一场大雨冲光”。

  第二个原则就是对待记者方法要得当,天下媒体一视同仁。我们对记者要尊重,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无论是胡总书记、温总理还是西方的总统、首相、官员,他们对媒体都是很谦和的,为什么?因为媒体面对的任何一个人不管地位有多高,跟他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不能怒斥记者,不能去挑记者的毛病,不能去推搡记者,更不能关押记者,因为他们有权利对任何一个人进行采访,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以为自己是领导,对媒体记者不尊重,骂媒体、有的抢媒体的采访设备,结果都是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有的还因此落马,所以要善待媒体记者。另外给媒体安排吃、住、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该安排什么,不能够安排什么?能吃什么?能做什么?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如果考虑得不认真,你给他安排的东西可能会变成他的新闻,因为安排不当,可能会给你和你的单位带来很多麻烦。

  (四)四个具体方法

  一要经常看舆论,他是怎么报道我的?怎么说的?我们看了以后就可能预测到问题。我要求外宣办的同志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看,网络上、微博上对腾冲的报道有些什么,有没有不实的、负面的宣传报道,如果有就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要准备口径。知道了有可能要问的问题就赶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发生了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我们面对记者,统一口径后,要说清三件事:一是发生了什么;二是我们正在做什么;三是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三是遇到棘手问题根据口径巧妙回答。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害怕,不管问什么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记者见你决不是为了来听你说什么,他一定设置很多问题来问你的,你要见记者主要是来借助他的渠道把信息传播出去,所以你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我有什么样的信息给记者,不管他问什么,我想的只是我传递什么。因此,这时候记者给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像一个桥梁递到你手上了,你赶紧把你要说的话都说出去就是了,他怎么问你都说

  “对,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什么”,就不回答他希望你回答的问题。

  四是要注意防记者的陷阱和突然袭击。记者在见你之前肯定挖了好多陷阱,但是没关系,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陷阱,并且会躲开陷阱。还有些记者老是搞突然袭击,袭击一般有四种方法,一是电话采访,二是推门就进、进来就递上话筒采访,三是新闻发布会之后拦住突然发问,四是预约采访不按问题单上的问题提问。面对媒体的采访,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到我们腾冲采访的媒体去年有2850人次,今年1-5月已经突破2500人次。在我们的接待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的人,如果他认真准备了采访起来效果非常好;但一些老手,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不用准备,采访起来就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等问题。接受采访前准备是一条不可颠覆的真理,所以我们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之前一定要想方设法进行准备,哪怕媒体已经在你办公室,你也要找一个理由准备一下。

  (五)五个技巧

  面对谣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出真相,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坏消息发生了,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坏消息挤压到最小化。坏事本身是一个扁气球,媒体一炒作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在气球上扎一针,如果在刚刚吹的时候,我们一扎坏消息就没了,你如果不说话,已经吹得很大再扎就没用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坏消息出来以后一定要说话,你不说话就认为是默认了。我们最怕的是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根本不知道,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口径,第三种情况是超越自己权限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呢?

  一是说自己的话。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王惠主任成功应对的例子。在北京奥运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名记者举手问“王女士,刚刚英国王子查尔斯抵制北京奥运会,对此请做出评价。”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她不知道,第二没人给她口径,第三这不是她个人能回答的问题,这是外交部回答的问题。一百多个记者眼睁睁地看着她,她不说话不行。她思考了一下,这样回答“我没有听说英国王子查尔斯

  抵制北京奥运会,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北京奥运会不是北京人的奥运会,他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日,不管是谁我认为都不应该抵制奥运会。”第二天媒体就把她的原话登出去了,查尔斯王子看到了马上对媒体说“我没有抵制奥运会,我只是从来不参加奥运会,今年我还是不参加,但是我同意北京奥组委发言人说的不应该抵制奥运会。”但是我们部分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时会说我代表XXXX。面对媒体,特别是对一些敏感话题,你就代表你自己,不要代表其他人,说自己的话。

  二是他问具体的你说概括的,他问概括的你说具体的。我们还是说王惠主任的一个例子: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记者问王惠主任“王女士,你们中国的记者说你们中国的食品有95%是不安全的,请你给予证实有多少不安全。”但她又不是质检总局的,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食品安全多少不安全,再说就算知道她也不能说呀,那怎么办?她这样回答:

  “记者先生你在中国生活了多少年了,你有家人在这里吗?”记者回答四年了,有。她继续问“那我想知道你和你的家人在这四年中有过因为食品的问题去看过医生吗?”记者说没有。“你听说你的朋友同事有吗?”记者也说没有。“我跟你一样,朋友没有,家人没有,我也没有听说过你说这中国的食品有95%是不安全的,这个数字可信吗?”记者耸耸肩,哄堂大笑,多巧妙的回答。

  三是他问东你说西。王岐山副总理在非典的时候当北京市代市长,他任命当代市长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他“王市长,非典以来你们大面积组织新闻发布会,组织新闻采访,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开始?”王岐山副总理当时是北京市的代市长,怎么能回答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问题呢?他是这么回答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为什么要组织采访,要组织新闻发布会呢?这是因为你们对我们太好了,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我们宣传报道,我们怎么能不组织发布会不带你们参观采访呢?所以以后我们还要大密度的组织新闻发布会,更多地安排你们参观采访。”回答完了,中国政治民主改革的问题让他给扔的一干二净。

  四是要用感情,不然会让人家骂我们冷酷、没有人道。特别人命

  关天的事情一定要用感情,对人民生活要用感情,要表现出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厚感情。比如巧家事件,官方给媒体的材料中的这么一句话

  “死者家属情绪稳定”,这句话就没有感情,人都死了家人的情绪能够稳定吗?常人都无法理解,所以被媒体炒作也是正常。我们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场合,穿的衣服、面部表情都要注意,如果发生死人事故的时候,你接受媒体采访的时还面带微笑,或边说边笑,这就非常不恰当,媒体会说你冷酷无情。

  五是要适当示弱,敢于认错。做错事要承认,不要怕把自己的困难告诉大家,只要你跟人说软话,记者也是人、受众也是人,都会理解的。面对媒体的采访,对于我们的一些工作失误,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把真实的东西说出来。

  同志们,媒体应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总结,希望大家努力学习、谨言慎行,牢记“勤学、善思、慎言、多省”这8个字,全面提高媒体应对能力,让媒体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篇七: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浅析网络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绪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以几何数字向全球各个角落扩张,把世界各地和各色人种通过各个终端紧密地连接在一个平台内,并以极强的包容性和变革性把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放在自己的背景和机制中,从而把人类带入一个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和表达政治诉求的最要途径。相应的,通过网络对外提供信息和服务也逐渐成为各国领导干部执政的新趋势。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默克尔到伊朗总统内贾德、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网络政治的积极倡导者和相应者。

  在我国,网络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从网民人数看,1997年才60万,此后五年内竟然增长将近120倍。到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更是高达2.98亿,首次居世界第一位。①

  与此同时,网络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网络在联系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温家宝就曾提出:“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群众通过网络问政的热情也非常高。据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②

  由此可见,在网络时代下,政府通过网络来执政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那么,网络时代的到来究竟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领导干部又当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力图理清网络媒体给当代领导干部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机遇与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新事物,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虚拟性、自由性、全球性、共享性和难以辨认性等特征。它的异军突起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推进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使得我国公民在民权、民意等方面的表达较之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广泛和自由。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①②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业界资讯集萃》,2010年6月,第167期。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人民日报》,2009年6月26日。

  (一)网络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可以说,网络在政治活动中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它的出现给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网络有助于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从公民的角度而言,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党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平等性、即时性和极强的互动性等特性,渗透到社会生活、文化及政治领域,最大程度地鼓励和保证了公民的参与,进而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有研究指出,“互联网为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升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③

  第二,网络有助于促进廉洁政府的建设。防治腐败,监督是关键。网络技术带来了监督范式的变化,网络监督是一种全新的舆论监督形式。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最佳结合。权力人物以及权力运行始终是网络监督的客体。因此,监督权力运行,反对腐败现象是网络监督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公民通过网络对各级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上的越位、缺位和不当的曝光,对某些官员腐败行为的揭露,都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第二,网络有助于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传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有“千龙网”、湖南有“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例如,2008年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这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④

  第三,网络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改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变过去的过细的微观管理为有力的宏观管理。网络化为政府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状况等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政府不仅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而且政府的网络化也有助于将生

  ③④

  刘晓苏:《互联网视野下的政治参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2月。

  李永超:《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今日科苑》,2009年第24期。

  产、分配、交换等社会职能归还市场或企业,将一些社会性、公益性、自我服务性的事务性工作从政府中剥离出来,交给中介组织和事务性单位。

  (二)网络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以其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对传统的话语体系造成冲击,并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同时也给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媒体影响舆论导向和社会稳定。网络新闻经常以自办新闻、自“扒”新闻等方式进行炒作,以求引起公众注意和社会的强烈反应。更为严重的是,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政治目的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快捷性和无国界等特点肆意编造虚假新闻,煽动是非不明的群众制造社会混乱。如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6?28”、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和2009年湖北石首“6?17”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其深层原因正如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言,是干部远离群众,不关心、不了解、不重视普通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引起的,但使事态扩大的最重要根源还是网络媒体的推动。这些事件发生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网络舆论泛起,真假难辩。但此时负责处理事件的官员不懂应对、不善应对,不仅没有及时回应民众舆论,公布真实信息,而且规避麻烦,封锁消息,刻意回避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结果导致错过了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加剧了事件的负面走向。从近几年来发生的每一起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看,我们必须正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二,新兴“电子政府”的建立与发展可能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府迅速发展,其实质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以适应虚拟性、全球性信息化浪潮,适应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电子政务不仅触及新型技术,更触及了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管理方式甚至生存方式。政府将在网络上开设办公事宜、开通信息发布渠道,社会个人及群体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申办各种事务。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超越时空限制的空间,公民在网上可以充分享受其信息自由权,这种自由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规范,极有可能导致“自由过度”,且网络上难以控制的跨国信息流动正成为西方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以及敌对分子政治颠覆的新工具,政府上网将面临网络无处不在的文化性或政治性的颠覆行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无政府主义可能泛滥,从而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

  第三,网络自由性对政府信息安全提出的挑战。网络自由性、互动性、虚幻

  性的的特点,使得信息网络化为一些不法之徒散布反动言论或破坏信息网络的犯罪提供可乘之机。政府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由于使用人员众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又千差万别,安全漏洞很多,再加之随着高薪科技的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安全隐患将日益增多。由于“电子政府”只认数据不认人,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脑罪犯就可能通过修改程序和规则在网上窃取到政府的部分权力,也可以通过将敏感数据密码化的有效技术方法,进行政治和刑事犯罪活动,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网络时代条件下要求建立信息安全系统,国家要运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网络信息市场,政府就有必要单独组织或者配合民间组织及管理“网络警察”、“网络医院”,将网络管理纳人政府的行政管理,已是事在必行。

  二、对策与建议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民主化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方式与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手段来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一)明确政府职能,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使政府面临的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政府职能的改变。政府应改变管理观念,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同时这也要求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他们对工作的看法,从而达到改变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的目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电子政府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搬上互联网,而是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代表的作用逐渐强化,管理、参与经营性企业的行为渐趋弱化,在这一形势下政府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摆脱过去的事事亲力亲为的“运功员”,转变为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和监控的“裁判员”。

  (二)提高对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和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

  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四)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高新科技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个人和企业已经逐渐普及对计算机的使用和联网。政府必须充分运用高新科技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公务员培训和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政府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政府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求高新技术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的指导,而且还要求政府有足够的执行能力和贯彻能力。要求政府能对付利用计算机犯罪和扰乱管理秩序的行,能从网络上大量的过剩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过滤无用信息和剔除掉有害信息,并是信息资源加工增值,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一切都只有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政府的能力才能够增强,“电子政府”的效益才能得到发挥。

  (五)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要改变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状态及政治参与的非规范性,制定网络法律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信息政策来调整国家信息活动并指导和推动整个信息活动发展,实现信息政策的法律化,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信息法,并重视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建设。虽然自1996年以来,我国政府已经颁

  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法规和条例,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但随着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在已颁布实施的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一些条文已显得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法规,对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内容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及义务等作出规定,实施网络法制,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和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者,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结论

  网络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公共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它既给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廉洁政府建设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给政府的行政管理带来诸多挑战。但无可否认的是,网络已经渗透到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社会形态中,网络执政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行政方式。对此,政府及领导干部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网络给当前行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注重网络人才的培养,加快政府的行政职能的转变,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影响及现状,创新网络环境下的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处理网络反映的民意诉求,力求使网络成为政府行政职能发挥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3、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傅明贤、倪星:《行政组织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吴刚:《行政组织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唐兴霖主编:《公共行政组织原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林志英:《解析的方程式——行政权力划分和配置》,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曾繁正等编译:《人事行政管理学》,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9、李德志主编:《人事行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刘德生:《中国人事行政制度概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黄卫平、谭功荣主编:《公务员制度比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2、朱立言主编:《行政领导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周力敏:《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变革》,《创造》,2003年第12期。

  14、张锐昕、黄波:《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5、李正华:《信息网络化对政府行政管理的挑战和对策》,《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宁鸿:《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政治文明》2007年第12期。

  17、刘晓苏:《互联网视野下的政治参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推荐访问: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上存在哪些问题 媒体 领导干部 应对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