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基层体察民情(4篇)
篇一:下基层体察民情
乡镇干部深入基层应扮演好三种角色
乡镇干部深入基层应扮演好三种角色乡镇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和纽带,乡镇干部身处基层第一线,肩负着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涉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所以,新时期乡镇干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扎实工作,更好地组织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探索的问题。而其中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积极为民办实事是题中应有之义。具体说来,乡镇干部应扮演好三种角色;
群众倾诉的水缸。乡镇干部应当自觉地置身于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之中,经常深入村组,进村入户,与广大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善于用好眼睛和耳朵,用眼睛真实客观记录下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朋友的境况,用耳朵学会倾听,充分尊重和发挥好农民朋友的发言权,仔细聆听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好党和政府与农民朋友之间的信使和通话器,做广大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做好群众倾诉的水缸角色,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和温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民朋友,将农民朋友所需所想所盼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党和政府。
群众信赖的木桩。乡镇干部不仅要了解村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为
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积极办实事。如,农业产业化如何更好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种养业如何提质增效,收入增加如何开源,外出务工的路应该怎样走等。乡镇干部作为基层第一线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决不能漠不关心。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争取多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的稳定。乡镇干部要做群众值得信赖的致富引路人。群众依靠的柱石。农民朋友碰到难题时,乡镇干部应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拿主意,必要的时候组织集中力量突破难关。乡镇干部要做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模范,乡镇干部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懂得农村实际,熟悉市场,点子多、思路宽,在产业发展、带民致富、构建和谐方面有优势,既能较好地把党的农村工作政策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能帮助农民朋友实现其所思所想或出好注意,从而成为群众解决困难和增收致富的坚强柱石。
篇二:下基层体察民情
下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积极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下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积极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和风细雨化纠纷——区信访局“下基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积极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最直接,是体察民情的“寒暑表”,检验政策的“调节器”,发扬民主的重要窗口。信访工作做的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最直接放映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水平,最能体现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与群众打交道、接待材夜思群众、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一名合格的信访干部必须具备“四个心”。
一、接待信访群众要有宽容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与群众发生最直接的关系,信访干部就是与群众直接面对面的人,就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上门信访的群众往往都是诉求得不到解决,利益得不到落实的“弱势群体”。作为信访干部应该热情接待,积极了解情况,而不是把来访群众当成“麻烦”。由于材夜思群众中有素质高低之分,有性格差异之分,难免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的人员,因而有时难免要受气。但我们决不能有排斥心理、抵触心理。要尝试换位思考,将自己和群众换位,设身处地理解群众难处,对初访者要像熟人一样,对重访者要像朋友一样,对提出问题建议者要像客人一样,这样就能拉近距离,融洽解决问题。
二、办理信访件要有责任心信访干部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如果一名信访干部没有责任心,不仅化解不了矛盾,还会激化矛盾、扩大矛盾。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敢于讲实话,敢于较真硬碰,敢于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在发生群体事件的时候挺身而出。同时,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对领导和群众同样负责。要眼睛乡下,把经历和注意力放在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要主动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手里办理群众信访件,不要简单地将信访件转办了事;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答复信访件要细心信访件往往都比较棘手,不是三言两语、三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小心谨慎地处理好每一件事,做到滴水不漏。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
明白人、办明白事。对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要多请示、多汇报,一定要按原则,按政策规定办事,不能随意变通,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信访干部在面对群众的时候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不是简单的个体,对群众提出的较难回答的问题,切忌轻易表态,自作主张,发表与现行政策不一致的意见。对不清楚的事,宁可不答,或咨询后再答,也不可凭感觉回答。因此信访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草率。四、对待工作要有一颗平常心信访工作是一项责任重、成效小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项“人烦”、“人怕”的工作,因此,少干部不爱谈信访,不敢谈信访,信访工作在平时往往被忽视,信访干部在平时也就不怎么受到重视,甚至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被遗忘,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要耐得住寂寞,习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如果没有这种清苦之耐、寂寞之耐、奉献之耐,是干不好、也干不了信访工作的;二要耐得住清贫。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与其他党政机关相比,工作条件较差,做的是缠、难、烦、苦、累、怨的差事,是求官、求民的活,信访干部必须有吃苦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烦;要有以苦破难、苦中求乐的品格和追求。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信访干部只要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风平浪静更显得信访工作的成功。当前,我区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我们要紧紧围绕改革大局,以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区实际,用创新意识,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才能促进社会安定繁荣,才能进一步为我区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空间。区信访局201X年9月15日
篇三:下基层体察民情
下基层喝群众的水顺口溜
【实用版】
目录
1.喝群众的水,感受基层民生
2.顺口溜:反映民意,传递心声
3.下基层的意义:体察民情,改进工作
4.结论:喝群众的水,顺口溜反映民声,下基层体察民情
正文
喝群众的水,感受基层民生
“喝群众的水,感受基层民生。”这是许多基层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简短,却饱含深意。喝群众的水,意味着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甘苦。这种贴近群众的做法,有助于增进干群关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顺口溜:反映民意,传递心声
在基层,有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顺口溜。顺口溜是群众自发创作的,用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诉求。这些顺口溜反映出群众的所思所想,是他们心声的传递。基层干部要善于倾听这些顺口溜,从中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下基层的意义:体察民情,改进工作
下基层,就是要走进群众的生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做法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下基层可以增进干群之间的感情,让干部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次,通过下基层,干部可以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最后,下基层可以提高干部的执行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结论:喝群众的水,顺口溜反映民声,下基层体察民情
喝群众的水,顺口溜反映民声,下基层体察民情。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干群共赢。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篇四:下基层体察民情
干部下基层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干部下基层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干部下基层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年8月30日)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也是干部永远的课堂。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每一名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服务民生的根本要求。作为下基层部,要率先履行好加强党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主动深入基层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在基层工作的一个月以来,我走访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少数基层民政干部工作思路狭窄,办事效率低,农民对一些基本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政策理解不透,对依法行政和政务信息公开持有怀疑等等。
下基层干部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下基层干部和民政干部都要按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效率并真正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
一是带着感情下基层,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要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始终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要真诚地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忧愁和期盼。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帮扶群众,帮助他们解脱贫困。基层干部要以为农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职责。办事要考虑是否合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能够长久受益和持续发展,是否合乎有关政策规定。办好事既要讲客观需要,又要讲实际可能;既要强调尽心竭力,又要注意量力而行。一句话,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需要和可能、动机和效果的科学统一。如果盲目或勉强去办那些不应办也办不好的事,反而会因图虚名而招实祸,加重群众负担,影响干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带着热情下基层,做好群众的宣传员。在走访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掌握群众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同时,我们还要宣传现在农民所享受的各项国家优
惠政策,比如,新农合医疗,城乡低保,民政救济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消防知识和当前社会稳定形势等,提高群众安全防范能力。带着真诚下基层,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定成败,作风系兴衰”。民政工作是德政工程,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窗口,民政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只有在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才能使新时期的民政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一、要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民政为民的宗旨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其它作风问题的关键环节。要转变干部作风,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只有思想打牢了,素质提高了,干部作风才有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我们要把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作为转变作风的治本之策。一是扎实开展民政为民宗旨教育。重点教育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努力做一个心诚、心重的人,心诚就是诚心诚意为民服务,心重就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二是着力强化干部优势民政理念。民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扶贫济弱、缓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推进民主法制、维护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更是起着主力军的作用。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行风评议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演讲比赛、“满意在民政”大讨论、学习先进典型等活动,使优势和谐民政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深化民政干部亲民、为民、爱民意识,引导干部把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第一工作目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工作重点”,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工作标准”。
二、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在为民利民中践行民政为民的服务宗旨。
民政干部面对的是社会最基层最困难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基本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落实,他们的困难能否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取决于我们民政干部的工作作风。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民政干部作风正不正的一把标
尺。群众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到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民政干部。“去民之患,如去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我们要始终坚持“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单位形象在一线提升”,以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暖万家心”活动,通过身体力行锤炼干部思想作风。每年组织干部进社区、进村组访贫问苦,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密切关注群众所想、所愿、所求、所难。在深入体察民情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了解关心群众疾苦中,体现奉献精神;在为民政对象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民政工作没有规律,工作非常辛苦,一旦发生灾害,即使是再恶劣的天气,即使是深更半夜,都必须迅速行动,及时处理。在灾害面前,我们民政干部要始终坚持战斗在抗灾救灾第一线,查看核实灾情,转移安置灾民,调拨救灾款物,安排困难灾民生活。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哪里灾民生活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
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民政工作,让更多群众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从工作性质上讲,民政部门是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在思想上的知情人、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排忧解难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是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肩负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有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的扎实工作作风,还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去做好工作,要从群众的最盼望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入手,不断改进民政工作的薄弱环节,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民政工作,针对部分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存在的看病难、生活难、受教育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救助、优惠等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众的权益。
四、坚持勤俭办事、廉洁从政,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办事、廉洁从政是为政为民基本准则。一是大力倡导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二是制定民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民政资金管理。对民政资金的使用严格实行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和银行直发的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三是坚持实行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户等民政对象动态化管理和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班对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张榜公布补助标准,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救助资金用到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群众,努力维护城乡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我们干部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满腔热情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柳泉乡驻村工作组
201*年8月30日
扩展阅读:谈在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谈在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一、当前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群众工作意识在弱化。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三方面。思维方式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把正常的群众来访指责为无理取闹,把群众合理诉求斥责为无理要求,不愿接触矛盾或者消极面对矛盾。工作方式方面,解决办法单一守旧,在各种矛盾面前束手无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活动方式方面,少数基层干部存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有法不依、以权代法等现象。二是能力素质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少数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价值取向偏颇、官本位思想较重。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
策调整步伐,思想观念没有完成从行政干部到人民公仆角色的转变。只能机械抓落实,不能科学谋发展,短期行为严重,开展工作能动性、创造性不足。三是自我提升动力不足。一是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理论学习有避之惟恐不及的心态,有工作忙、年龄大、学习晚矣的想法;二是对理论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明确。没有正确认识到干好工作与理论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存在“干好工作,完成任务即可,没必要学习”,“被迫学习”,等不良现象;三是理论学习的方式不正确。照本宣科,把理论学习误解为单纯的看书、读报、开会,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
二、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一)探索基层治理机制变革,转变基层干部职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干部下基层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干部下基层如何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