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协商的意义(9篇)
篇一:政党协商的意义篇二:政党协商的意义
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
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界别、委员代表人士数量和各级组织机构中都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基本职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开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重要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作用具有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一方面,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和支柱力量。在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中,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占有一定数量。如XX县第十届政协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X人,占委员总数的X%;担任政协常委的X人,占常委总数的X%;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X人,占副主席的X%。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载体,可以
充分调动和吸引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有序参与国家事务,这体现出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另一方面,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中承担的是政党协商的主要角色。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联系着社会各阶层,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优秀的专业人士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的作用,能更好地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就策,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重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党派名义或个人名义提出提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协商作用认识不到位。
一是党委政府认识不到位。未能很好坚持重大事务协商在前的原则,以情况通报代替政治协商、以邀请列席参会代替协商座谈。少数党政领导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模糊,把民主党派看成是“政治花瓶”,认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走形式,对民主党派的提案建议仅停留在书面答复,“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使得提案办理没有实效。二是人民政协认识不到位。按照政协章程,政协应发挥主体作用,组织职能部门提出协商课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协往往把自己当作二线部门,不愿意“多事”,缺乏推动协商的主动性。在办理协商意见反馈时,存在督办失位现象,这导致协商意见办理效果不佳。三是民主党派认识不到位。部分民主党派成员没有意识到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党派的基本职能和光荣使命,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思考提出议题,很少围绕课题开展调研,很少提出批评意见和实质性建议。
(二)协商实效不高。
履行协商职能,需要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民主党派缺乏固定、可靠、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仅凭每年的“两会”情况通报或是对口联系单位提供的一些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一些单位提供资料有所选择,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数据模糊片面。民主党派对党委政府有关工作知情不足,了解不深。因此,建立在信息不充分、不全面、不准确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难以被吸收采纳。此外,一些党派成员在协商过程中往往立足于本党派、本系统、本行业,忽略对国家对本地区重大事务、重大决策的协商,反映困难多,提出建议少,协商质量不高、深度不够。
(三)协商能力不强。
一方面,部分民主党派成员由于自身素质有限,忙于日常工作,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导致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过程中,看问题时视野不够开阔,分析问题不够深入,提出意见建议缺少深度和说服力。另一方面,民主党派组织受限于人员经费,没有建立较为成熟的调研工作机制,存在着个人参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的现象。在政协会议期间个人意见多,党派建议少,集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别党派只是以某个人的建议作为党派建议提案,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参政议政的作用,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参政议政机制,影响了党派的整体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工作。
三、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既是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共党委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现实需要,既有利于提高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也适应了新时代国内外两个大局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党委政府、政协组织、民主党派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完善协商机制和程序。
程序性是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建议的处理和反馈都要一一明确,让协商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循。协商民主的程序化,指的是协商的各个环节,包括协商计划的提出和确定、协商议题的采集、确定和协商的过程、协商意见的反馈等等,都要有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要充分挖掘政协组织的协商资源,充分发挥政协协调作用。积极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使政治协商工作在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程序严谨的机制中运行,在知情明政、民主和谐、保障有力的环境下开展,从而促进民主科学决策,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建立政府工作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为民主党派提供知情明政渠道,充分保障和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获得信息渠道畅通。
(二)发挥人民政协主体作用。
人民政协是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组织,是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土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切实发挥好人民政协的主体作用,为民主党派履职创造良好条件。一要加强与民主党派的沟通联系。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政协重要工作要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讨论,政协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及时向民主党派通报。同时,通过各种座谈、联谊及节日期间的慰问、走访活动,增进与民主党派成员的友谊。二要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落到实处。鼓励民主党派成员踊跃参加政协大会发言、小组讨论、重点课题调研及各种视察活动,为民主党派知情议政、阐述主张和表达意见提供平台。三要重视民主党派提案办理。政协要高度重视对党派及党派成员提案的办理过程以及办理结果的反馈工作,要对民主党派提交的大会发言和社情民意进行跟踪,及时反馈办理成效。对民主党派所提重点提案,由政协领导分工,重点督办,提高党政部门对民主党派意见建议采纳率。
(三)提高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履职能力。
只有大力提高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履职能力,才能增强政治协商的针对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民主监督的主动性,才会使民主党派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一要强化责任意识。政治协商、参政
议政、民主监督既是民主党派成员的权利,也是义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政协协商活动,自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二要开展学习培训。民主党派要通过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讨论、现场教学等形式,引导成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经济、法律、历史等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三要提高协商实效。协商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参政党的能力和水平。要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提案、建议的质量。要组织开展调研,鼓励党派成员深人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党委政府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要注重骨干成员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参政议政意识强、热爱多党合作事业的骨干队伍。
篇三:政党协商的意义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③骼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
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
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同时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
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
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⑴。这一重要论述对
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就
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适当的方式
和渠道进行协商,形成参与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作出决策或决
定,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中国语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
实践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得以实现的一种实践形式,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制度则是在推进协商民主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守的一系列规
则、程序和规范的总称。协商民主制度的确立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就其本身来讲,协商民主能够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尊重多数又
照顾少数,重视结果又注重过程,可以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政治参
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要求,拓展我国人民民
主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在许多公共决策实践
中,我国的协商民主旨在建构一种作为政治决策过程的民主,鼓励公民平等政治参与的权利意识。协商民主尊重个体意见,求同存异,和4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林惴Z而不同,有利于少数人的利益表
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
达;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协商形
党派人士之间民主协商、合作共
成共识,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事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新中
民主决策。从宏观来看,在当前
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
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特别需要
中形成了协商民主的两种基本方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协商民
式,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
主关注公共利益,贯穿着理性、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
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不同利益群
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与各
体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有利于化
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主要
解利益群体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体现为政党之间的协商。从多党
有利于调动、凝聚各方力量,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来看,协商
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⑶
民主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
从长远来看,发展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它还包括中国共产党
使之与选举民主相补充、相结
与八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
合,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又扎根
间的各种协商。同时,作为参政
中国土壤,创造一种新的民主
党,各民主党派广泛地参与国家
政治模式的选择。中国和而不
权力机关、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
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能
的工作,在这些国家机关以及■
够为发展协商民主提供适宜的些重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土壤,所以中国更有条件和可
中,也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能发展出一种选举与协商相结
和党外人士的协商合作。此外从
合的,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来看,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广泛地存在于政治社会
二、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
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存
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和人民政
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
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
(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
民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各个领
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域,基本形成了国家层面的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协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协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商和社会层面公民协商的比较系
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之
统的协商体系。⑷协商民主成为
际,伴随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内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
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协商民主成
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交流政见、形成共识的主要方法。继续发挥
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
用,最根本的就是要完善中国共
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的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
的政治协商提出了三项具体措
施:一是中共中央每年根据年度
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
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
商;二是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
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三是
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贯
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
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
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发展协商民主,健全协商
民主制度,是我国深化政治体制
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
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
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
的作用,确定了人民政协在实行
协商民主,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重
要责任,也指出了人民政协发展
的方向。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4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伞时NSu。度,要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个重
要渠道,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
设好、利用好、完善好。人民政
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民主形式和
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
形式。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以
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法规、政
策为依据,人民政协虽不是国
家权力机构,但政协工作是党
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延
伸,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
因此,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
结构中,作为主要进行协商民主
的政治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
渠道。人民政协具有代表的广泛
性,具有实施协商民主的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特殊优越
性。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
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
党和政府同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重要平台,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
的联系,是实行协商民主的重要
渠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
围中,协商民主能够真正成为反
映民情、吸纳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协商中坚持平等协
商、求同存异的原则,兼顾并反
映不同界别、阶层、群体的愿望
和诉求以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50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
门文件,明确了
“把政治协商纳
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党的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项举
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
措:一是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
程中进行协商。”也明确规定了
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关协商议题
化、程序化;二是各级党委和政
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
府、政协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
排、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成果
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
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处理和反馈
听取政协意见;三是完善人民政
等五大程序。人民政协,以中国
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程序;四是拓展协商民主形
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
参与、合作于一体,实现了人民
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
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
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
协商成效;五是在政协健全委员
民主的本质要求,符合广大人民
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有效实现人
凶协商民主广泛地渗透到国家政
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
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中国
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
共产党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在
三、着力推动协商民主广
党内和党际之间进行民主协商,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国家政权机关在立法和决策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
中进行民主协商,社会基层民主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协商等,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
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进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经过70多
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
年的发展,人民政协已经具有深
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厚的历史基础,形成了比较完备
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
的制度体系、实践模式和工作网
化。”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
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积
度化发展,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
累了宝贵经验,必将在社会主义
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凝
协商民主乃至我国民主政治进程
聚民心,增强信心,化解社会难
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题。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
目前,中共中央已通过专
化发展,有利于引导社会各阶层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鑿密NSU。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在有序参
与的实践中,维护团结,达成共
识。虽然我国对民主协商已经有
了多年的经验,但是在许多领域
还没有形成或没有形成完善的民
主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协商主体间的沟通协调渠道尚待进一步
健全完善,群众对于涉及自身利
益的事务,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知
情权、参与权。因此,要建立健
全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保
障民主协商有序进行,推进协商
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推动多领域、多层次
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多领域
的协商民主主要是指政权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方面的协商
活动。政权领域的协商活动主要
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层面的、国
家政权系统范围内的协商民主。
政治领域的协商活动主要指多党
合作的政党制度层面的、统一战
线范围内的协商民主以及政治协
商制度层面的、政协系统范围内
的协商民主。社会领域中的协商
活动主要指社会基层群众制度层
面的、群众自治范围内的协商民
主。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党内
民主制度层面的、执政党组织系
统范围内的协商民主。“多层
次”的协商民主主要是指中央、地方、基层各个层面的协商。
客观上讲,同一层面不同政治
组织、政权组织、社会组织之间
的协商比较顺畅。比如在中央层
面,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已经
形成了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但中
央与地方、地方与基层之间纵向
的协商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将基
层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如何将下一级组织的意见通过正当的渠
道提出,都需要一套健全的协商
民主制度加以保障。(二)强化协商民主的制度
建设。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
点,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民
主协商的目的是为了使决策更
加科学,以决策的民主化促进
决策的科学化,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更好地表
达和体现。所以,把民主协商融
入决策的全过程,就要把民主协
商与科学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在
决策科学化的指导下,摆正民主
协商对集中决策的平衡力,增强
民主协商的实效性。加强协商民
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
设,需要把握几个要点:谁来协
商(协商的主体)。作为协商民
主的主体,人民的广泛性也就意
味着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具体来
说,包括各政党、各团体、各民
族、各阶层、各界别、各群体和
各方面人士。协商什么(协商的内容)。协商民主要求协商主体
紧紧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
泛协商,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开展广
泛协商,汇集民智,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
地政治参与。议题的选定很重
要,不同的参与主体、不同的协
商平台,必然会讨论协商不同的议题。在哪里协商(协商的平台
和渠道)。主要有国家政权机
关、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等。在
我国,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各级人
大,以及由人大选举产生的“一
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
院)。政协组织包括全国政协、地方各级人民政协以及个别省份
在乡镇推行的基层政协组织。党
派团体作为一种协商民主的活动
平台,主要是指党内协商、团体
内部的协商。除此之外,近些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论坛已
经或者正在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
渠道。怎样协商(协商的程序和
规范)。这需要制定协商程序,对协商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和
参与者的相关行为作出规范,对
协商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争议进
行规制。协商成果的产生与运用(协商的目的)。经过协商,人
们在所讨论的公共议题上彼此了
解对方的立场与主张,了解彼此
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按照“求
同存异”的原则提出共识性的解
51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伞懿备su。决方案。协商活动的组织者应当
监督和敦促协商结果的实施,增
强协商的实效性、约束性,防止
表面化、随意性,使协商过程成
为发扬民主、推动科学决策的过
程,使协商结果转化为协商主
体、决策主体和职能部门共同遵
守执行的决策规定。规范协商民主的工(三)
作程序。确立协商民主的协商内
容、协商范围、协商程序、协
商启动机制,注重协商民主的过程建设,使协商民主的程序、渠道、形式制度化。协商的工作
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四步:首先是协商议题的产生。协商议题的确
定是协商的基础。协商议题要做
到议关键、商大事,符合应协商
则协商的标准。第二步是协商活
动的组织。协商议题确定后,政
协就要按照章程和有关规定组织
实施协商活动。协商应加强针对
性,除全会协商外,其余协商应
尽量采用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形式,组织有关方面
的专家、学者、代表人物就某方
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
步是协商意见的报送。协商之
后,政协认真整理出协商中提出
的意见建议,及时报送党委、政
府并书面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
协商意见既要做到真实准确地反
映协商意见,又要简明扼要。第
52四步是协商意见的处理和反馈。
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协商意
见和建议应及时研究处理,在一
定期限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回复政
协。协商意见的处理是协商是否
取得实效的落脚点,要强化落
实。要进一步细化协商内容,凡
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
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党委、人大、政
府、政协认为有必要进行政治协
商的其他重大问题,都要纳入政
治协商的内容。要拓展协商形
式,充分运用政协全体会议、常
委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
题协商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及
内部协商会议等形式,开展好各
种协商活动。要完善协商程序,党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或政协党
组提出的建议,研究确定协商议
题。政协党组根据党委确定的题
目,按照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提出具体协商方案。党委政府及
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协商议题要及
时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对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处
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政治
协商要制度化,更要责任化。政
治协商议题确定后,相关办公室
要牵头协调安排好政治协商工
作。要建立和完善政治协商的检
查考核机制,定期督促检查,切
实增强政治协商制度的规范性和
约束力,确保把政治协商纳入决
策程序的要求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
李昌禹、郭舒然等.协商
民主,更广泛更活跃[N].人民日
报,2017-10-21(10).[2]
闫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的价值及其新发展[J].河北青年
管理干部学院报,2014(6)
:
31-
33.[3]
陈惠丰.“健全社会主义
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EB/OL].
http://www.cppcc.
gov.
cn
/
zxww/2013/07/01/
ART
I
9.
shtml.[4]
谷建恩.推进协商民主
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2)
:
26-28.[5]
张平夫.充分发挥人民政
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N],
人民政协报,2013-05-15.
篇四:政党协商的意义篇五:政党协商的意义
论我国政党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作者:何士青
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06期
[摘
要]以政治协商为要义、以民主政治为实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政党协商既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方式,它根植中国国情,凝聚中国智慧,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领导、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以及秉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方面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格。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创新发展,需要从加强政治协商主体建设、完善政党协商制度、依法界定民主党派基本职能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政党协商
新时代
中国特色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1)06-0027-09[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理基础研究”(2020WKZX003)、华中科技大学统战理论与实践项目2021年“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TZ202107006)的阶段性成果。
一、政党协商民主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求中华儿女凝神聚力汇集起磅礴力量,而政治协商制度为各民主党派建言资政、为社会各界凝聚共识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党协商作为政治协商的核心内容,确保了“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扬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在“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1]中具有独特优势。政党协商内涵丰富,其核心要义在于以政治协商为重要内容、以民主政治为内在实质、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的。
(一)政党协商以政治协商为重要内容
协商的本意是具有平等自由权利的公民通过交流、沟通、对话、辩论、审议等形式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活动,通过共同商量形成一致意见。协商可以是不同公民就生活中的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商量以达成共识,也可以是不同经济主体就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商量以形成各方满意的方案,还可以是不同事业单位就合作事宜进行商量以形成有利于协商各方的决定。这些协商都不具有政治属性,都不属于政治协商的范畴。所谓政治协商,是指政治组织之间通过商量达成共识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协商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自近代以来,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使得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和多样。
当代中国的政治协商内容丰富,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地方的重要舉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2]等方面。为了保障政治协商顺利进行,切实发挥政治协商的民主功能,当代中国从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开始直到现行宪法都对政治协商制度作出规定,例如,现行宪法序言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3]。在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中,政党协商与政治协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政党协商是政治协商的实现方式,政治协商是政党协商的重要内容。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我国政党协商具有自身特质:就主体而言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协商,就目的而言是“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的协商,就事项而言是“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的协商,就时间而言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既可以在决策之前也可以在决策实施之中进行的协商,就性质而言是“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4]。
(二)政党协商以政治民主为内在精神
协商可以发生在政党之间、个人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政党协商具有不同于个人协商和企事业单位协商的性质,个人协商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商虽然也具有民主的性质,但大多属于生活民主、经济民主的范畴,而政党协商因作为主体的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具有鲜明政治属性而属于政治民主的范畴、内含政治民主的精神。从历史看,政党协商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正如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诞生于近代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也肇始于近代西方,而近代西方国家政党诞生和政党政治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勃兴。诚如有学者所言,政党政治“最早出现在西方,是顺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被认为具有民主属性”[5]。而政党政治的民主属性决定了政党协商的民主属性。从价值内核看,政党协商蕴含政治民主所内含的自由平等精神。在一般情况下,政党协商采用具有公开性、平等性、程序性等特征的商谈方式,参与者在发言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开的讨论。政党协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参与协商的各政党可以对所要协商的事项进行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商量、沟通进而形成共识。
我国政党协商将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有机统一,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富含政治民主的内在精神。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依据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关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都可以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政治活动,同时“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3]。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时在表达政见、提出决策建议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对于其他党派提出的政见或建议享有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享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政党在政治协商中可以自由表达代表本党派的观点、意见、诉求、偏好,通过理性对话形成共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在政治协商中不能迫使各民主党派接受自己的主张,而只能与各民主党派通过理性对话达成共识。
(三)政党协商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的公共利益既不同于国家利益,也不同于个人利益。从性质上讲,国家利益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而享有的利益,具有整体性、全民性等特征;个人利益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而享有的利益,具有私人性、非共享性等特征;公共利益是以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口为主体而享有的利益,是一个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所共同享有的利益,具有公共性、共享性等特征。公共利益确认和维护的必要性根植于人的自利性之中,人具有最大限度地攫取自身利益的倾向,社会存在和发展要求对这种倾向进行限制。公共利益确认和维护的法律方式存在于法律所具有的集中反映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本质中。尤其是作为全体人民共同意志最高体现的宪法,更加“只能追求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公共’的利益”[6]。从各国宪法文本和宪政实践看,不仅维护公共利益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公共利益具有优于个人权利的地位。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人类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由于选举民主有时候受到选民个人偏好的影响而容易导致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失落,于是政党协商作为实现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民主形式受到推崇。尽管各政党有着代表其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但平等自由对话、理性交流沟通能够使参与者从个体利益、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少数人利益的思维局限中解放出来,在政党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进行价值权衡、做出合理选择。政党协商的结果是达成公共利益的共识,这是民主的要求和体现。一方面,政治协商意味着各政党参与。不同政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各有千秋,不同政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各民主党派代表各党派成员、各自所联系群体的具体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政党参与公共协商,意味着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表达,各政党政见在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政治协商表达着公共理性。在政治协商场域中,各政党在提出自己观点、反对或支持他人观点时都需要陈述他们的理由,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参与协商的各方,使政见得到参与协商的各方认同。由此,各政党政见在协商中通过相互融合而实现整合,最终形成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决策。
二、政党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
协商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文明国家所推崇和采用。但是,不同国家的协商民主因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而具有差异性。我国的协商民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不仅立足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而且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7](P1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则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进行领导;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政治学原理,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集团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政治协商作为党派之间的联系、对话、沟通方
式,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把握方向、协调行动。在中国,这个领导者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导各方面力量在各种价值理念、观点主张和具体利益基础上求同存异,并通过协商讨论达成最大共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实践根据和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政党获得领导地位,并不是由人数多少所决定的,而是由该政党的纲领和为实现纲领所作出的努力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8](P4),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号召、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领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进入新时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明确成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各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更好发挥作用”[9]。历史证明了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成功”[10](P651)。
中國共产党在政党协商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不仅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新中国的每一部宪法都在序言中确定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现行宪法序言中,而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写入现行宪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质和鲜明特色,也是我国政党协商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是对各民主党派一切事务的包揽,也不是对各民主党派所有活动的包办,而“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9]。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原则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政治方向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通过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经验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具有各自纲领和章程的政治团体,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政治上不是恶性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执掌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宪法,不仅宣布“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结成”,而且指出这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由“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所构成的统一战线今后将在“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11](P32)。统一战线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参政”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不是要将各民主党派变成附庸,对于各民主党派不能“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而是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接受和拥护,不应该表现为俯首帖耳、吹捧逢迎,而应该表现为团结合作、议政建言。这是各民主党派在参与新中国政权建设中所获得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参加国家政权的政党”而“成为帮助共产党更好地实现民主执政的政治力量”[1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正是这相互统一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而新型政党制度又将这种合作关系制度化、规范化、明确化,使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共存和合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民主党派依据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助力中国共产党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升。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人类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由于选举民主有时候受到选民个人偏好的影响而容易导致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失落,于是政党协商作为实现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民主形式受到推崇。尽管各政党有着代表其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但平等自由对话、理性交流沟通能够使参与者从个体利益、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少数人利益的思维局限中解放出来,在政党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进行价值权衡、做出合理选择。政党协商的结果是达成公共利益的共识,这是民主的要求和体现。一方面,政治协商意味着各政党参与。不同政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各有千秋,不同政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各民主党派代表各党派成员、各自所联系群体的具体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政党参与公共协商,意味着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表达,各政党政见在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政治协商表达着公共理性。在政治协商场域中,各政党在提出自己观点、反对或支持他人观点时都需要陈述他们的理由,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参与协商的各方,使政见得到参与协商的各方认同。由此,各政党政见在协商中通过相互融合而实现整合,最终形成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决策。
二、政党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
协商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文明国家所推崇和采用。但是,不同国家的协商民主因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而具有差异性。我国的协商民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不仅立足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而且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7](P1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则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进行领导;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政治学原理,不同党派代表不
同群体、不同社会集团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政治协商作为党派之间的联系、对话、沟通方式,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把握方向、协调行动。在中国,这个领导者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导各方面力量在各种价值理念、观点主张和具体利益基础上求同存异,并通过协商讨论达成最大共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实践根据和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政党获得领导地位,并不是由人数多少所决定的,而是由该政党的纲领和为实现纲领所作出的努力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8](P4),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号召、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领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进入新时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明确成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各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更好发挥作用”[9]。历史证明了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成功”[10](P651)。
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协商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不仅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新中国的每一部宪法都在序言中确定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现行宪法序言中,而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写入现行宪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质和鲜明特色,也是我国政党协商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是对各民主党派一切事务的包揽,也不是对各民主党派所有活动的包办,而“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9]。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原则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政治方向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通过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经验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具有各自纲领和章程的政治团体,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政治上不是恶性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执掌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宪法,不仅宣布“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结成”,而且指出这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由“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所构成的统一战线今后将在“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11](P32)。统一战线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参政”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不是要将各民主党派变成附庸,对于各民主党派不能“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而是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接受和拥护,不应该表现为俯首帖耳、吹捧逢迎,而应该表现为团结合作、议政建言。这是各民主黨派在参与新中国政权建设中所获得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参加国家政权的政党”而“成为帮助共产党更好地实现民主执政的政治力量”[1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正是这相互统一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而新型政党制度又将这种合作关系制度化、规范化、明确化,使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共存和合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民主党派依据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助力中国共产党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升。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人类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由于选举民主有时候受到选民个人偏好的影响而容易导致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失落,于是政党协商作为实现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民主形式受到推崇。尽管各政党有着代表其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但平等自由对话、理性交流沟通能够使参与者从个体利益、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少数人利益的思维局限中解放出来,在政党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进行价值权衡、做出合理选择。政党协商的结果是达成公共利益的共识,这是民主的要求和体现。一方面,政治协商意味着各政党参与。不同政党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各有千秋,不同政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各民主党派代表各党派成员、各自所联系群体的具体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政党参与公共协商,意味着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表达,各政党政见在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政治协商表达着公共理性。在政治协商场域中,各政党在提出自己观点、反对或支持他人观点时都需要陈述他们的理由,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参与协商的各方,使政见得到参与协商的各方认同。由此,各政党政见在协商中通过相互融合而實现整合,最终形成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决策。
二、政党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
协商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文明国家所推崇和采用。但是,不同国家的协商民主因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而具有差异性。我国的协商民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不仅立足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而且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7](P1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在政治地位上则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进行领导;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政治学原理,不同党派代表不
同群体、不同社会集团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政治协商作为党派之间的联系、对话、沟通方式,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把握方向、协调行动。在中国,这个领导者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导各方面力量在各种价值理念、观点主张和具体利益基础上求同存异,并通过协商讨论达成最大共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实践根据和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政党获得领导地位,并不是由人数多少所决定的,而是由该政党的纲领和为实现纲领所作出的努力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8](P4),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号召、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领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进入新时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明确成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各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更好发挥作用”[9]。历史证明了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成功”[10](P651)。
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协商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不仅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新中国的每一部宪法都在序言中确定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现行宪法序言中,而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写入现行宪法第二条规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质和鲜明特色,也是我国政党协商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是对各民主党派一切事务的包揽,也不是对各民主党派所有活动的包办,而“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9]。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原则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政治方向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通过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保证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经验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具有各自纲领和章程的政治团体,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政治上不是恶性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执掌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宪法,不仅宣布“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结成”,而且指出这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由“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所构成的统一战线今后将在“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11](P32)。统一战线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参政”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不是要将各民主党派变成附庸,对于各民主党派不能“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而是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接受和拥护,不应该表现为俯首帖耳、吹捧逢迎,而应该表现为团结合作、议政建言。这是各民主党派在参与新中国政权建设中所获得的双重身份决定的,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参加国家政权的政党”而“成为帮助共产党更好地实现民主执政的政治力量”[1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规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正是这相互统一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而新型政党制度又将这种合作关系制度化、规范化、明确化,使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共存和合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民主党派依据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助力中国共产党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升。
篇六:政党协商的意义
人民政协简明知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历史背景和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丰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
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组成。
全国政协的主要组成单位是: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科协、侨联、台联、友协等统一战线组织,以及特邀单位。
全国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委员会设立办公厅,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的设置,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
三、主要职能与作用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人民政协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四、历年会议回顾
全国政协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即通常说的“两会”,一般在每年3月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主席受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有关人事事项;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有关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年度协商计划等其他议程。
此外,全国政协还召开多种形式的协商座谈会、专题议政会、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
五、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重点
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完善人民政协履职工作制度,增强人民政协制度整体效能。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加强人民政协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建言献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推进人民政协工作现代化
要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广纳群贤、广集民智,把联谊交友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坚持和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完善约谈函询、情况通报等制度机制。要增强团结联谊意识,建立健全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清一色。要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要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全面了解情况,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要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坚持面向港澳台同胞开展联谊活动,更好把侨心汇聚到“中国梦”上来。要加强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拓展对外交流平台渠道。
篇七:政党协商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作者:赵秦卫
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6期
摘
要: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在中西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协商民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具有广泛性。中的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参与;民主政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在中西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协商民主的历史与内涵
1980年,学术意义上的“协商民主”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毕塞特首次提出,他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中的多数原则》一文中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此文为美国的民主辩护,他认为,美国宪法既体现了多数原则,同时也是对多数的制衡,但这种制衡并不违反多数原则本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版了大量研究协商民主的著作,如詹姆斯·博曼的《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乔恩·埃尔斯特主编的《协商民主》等等,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交往理论和话语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协商民主理论。2002年,哈贝马斯在中国作“协商民主的三种规范”的演讲,推动了中国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政治协商的实践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多党合作到建国时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改革开放时期多层次、多方面、多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不断深入,制度不断完善,作用不断彰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国内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较大影响的有俞可平主编的《协商民主译丛》、陈家刚主编的《协商民主》论文集、李君如的《协商民主在中国》、左宪民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等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作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协商民主是指自由平等的公民,基于权利和理性,在一种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权力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中,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过程,形成合法决策的民主形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术界兴起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是源于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反思。中国的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中西方的协商民主有共同之处,比如权力制约、公民参与、理性讨论、立法听证、多元利益表达等等,但由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原因,中国的协商民主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协商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民主形式。习近平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表和交流意见,表达各自诉求,参与和监督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民主渠道。人民群众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需树立法治理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定程序参与民主协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和两院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协商民主贯穿人民政协的整个履职过程。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各司其职,协调运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
(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的协商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过程,决策过程中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人民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倾听专家学者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观点,尊重各方面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凝聚最大公约数的共识,最终形成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协商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既发扬民主又提高决策效率,有利于决策建构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有利于尊重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反思,是选举民主的一种补充,由于西方普遍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的推诿扯皮往往导致效率低下,协商民主和三权分立紧密相连,从而导致西方的协商民主有时议而不决、决而难行、行而不远。
(四)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性。从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统一战线到建国时期的政治协商会议,从制度化的人大协商、政府协商到不断实践创新的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中国的协商民主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性。协商主体具有广泛性,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各行业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港澳台同胞和归国侨胞等十个界别通过人民政协参与政治生活,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基层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等渠道参与决策,反映多元利益诉求。协商的事务也具有广泛性,从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到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务,都要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国家不断完善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协商民主制度,保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外在表现,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健全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更让人民群众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通过协商民主,拓宽民主渠道,扩大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商民主是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协调各方、凝聚共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之一。协商民主过程中,各方畅所欲言、表达诉求、集思广益,决策者能够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形成政治与公共生活中不同主体多样、真实和广泛表达的公众意志,在国家大政方针或基层公共事务方面形成共识,确认公共利益的内容、范围和边界,把作为不同主体意志之和的众意,聚合转化为作为不同主体意志公共的公意,从而奠定公共治理和公共决策的基础,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协商民主可以将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程序化、法治化的模式中,有利于将党和政府的决策行为科学化,有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商民主有利于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以及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甚至与政府协同管理,形成多元合作共治的结构。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型媒体,协商民主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更加快捷便利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与人民群众互动沟通交流,协调各种不同声音和诉求,化解各种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的有序和谐。
(四)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通过协商民主,既是广泛听取各种不同声音、充分吸收有益意见建议的过程,也是让社会各界了解和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民意愿和人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五)协商民主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协商民主立足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既根植于悠久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协商民主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也丰富了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江苏
南通226300)
篇八:政党协商的意义篇九:政党协商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5?
【文
号】
【施行日期】2015?
【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
(2015年)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党协商,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政党协商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
政党协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巩固发展和谐政党关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政党协商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政党协商,有利于扩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畅通意见表达渠道,有利于增进政治共识、广泛凝心聚力,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政党协商。
工商联是具有统战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参加政党协商。
二、政党协商的内容
中共中央同民主党派中央开展政党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有关重要文件;宪法的修改建议,有关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建议人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问题;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大问题;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
三、政党协商的形式
(一)会议协商
专题协商座谈会。由中共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就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一般每年4至5次。
人事协商座谈会。由中共中央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就重要人事安排在酝酿阶段进行协商。
调研协商座谈会。由中共中央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主要就民主党派中央的重点考察调研成果及建议进行协商,邀请有关部门参加,一般每年2次。
其他协商座谈会。由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或委托中共中央统战部主持召开,通报重要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二)约谈协商
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或委托中共中央统战部,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小范围谈心活动,沟通情况、交换意见。
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可约请中共中央负责同志个别交谈,就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参政党自身建设等重要问题反映情况、沟通思想。
(三)书面协商
中共中央就有关重要文件、重要事项书面征求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建议,民主党派中央以书面形式反馈。
民主党派中央以调研报告、建议等形式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可以个人名义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四、政党协商的程序
(一)会议协商的程序
每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部门,在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中央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全年会议协商计划,确定议题、时间、参加范围等,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后,通报民主党派中央。
中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统战部,根据全年协商计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每次会前,一般提前10天告知民主党派中央;有关部门一般提前5天提供文件稿,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集中阅读,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解读说明;民主党派中央集体研究准备意见建议。
会议协商中,中共中央负责同志作有关情况说明,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发表意见建议,进行交流讨论。
(二)约谈协商的程序
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提出的约谈,应将相关信息提前告知有关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可根据需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或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落实。
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约谈,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报中共中央,并
协助中共中央办公厅落实。
(三)书面协商的程序
中共中央提出的书面沟通协商,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落实。民主党派中央的协商意见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汇总后报送中共中央。
民主党派中央或其负责同志的调研报告、建议等书面意见,可由其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
五、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
(一)知情明政机制。有关部门应适时向民主党派中央直接提供有关材料。中共中央统战部定期组织专题报告会和情况通报会,邀请有关部门介绍情况。
(二)考察调研机制。中共中央每年委托民主党派中央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实施。中共中央统战部每年召开选题介绍会,协助民主党派中央确定调研题目,协调有关部门参与调研,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支持民主党派中央结合自身特色开展经常性考察调研。地方党委和政府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三)工作联系机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开展的国内考察调研以及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可根据需要、经统一安排邀请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同民主党派中央的联系,视情邀请民主党派列席有关工作会议、参加专项调研和检查督导工作。
(四)协商反馈机制。需要办理的协商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统战部交付有关部门,办理情况一般在3个月内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报告,并抄送中共中央统战部,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反馈民主党派中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要结合实际,参照上述规定对开展政党协商作出具体安排。
六、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政党协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智聚力,确保政党协商规范有序、务实高效、充满活力。
(一)高度重视政党协商。要深刻认识加强政党协商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政党协商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切实纳入决策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把政党协商列入新闻宣传工作计划,改进宣传方式,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对政党协商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协商氛围。坚持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讲真话、建诤言。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提倡在协商中加强互动交流,允许不同意见表达,在各种观点交融互鉴中凝聚最大共识。
(三)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政党协商意识,熟悉政党协商方法,总结政党协商经验,推进政党协商实践。支持民主党派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协商水平。支持民主党派密切与党政有关部门、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服务参政议政的智库。
上一篇:教师退休座谈会主持词(4篇)
下一篇:发改委对年两会精神的理解(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