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垦耕地面积(6篇)
篇一: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课时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学习目标
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
2.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判断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比较粗放,但耕地保护较好。(×)2.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3.东北地区森林破坏严重,应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好各种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增施农家肥,科学使用化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
的治理。
(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思考
东北地区耕地广阔、肥沃,为什么还要加强耕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持?
答案
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的两倍左右,但是长期以来,耕作粗放、只用不养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已导致土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恶化等现象出现,因此必须加强耕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持。
探究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
材料二
近些年来,由于嫩江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大小水库有60多座,使本应进入扎龙湿地的水被大量截流或分流,湿地缺水,导致近年发生多起荒火,丹顶鹤等大型禽鸟的栖息与繁殖受到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龙江)佳木斯地区黑土层在50厘米左右,现在有些地方的黑土层下降到20厘米~27厘米,目前黑土地的土层正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流失,50年后部分地区黑土地的土层厚度将为零;建国前肥厚的黑土,现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原因,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价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1.材料一中提到的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出现,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是否有关系?
答案
有关系。农业开发导致湿地减少,湿地调蓄洪水功能丧失和退化,这是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2.材料二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案
问题: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黑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措施:禁止开垦沼泽湿地,将部分农耕地恢复为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给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绿肥,并实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材料三所说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案
问题的主要表现有三种: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不分树龄地乱伐。
4.从环境的整体性来讲,森林破坏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森林被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物种减少、气候发生变化等。
黑土利用、林业开发、湿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产生原因与对策
(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第2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水土流失外,还有因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及工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探究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2018年是《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十五周年,为保护湿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全垦区十几年来退耕了2万多公顷耕地支持湿地保护,停止开垦后,耕地不再增加。下图为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1.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答案
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2.根据材料二思考东北湿地地区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2018·河南省新乡市期末)林下经济是以林地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循环发展为目的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预计2020年我国林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读“林下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示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属于()A.森林景观利用
C.林产品采集加工
B.林下养殖
D.林下种植
4.我国发展林下经济突出的自然优势是()A.森林面积广,土壤肥沃
B.气候复杂,森林多样
C.动物数量多,水源充足
D.疆域辽阔,以山地为主
5.我国倡导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意义是()①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
③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
④优化林区产业结构
A.①②③
C.①③④
解析
第3题,产业链中的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业,属于森林景观利用。第4题,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森林多样,发展林下经济有明显优势。第5题,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所以发展林下经济利于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林业资源的附加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不能解决林区的能源资源短缺问题。选C正确。
B.②③④
D.①②④
图表特征: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区,以此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读“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主导区位因素。
地区
AB、CD、EF、G主导区位因素
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找出A、B、C、D、E、F、G所在位置。
主要是对各特色农业在图中的分布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中箭头所指可以确定: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F地位于珠江三
角洲地区;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主要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该特色农业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B、C两地耕作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D、E两地农业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F、G两地农业因地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
地区
AB、CD、EF、G主导区位因素
热量
气候
水源
地形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花期短促,采摘艰难,产量小,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既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又有茶的色泽和醇厚,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新疆达坂城地区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高寒雪菊。2014年栽培面积达到3100多亩,着力打造我国高寒雪菊的重要产地。下图示意“达坂城所在区域山脉走向”。
(1)分析达坂城地区打造高寒雪菊重要产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为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优势:有雪菊生长所需要的最佳海拔(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品质好;深居内陆,环境污染小;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高海拔地区,病虫害少;光照充足,温差大;内陆高寒
地区,地广人稀,可栽种面积广;靠近陇海—兰新铁路,交通便利;靠近乌鲁木齐,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大;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加大对雪菊的药理研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雪菊规范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积极促进雪菊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等。
解析
第(1)题,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雪菊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角度考虑。从材料可知,“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达坂城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为雪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且该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地处内陆,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雪菊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地区人烟稀少,环境优良,适宜雪菊种植。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雪菊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说明市场广阔,从交通条件看,靠近兰新铁路,交通便利等。第(2)题,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从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等角度考虑。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2.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
B.牧区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
D.加强以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第2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以获得更多效益;东北地区不盛产甘蔗,牧区要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迎接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冲击采取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东北地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据此回答3~5题。
3.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A.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力度
B.改单一林业经济为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养殖业等
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
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4.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为()A.大力开发后备荒地,以增强商品农业的地位
B.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
C.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替代种植业
D.全面发展大豆种植业,以占领国际市场
5.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A.在平原区继续增加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增加围栏畜牧点数量,建成全国乳肉生产基地
C.在山区以森林开发为核心,重点做好优质木材的供应出口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的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生长环境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喜温暖而阴湿,怕严寒和酷暑,生长期间若气温在30℃以上持续3~5天时植株就易发病;适宜微酸性土壤,尤喜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畏多水,宜选东坡栽培,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材料二
云南文山州(如图阴影区)是三七的主产地,享有“三七之乡”美誉的文山州种植三七的历史不少于400年,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州。文山州政府确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之路。”下表为部分年份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91974197919891992(1)读材料,分析文山州种植三七优越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文山州三七单产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试分析三七单价从1989年底发生急剧下滑的原因。
(3)试对文山州三七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夏长冬暖,气温年较差小(或夏季暖热,冬季温和,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大气湿度较大,光照适宜;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排水条件较好;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
(2)单产提高。
种植技术或技术。
种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大于市场需求。
(3)政府加强对三七种植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投入,提高三七品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使三七种植走产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与三七有关的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种植面积(公顷)52293380047331867产量(万公斤)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1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解析
第1、2题,垄作比平作增加表面积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于集中施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第3题,由景观图知,该地地形平坦,B、D错误;垄沟集水导水,易出现水肥流失。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5.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A.商品率较高
C.农场经营规模小
B.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大
6.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解析
第4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虽然林下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但其科研水平并不高。第5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林下产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第6题,发展林下产业能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环境承载力。林下产业对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地质灾害没有影响,不会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2018·福建福州一中月考)多年来,黑龙江省立足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林区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至2017年粮食实现“十四连增”。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7~8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
C.大力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8.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竞争关系
D.该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
第7题,A项和C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D项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方向。第8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B选项错误;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密切协作关系,C选项错误;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D选项错误。
(2018·全国联考)“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出众多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的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9~10题。
9.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气候变化
C.交通便利
B.河流整治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人口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提示,“互联网+”在浙江农村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出现一些特色农产品基地。第10题,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的全产业链集聚在农村,有利于加快农村的交通运输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迁出;农村人口迁出以青壮年为主,减少人口迁出则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口比重。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第11题。
11.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D解析
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粮、牧、企”中的“企”是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由“北大仓”走向“北大商”要靠增加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D.市场需求量大
13.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2018·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读“云南省某年的农业结构图”,回答14~15题。
14.该农业结构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A.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扩大
B.用水紧张,水资源短缺
C.能耗量大,资源耗竭加剧
D.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质量下降
15.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A.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提高商品率
B.进行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C.积极开垦梯田,提高粮食产量
D.扩大林业比重,建设全国性木材生产基地
解析
第14题,该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而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高原、坡地过度垦荒会引发水土流失,使石漠化面积扩大。第15题,云南省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所以,要减小种植业规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6.玉米生长周期较短,是喜温、喜光、怕冻、耗水性作物。其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拔节与幼穗长大时,需水量剧增。下图为“我国部分玉米制种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其生产特点是什么?
(2)与甲育种基地相比,乙基地玉米育种在气候和水源上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简述乙基地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
(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营养物质的积累。水源:冰雪融水较多且稳定,(比降水变率大的季风区有明显优势)。
(3)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读图,甲位于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第(2)题,乙地是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光照充足、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营养物质
的积累。水源上,冰雪融水较多,且流量稳定,比降水变率大的季风区有明显优势。第(3)题,要实现乙基地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改善生态环境,注意保护环境。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篇二: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
北大荒位于中国的黑龙江省境内,横跨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跨北纬44°10′到50°20′的8个纬度之间。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莽莽山地,平缓丘陵,阔大的谷地,峰回路转,藏珍奇无数。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相拥东去,给人梦幻般的遐想。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
坦地势。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山海经》中关于“肃慎氏”记载,可以从史籍中得到佐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唯禹之功为大……定九州……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北山戎、发、息慎……”郑玄注:“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后汉书》载:肃慎先民,商、周时,居“不咸山北……东滨大海”。
前引《山海经〃大荒北经》文字中三个信息。一是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具体的“大荒”的概念,二是当时人们把“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称之为“大荒北”,三是“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在“大荒”之北,是比“大荒”更为广大、边远的荒凉之地《山海经》所指明的“大荒北”方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大荒
”的地理区域已经有吻合的地方。
据考证,不咸山即今之长白山,不咸山北即今之老爷岭和完达山,“东滨大海”指的则是今之日本海。而肃慎部族当时的活动地域在牡丹江流域至黑龙江下游,中心在牡
丹江流域的今宁安县一带,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
始称渤海(公元697年-926年)。
而今天黑龙江垦区的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等三个分局就位于古肃慎部族活动的区域内。夏、周朝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挹娄人,臣服秦汉,岁岁朝贡;唐、五代时,渤海王国在这里曾写下200多年的昌盛历史,但终被契丹扼杀;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千里金界壕堑,横扫黑水,使大多数城镇毁于战火之中;元、明时期,这里曾搞过屯田,但只是昙花一现;清朝时,为了巩固祖宗“龙兴之
地”,竟下令废止招垦,实行长达200年的“封禁”政策,使这里人口有限的少数民族与外界长期隔绝,贫困落后,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到后来,只得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强邻;中华民国时期,官僚、军阀、富绅抢垦土地,实行垄断霸荒,借机发财,但垦殖面积有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炮制了一个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口的庞大计划,强行驱逐、武力掠夺,侵占了黑龙江境内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开发,却连遭惨败,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日本投降前夕,其开拓团成员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芜。
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山东等地支边青年,陆续来到这里,开始大面积开发建设。68年以后,又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大批现役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在千里亘古荒原上,大规模开发建设着北大荒。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从第一批国营农场创建到1978年底,北大荒的一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
艰苦创业阶段(1947至195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开始创业到初具规模的10年。
党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开垦处女地的先锋们创
建了宁安、通北和赵光等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其中革命残废军人以惊人的毅
力创建了伊拉哈、伏尔基河等一批荣军农场,有力地推动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发
展。
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成建制移垦北大荒,以团为单位创建了二九○、二九一
等一批农建二师农场并就地集体转业,开创了世界军垦史上调动整建制军队进行
屯垦戌边的先河。
另外在王震将军的倡导下,铁道兵9个师的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创建了八
五○、八五二等一批综合性半机械化的铁道兵农场并成立了铁道兵农垦局,为北
大荒东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1957至196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初具规模到快速发展的10年。
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发展国营农场的总体规划,对东北、西北和华南地区的大规模垦荒做出了战略部署。
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动员十万干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充分肯定了军垦农场在屯垦戌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间王震将军亲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在三江平原上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垦荒战斗,创建了军川、名山、江滨和延军等一批国营农场。
在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的同时,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和有经验的教师、医生、记者,以及在反右斗争中国家直属机关被错划的1500名“右派分子”相继来到北大荒,其中有著名诗人艾青,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李荒燕,著名作家和画家聂绀弩、丁玲、丁聪等人,这些拓荒者为北大荒开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特殊贡献。
曲折前进阶段(1967至1978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在遭受严重挫折中奋力向前推进的12年。
正当北大荒农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10年之久的浩劫席卷全国。此阶段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但北大荒人仍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地把农垦事业推向了前进。
1968年到1971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纷纷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相继开赴北大荒。
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革”中形成高潮,又在70年代末猝然结束。1970年—1985年:萌芽期
此一时期的特点是,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回顾和反思开始缓慢展开,但国内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仍处于冰冻状态。
1986—1994年:初潮期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文革”研究的展开,“知青”研究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出现了第一批研究文章。在此期间,以“老三届热”为代表的“知青文化”现象持续升温,并有大量的以回忆录为主的文着出现,为后来广泛深入的“知青”研究创造了良好气氛,并积累
了非常丰富的资料。19951----1999年:高潮期
以“文革”和“知青下乡”30周年为重要契机,在这一时期“知青”研究出现了高潮,呈全面展开之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知青的到来提高了垦区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特别是对农场生产技术改进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以及职工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经过一次创业的伟大实践,北大荒已变成名符其实的北大仓,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形成了年提供150亿斤商品粮的生产能力,可以解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指战员一年的口粮,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垦区现有土地控制面积5.43万平方公里,是海南省的1.6倍。其中有耕地面积3123万亩。农业职均占有耕地100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6.25倍。垦区劳动生产率水平高,农业职均生产粮食3万公斤,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平。
垦区现有人口158万人,下辖9个分局,104个农场,从业人员69.8万人,城镇化人口的比率为48.5%。垦区资产总额已经达到500亿元,累计生产粮豆2765.9亿斤,向国家上交商品粮1896.5亿斤,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肉、蛋、奶、糖等副食品和工业原料及产成品。
篇三: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北大荒公司分析
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辖区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拥有112个农牧场,615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46家非国有企业,总部设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市。
目前,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63.6亿斤,粮食商品量338.8亿斤。
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3位,是中国农业行业中惟一入围企业,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688.1亿元。集团已形成米、面、油、乳、肉、药、薯等十大支柱产业,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2000万吨。
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等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外同行前列,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国内领先,产品畅销海内外。集团先后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北大荒”品牌价值276.88亿元,位居“201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42位。
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良,属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081万亩,洪河、挠力河和兴凯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湿地名录。集团拥有耕地4200万亩、林地1375万亩、草原538万亩、水面391.2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年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1000万吨。
自然资源
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123°40′-134°40′和北纬40°10′-50°21′之间,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69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黑龙江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00多万亩(相当于浙江省的1.29倍),林地1305万亩,草原549万亩,水面411万亩。垦区位居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主要土壤分布为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黑土和草甸土占耕地面积的50%。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湿润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很大。垦区降水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0.9-4℃之间。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
垦区的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流经垦区汇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河流入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储量丰富,可利用量29.8亿立方米。天然水域出产闻名全国的鲟鳇鱼、马哈鱼、兴凯湖大白鱼等,还盛产东北银鲫、鲤鱼、鲶鱼和“三花五罗”等名贵鱼类。近年来,鲟鳇鱼、兴凯湖大白鱼人工繁殖驯化技术获得成功。淡水养殖发展前景广阔。
垦区山地和丘陵地带森林密布,森林面积达80.5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6%,林木蓄积量2622万立方米,成为北大荒的“绿色银行”和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绿色屏障”。依托森林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有人参、党参、五味子、剌五加、生麻等130多种名贵中草药;有猴头、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
菌及植物类产品;有鹿、狍、貂、麝鼠、山鸡等名贵动物。人工种植和驯化养殖有可观经济效益。
垦区煤炭、黄金、石灰石、玛瑙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品位居高。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1.5亿吨,远景储量2.48亿吨;探明黄金储量15.4吨,远景储量58.7吨;石灰石储量在数十亿吨以上,为发展矿产采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垦区独有的六大省级风景区引人瞩目。位于兴凯湖的当壁镇、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完达山脚下的蛤蟆通水库、位于胜利农场境内的喀尔喀山、位于宁安农场附近的镜泊湖和尾山农场附近的五大连池,景色秀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旅游、疗养、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垦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得天独厚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的优势。垦区地处东北亚大通道,有38个农场坐落于中俄边境线,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
产品
。完达山奶粉、北大荒白酒等产品已成为国内名牌产品,许多产品已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分别为小麦106万吨,大豆74万吨,稻谷94万吨,鲜奶40万吨,甜菜120万吨,白酒2万吨,中成药1100吨;农业机械、化肥(尿素)、农业药等农用工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万标台、20万吨、1330吨;煤炭、黄金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40万吨和1000千克。
农畜产品原料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粮豆132万吨、糖料105万吨、鲜奶粉5.8万吨、肉类万吨,总产值33.9亿元,占集团农业总产值的21.0%。龙头企业创工业总产值30.4亿元,销售收入27.5亿元,分别占集团工业的46.6%和0.2%。兴凯湖米业、完达山乳业、完达山药业、九三油脂、三江食品、赵光糖业、北大荒酿酒等一批龙头企业日趋发展壮大。兴建各类市场113个,其中粮食、蔬菜、畜禽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109个,进入市场从事商品流通的职工达5.9万人,促进了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为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集团坚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按照“以资源引资金,以项目引客户,以存量引增量”的思路,先后出台25项优惠政策,面向境内外客户招商引资,大力度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开放开发。
把资源性资产推向市场,加快以“五荒”资源为重点的开发步伐。已与境内外300多家客户建立联系,开发荒地6.7万公顷,到位资金7752万元;引进农户3.35万户,承租水田21万公顷,带入生产资金近10亿元。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推进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已累计引进外资4.4亿美元,国外先进机械设备8000多台(套),建三资企业25家,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78项,到位资金1.27亿元。充分利用大贸、边贸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集团产品已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达8大类、130个品种,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亿美元。
世纪之交,北大荒集团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将继续实施“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联合促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是:
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优势,引进资金、技术(品种)、管理经验,联合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是中低产田改造,发展特种种植、养殖,开发绿色食品、特色产品。
发挥集团存量资产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传统工业嫁接改造。重点是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延伸加工层次,发展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推出附合市场需求,有竞争能力的新产品。
挂靠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引人、引智、引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开发高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新技术产业,促进集团产品更新换代。
利用集团农畜产品原料优势,寻求具有加工优势的企业作龙头,带动集团农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共同推进产业化。利用发达地区的外贸出口优势,寻求外贸代理,出口集团产品。
发挥集团边境地缘优势,利用南方沿海省市开放的条件和优势,联合进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建设,共同开发东南亚、俄罗斯、独联体和欧盟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寻求和利用南方省市开辟市场、搞活流通的优势,联合进行市场开发,尽快形成内外联结的市场网络。搞活集团产品流通,提高集团产品市场占有率。
公司简称
流通股
177767.99万股
所属行业
法人代表
公司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编150090址
汉水路263号
码
公司传真
3箱
电子邮王道明
联系人
史晓丹
商
公司电话
公司网址
05种植业
北大荒
股票代60059码
总股本
177767.99万股
发行日上市日2002-03-132002-03-29期
期
所属地黑龙江
区
所得税率
主承销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00%
水稻、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精深加工、销售,尿素的生产与销售以及与种植业生经营范产及农产品加工相关的技术、信息及服务体系的开发、咨询和运营。种子引进、繁育、加工、销售,造围
纸,中草药材种植、加工,自营进出口和投资兴办实业;化肥(尿素)、二氧化碳、液氨、氧气、液氧、液氮、甲醇的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
本公司是由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将其所拥有的16家农场中与种植业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和浩良河化肥厂中与尿素生产相关的资产及负债投入本公司,以1998年6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投入本公司的资产经评估确认,净资产公司介148,096.09万元,按79%的折股比例折为国家股116,996万股。中国证监会同意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绍
股72,450万股,发行后向香港联合交易所申请上市。
1998年12月15日,本公司通过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聆讯。1999年1月10日至23日,本公司先后赴新加坡、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个城市举行了路演,但此时由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大跌,在本公司路演期间(1999年1月10日至23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896点,下跌幅度为8.4%,H
水稻、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股指数更是下跌了24%,受此影响,本次H股发行未能按计划进行。
本公司已于2002月3月13日采用网上累计投标询价发行的方式成功发行了3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公司注册资本将变更为146,996万元。
项目
行业板块
主行业归属
标准行农、林、牧、种植业
标准行业列表
业
渔业
农业与渔食品生产ICB行业
行业板块列表
业
(III)
地区
黑龙江
--地区列表
概念板块列表
行业板块列表
概念板煤化工
--块
流通股本(万股)
总股本(万股)
市
流通市值(亿元)
场
总市值(亿元)
市盈率
市净率(倍)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财
务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亿元)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个股(11年前3季)177,767.99177,767.99197.14197.1441.153.540.183.170.063.131.100.59标准行业(11年前3季)1,275,272.871,897,373.711,532.422,332.0649.474.210.273.760.05449.9236.712.231.59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17.68公司简介
公司称:
主营务:
法人表:
总
理:
成立期:
注册名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业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精深加工、销售;尿素...代王道明
经
丁晓枫
日1998-11-27资177768万元
电
0话:
传
6真:
上市日2002-03-29期:
发行价5.38元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本:
最新总股177767.9909万股
本:
格:
最新流通177767.9909万股
股:
北大荒(600598)流通股股东
截止日期
2011-09-30公告日期
编号
123股东名称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13CCT001沪
中国工商银行-南方隆元产业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持股数量(股)
00持股比例(%)
64.1433.9942.985股本性质
国有股
国有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外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2.5225中国工商银行-开元证券投资基金
0.7306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0.6567中国银行-华夏行业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TRUST
0.626899528400.560970000800.39410同德证券投资基金
65005200.366截止日期
2011-06-30公告日期
编号
123股东名称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股数量(股)
00持股比例(%)
64.1434.0002.989股本性质
国有股
国有股
境内法人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013C-CT001沪
4中国工商银行-南方隆元产业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股
2.409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5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0.9986中国工商银行-开元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0.7300.563863831400.3599同德证券投资基金
60947200.34310中信实业银行-招商优质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60851600.342截止日期
2011-03-31公告日期
编号
123股东名称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13C-CT001沪
中国工商银行-南方隆元产业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持股数量(股)
00持股比例(%)
64.1434.0002.927股本性质
国有股
国有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2.1685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0.9986中国工商银行-开元证券投资基金
0.6807中国银行-招商先锋证券投资基金
0.6198中信实业银行-招商优质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75270000.423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境内法人股
境内法人股
9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
69399700.39010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63831400.35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篇四: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黑龙江垦区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昔日的“北大荒”真正成为今天的“中华大粮仓”。2009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545.3亿元,人均纯收入10936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9%和73.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011吨标准煤。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74名,是全国农业行业中唯一入围企业,也是黑龙江省唯一跻身于全国前百位的企业。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实践,垦区现代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6%,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职均生产粮食40吨,达到了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生产实现了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种植绿色、有机作物面积达到2264万亩,占垦区农作物面积的57.1%。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垦区特别注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继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
米业等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和“九三”等知名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现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918万吨,处理鲜奶能力117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419.5万头,可实现粮食和农畜产品全部加工转化增值,成为拉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垦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在当年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140多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农垦小城镇,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期间,三代北大荒人还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不断开拓前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明确指出垦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垦区发出的新号令,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垦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以大产业、大集团、大规模、大效益、大发展和大贡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力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建设好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率先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垦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67%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实现“五加一百亿工程”目标,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周边农村耕地5000万亩,使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纳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完成“本体垦区”建设任务,比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工业化率45%,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全面实现“三化”奋斗目标;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带动一批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00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垦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对周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实现“五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
垦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
1、土壤概况
黑龙江垦区土壤分布较为复杂,类型在十大类,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类,棕壤。分布在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和丘陵区,占垦区总面积的16.6%,占总耕地的12.2%,其生产特性是质地轻、易耕作,通透性能强,土温高,养分分解快,但保肥保水力差,易生旱象。
第二类,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建三江、牡丹江和红兴隆三个分局,占垦区总面积的28.8%,占总耕地面积的33.4%,其生产特性是土质粘重,保水供水能力和透水性很差,易旱易涝。
第三类,黑土。主要分布在九三、北安、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五个分局的丘陵漫岗地,占总面积的12.0%,占总耕地面积的23.2%,黑土是垦区最好地土壤,其生产特性是土体深厚,结构良好,供水保肥能力强,土性温和,种植适度性广,产量既较高而又较为稳定。
第四类,草甸土。分布在平地、低地和江河沿岸,以宝泉岭和红兴隆两个分局为最多,占垦区总面积的20.4%,占总耕地面积的27.3%,其生产特性是养分含量与黑土相似,供肥能力较强,一般年产量较高。
第五类,沼泽土。分布在低洼地,江河沿岸及沟谷水线,占垦区总面积的17.1%,占总耕地面积的3.6%,其生产牡性是地表有草根层或泥炭层,下面有一黑土层或腐泥层,养分含量丰富,但有效性很差。
2、地理概况
黑龙江垦区分布于东经123°40′――134°40′,北纬40°10′――50°20′之间;横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北到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东南到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眦邻。
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漫岗,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构成为东低北高的地势。整个垦区大体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以下五个地貌区内。
(1)小兴安岭山地。北接大兴安岭,东到黑龙江,南临松花江,海拔600――1000米。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有绥化、九三、北安、宝泉岭分局的部分农场。
(2)东南部山地。地处垦区的东南部,分布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长白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1000米。牡丹江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一地区。
(3)松嫩平原。位于垦区西部,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海拔150――200米,绥化、齐齐哈尔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里。
(4)三江低平原区。该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海拔40-90米,地势低洼,雨季或洪水年份洪水洪,宣汇不畅,造成大片沼泽和湿地。本区已大规模开发和垦殖,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建三江全部及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分局的一部分,遍布在这一区内。
(5)穆兴低平原。它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湖积平原,海拔60――80米。地形坡降平缓,河网稀疏排水不畅。牡丹江分局的大部分农场们于该区之内。
3、气候概况
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多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故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温热湿泣而短促;春季多大风而少雨;夏秋多暴雨,也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很大。
降水量:垦区降水较充沛,每年平均降水量为540毫米(由西至东为450――600毫米),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多由800毫米以上,少则不到3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也不均衡;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大田作物有较充足的水份,但小麦收获期常因多雨而受影响。春末夏初即5――6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15%,常感干旱,尤以小麦为甚。年平均蒸发量900――1400毫米,相对湿度66――74%,夏季可达75――83%,春季至少在50%以上。
气温:垦区南北横跨6个纬度,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在-0.9――-0.4℃之间,最高七月平均气温为20――22℃,极端最高气温达36.0――40℃;极端最低一月平均在-19――22℃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36――40℃之间。
初霜东部9月下旬,北部9月中旬。终霜东部为5月中旬。北部为5月末。无霜期,东部120――14-天,北部为100――120天。全年结冻期约在150――200天左右,冻层深1.5――2.5米。
日照: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
4、土地资源
垦区土地总面积539.1万公顷,合5.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5个新加坡。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63.07万公顷,占11.7%,丘陵141.9万公顷,占26.3%;温岗132.33万公顷,占24.5%;平地88.97万人公顷,占16.5%;昭泽113.19万公顷,占21.0%。按目前使用状况分类:耕地204.7万公顷,林地77.8万公顷,牧地草原33.7万公顷,水面28.4万公顷,苇塘3.5万公顷,可垦荒地60万公顷。在可垦荒原中,大部分为低湿地,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
5、水资源
垦区的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嫩江、牡丹江、挠力河等到,还有大小兴凯湖。流经垦区汇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全垦区河流入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垦区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在265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度540毫米,为全国平均年降水628毫米,可利用量97.5亿立方米,其中又以三江平原和松嫩低平原最为丰富。
黑龙江垦区各农场大全
一、宝泉岭分局
萝北县
二九O农场
绥滨县
三
绥滨农场
绥滨县
三
江滨农场
萝北县
三、四
军川农场
萝北县
三
名山农场
萝北县
三、四
延军农场
萝北县
四
共青农场
萝北县
四
宝泉岭农场
萝北县
三、四
普阳农场
绥滨县
三
新华农场
鹤岗市
三
汤原农场
汤原县
二
梧桐河农场
萝北县
三
依兰农场
依兰县
二
二、红兴隆分局
友谊县
友谊农场
友谊县
二
二九一农场
集贤县
二
五九七农场
宝清县
二
八五二农场
宝清县
三
八五三农场
宝清县
三
饶河农场
饶河县
四
红旗岭农场
饶河县
四
双鸭山农场
双鸭山市
二、三
江川农场
桦川县
二、三
宝山农场
桦川县
三
曙光农场
桦南县
二、三
北兴农场
七台河市
三
三、建三江分局
富锦市
八五九农场
饶河县
五
胜利农场
饶河县
四
红卫农场
饶河县
四
七星农场
富锦市
三
大兴农场
富锦市
三
创业农场
富锦市
四
勤得利农场
同江市
四
青龙山农场
同江市
三
前进农场
同江市
三
洪河农场
同江市
三
鸭绿河农场
同江市
四
浓江农场
同江市
三
前哨农场
抚远县
四
前锋农场
抚远县
四
二道河农场
抚远县
四
四、牡丹江分局
密山市
八五O农场
虎林市
二
八五四农场
虎林市
四
八五六农场
虎林市
二、三
八五八农场
虎林市
四
庆丰农场
虎林市
三、四
云山农场
虎林市
三、四
八五五农场
密山市
四
八五七农场
密山市
二
八五一一农场
密山市
二、三
兴凯湖农场
密山市
二
八五一O农场
鸡东县
二
海林农场
海林市
三、四
宁安农场
宁安市
二
五、北安分局
北安市
锦河农场
黑河市
四
红色边疆农场
孙吴县
五
逊克农场
逊克县
四、五
龙门农场
五大连池市
六
襄河农场
五大连池市
六
二龙山农场
五大连池市
四、五
龙镇农场
五大连池市
五
引龙河农场
五大连池市
五
尾山农场
五大连池市
五
格球山农场
五大连池市
四、五
长水河农场
北安市
五、六
赵光农场
北安市
四
红星农场
北安市
五
建设农场
北安市
四
六、九三分局
嫩江县
鹤山农场
嫩江县
四
跃进农场
嫩江县
四
大西江农场
嫩江县
四
尖山农场
嫩江县
四
荣军农场
嫩江县
四
红五月农场
嫩江县
四
七星泡农场
嫩江县
五
嫩江农场
嫩江县
四
山河农场
嫩江县
四、五
嫩北农场
嫩江县
四、五
建边农场
嫩江县
五
七、齐齐哈尔分局
齐市
克山农场
克山县
三
富裕牧场
富裕县
二
查哈阳农场
甘南县
三
泰米农场
泰来县
一
绿色草原牧场
杜蒙县
一
巨浪牧场
林甸县
二
依安农场
依安县
三
八、绥化分局
绥化市
嘉荫农场
嘉荫县
三
铁力农场
铁力县
四
海伦农场
海伦市
四
红光农场
海伦市
四
绥棱农场
绥棱县
四
和平牧场
大庆市
二
肇源农场
肇源县
一
安达牧场
安达市
一
柳河农场
庆安县
三
九、哈尔滨分局
哈市
庆阳农场
延寿县
三
岔林河农场
通河县
三
沙河农场
方正县
三
香坊农场
哈市
一
青年农场
哈市
一
阎家岗农场
哈市
一
红旗农场
哈市
一
十、总局直属
松花江农场
依兰县
二
十一、劳改农场
凤凰山农场
五大连池市
四
华山农场
五大连池市
四
永丰农场
五大连池市
四
老莱农场
讷河市
三
六三(含三棵树)农场泰莱县
一
莲江口农场
佳木斯市
二
香兰农场
汤源县
二
笔架山农场
集贤县
二
松滨农场
阿城市
一
篇五: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北大荒兵团简介
北大荒兵团是从1968年7月1日至1976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组建、发展到撤销建制历时八年。与之前已有兵团相比,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的地方。
早在1954年,赫赫有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挂牌成立,除此之外还有1966年2月成立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前二者给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提供了有案可查的先例和切实可行的经验,也提供了不少人才援助。三个兵团无一例外毗邻中苏边境,承担屯垦与戌边双重任与之前已有兵团不同的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中苏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中苏东段边境冲突加剧的特殊背景下。
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十九世纪中叶后沙俄趁中国”大而弱”之时,通过武装侵略强加给我国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过武力强加给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多。1968年中苏边境线中,在东段的黑龙江省就长达近3100公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10769名复转官兵(史称"66.3”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组建了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建第一师和第二师,共辖9个团的24个营94个生产队。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为固边卫国,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泽东主席在这份文件上做了批示(史称“六一八”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成边任务,意在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略要点,进行战略侦察,同时在特殊时刻抗击、歼灭入侵者。
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
兵团,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军、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当时,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李少元少将(军区副政委兼任兵团政委)、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程克廉(任兵团政委)等三千余名军官接到命令后,均在第一时间内从四面八方开赴屯垦成边的战斗岗
位,会同原东北农垦总局部分领导,率领兵团全体指战员以及职工家属,承担起屯垦成边的伟大历史使命。
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五十余万名血气方刚的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兵团加入到解放军的序列,屯垦戌边,报效祖国。
就在知识青年来到兵团的同时,团党委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军区、中央批准,在同江、饶河、抚远“三江平原”的千里荒原上,以原七星等4个团(场)为基础,组建兵团第六师,师部驻七星。紧接着,从兵团其他各师集中最大精锐力量,抢修二龙山至抚远长达320公里的边防公路(史称“二抚公路”)。在二抚公路沿线两侧选址新建六十团(今前进农场)、六十一团(今创业农场)、六十二团(今红卫农场)、反修营(今前锋农场)。
各团在严冬中边组建边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国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步兵营编制500余人;战略值班连163个,每个连130人;组建367个武器排;兵团战备值班总人数达2.2万余人。上述人员共装备步枪8000余支、冲锋枪4000余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六零”迫击炮210门、"八二”迫击炮110门、“七五”无后坐力反坦克炮130门、”七六”加农炮30门、火箭筒320具以及部分轻武器,弹药装备约一个基数。按照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武器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个营;后组建的兵团六师4个营。
1971年,兵团进一步加强了武装部队的力量,扩编武装连队130余个,武装总人数达到7万余人,并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了战场建设步伐。兵团6个师的后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设战备仓库、宿舍、医院2.5万多平方米,永备作战坑道500余米。在边境地区前沿要点,构筑了相当数量的野战工事和战斗连队(村)。构筑守备工事,加强有线和无线通信建设,在防区内增修机动道路5500公里,基本保证了屯垦成边的需要。
由于兵团是准军事单位,所以为了保密起见,团为所属各师分别用“建”“设”“钢””“铁”“边”“防”六个字编了信箱,即一师为“建”字100信箱”,二师为“设”字200信箱”,三师为“钢”字300信箱,四师为“铁”字400信箱”,五师为“边”字500信箱,六师为“防”字600信箱。各团依本师分配的顺序号形成自己的对外称呼,如四师四十团对外称“铁字408信箱”,团属各连对外均称“分队”。
武器分队组建后,利用农闲和冬季,抓紧对武装战:士进行必须的战术、技术基础训练,保证战士在具备战时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期间特别重视对班长、排长和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从1969年至1972年,仅兵团和各师在教导队办培训班就达210期,训练干部2154人,培训骨干2万余人次。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团虽然把成边任务放到了重要议程,但屯垦任务并没有松懈。1969年初,兵团组建刚就,便组建了兵团第六师,新建4个团,全力开发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抚远荒原。新创建的六十一团,当年垦荒6万余亩,1970年达到15万亩,生产粮食480万公斤,上交商品粮51万公斤。加上其他师团的努力,兵团两年开荒约200万亩。1972年,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兵团经报请中央、国务院、黑龙江省革命委员批准,经铁道部天津第三铁道设计院唐山勘测大队勘测,由哈尔滨铁路局组织建设,团三师、六师组织施工,建设了由集贤县福利屯至六十团(今前进农场)的铁路。此段路全程226.6公里,从1974年开工,到1976年建成,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条为屯基成边服务的铁路动脉。
据史志记载,八年间全兵团共开垦荒地近800万亩,1968年的1384.9万亩增加到1975年的38.3%。最具代表性的是开发抚远荒原和组建普阳农场。
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时正值中苏交恶,抚远地区成为中俄边界我方的战略缺口。
六师成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开荒面积,4万多名知青在解放军干部的指挥下,在老转业军人的带领下,如同当年的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时一样,以豪迈的革命精神向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抚远荒原进军,掀起了开发的热潮。
当年的抚远地区沼泽漫布、杂草丛生、野兽出没、人迹罕至,而六师是最后组建,没有任何后勤生活基地,各团建新点的任务繁重,经过艰苦奋斗,六师先后扩建4个农场,新建7个农场,297个生产队,5年内开荒324万亩。如今,以六师师部和各团团部为雏形的农垦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即是今日中国东方农垦第一城一建三江管理局,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安全
食品基地生态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米都”。
1973年8月21日,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纳入黑龙江省政府领导,改名’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2月25日兵团撤销,改编为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但是考虑到与苏联关系并没有太多缓和,所以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准军事力量,经常号召和组织各师、各团场毕业生参加武装训练。直到1979年末1980年初才全部停止有组织、有考核武装力量的训练工作。沈阳军区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丰碑中,也永远的定格
在历史的丰碑上。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达到4353万亩,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垦区粮食综合厂、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提供商品粮400亿斤以上,可保证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每到国家由于生产粮食出现短缺,垦区都发挥了突出作用,被誉为靠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今天的辉煌与曾经的奋斗密不可分,离不开半个世纪前,在艰苦卓绝、政治动荡的北大荒,兵团人近800万亩的荒原开发、500余万亩的新增耕地;离不开兵团时期在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科学种植等方面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兵团人继承并发扬北大荒精神,保持革命军人战天斗地的英雄本色。
篇六:东北农垦耕地面积
现在北大荒的气候
1、(9分)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
(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联片,便于机械化耕zd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2、北大荒的气候特点?
北大荒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集中,多暴雨
暴雨期与凌汛期,河流易泛滥
望采纳,谢谢
3、三江平原什么气候
地理环境
位置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森工局。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平方公里。
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13万平方公里。
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300~2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地貌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地质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拗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它是在前古生代变质岩、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的基底上,经第三纪拗陷(断陷)而形成的盆地。三江平
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最低,海拔34米。地面总坡降1/10000。在平原上零星分布残山和残丘,如卧虎力山、别拉音山、街津山、大顶子山等,它们的高度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页岩,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所构成。
民族分布
乌苏里江边的东方第一哨,是我国迎接太阳升起的“华夏东极”。饶河、同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地。历史上,三江平原曾经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沼泽遍布,依然人烟稀少,故有“北大荒”之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和45万知识青年“屯恳戍边”,昔日“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芜景象,才渐至今日“北大仓”——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500万吨,商品率更是高达70%!
南北部分
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
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穆棱-兴凯平原北与完达山南麓接壤,西为肯特阿岭。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以冲积、湖积砂和砂砾石为主,厚10~150米,地表有1~4米厚的粘性土盖层。海拔55~95米,北和西部有10~20米高差的波状
起伏,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坡降0.6~0.1‰,穆棱河滩地和湖滨滩地宽广,地面普遍沼泽化。
狭义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中游山间盆地的一部分,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属中新生代内陆断陷。在复合的褶皱基底上堆积有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第四系的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可达280米。除东部地表有3~17米厚的粘性土层外,主要为冲积砂和砂砾石,成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层。海拔45~60米,抚远三角洲最低仅34米,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0.10‰左右,河流蜿蜒于宽广的河漫滩上。主要地貌类型为阶地和河漫滩,沿西部和南部边缘为裙状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同类型间多缓慢过渡,同一类型地面起伏一般仅0.5~2米,平原上仅见少数孤山残丘,广布碟型和线型浅洼地,切割微弱,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中小河流皆为平原沼泽性河流,且多为沼泽植被所覆盖。
自然资源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1949年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垦耕作,先后建立4个国营农场管理局、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开垦耕地4600多万亩,“北大荒”已一跃而成“北大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农垦区,是小麦、大豆等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此外,三江平原还有丰富的鸟禽资源和泥炭资源。
与此同时,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今后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涝旱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禽、名贵鱼种的自然保护区。
其特点是:地表一般有10—15厘米积水,内长杂草,当地人称“水草甸子”;多潜育沼泽,也有相当数量的泥炭沼泽;有较厚的草根层,一般厚达30—40厘米。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是我国宜农荒地开垦重点地区。
环境状况
三江平获原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广大林区、农村和大部分农场的大气质量均属清洁级水平;除部分河段外天然水质良好。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尚有1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的濒危水禽是丹顶鹤与天鹅。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最让人向往,在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忙碌而殷实。
冬日的三江平原又是寂静、闲适的,冬季有多么漫长,农闲就有多么漫长。在这片无数知青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已有10个沿江县市作为一级口岸面向东北亚开放,生活安逸、祥和的老百姓开始梦想着更美好的未来。
4、北大仓三江平原有利于水稻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呼。我国夏季南北
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这是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
5、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
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1,有利于发展橡胶生产的气候原因,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沛,有利于橡胶等热带作物的生长
2有利于棉花的气候原因:西北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适合棉花生长
6、北大荒的气候特点
气候冷湿,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直到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