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数学教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育中,除了传授学科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倡导优良道德风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详细论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一、强化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作为一门学科,数学德育教育应该从许多方面努力。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强化道德教育,引导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首先,学生应该学会诚实守信。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课本上没写够的解题步骤、公式和证明,这时候学生就需要自己认真思考,不可借助外界帮助。如果学生不诚实,抄袭或求助于他人,是违反学术规范和校规的行为。其次,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数学课上,学生应该与同伴相互尊重,不可以诋毁互相的智商或素质。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互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提问,并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意见。最后,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和负责。数学课要求学生先完成课前预习、做好作业、认真完成考试。教师不能过多操纵,负责监督和管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数学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在数学领域有所创新,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

  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通过思考与潜心探究灵感的萌发,以及通过实践、实验、观察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理解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寻找创意和创造的机会。在数学纠错中,教师应减少羞辱和惩罚,而是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再下一次做得更好。

  三、促进学生平衡发展,强化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有很多优美的图形和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美的本质,借鉴美的感受和思维方式,更好的体验美的世界。

  数学教育中还可以体现多元文化、交流与欣赏的重要性。数学的发展是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中不断演进、运用和交流。因此,数学教育也应关注学生从其中跨越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体验,了解和欣赏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从而更好地增加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帮助学生走向平衡和多元化的成长之路。

  四、融合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的今天,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讲课,可以更好地结合互联网、电子图书等多种形式。不仅方便师生,同时也让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知识传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并结合现代技术强化道德教育,更好地落实德育渗透。

  总之,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应该注重强化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平衡发展,强化美育教育,融合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决策人的养成,创造更美好的明日。

篇二: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

  1.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同学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确实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等,无不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革新意识,熟悉数学的价值,熟悉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反比例函数(当а0时)在(-,0)和(0,+)上分别都是单调递减函数,但是它们在整个定义域内却不是单调函数。据此我们可以培养同学的全局观念。

  2.结合数学理性的本质,培养同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人格教育

  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同意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们熟悉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数学让人保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同学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同学独立的人格。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可以培养同学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入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索问题,三思而后行。比如"ao=1"虽然在绝大多数状况下都成立,但数学里它只能是假命题,因为在a=0时不成立。

  3.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显然的地位,这就必须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同学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同学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比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准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也可以同学培养不畏困难、艰难奋斗、勤奋钻研的献身精神。

  4.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

  对同学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思索、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同学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同学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学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同学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干取得成功。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同学参加教学〔制定〕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同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加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激励同学参加,而且要引导同学主动参加,才干使同学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干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制定中为同学创造优良的主动参加的条件,提供充分的参加机会,不断激发同学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同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要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

  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教学施行证实,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同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同学养成优良的意识倾向,促使同学主动参加。二是要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同学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理学研究说明:不经过同学亲身探究和发展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同学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着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及过程进行探究活动,着力引导多思索,多探究,让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加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干使同学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干激起他们激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情境,才会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同学自主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同学学,把同学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同学的学习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是执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同学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同学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同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施行,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发现和创造所学的知识。人人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人人体验数学规律的生成和发现的过程,使人人有机会去分享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同学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的共同发展。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兴趣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安排,使同学之间的〔沟通〕更加直接,加强了同学互相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明确兴趣小组的学习任务。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应把必须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同学,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探究的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的方法。三是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育同学,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又善于倾听别人的看法,互相启迪,并能够综合汲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训练同学优良的合作习惯。

  3激发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诱导同学投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以其亲身生活施行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同学在情感、能力、知识等获得全面发展。

  (二)罗列"有趣"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必须要举例说明,以让同学理解明白。我们在确保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同学的激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索。深厚的兴趣是同学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音俱全,给予同学极大的感觉刺激,收到意想不到的优良教学效果。同样,我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四)给予激励性评价

  革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革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同学的头脑

  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同学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同学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够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同学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同学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强化,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激烈愿望。

  (五)通过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干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极大地引发同学的兴趣,使同学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索。当他们"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4引导孩子小组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同学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同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同学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同学先独立思索问题,每个同学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索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升这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同学独立思索的空间,对同学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同学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同学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同学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同学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优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同学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篇三: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和正确行为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强调团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例如解决团队问题、讨论数学概念或策划数学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能力。

  2.培养负责任的态度:数学教学中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和对作业的认真态度。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3.发展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接受挑战,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他们的坚持和毅力,并欣赏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4.强调诚实和道德:数学教学中强调诚实和道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遵守规则,不作弊,不抄袭他人的作业,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成果。教育学生理解数学的道德价值,如数学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5.培养思考和创造力:数学教学并不仅限于机械式的计算和记忆。教育学生思考和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6.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强调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7.强调尊重和包容性: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包容不同的数学方法和答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8.培养关爱和合作精神:数学教学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关爱和合作。教育学生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育方法,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和正确行为方式。这些教育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篇四: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对比法

  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练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警醒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感触,

  二、联系法

  小学数学实践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如: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统计算出全体师生捐款的数目总额;另外,再计算出同学们日常买零食浪费钱财总和。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应该把勤俭节约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有意义的地方。这是教师利用日常生活实践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三、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也才能使学生获得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学完了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随口说:“谁能计算出旗杆横截面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爬上旗杆顶端,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也可以进行计算;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通过上述的讨论总结,

  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生活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教学的最大化。

篇五: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有这么一个关于盐和汤的哲理,盐对人是很重要的,如果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大家都是不爱吃的,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但把15克盐放进各种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我们不应该是: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取出,而要让德育在数学生活中得到渗透。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现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认识。

  一、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表现为,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书写要整齐,规范。与此同时,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大的推动作用。

  二、结合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深化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其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例如,中学数学知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中。学数教学中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就数的概念来说,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正数和负数都是互相对立的,甚至于“零”这个数也包含对立的概念,在整数是:“没有”和“存在”处于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从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综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了多个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1、借助史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应用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入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对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小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达两千年之多

  2、德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只有接通数把“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一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而就有辉煌的成就,如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旱1000多年。

  3、加强国情的认知教育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新的课题。新课标在这方面重点安排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以帮助青少年来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比如:从我国1952-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情况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增长的趋势;从1952-1980年这28年间增长速度缓慢,主要是受了一些“运动”的干扰;1980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主要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四、加强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的思想和知识的接受能力,自然妥帖地,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之目的。

篇六: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第一篇: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说我对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再熟悉不过了:一方面学校的德育缺乏系统性(比如缺少比较完备的德育理论教材和德育可持续性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在德育的认识上不够,把德育的任务简单的归结给班主任和班会课,忽视或弱化了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渗透德育。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意识体系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造成较大冲击,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可以说有时学校长期教育的成果不及社会、网络等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一个小时的影响大。因此社会上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的频频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一是我们德育教育没有到位;二是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事实上每门学科都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而又有自身特点。每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正好是德育的着力点和生长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作用。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基于上述情况,我就“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策略一: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辩证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新课改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确实有些削弱,而这些辩证的思想正是中学生所需要的。但初中没有开设哲学课,高中哲学部分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才开设,理科生几乎没有接触辩证法,所以学生看待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处理问题比较极端,不能变通,不能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能从自身找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而这一切

  都源于学生没有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数学作为一门系统的自然科学,他本是蕴含着对立统一、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等辩证法。这正是数学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所在。比如: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乘方与开方、微分与积分等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可能无实根,但引进复数后却一定有根,这反映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函数的极值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方程(等式)、不等式这一对矛盾的对立面却可以统一到相对应的函数中来,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函数与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其实质就是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数学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策略二:充分利用数学课强大的练习纠错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当前我们面对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能够直面错误:做错题不能认真改正,做错事不主动承认错误、不积极主动的改正错误而是极力的搪塞敷衍,想方设法的逃避责任。缺乏担当的责任和勇气。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较少,到四年级以后以及初中最盛,高中会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10至16岁的青少年年龄特点所致。

  要克服学生的这种品德缺陷或让学生尽快改正这一错误,数学的练习功能就要发挥作用。数学是一门求真的科学,讲求的一是一、二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有错必纠。不存在含糊不清没棱两可的结论。如若学生从小开始做错题不认真改错,老师家长督促检查不及时或不坚决彻底,他就会一次次蒙混过关,认为错还可以这样改,就形成不了“有错必改、要改必对”的优秀学习品质。长此下去会让学生对错混淆、是非不分、逃避责任,缺乏担当和责任心。

  所以数学老师要发挥数学强大的练习纠错功能,在课堂讲授例题、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练习中指导学生及时改错、认真改错,对改错不认真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直到认真改错为止。在反复纠错中培养学生求真、勇于担当、有错必纠和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犯错误,所以学生的纠错训练并非低年级老师或数学老师的任务,而是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锲而不舍坚持下去。

  策略三:充分利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所有华人为之振奋。然而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诋毁民族英雄、伟人和领袖的言论,这相当危险,我们必须警提。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造就了无数杰出的民族英雄、伟人、科学家等等,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承的使者,所以数学教学要责无旁贷的担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的教育任务。认真的挖掘教材,德育素材比比皆是:比如以“阅读材料”的方式编入了数学教材的《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反映了我国自古在数学研

  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2002年王选院士获得了国家科技最高奖,他的代表性成就就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又比如“神州”飞天和“蛟龙”潜海的伟大成就等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和杰出的科学成就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地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抵制目前的一些不正之风。

  策略四:充分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真善美的价值观教育。罗素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现在的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出现了与中学生行为习惯极不相称的现象:奇装异服、佩戴首饰、打架抽烟、脏话连篇、谈情说爱等等。表面看是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美丑不分、善恶不明,究其原因实质是我们教育引导不到位造成的。所以数学教学要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学生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说“那里有数,那里就有美”。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概念定义描述的简洁美,体会代数与几何数形结合的和谐美,欣赏数学公式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领略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蜂房结构的奇异美,领悟数学求真的严谨美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美”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感悟;同时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美和丑是相对的,欣赏和感悟美的对象也是相对的。比如数学公式让不懂数学的人去看很难领略它的简洁美,哥德巴赫猜想只

  有放在研究数学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它的奇异美。进而教育中学生要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也是相对的,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奇装异服在校园就是丑的,社会青年的一些所谓时髦的行为举止出现在中学生身上就是丑陋的,而遵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却是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去感知美、去践行美,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策略五:德育渗透要注意课堂的完整性,融德育于课堂,不能喧宾夺主。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严格遵循课标的要求,尊重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寓德育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数学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人性得以升华。

  总之,通过研究可知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要充分把握学科特点和德育生长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渗透德育,把德育目标和具体的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分化到了每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学生德育的任务,使他们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高效教育、引导、熏陶,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道德品质也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员育人目的。将德育有效的渗透于学科教学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地补充,变班主任单一的管理教育为全员育人,使得学校的德育全面化和立体化。通过这样的渗透于分化结合,德育的阵地扩大了,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了,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德育说教通过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之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占领德育高地,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受教育者心中,才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真正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也应该有德育渗透。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就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讲授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

  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五、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

  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六、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

  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仁怀市沙滩学校第三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比赛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姓名:漆双双,性别:男,2013年9月参加工作,现在仁怀市沙滩学校任教。

  摘要:就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了“德育渗透”之说,结合教学实践又悟到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意的十处问题对叫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教学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就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一些问题,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该论点作为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虽取得得成果颇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严格遵循原则要求

  (一)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要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仁怀市沙滩学校第三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比赛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年级的学生在年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在初中就讲什么?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是不合适的。那种牵强附会地空喊政治口号,乱贴德育标签的做法,其实是把德育庸俗化的表现。

  (三)遵循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也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

  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遵循重点性原则

  数学能够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很多,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要遵循重点性原则,即一堂课要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个重点,使其色彩浓些,力度大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五)遵循榜样示范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育德与教师的师德孰轻孰重,谁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我曾听东北师大的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读中学的孩子回家气冲冲地问他:?老师在课常上给我们讲‘德’,老师自己该不该讲‘德’??。原来那

  仁怀市沙滩学校第三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比赛

  天上午第一节下课后,楼梯口比较拥挤,走到后面的该班数学教师踩痛了一位同学的脚,同学们原以为老师会说?对不起?,结果那位老师却板着面孔训斥那个学生:?为啥不好好走路,太不象话!?被踩痛的同学很委屈,其他同学都愤愤不平,第二节上课时谁也不想听他(老师)的课。这本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们教师自身在探讨如何进行渗透德育时,决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言谈同样应成为德育研究的课题。

  (六)遵循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

  (七)遵循系统性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的德育渗透也应遵循教育的系统

  性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要注意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目标。德育渗透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在保证施教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八)遵照整体性原则

  仁怀市沙滩学校第三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比赛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讲究的整体性,主要是指把数学学科蕴含的德育内容纳入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工程之中,使其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的整体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孩子健健康康地步入社会。

  二、避免?表面性?行为

  (一)不搞形式主义

  德育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进行德育渗透,使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不定条条、设框框,不搞空洞说教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人才服务。但德育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教,而且是内化,德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契机,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此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也要讲究艺术性、讲究渗透德

  仁怀市沙滩学校第三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比赛

  育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充分认识到德

  育渗透的方方面面,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要常讲常新、要讲出逻辑、要显出深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德育才会进入新的境界,只有努力将德育与教学融为一体,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荷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姚允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班主任,2008.[3]刘隆华.论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2000.第四篇: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教育更注重了知识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需要。实质上,人才的质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素质和修养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价值观、生命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合作相处能力变差。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因此降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做人的思想素质,才能具备成才的知识素质。

  通过在教学中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多少都存在着品德上的缺陷:有些学生学习很好,但是自私、冷酷、狭隘;有些学生虽然不惹事生非,但在生活上懒惰,性格上自闭。绝大部分学生则是无礼貌、厌学、散漫,甚至目无法纪。这些学生既有本身素养的问题,也有心理原因。所以,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是很难实现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多方面的协调合作能力,这不是几句话、几堂课能够训练出来的。“德育”要从各方面做

  起。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你所传授的知识才会被学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自己:如迟到,早退,仪表,言谈举止等,虽是小问题,却深深的影响学生行为,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二、在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再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通过对函数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曲线,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正如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迭起,有时低潮绵延。但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应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在历史课中,给学生讲一些历史故事,比如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越往勾践卧薪尝胆坚决复国的故事。这些故事教育学生做人做事都要有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才会长大人才。同时教师也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道德的培养需要养成习惯。当代少年儿童有十个不良习惯:

  1、待人无礼貌。

  2、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3、害怕承担责任。

  4、喜欢依赖别人。

  5、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6、不爱劳动。

  7、不爱护环境。

  8、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9、做事不遵守规则。

  10、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

  长期以来,人们只认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实际上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除了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在生活中和特定的环境中如班会中也要培养,每周举行一次关于德育的主题班会,以故事、讲座、或写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习惯,使学生在做人方面要做到:

  1、孝敬父母。

  2、明辨是非,知错就改。

  3、诚实守信。

  4、独立自主。

  5、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6、善待他人,真爱生命。

  7、热心公益。

  培养学生做人的习惯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也需要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除了做人方面培养习惯外,做事方面也要有好的习惯:首先是遵纪守法。其次,教育学生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再次,养成学生做事有方而且高效率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良好习惯。

  四、心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挫折心理的阶段,遇到困难会产生挫败感,灰心丧气,自此一蹶不振,时间长了便会有自卑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也要给学生培养一种习惯,以悦纳自我为核心的自信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以鼓励的语气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充满希望,给学生尊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不只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教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教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在学习上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要有越挫越勇的心态。与同学善于交流,敢于表达,自信源于表达。怎样善于表达呢?表达有一定的技巧如:当众表达要声音洪亮,语气平和。与人交流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善于表扬别人。与长辈说话要讲究礼貌,懂得尊卑次序。与人讲话的同时要懂得与人的目光进行交流等等。在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有关语言表达的书。因为语言是一个人文明与否的表现,而自信是语言表达的心理基础,在自信中孩子才会正视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第五篇:数学教学论文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德育渗透论文

  摘要:就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了“德育渗透”之说,在本人提出过“渗透策略”之后,结合教学实践又悟到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意的十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教学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鄙人作为一线教师,就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一些问题,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也曾在本期刊的第28卷提出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该论点作为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虽取得得成果颇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严格遵循原则要求

  (一)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要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年级的学生在年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在初中就讲什么“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是不合适的。那种牵强附会地空喊政治口号,乱贴德育标签的做法,其实是把德育庸俗化的表现。

  (三)遵循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也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遵循重点性原则

  数学能够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很多,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要遵循重点性原则,即一堂课要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个重点,使其色彩浓些,力度大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五)遵循榜样示范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育德与教师的师德孰轻孰重,谁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我曾听东北师大的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读中学的孩子回家气冲冲地问他:“老师在课常上给我们讲‘德’,老师自己该不该讲‘德’?”。原来那天上午第一节下课后,楼梯口比较拥挤,走到后面的该班数学教师踩痛了一位同学的脚,同学们原以为老师会说“对不起”,结果那位老师却板着面孔训斥那个学生:“为啥不好好走路,太不象话!”被踩痛的同学很委屈,其他同学都愤愤不平,第二节上课时谁也不想听他(老师)的课。这本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们教师自身在探讨如何进行渗透德育时,决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言谈同样应成为德育研究的课题。

  (六)遵循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

  (七)遵循系统性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的德育渗透也应遵循教育的系统性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

  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要注意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目标。德育渗透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在保证施教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八)遵照整体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讲究的整体性,主要是指把数学学科蕴含的德育内容纳入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工程之中,使其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的整体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孩子健健康康地步入社会。

  二、避免“表面性”行为

  (一)不搞形式主义

  德育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进行德育渗透,使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不定条条、设框框,不搞空洞说教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

  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人才服务。但德育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教,而且是内化,德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契机,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

  一夕就能完成。

  此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也要讲究艺术性、讲究渗透德育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方方面面,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要常讲常新、要讲出逻辑、要显出深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德育才会进入新的境界,只有努力将德育与教学融为一体,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荷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姚允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班主任,2008.[3]刘隆华.论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2000.

篇七: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老师,除了教授学科学问以外,还有德育教育的职责。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同学通过学习数学学问,更好地培育本身的道德品质。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启程

  学科教育的目标是使同学把握该学科的基本学问和技能,但更紧要的是,培育同学的思考本领和制造本领。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同学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还要培育同学的逻辑思维本领、问题解决本领、沟通协作本领等。这些本领不仅对数学学科是紧要的,也对同学的德育教育具有重点意义。

  2、从设计教学内容启程

  数学教育内容特别琐碎,但也有很多可以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的内容。例如,选择奥数游戏、解决实际问题等。实际问题是具有现实感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学问。同时,也能让同学了解数学学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本领。

  3、从教学方法入手

  教育教学方式是塑造同学思想和品德的紧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接受快捷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与同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不同本领的同学,可以接受个性化教学,强化思维本领,促进同学的自我发觉、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本领。

  4、从班级建设启程

  班级建设是渗透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桥梁和平台之一、在班级建设中,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开创性的课堂教学,提高同学对道德、文化的认得,并促进团队协作,培育同学的社交技能。

  5、从评价同学的角度启程

  评价是教学中最紧要的环节之一、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励同学的学习热诚和自信念,并加添同学对数学教育的喜好。此外,评价还可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激发同学学习、思考和制造本领。

  总体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有长期积淀和时间打磨。要注意多方面元素的渗透,让同学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和理解,从而发挥出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推荐访问:浅谈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技巧 浅谈 德育 渗透

热门文章

2024年浅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困难及对策

民主政治是实施权力监督的环境条件,而民主政治的精髓就是通过有效的权力配置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治文明国家,就要从严治党,就要加强党内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政治机关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2024公安民警职务晋升(3篇)

公安民警职务晋升

2024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5篇)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会议记录

2024年度关于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工作部分思考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交织碰撞,所形成的“网络话语”逐渐成为重要的舆情力量,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

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小学思政课实施方案(完整)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加强,小学思政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是指以道德素养、宪法法律、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为核心,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6篇【完整版】

基督教为亡者祈祷经文(诗班唱诗歌,等候开会)主持人:基督徒()荣归天家追思礼拜现在开始。主持人:全体肃立、默哀(信徒祷告不超一分钟为好)……默哀毕。主持人:

那些借调人到底怎么留下来?(2024年)

上级单位之所以要“借调”,恰恰说明这个单位缺人,特别是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这就意味着有打破“借而不调”僵局的希望,从而名正言顺一直留下来。下面我结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说说怎么“调”。方案一:保持耐心

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全文完整)

文章详情共青团xx市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尊敬的领导、全体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决定,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2023最新烈士陵园闹鬼鬼把孩子追到烈士陵园(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4篇)

意识形态方面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学校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期间我校维稳安保工作,及时高效贯彻执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凝聚共识、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校园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