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评论文章(5篇)
篇一:人才工作评论文章
主题教育忠诚干净担当
评论员文章
在当下社会中,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中,忠诚、干净、担当等品质更是被认为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忠诚是指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忠诚,这种忠诚不仅体现在工作表现中,更应该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真正忠于自己的职业和使命,才能将教育事业做到最好。干净则是指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操守和廉洁的品行,不受外部诱惑和利益的侵蚀。在一个能力和品德双丰收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干净的品行显得尤为重要。而担当则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挑战自我,不畏艰辛。这三种品质在教育工作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需要教育工作者本着忠诚的态度,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投入全部心血和精力,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上。一个忠诚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会传授知识,更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和进步。在教育事业中,忠诚是最基本的素养,也是最重要的品质。
另外,干净的品行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干净不仅仅是指不受贪腐和不端行为的侵蚀,更是指在工作中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操守。在一个干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不会有任何不端行为和不良习惯。他们将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以良好的品行和操守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做一个干净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担当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自我,不畏艰辛。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
敢地站出来,才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教育事业中,担当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了担当的品质,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
总的来说,忠诚、干净、担当等品质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只有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牢记这三种品质,努力提升自己,不断进步,将教育事业做到更好。
篇二:人才工作评论文章
社科课题14142021年社科人才工作理论文章课题论文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
14142021年社科人才工作理论文章课题论文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要下好人才“先手棋”。
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培育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产业人才队伍,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建立起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面向我省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人才政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壮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才的选拔培养,大力开展省高端人才、省管专家、“百人计划”、省政府特贴专家选拔工作,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培育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示范院校与制造业先进国家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培育国际性工匠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多设立一些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和绝招绝技代际传承机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人才队伍。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持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针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实际,建立职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专业类别职称评审标准,为新兴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开辟职业晋升通道。让企业和市场真正成为人才评价的主体,对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下放职称自主评审权,让企业自主评价选拔人才,使人才真正具备市场适用性。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不受学历、资历、地域、身份、单位性质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让职称评价标准向品德、能力和业绩三方面靠拢,强化“职称是干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评价导向。打通政策堵点,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评审,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双贯通”。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在全省多增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等,培育更多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吸引更多科技创新团队前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xx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需求链有效对接,加快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努力在“x研发、x转化”上取得更大成效。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组织选派优秀专家出国培训,开展海外人才xx创业行活动,实施“十百千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开展广泛的国际人才合作交流,促进海外、海归人才与省内智力项目需求对接,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外国专家方案。搭建技能提升平台,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生命健康、前沿材料等领域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国家级高研班、省级高研班,多渠道培育创新型企业优秀人才,为提升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篇三:人才工作评论文章
在人才工作上做文章、下功夫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国家发展需要人才,民族振兴需要人才。我们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人才工作,育才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人才竞争优势,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人才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人才工作,引才是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把握人才新趋势新特点,实施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进创新方法。多地以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济南不仅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并且放开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条件准入限制,对有在济南从业、有居住生活意愿的居民,提供多渠道落户选择。更有一些地方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量身定制”人才政策,引才更精准对口。比如,知名电商主播被认定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90后快递员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引才政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特点。
人才工作,用才是关键。“人各有能,因艺授任”,才能人尽其才、百事俱举。
人才使用,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党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
强国战略,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我们就一定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篇四:人才工作评论文章
2022年人才工作总结如何写出新意,让领导满意?这篇文章给你思路
2022年人才工作总结是文友必须要起草的材料,但也是由于年年写,写成了常态,自然在文章框架、语言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逐渐僵化了思维,写不出新意。这里共享一些提纲,供各位文友参考使用。本汇编全文共8万余字。
文章来源:笔苑公众号
省人才工作总结
一、高位谋划推动,坚持党管人才
一是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二是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持续加强。
二、破“桎梏”除“藩篱”,持续深化改革
三、做好“引育聚用”,激活创新动能
一是全力以赴引才。二是聚焦产业育才。
三是加大力度聚才。四是刚柔并举用才。
四、优化服务保障,厚植人才沃土
10年来省人才工作总结
一、明方向,强化党管人才“引领力”
二、促发展,培育产才融合“协同力”
三、破藩篱,释放制度改革“驱动力”
四、强保障,打造敬才爱才“生态力”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擎旗定向,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一是党管人才全面加强。
二是顶层设计持续优化。
三是体制机制深入改革。
二、海纳百川,释放近悦远来“西引力”
一是高端引领,优化全市人才结构。
二是聚焦需求,加快青年英才聚集。
三是整体推进,提升以产引才质效。
三、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一是激发“秦创原”驱动力。
二是打造校地融合平台。
三是加大人才扶持培育。
四、尊贤爱才,营造宜业宜居好生态
一是优化衣食住行“软环境”。
二是提供真金白银“强支撑”。
三是打造人才服务“硬平台”。
昆明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谋篇布局牵头抓总,握紧人才工作“方向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三、面向发展衔接需求,搭建人才干事“大舞台”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顶层设计,人才与发展同部署
二、载体创新,发挥人才集聚优势
三、机制创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四、服务创新,打造拴心留人环境
市服务人才工作总结
一、速度与力度赢得大学生的心
二、真情与温情赢得高层次人才的心
三、创新与改革赢得人才扎根的心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精准“引凤”,助力人才尽展其能
二、系统“育凤”,增强人才综合素质
三、科学“用凤”,激发人才成长活力
四、用心“留凤”,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紧跟总航向,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一是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二是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
三是加强人才工作系统谋划。
四是持续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二、栽好“梧桐树”,积极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
三、推进“大工程”,推动人才引育向系统性转变
四、营造好氛围,近悦远来“生态圈”越来越优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策支撑,构建人才集聚新格局
二、外引内育,打造人才发展新引擎
三、高植梧桐,让人才尽享“新”福利
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党管人才格局持续完善
二、人才队伍规模素质不断提升
三、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
四、人才平台载体搭建更趋多样
五、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日渐优化
六、人才引领发展作用日益突出
市近年来人才工作总结
一、党管人才,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二、精准引才,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三、高质育才,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四、创优环境,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10年来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人才,提升事业凝聚力
二、坚持政策为先,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创新引才模式,开辟人才引进快车道
四、着重培育培养,锻造人才兴巴主力军
五、激发内生动力,搭建人才成长大平台
六、强化服务保障,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10年来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事业顶层设计更加明晰
二、持续放权松绑搞活,人才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三、推进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四、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人才成长生态更加优越
10年来州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
一是加强组织推动。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
二、创新引才模式,开辟人才引进快车道
一是科学规划引才。二是主动上门引才。三是精准高效引才。
三、激发内生动力,搭建人才成长大平台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二是激发人才活力。三是注重示范引领。
10年来市人才工作总结
一、建机制,筑牢党管人才“强支撑”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二是突出政策赋能。三是突出目标导向。
二、搭平台,做大用才育才“蓄水池”
一是建好园区“大阵地”。二是建强企业“大平台”。
三是建优飞地“大舞台”。
三、广路径,擦亮招才引智“聚光灯”
一是聚力品牌创新。二是聚力比赛搭台。三是聚力市场驱动。
四、优服务,涵养创新发展“生态圈”
一是聚焦模式创新。二是聚焦金融支撑。三是聚焦需求保障。
县人才工作总结
一、求贤若渴诚揽天下英才
二、培育赋能,激发人才活力
三、搭建平台,实现人才价值
县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二、广开进贤之路,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一是普遍招贤与重点关注并重。
二是吸引人才与奖励单位并行。
三是全职引进与柔性聘用并举。
三、厚植成长沃土,建强人才培养“孵化器”
三、推动产才融合,释放引领发展“新动能”
四、创优人才生态,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
高新区人才工作总结
一、明确“路径”,打造尊才重才之地
二、搭建“舞台”,打造聚才用才之地
三、用心服务,打造惜才爱才之地
高新区人才工作总结
一、求贤若渴,诚意爱才
二、破除藩篱,汇聚英才
三、广建平台,育才用才
10年来大学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二、坚持育引并举,队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
三、坚持聚焦一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四、坚持环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初步形成
邮政省分行人才工作总结
一、选苗育苗,汇聚青年人才“一汪清泉”
二、“赛马”通道畅,基层人才“活水”来
三、起跳起飞,打造城区机构“一方舞台”
油田人才工作总结
一、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二、锻造高水平科研英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技能人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石油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总结
一、重点打造技能人才“主力军”
二、持续做好骨干人才能力提升
三、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10年来航天公司人才工作总结
一、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突出
(一)坚持选准德才兼备的好干部,确保德才配位
一是着力强化干部选用第一标准。
二是着力选配人事相宜专业化干部。
(二)坚持育强堪当重任的好干部,确保后继有人
一是着力加强干部思想淬炼。
二是着力加强干部政治历练。
(三)坚持管出忠诚干净的好干部,确保健康成长
一是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二是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净化选人用人风气。
二、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新局面加速形成
(一)坚持全方位培养人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持续涌现
一是着力构建人才队伍“雁阵格局”。
二是立足自主培养“铸剑”队伍。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二)坚持全方位引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
一是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
二是提升人才引进精准性。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三)坚持全方位用好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
一是着力向人才授权。
二是着力给人才松绑。
三、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激励,干部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迸发
(一)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活力
一是着力深化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二是着力深化员工能进能出。
三是着力深化收入能增能减。
(二)着力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有效增强动力
一是着力推动中长期激励措施全面落地。
二是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骨干倾斜。
三是着力解决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人员保障。
篇五:人才工作评论文章
关于大学生慢就业的评论员文章
社会应对选择“慢就业”的学生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最近,校园招聘将迎来高峰期。有数据显示,预估届时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不过,其中一部分人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
“慢就业”,在国内还较为新鲜,但在国外远非什么新事物。在国外大学毕业学生中,不少选择“间隔年”,即大学毕业之后不马上就业,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到海外游历、参加志愿活动,从而增加见闻、提高社会阅历,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发展做出更好的思考与选择。这种“间隔年”,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真正明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有很多问题,是在书本和课堂中找不到答案的,特别是我们的人生选择。大学毕业了,所选择的不仅仅是自己去做一份什么工作、到哪个单位,其实也是选择自己用怎样的人生价值、态度去过完这一生。“间隔年”,可以给予学生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近年来,“间隔年”概念也进入我国高校,一些学生选择在毕业后“慢就业”,去旅行、做志愿活动。可总体而言,社会对“慢就业”的接受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比较功利的成才
观,强调“早成才”、“快成才”,社会舆论与用人单位对“慢就业”存在误解,认为“慢就业”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慢就业”是一个学生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大学生就业服务也与“慢就业”不接轨。选择“间隔年”和“慢就业”的学生要有很大的勇气。
很多家长也都希望孩子早一点毕业,为何要“白白”浪费这一年时间?媒体也特别关注某个学生十二三岁就考上大学,刚20岁就获得博士学位诸如此类。事实上,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能只看速度,而要看其成长路是否走得踏实,一直在校园读书的学生,很可能因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而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陷入迷茫。而在工作之前,花一段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完善自我,可以更好地找准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不至于对未来迷茫。
现在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把大学最后一年,都用于找工作,即使碰壁,也不好好反思自己,包括该如何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还一味跑人才市场。不少学生虽然找到工作,但上班之后,却发现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这就是没有能够很好认识自己的缘故。
要让“慢就业”能够在大学毕业生中顺利实现,不但需要社会转变人才观,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国外的学生,能享受“间隔年”,是因为大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课、选
师、选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还主要是学年制,就是实行学分制,也是学年学分制。另外,一些高校特别关注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对学生各种施压,来保障学校就业率,也对大学毕业生造成困扰。
学生如能通过“慢就业”,对社会和自我有更充分的认知,有理性的择业定位,减少定位不准、盲目从众等职场问题,未来发展会更好。“慢就业”虽然看上去“慢”,但由于未来人生走得稳健,某种程度是更“快”。社会应对选择“慢就业”的学生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上一篇:借调工作汇报怎么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