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迪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20篇(范文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第1篇主题:克服浮躁、踏实学习主题背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20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20篇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篇

主题:

克服浮躁、踏实学习

主题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
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在生活当中往往流行攀比之风,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作风飘浮,眼高手低。而浮躁心态是十分有害的。顺境时,它使人心高气傲,忘乎所以;
逆境时,它让人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它能使人失掉最宝贵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失掉最需要的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

班会目的:

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长主持

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小结

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略)

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学们心态平和,积极进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2)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宁静无以致远。克服浮躁,要有这种心宇澄清的境界。在成绩、荣誉和位置面前,要始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要化急躁为急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努力搞好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2篇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
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
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
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
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3篇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让他们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疾病的危害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 教学学法:教师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启发诱导 视频图片展示

学生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法(通过视频引入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危害,然后分析形成原因,最后学生讨论总结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对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观看学生跳楼轻生的视频图片,我们经常你看到学生出现心理疾病轻生的新闻报导。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校园**事件频发呢?给出调查表。

一.得到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有自卑,叛逆,焦虑,冷漠,嫉妒,孤傲,恐惧,发怒等。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二.分析学生形成心理阴影的原因和危害

一是家庭的影响。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育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苛求、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青少年青少年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了严重的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不检点的家庭,不自尊的家庭,不廉洁的家庭,不开明的教育,不健全的家庭。

二是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更为复杂,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青少年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是学校的影响。当前,由于不少学校还未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青少年有没有出息的唯一的标准。青少年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由于学校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又没有预先告诉他们应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青少年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做法,对自己彻底放弃。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

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 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

四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已,严以责人,宽以律已的不良倾向。一些青少年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 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青少年青少年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其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三.通过自测,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完成心理健康调查表,认识自我

四.如何预防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学校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科学教子,注重心理安抚和情感交流,学校和老师要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2、完善班级“心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营造宽松、民主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灵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

3、开展“生命与死亡”教育的探索,通过观看灾难话题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写观后感,使学生珍视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4、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关心学生的需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等,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问题。

5 、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性格陶冶。

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采用适当策略去实现目标。

6、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1 、树立远大的奋斗方向和当下的努力方向

2 、学会和各种人等相处

3 、宽容他人以直报怨。

君子之交与以直报怨。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一种方法是以牙还牙,或以怨报怨。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仍对你好。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

4 、保持真正的自信心

5 、学会悦纳自己,接纳自己

6 、张弛有度,过好闲暇生活

五:总结方法,指导行为,提出倡议,端正心态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4篇

一、设计背景:

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

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

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

三、教学重点:

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方式:

1、 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案例(投影画外音)凌××是某中学初中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胃出血四个"+"。凌××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4、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性

1、分散和阻断一个人注意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能够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阻断注意的过程,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考试焦虑还会干扰回忆的过程,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发生混乱,会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的现象,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考试焦虑还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在焦虑状态下,我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2、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考试焦虑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考试焦虑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考试焦虑还可以使胃肠蠕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炎、胃胃馈疡(如上例),等消化系统疾病;考试焦虑还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心因性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考试焦虑的紧张状态使甲状腺素分泌系统增加。可能会引发神经兴奋性增高、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由此可见,考试焦虑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增强自信心呢?

1、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考试、客观对待考试分数。

认识到考试以及考试分数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和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的一种检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复习,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反,如果还没考,就开始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考不好,消极被动,甚至对考试产生抵触情绪。以这种心态准备考试,往往会事倍功半,以这种情绪参加考试,是注定会失败的。

2、树立必胜的信心。

面临考试,尤其像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常常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此时,树立必胜的信心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迎接任何考试的最佳状态。为了获得充分的自信,在临考前就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然后对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因为,对考试的信心是根植于对考试内容充分准备的基础这上的。否则,伧促上阵、穷于应付不但注定得不到好成绩,而且还会使自己在临考时乱了阵脚、急躁、焦虑,使本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也无法正常发挥出来。此外,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自己树立考试心胜的信心。

3、在考试期间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详尽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全面地开展复习。复习时应该对应考科目面面俱到,避免存在侥幸心理。

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考前心态,既要克服过分恐惧、焦虑,自我评价过低,又要避免期望过高,骄傲自满,这些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只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临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4、考试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每天还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精力充沛地应考。

总之,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在于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决心,这样就可以把考试焦虑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作一个强者。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5篇

教学内容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识。

教学目标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学会优化自我意识的初步方法;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处理的技巧;
深刻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了解学习心理常识;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
了解高中生中存在的特殊心理现象,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时间

16课时。其中,第一、二、三、五、七节各2课时,第四、六节各3课时。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高中生来说,该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对照、讨论中完成对高中生心理发展诸特点的认识。

2.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意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改善高中生以自我中心的现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所学,提升个人的自我意识品质。

3.注意体现教育的多样性、个性化。让学生交流情绪不好的处理办法,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
辅以相关案例的讨论,并加以必要点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情绪管理技巧。

4.重视基本内容的掌握,从小处着眼,得长足发展。事先筛选出人缘较好的学生,介绍交往的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直接可行的行为方式,迁移到自身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注意内向学生的感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一步步走出自我的限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重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播放短片的方式,对相关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做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认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动手操作,从实际生活出发,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6.准确把握教材关于学习心理的教学目标。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健康心态的愿望不断提高,应在此基础上,引人学习心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讲故事、听案例的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向学习、生活正向迁移的目标。

7.探究新知。经过前面的学习,高中生对心理健康各因素已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人高中生特殊心理现象的内容,以客观、接纳的语气教授,一旦遇到心理困扰,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对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高中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处于“谷底”。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
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7篇

一、活动主题:
高二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20XX年9月6日

三、活动地点:高二(4)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高二(4)班主任田景虹老师、高二(4)全体同学

五、活动背景: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二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高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高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高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高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由于高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高中生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高中生的认识滞后的情况。在一些问题上,高中生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权威,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由于成人对高中生和高中生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高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高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

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

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1、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2、勇敢和怯懦并存;

3、高傲和自卑并存;

4、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5,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在学习上很是苦恼,总为学习上的事烦心,以前成绩很好,可现在很差。我感觉我现在是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什么爱好。我现在很是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的这么累,为什么每次考试感到都倍受打击。功课开始落下,因此而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说明你长大了。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开始慢慢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是好的,在这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得看你怎么去对待。首先摆正心态,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大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与自己实际确定目标,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示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8篇

一、设计背景:

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

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

三、教学重点:

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案例(投影画外音)xx是某中学初中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胃出血四个"+"。xx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2、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性

1、分散和阻断一个人注意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能够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阻断注意的过程,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考试焦虑还会干扰回忆的过程,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发生混乱,会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的现象,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考试焦虑还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在焦虑状态下,我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2、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考试焦虑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考试焦虑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考试焦虑还可以使胃肠蠕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炎、胃胃馈疡(如上例),等消化系统疾病;考试焦虑还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心因性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考试焦虑的紧张状态使甲状腺素分泌系统增加。可能会引发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由此可见,考试焦虑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增强自信心呢?

3、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考试、客观对待考试分数。

认识到考试以及考试分数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和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的一种检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复习,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反,如果还没考,就开始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考不好,消极被动,甚至对考试产生抵触情绪。以这种心态准备考试,往往会事倍功半,以这种情绪参加考试,是注定会失败的。

4、树立必胜的信心。

面临考试,尤其像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常常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此时,树立必胜的信心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迎接任何考试的最佳状态。为了获得充分的自信,在临考前就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然后对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因为,对考试的信心是根植于对考试内容充分准备的基础这上的。否则,伧促上阵、穷于应付不但注定得不到好成绩,而且还会使自己在临考时乱了阵脚、急躁、焦虑,使本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也无法正常发挥出来。此外,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自己树立考试心胜的信心。

5、在考试期间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详尽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全面地开展复习。复习时应该对应考科目面面俱到,避免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考前心态,既要克服过分恐惧、焦虑,自我评价过低,又要避免期望过高,骄傲自满,这些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只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临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6、考试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每天还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精力充沛地应考。

总之,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在于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决心,这样就可以把考试焦虑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作一个强者。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9篇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
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
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
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
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0篇

一、教学内容:

健康心理、身体

二、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健康的含义、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备选答案(健康、、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健康的含义:在心理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 研讨课的内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2)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3)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状态,包括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3、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1)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3)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

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的认识,个人的理想、、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5)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6)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7)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和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或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害羞、、忧郁、、孤独、自卑、嫉妒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1)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急,恶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2)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3)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失常,嫉妒者内心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的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自已的品德,自身形象,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要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1篇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
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
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
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
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考试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查缺补漏、合理定位、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考试

2.通过同学经验分享及教师启发,学会进行考后分析,从而感悟成功需要踏实学习、切实反思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场地:

室内

活动流程:

1.引起动机

2.句式练习

(1)出示训练题目:“虽然……但是……”(例:虽然这次考分也很低,但是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评:做这个句式练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辩证客观地看待成绩。考试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的考试有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合理定位。

3.心痛不如心动

(1)观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视频剪辑。

兰乔质疑学校的教育方式,校长一怒之下把他揪到教室让他上课,兰乔无奈之下端起书本,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词,让大家在30秒内定义这两个术语,看看谁最快,谁最慢。只见所有同学包括校长都手忙脚乱,急于从书本上找到这两个词。30秒过去了,没有人找到答案。兰乔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请大家将生活倒退一分钟,当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你们有对问题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是拿了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然后,兰乔尖锐地指出:“学校不是高压锅。”

(2)全班分享: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何感受?

(3)教师点评:每次考试,大家关注最多的是分数与名次,而不关注考察的知识点、题目设置、答题方法等。实际上,考试之后如果只重成绩高低、排名先后,那同学增加的只有压力,模考更重要的是反思与总结。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听上届师姐的一次模考总结(PPT展示附件2)。

(4)小组讨论:你觉得师姐的分享中哪些经验比较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为什么?同学们认为有效的考后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5)全班分享,教师随机点评。

4.有效的考后分析

(1)教师展示考后分析内容。

考试内容分析(内容与知识点的对应情况、对题思路分析、错题原因分析、寻找典型题目的不同变式);

答题方法(规范性、答题技巧、时间把握);

应试状态(考前准备、身心状态);

成绩分析(强弱势学科的变化、综合成绩变化情况);

行动计划(针对现状,调整目标,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

(2)我也动动笔。请学生选择某一学科进行考后分析,并用书面文字呈现。(其中的第五点可在课后进行)。十分钟后,请学生分享。

教师点评:大家分析时要注重正向分析,比如,积极的考试归因、对题思路分析、总结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等,通过强化正向思维,大家才能提高自信心。

5.自我反思

1.教师在课程结束前派发“成长拼图”,让学生静默片刻,反思后填写。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表现加以鼓励和赞赏。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用眼卫生之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盲人以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表现出初步的同情心。

2、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

2、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爱护眼睛,同情、帮助盲人及其他患有眼疾的人。

课前预备:

请同学们课前向四周的人了解眼睛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若家中有近视的人,观察近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课前预备社会为盲人提供的有关设施,如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屏幕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小黑豆?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

师念生猜。谜底(眼睛)

2、教师提问:眼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在家中的小调查在班内分组交流。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意见。

3、体验活动:每个学生用事先预备好的围巾蒙住眼睛。在老师发的脸形图片上画上眼睛、鼻子、嘴。然后打开围巾看看画的结果如何?找10位同学,两两一组,蒙上眼睛由不蒙眼睛的拉着他在教师里走一走,看看有何感受?其他同学蒙上眼睛在书包里找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看看结果如何?体验一下没有眼睛有什么不方便。全班举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眼睛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眼睛近视、受伤、或失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体验到没有眼睛的不方便了。不过你们才体会了几分钟,却有一种人要一辈子体验眼睛看不见东西的痛苦。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谁吗?(猜:盲人)

2、师:猜猜盲人没有眼睛是什么心情?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出示盲道,残疾人专用厕所、人民币上的图案等图片资料。(让学生同情盲人及眼部有疾病的人,并愿意帮助他们。)

3、出示课件动画:“眼睛的哭诉”学生观看动画后谈谈我们该怎样保护眼睛?

4、出示课件:“这样做对吗?”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课件,边试着研讨,什么光线、什么距离下看书,眼睛最舒适。(教师可作一些错误的看书举动,请学生判定)

5、教师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看书的正确方法。

教儿歌:一尺一寸一拳远,不得驼背近视眼。

6、出示课件:“眼睛对我说”请学生根据课件所出图片,联系个人实际,以眼睛为主人公,对眼睛的主人说几句话,并演示如何改正坏毛病。

7、教师示范:(播放眼保健操音乐)全体学生做眼保健操。谈感受。

8、请学生看图片,讨论这样做,对眼睛会造成那些伤害?应该怎样做?

三、拓展活动:

1、出示课件:“漂亮的风景”意在让学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如此漂亮的风景,也可以看到危险而躲开,从而保护自己。

2、屏幕出示护眼歌:

人体眼睛是件宝,

生活学习离不了,

保护视力我牢记,

眼镜不会把我找,

手不揉眼讲卫生,

红眼沙眼得不了。

3、宣传爱护眼睛及用眼卫生。

四、结束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挫折教育 教案

活动设计:

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因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损害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目标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知识与能力:

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发放《自我确认表》等,通过音乐营造情景,图片展示情景、语言描绘情景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领悟。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发泄内心积压的痛楚,并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课件《两只小兔》等

2、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挫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扳手劲比赛

2、请胜利的同学做一个表情动作,请失败的同学也做一个表达你此刻心情的表情

3、小结:伤心、难过、遗憾、失落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挫折”这个话题。(课件出示“挫折”)

二、认识挫折

1、在刚才的暖身活动中,我们有部分同学已感受到了失败,这就是挫折,在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请你把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等方面中遭遇的挫折用笔写下来。

2、倾心交流:(小组讨论)

你遭受过哪个方面的挫折?

遭遇挫折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代表发言

过渡:同学们,你别小看这些挫折,如果没有解决,藏在心里,那就会越积越多,直接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怎样战胜挫折呢?请听故事《两只小兔》(课件出示)

三、战胜挫折

1、故事天地

故事第一部分:两只小兔在森林快乐的玩耍,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陷阱里,陷阱离地面还有一定距离,但这足以让两只小兔体验到什么是灭顶之灾。

提问:如果你是那只掉进陷阱里的小兔,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学生发言

故事第二部分:一只小兔想:“完了!完了!离地面这么高,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唉”另一只小兔却没有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DDD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中。

故事第三部分:不知过了多久,勇敢的小兔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陷阱里奋力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地面,而那只悲观失望的小兔,却没有机会逃离险境,永远留在了陷阱里。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其中的哪一只小兔说什么呢?请学生发言

小结:在故事里,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小兔一样,勇敢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多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并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2、心灵撞击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人勇敢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这样的事例吗?

师举例:

1、张海迪 2、洪战辉例子

过渡:向张海迪 、洪战辉等许多人都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们呢?

3、同组交流:说说自己遭遇了挫折后,你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4、学生代表发言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抗挫名言

四、总结

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奋起”。没有登不上的山峰,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流。最后徐老师送大家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勇敢的去迎接人生的风雨吧。

请同学们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道理。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

四勤四不教案

活动筹备

1、 绘制一枚放大的《小白鸽》章。

2、 请大个子小朋友扮演“白鸽姐姐”。

3、 事先排练舞蹈。

4、 “四勤”“四不”等要求。

“四勤”

1、勤洗手剪指甲;
2、勤洗头理发;
3、勤洗澡换衣;
4、勤刷牙漱口。

“四不”

1、不喝生水;
2、不吃不洁食物;
3、不随地吐痰;
4、不乱扔果皮纸屑。

一、 活动导入。

1、 出示放大的《小白鸽》章。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争章启动课,《小白鸽》章,大家看看,上面是什么图案?

生:小白鸽。

师:对!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小白鸽。

小白鸽一身洁白,它最爱清洁,将卫生,小朋友愿和它交朋友吗?

(出示课题:“争做讲卫生的好儿童”)齐读。

那么,争得小白鸽章要做到哪些目标呢?我们请白鸽姐姐来讲讲。

二、启发达标,揭示达标要求。

三位扮演白鸽的大姐姐跳着优美的舞姿在音乐的伴奏下上台了。

音乐停。

白鸽姐姐一:我是“四勤”小白鸽。小朋友,你们要和我交朋友,要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刷牙漱口。

(白鸽边说边演示动作,教师出示板书条幅)

白鸽姐姐二:我是“四不”小白鸽。你们如果和我交朋友,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

(白鸽边说边演示动作,教师出示板书条幅)

白鸽姐姐三:我是“护眼”小白鸽。你们如果和我交朋友,要做到:读写姿势要正确,

用眼卫生要注意,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白鸽边说边演示动作,教师出示板书条幅)

三只白鸽同挥手:小朋友们。愿和我们交朋友吗?

生:愿意。

白鸽:请你们快快行动。从今天起,只要认真学,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争得小白鸽章。

(白鸽下)

三、激励争章。

师:“四勤”“四不”常牢记,用眼卫生要记住,眼保健操认真做,读写姿势要正确。这几项要求就是争得《小白鸽》章的要求。我们再来把达标要求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

好孩子,讲卫生,“四勤四不”要牢记。每天带好小手帕,读写姿势要正确,用眼卫生要注意,我们从小爱清洁,身体健康乐哈哈,乐哈哈!

小结:刚才的儿歌大家念得很好,其实,有些本领我们早在《小蜜蜂》自理章中就学会了,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养成长久的习惯。老师祝愿大家都能尽快得到《小白鸽》章。

四、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懂得了讲卫生的重要,争做卫生清洁的好少年。同时,也了解了《小白鸽》章的达标要求,激发了学生争《小白鸽》章的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之复习迎考 教案

活动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重视期末复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地准备,保持自信,沉着应对。

知识与能力:

学会如何复习的方法,能获得一些好的复习方案,迈向成功。

通过活动,了解考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考试成绩是对你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精神上压力,可能对考试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故事法、经验介绍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在情感心理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对自己的复习有一个总体规划。

教学重点:

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并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活动过程:

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时间,猛然发现,期末考试已经悄然而至,学习生活也似乎变得紧张和忙碌起来。对于考试,乐观的同学把它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挑战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而悲观的同学则把它视为苦役,在苦役中消沉自己,丢失自我。在这里,我来讲一个“帝王蛾”的故事。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飞跃时,它必须在这个及其狭小的洞口用力挤压,如若不然,它便无法冲出洞口。而若是谁将洞口剪开,幼虫虽然能毫无困难爬出,却会永远丢失飞翔的能力。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只有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蛾翼有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已的帝王!面临考试时,别让烦燥、不安侵蚀自己的内心,既然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个洞口,既然现实告诉我们,也许你现在只有通过洞口才能飞翔,那么,我们就安然地勇敢地穿越这洞口,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走出这一段也许有那么一些艰苦,有那么一些枯燥、乏味的岁月,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刻。

同学们,面对日益临近的考试,难免让人既兴奋又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地准备,保持自信,沉着应对,你就一定能考出你的最佳水平。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用一个好心情,用一种平常心去投入到期末复习迎考中。“暴风雨过后不一定会见彩虹,但是至少会万里晴空”。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每门功课的复习方法和经验。

1)、有效复习知识,查漏洞补不足:

2)、 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3)、沉着应试,正常发挥考试时,首先是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因为某一个题目浪费太多的时间;
其次是要认真地读题,分析题目的意思,找出关键的词、句和已知条件,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正确答题;
第三是认真地检查,不提前交卷。

劳逸结合,有善用脑

4)、保证睡眠事半功倍

5)、增加营养和锻炼

2、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分别说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学习方法。

3、请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们。

4、制定期末目标,针对目标,你如何进行期末复习。

5、班主任小结。

考试是检测我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是对你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精神上压力,可能对考试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打一个有备之战,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成功。那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4篇

一,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
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
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学会倾听

活动目的:1、让学生明白听到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要小心地听话,正确及谨慎地解读明白地表达才不至于产生误会。

2、使学生掌握倾听的正确方法。

适用对象:班级全体成员

活动场地:教室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准备:心理情景剧,没有五官的人头像

活动程序

一.热身引入

播放优美音乐创设情景,听后设问: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吗?听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倾听的呢?

谈话:是的我们从婴儿开始就在学着倾听,听亲人的呼唤,听自然界的风雨声,听优美动听的音乐。倾听是人最基本的"品质。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能学会如何倾听。他可以听到儿童的笑声,可他感受不到儿童的纯真,他可以听到旁人的哭声,可他感受不到他人的悲苦。听是人类不学就会的本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倾听往往是所有沟通技巧中最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当我们急于表达,各说各话的时候,倾听就往往被忽略了。

二.游戏:《悄悄话》

每10人一组,全班分成4组,老师给每组第一个同学看一句语音类似又富有意义的话,由第一个同学往后传话,传话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人听到内容,请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话。传话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获胜。

交流与分享:1、你们小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

2、做完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三、小组活动:《你画我说》

四个同学上台表演,两人一组,其他同学在台下两人一组

活动规则:1、一个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明眼人。

交流与分享:1、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2、做完这个游戏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情景剧表演

在日量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有人充当倾听者,“听”似乎是件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果真如此吗?看看下面的情形,在你的身上是否也发生过?

(剧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同学在发言,有两个同学不断的插嘴,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对方把话说完,在课堂上就和发言的学生发生争吵;
同时,对待他人的发言,有一个同学,面无表情,看起来好象很认真,其实却没有任何反应;
有一个同学手里转着钢笔,脸朝窗外;
有一个学生面带微笑,摇头晃脑,还轻声哼着歌,不断地翻书,看手表。)

学生表演情景剧,表演完后学生谈谈:上面的情景中,作为倾听者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你还知道哪些不好的倾听表现?你是否有过剧中相似的经历?你有什么损失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

五、学生谈谈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如:态度自然、友好、真诚、目光接触、不随便插嘴等。

六、学生练习

跟小组同学讲“一件让我难忘的事”。在你说时,体验一下良好的倾听方式带给你的感受;
在你听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做个合格的倾听者。

学生谈谈学会倾听的好处,如:增长知识、得到别人的尊重、取长补短等。

七.教师总结归纳

当人们深刻地明白了倾听的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倾听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离不开倾听,工作离不开倾听,生活也离不开倾听。借助倾听,你可以知道智者的教诲,你可以领略文化的精髓,你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我们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澈地注视着对方,抛弃我们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向对方投去鼓励的目光,那么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5篇

辅导目的

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2、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三个不同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的情境。

2、准备学习态度自查表,每人一份。

活动地点:多功能教室

辅导步骤:

一、热身: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啊?(学生自由发言)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吧。放音乐《上学歌》,全班学生齐唱。

二、活动:

歌中的小朋友天天上学不迟到,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几位小朋友,他们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1、小明放学回到家,丢下书包就去踢足球;
吃了晚饭又要看电视,妈妈说:“小杰,你不做家庭作业吗?”,小杰说:“一会儿再做”他又继续看电视,直到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完,他才坐到书桌前写作业,可没写多久,遇到了不会做的题,他就不写了。

小品中的小杰学习态度正确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办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2、期中考试,小强的语文和数学都只得了65分。爸爸妈妈说他:“小强,你的成绩这么低,后半学期要努力才行。”他回答说:“我已经考及格了,这就行了,干吗还要努力?”

小强的学习态度正确吗?为什么?谁愿意帮帮他呢?

3、星期五下午,小文放学回到家,与爸爸妈妈打个招呼,就自觉地拿出家庭作业认真做了起来。妈妈说:“小文,明天是星期六,今晚就休息了,明天再写吧。”小文说:“明天我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排练,今天晚上得把作业写完。”小文写到十点钟才把作业完成。

小文的学习态度呢?你们想对她说什么?

同学们给他们出了很多主意,相信刚才的几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做得很好的。而对于学习态度的评价,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虑:(幻灯)

(1)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努力学习的愿望?

(2)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

(3)学习是否认真?

(4)是否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

以上几个问题回答“是”的越多,说明学习态度端正,否则就相反。

三、反思:

为了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帮助同学们自我认识,老师这儿有一张“学习态度自查表”每个同学根据表上的题,对照自己的学习态度,选(a)得一张小卡片,选(b)得两张小卡片,选(c)得三张小卡片。(同学自查)

师:如果得的小卡片的张数小于是15张,说明你的学习态度端正,如果得的小卡片在15~25之间,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一般,就进一步完善,如果小卡片的张数在25~30之间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就制定对策,迎头赶上。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6篇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xx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

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

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

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
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
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
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
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

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

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

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

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

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

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

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7篇

一、活动目标

1、 让同学懂得生活、学习和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2、 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与所思。正如身体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一样,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

对于绝大部分高二王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对这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候,在心理上与小学主有了实质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培养都即强调智力因素的教育,又强调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已对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热情,但不可否认.这两大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了解和沟通的地方。本项活动旨在对高二生心理状况方面进行有利引导。

(二)、高二生心理健康的四大问题

针对高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生活、情感等角度,总结了如下在在高二生中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不自信心理

2、考试焦虑心理

3、厌学心理

4、与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

1、自卑、不自信心理

情景小品:

一群学生(三五几个,可分作两小部分)在一起有说有笑,气氛欢快。某女生走过,有参与其中的冲动。但等其上前时,脚步又退了回来,低着头走开了。又想参与另一群体,欲行又止。悻悻的走开.....

此例为自卑、不自信心理(可叫学生回答)

因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我们学生当中,总有一部分人,性格内向,怕和人交往,与人沟通也紧张不已。究其原因,就是由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导致的。

产生自卑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是由于无能而产生的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当然人也不是生来就自信,自信和自卑反映出社会在人们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人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的态度。自信心是人克服困难、成就自我的心理支柱、培养自信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证。

(插入一则互动环节):

教师拿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

师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

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展 示: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

想一想:“同学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齐答:“一个白点”。

师高兴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而是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

如何培养自信心:

(1)正视自卑:自卑感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了自卑感千万不可自抱自弃。? (2)善于补偿:自卑感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善于自我补偿,可能成为激发斗志的动力。

(3)扬长补短: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善于扬长补短。? (4)树立自信: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尤其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发掘。

青春寄语: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海明威

2、考试焦虑心理 情景小品:

先做个“平地过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让独木桥升高些,再过一次桥。(学生过)比较两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学生回答)出示:考试。考试时你们有哪些紧张表现和烦恼?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怎样良好的心态,我们如何克服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会出此案考试焦虑呢?

简单理解就是:缺乏信心,对成绩过于在乎,担心自己考不好。

紧张的确会带来不好的反面效应,但是不是我们不需要紧张呢? (心理学上压力与动力的关系图)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适度紧张焦虑可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动力的集聚,但过于紧张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心理呢?

(1)、“不自贬”?不认为自己笨、弱、不行; “不求全”:不认为自己应该十全十美;“不他贬”:不担心自己被别人瞧不起;“不以偏盖全”:一次考不好,不认为自己再也考不好了;“不主观臆想”:自己不预言自己会失败。?

(2)、自我设定的考试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

(3)、正确认识因考试带来的紧张。轻度的紧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度的紧张则需有意识的自我调节。?

(4)、用自我质辩法来分析考试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消除自惊自吓的错误心态。? (5)、学会松驰精神:深呼吸(胸腹式呼吸法)、体育运动、听轻音乐等。

青春寄语: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王小波

3、厌学心理

地点:教室 时间:上课期间 人员:两名学生,一名老师

一学生坐在课桌上打哈欠,另一名则不停的照着镜子,梳着头发,还不时和旁边睡觉同学说笑。他们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似乎很不感兴趣。

厌学心理

我们平时学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厌学心理呢?(学生回答)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极不稳定,无法很好的应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2)、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导致成绩下滑,最终造成厌学的恶性循环。

(3)、自信不足、悲观失望、无法集中注意力。

(4)、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上网、手机、早恋等问题。)

如何克服厌学心理:

(1)、培养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用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广泛联系实际来吸引学习

(2)、明确学习的目的,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与作用。形成正确学习动机的同时,制订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具体奋斗目标和自学计划。

(3)、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成功为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提高,不要失去了获得成功的信心。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经常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效。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这样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青春寄语:青年人,我们要鼓足勇气!不论现在有人要怎样与我们为难,我们的前途一定美好。

——雨果

4、与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情景小品:

一男一女两学生在路上有说有笑,甚是亲昵,还不时有牵手行为。这个是时候,老师出现并走向他们。两学生故作镇静,且保持一定距离。待老师走远,又重新牵手走在一起。

此小品反应的是在高二生中常见的早恋问题。那为什么会产生早恋呢?这和异性之间是否有合适的交往有很大关系。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受封闭的传统思想、个人早期不良生活经验以及个体内倾个性的影响,部分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时陷于紧张失措甚至恐惧的状态;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不健康思潮的影响,部分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时则流于粗俗、随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前来咨询同学关系、特别是异性交往问题者日益增多,交往窘迫者有之,给异性乱起侮辱性绰号者有之,揭人隐私并臆传恋爱关系者有之,追求异性者有之,难于区分友情与爱情界限者有之,不够健康的性别关系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青春期身心的正常发展。基于此,本活动意在从“受欢迎”这种近距离低角度入手,矫正异性交往的种种偏差,将学生的身心成长引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我们该如何去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情况,看看哪几种是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

插入几段交往的情景

(1)课余时间异性之间讨论问题、自由交谈 (2)户外活动时异性之间打球 (3)晚上异性之间牵手 (4)放学一起回家

你们怎么看待以上情况?大家觉得其中哪几项符合了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

总结如下几点:

(1)、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和气质,积极参与男女同学间的广泛接触和感情交流,主动友好相处。

(2)、与异性交往接触时,不要将性别作为能否接触的前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3)、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不尽情放肆。

(4)、自尊自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5)、交往时,言词举止要得体,否则易产生误会。

(6)、庄重正派,不虚伪、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鲁放纵。

青春寄语: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是在高山麓、溪水旁谈情话、看流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郭小川

四、现场问卷调查环节

(幻灯展示问卷,问卷题目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五、总结:

青春是一个如花的年龄,是一段绚烂的岁月。青春的也是充满好奇和冒险的时光。青春的路上有坎坷也有坦途,有阳光更有风雨。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对于在座的各位高二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能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树立信心,端着心态,用良好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中学生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

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吗?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绪留在心中。最后,我们齐唱一首歌曲:《我们都是快乐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19篇

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让他们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心理疾病的危害

2.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教学学法:教师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启发诱导视频图片展示

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视频引入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危害,然后分析形成原因,最后学生讨论总结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对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观看学生跳楼轻生的视频图片,我们经常你看到学生出现心理疾病轻生的新闻报导。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校园自杀事件频发呢?给出调查表。

二、分析学生形成心理阴影的原因和危害

一是家庭的影响。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育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苛求、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青少年青少年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了严重的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不检点的家庭,不自尊的家庭,不廉洁的家庭,不开明的教育,不健全的家庭。

二是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更为复杂,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青少年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是学校的影响。当前,由于不少学校还未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青少年有没有出息的唯一的标准。青少年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由于学校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又没有预先告诉他们应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青少年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做法,对自己彻底放弃。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

四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已,严以责人,宽以律已的不良倾向。一些青少年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青少年青少年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其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三.通过自测,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完成心理健康调查表,认识自我

四、如何预防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学校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科学教子,注重心理安抚和情感交流,学校和老师要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2、完善班级“心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营造宽松、民主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灵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

3、开展“生命与死亡”教育的探索,通过观看灾难话题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写观后感,使学生珍视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4、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关心学生的需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等,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问题。

5、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性格陶冶。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采用适当策略去实现目标。

6、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1、树立远大的奋斗方向和当下的努力方向

2、学会和各种人等相处

3、宽容他人以直报怨。

君子之交与以直报怨。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一种方法是以牙还牙,或以怨报怨。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仍对你好。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
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

4、保持真正的自信心

5、学会悦纳自己,接纳自己

6、张弛有度,过好闲暇生活

五、总结方法,指导行为,提出倡议,端正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 第20篇

一、设计背景:

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

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

三、教学重点:

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2、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案例(投影画外音)xx是某中学初中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胃出血四个"+"。xx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4、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性

1、分散和阻断一个人注意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能够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阻断注意的过程,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考试焦虑还会干扰回忆的过程,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发生混乱,会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的现象,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考试焦虑还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在焦虑状态下,我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2、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考试焦虑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形成多种类型的神经症;考试焦虑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考试焦虑还可以使胃肠蠕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炎、胃胃馈疡(如上例),等消化系统疾病;考试焦虑还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心因性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考试焦虑的紧张状态使甲状腺素分泌系统增加。可能会引发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由此可见,考试焦虑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增强自信心呢?

1、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考试、客观对待考试分数。

认识到考试以及考试分数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和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的一种检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复习,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反,如果还没考,就开始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考不好,消极被动,甚至对考试产生抵触情绪。以这种心态准备考试,往往会事倍功半,以这种情绪参加考试,是注定会失败的。

2、树立必胜的信心。

面临考试,尤其像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常常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此时,树立必胜的信心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迎接任何考试的最佳状态。为了获得充分的自信,在临考前就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然后对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因为,对考试的信心是根植于对考试内容充分准备的基础这上的。否则,伧促上阵、穷于应付不但注定得不到好成绩,而且还会使自己在临考时乱了阵脚、急躁、焦虑,使本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也无法正常发挥出来。此外,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自己树立考试心胜的信心。

3、在考试期间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详尽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全面地开展复习。复习时应该对应考科目面面俱到,避免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考前心态,既要克服过分恐惧、焦虑,自我评价过低,又要避免期望过高,骄傲自满,这些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只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临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4、考试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每天还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精力充沛地应考。

总之,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在于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决心,这样就可以把考试焦虑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作一个强者。

推荐访问: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20篇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案(推荐20篇) 心理健康教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热门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十二篇)(全文完整)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最新中班健康教案我爱洗手(32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班健康教案我爱洗手篇一

2023年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班会教案必备7篇

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知识: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2、情感与态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3、能力:知道学

2023年度消防课班会教案热门14篇

消防课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主题: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对象:小学,初中,高中活动背景:近期的几次火灾触目惊心,而且人们面对火灾时的态度、行动直接影响了是否能安全逃生。活动目的:希望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学

我和我主题班会教案

我和我的主题班会教案第1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一组新旧照片的对比,学生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讨论祖国七十年的飞速发展变化。通过竞赛,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并为祖国献上祝福。聆听感人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主

中班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汇编23篇(范文推荐)

中班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第1篇《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圈的游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圈的游戏》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户外活动中,我

大班冬至教案4篇(范文推荐)

大班冬至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2、通过活动,让孩子

2023年度与法同行班会教案

与法同行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的武器帮助他人,保护自己,最后立志做守法、护法的小卫士。活动过程:主持人:大家好,二五班“精彩人生与法同行”主题

2023年最新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14篇)(完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

2023年度中班语言江雪教案热门

中班语言江雪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5、鼓励幼儿大

安全网上冲浪教案(9篇)(2023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全网上冲浪教案篇一安全

小班早期阅读活动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