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篇(2024年)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⑵你认为这两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1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⑵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___
一、关于功率的概念
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2.功率的计算公式:
例题1: 一个体重为400牛的学生在10秒内跑上4米高的楼,则
(1)这位同学所做的功为多少
(2)功率是多少?
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1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速度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单位m/s km/h
用速度的知识迁移出功率的定义、计算和单位,这种方法叫
像这种定义速度和功率等物理量的方法
5.功率的物理意义
例题1:甲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500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
乙机器做功时的功率是0W,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这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台机器中 机器做功快,
二、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见课本)
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W.
三、设计和估测人的功率的实验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测出人的功率?
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
次数重力G/N台阶数
n一级台阶高度h/m时间
t/s功率P/W
4.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5.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跑步等)
四、功和功率的有关练习
1.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
例题3: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该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则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2: 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思路与技巧:学会用功率的另一公式 来计算功率,
并注意单位,即功率的单位用 ,速度的单位用
练习3:质量为5吨的列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前进,若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前进100米所用时间为5秒,则
(1) 列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2) 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
(3) 功率是多少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2
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实践生活中找到连通器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连通器
1、出示连通器,请同学们观察这种容器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将连通器装入水,让同学们观察水位,把连通器沿竖直面旋转,但水未溢出,继续观察。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让同学叙述自己所见过的哪种属于连通器。
茶壶,水塔,锅炉水位计等。
3、请同学上台把两根玻璃管和一根橡皮管组装成连通器,并装入水体验连通器的特点。
二、船闸
介绍三峡水利工程:为什么我们要把长江拦起来?当长江拦坝之后会出现什么难题?
引入船闸。
让同学先阅读课本船如何从上游行到下游的,然后起来叙述船又是如何从下游行到上游的。
三、应用
家中的连接情况,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接有一段弯管,这段弯管正好连通了它的两端,形成一个连通器 ;平常其中总是有水,可以起到隔住臭气的作用;当有污水需要排入时,由于室内一侧的水面比另一端高,水会自动的流出,直到两边相平为止。
练习:
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力越 ,它在水下航行的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处受到的压力 。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 。
3、船闸是根据 原理修建的。
4、下列器具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茶壶 B、自来水笔 C、水渠的过路涵管 D、锅炉水位计
5、潜水艇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这条鱼的形状为什么是扁的?如果将这条鱼拿出水面,它将怎样?
6、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7、在洪水季节,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大时,河水对拦河坝的压强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
能力提高
8、探究: 。
9、请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方便杯、可乐瓶等)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要求写出所需器材、试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家中的连接情况,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接有一段弯管,这段弯管正好连通了它的两端,形成一个连通器 ;平常其中总是有水,可以起到隔住臭气的作用;当有污水需要排入时,由于室内一侧的水面比另一端高,水会自动的流出,直到两边相平为止。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3
1.知道功率的定义,功与功率的区别。
2.理解功率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会有关功率的应用。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4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现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抽水机的原理,对大气压的利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教学工具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具、挂衣钩、弹簧测力计、气压计、鸡蛋、广口瓶、水位保持装置、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根据想想议议提问: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呢?
若有大气压强,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引导学生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
提问:
将里面的空气抽干后,里面还有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大气压的测量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它的大小如何,我们根据自己前面学过的压强知识能不能测量一下呢?
A.提供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挂衣钩、刻度尺。
B.实验原理?
2.选取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在全班交流。
说明:这只是粗略地计算大气压值。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大气压的精确数值:看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A. 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水银柱不完全下落?想一想吸汽水时,大气压为什么会托起液体?这个实验中,形成液柱的原因是否和吸汽水一个道理?
B.根据大气托起的液柱高度,怎样计算大气压值呢?
C.原理依据:
p=F/S
F=G
G=ρVg
V=Sh
如何利用这些公式?
D.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无论管子如何倾斜,只要管口不离开液面,水银柱总保持76 cm。
4.选择一组学生来介绍他们的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应用:计算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上承受了多大的大气压力。
压强计
1. 讲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可作为测量气压的气压计,但是携带不方便。常用的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通过书上的图,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在一些与气压有关的物品上,是不是有金属盒气压计?
抽水机
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们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课后小结
1.出示课堂练习题。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课后习题
1.在海拔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3.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4.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5.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 教学设想 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法: 教学准备 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 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 (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 压强。(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 ,(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不等)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 、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6
1、 比较两台机器做功快慢,通常用如下三种方法。
(1)做功时间相同,比较 。
(2)做功相同,比较 。
(3)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时,则比较 。
2、单位时间内 叫做功率,它用来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在“J、J/S、N·m、w、kw、w·s”中,属于功的单位是 ,属于功率的单位的是 。
4、某人在30sS内把60N的重物搬到12m高的楼房上,此人对重物做的功是 J,做功的功率是 W。
5、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C.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D.做功越少,功率越大
7、一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他的功率可能是: ( )
A.几瓦 B.几十瓦 C.几百瓦 D.几千瓦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所做功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物体功率P甲 、 P乙大小关系为 ( )
A.P甲> P乙
B.P甲= P乙
C.P甲
D.无法判断
9、体重相同的两位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结果一位同学用了15s爬到楼上,另一位同学用了20s爬了同样的高度,这两位同学做的功和功率的关系是: ( )
A.功相同,功率不同 B.功率相同,功不相同
C.功、功率都相同 D.功、功率都不相同
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所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2)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3)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2小明用100牛的力将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水平拉动5米,所用时间为10秒,求:⑴ 拉力做的功、功率;⑵物体重力做的功、功率;⑶ 小明若将物体在5秒内举高5米,则小明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功率为多少?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7
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解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对惯性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新课引入:
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物体的运功需要力来维持吗?
新课: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学生要理解实验要求的一些目的
演示实验: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
1)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
(学生回答)
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
2)教师提问:
小车滑行的距离怎么长了?
(学生回答)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了
3)教师提问
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
(学生回答)
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前进越远。
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
小车应该永远运动下去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也就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所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非实验定律。
大家要学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也要向他们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推理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惯性呢?
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1、打棋子实验(学生参与演示)将七个象棋子叠放讲台上,用尺迅速地打出第四个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失去了第四个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
2、惯性鸡蛋实验:突然弹击鸡蛋与水杯间的硬纸片,鸡蛋有惯性,不会随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水杯里。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惯性和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洗衣机脱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对汽车之间的车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弯较多的地方限制车速等)
教师强调: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不是力,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概念: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惯性只与物体 质量 有关。
与物体的速度,体积等无关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8
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和步骤:
一、前置学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 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二、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后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三、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画电路图; 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四、达标拓展:略
五、教学评价:略
六、教学反思:略。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9
1.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如图1表示挖掘机挖土与人力挖土做功的快慢不同,它所用的判断方法: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另一种判断方法: .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把同样重的木头从一楼搬到三楼,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两人对木头做功的大小关系为W甲 W乙(选填“>”、“<”或“=”)对木头做功最快的是 同学。
3.甲、乙两台拖拉机的功率相等,它们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则甲、乙两台拖拉机所完成的功之比是 ;受到的牵引力之比是 .
6、某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 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
A.1 W B.10W C.100W D.1 000W
7、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各自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甲在半小时内行驶15km,汽车乙在2min内行驶1200m,则 ( )
A.两车牵引力之比为5︰6 B.两车发动机做功之比为1︰1
C.两车速度之比为1︰1 D.两车所受阻力之比为6︰5
8、(04南京市)初二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
A.3W B.30W C.300W D.3000W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10、(05·福建泉州)解放牌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8s,通过的路程是120m,若此时卡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大约4000N,则在这段时间内:
(1)卡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2)发动机所做的功大约是多少?(3)发动机的功率又是多少?
下一篇: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