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3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3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21-2022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23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21-2022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
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二、全面衔接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9大工程的18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8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
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5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5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
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6000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
换退出方案)。
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
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
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
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
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三、重点举措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p“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23”模式;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231”模式;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321”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篇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摘
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国家对各个地区分析之后制定的战略决策,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只有衔接两者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出发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进行了分析,概述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必要性,探究两者有效衔接中面临的问题,以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提出有效策略加以解决,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对衔接过程进行优化,拉近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差距,做到共同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顺应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二者衔接是国家结合各个地区经济状况制定的战略规划。因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要明确衔接要求,指导方向以及其中存在的要点,从实际出发对两者之间的衔接进行优化,以便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缩小与城市经济水平之间的差距,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实现长期发展。
1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
1.1内容
站在内容角度来看两者均有扶贫特性,为保证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并取得理想成果,针对生活困难的农户建档立卡,为其提供足够的就业资金或者农户可利用这些资金入股合作社,而合作社则为这些参与者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通过适当的劳动农户可获得工资或分红,增加个人经济收入。当贫困户的月收入达到既定标准时即可脱离贫困户范畴,但相对贫困却仍旧存在。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完成之后开始的任务,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改善生活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扶贫工作重点由绝对贫困转换至相对贫困。
1.2共建共享主体
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均由政府领导,以用户作为工作主体,以农户力量为基础。仅仅凭借政府提供的资金并不能实现脱贫,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是扶志、扶智,针对贫困户政府只能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指导,在这些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由贫困户自主参与扶贫产业,凭借自身力量脱离贫困户范畴。农户是振兴乡村的关键,只有农户作用得到充分能发挥,乡村产业才能够迅速发展。
1.3实现路径
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加强教育力度实现教育脱贫,针对需要保护的地区采取补偿措施实现生态脱贫,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适当策略,确定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为农户提供帮助。从整体出发做好规划,通过综合方式统筹全局。
1.4实现目标
乡村振兴以及脱贫攻坚两者均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但在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条件的影响之下,城市与乡镇经济水平之间始终难以一致,精准扶贫能够缩小城市和乡镇发展差距,而乡村振兴则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增加经济收入。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必要性
2.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联系的紧密性不强
各地城府已经将如何振兴乡村的战略纳入到政策性文件中,但以往积累的实践经验如何与战略结合在一起并完成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衔接则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思路以及选择的方法对二者衔接而言至关重要。目前许多政府对于贫困地区缺乏足够了解,只是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规划进行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2.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异质性明显
综合分析来看,脱贫攻坚战略是一项短期性必须要实现的政治目标,而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规划,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两者齐头并进很容
易出现运作“两张皮”的现象。如对于经济落后地区,主要以脱贫攻坚为主导,而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则主要以乡村振兴,尽管两者的异质性较为明显,但是在内涵及战略实施上存在相似之处,实现两者的衔接,所产生的效果明显是“1+1大于2”。
2.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
在农村基层实践中,需要警惕将乡村振兴纯粹理解为在扶贫脱贫工作上的更高标准,这样会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方向的把握出现偏差;同时也要预防将脱贫攻坚理解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支,进而出现只要执行乡村振兴战略而忽视了当下最紧迫的脱贫攻坚任务。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这会让前期积累下来的脱贫攻坚成果一步一步瓦解。据笔者调查,很欣慰地发现不少基层政府开始了实践,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联结,通过统筹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效衔接,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3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具体探析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国家发展而言极为重要,正因如此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而由于各个地区贫困程度、经济水平、资源储备等存在差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与难点同样有所不同,两者难以做到高效衔接。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二者衔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抱我,从源头入手保证两者衔接的有效性。
3.1思想层面认识不深入,政策以及规划有待完善
思想同步行动才能保持一致,而这也是高效衔接的必备基础。在多种条件的影响之下,我国某些地区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认知存在错误理解,以致于难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思想认识过于浅薄,未能从全局考虑,规划方案并不完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并不牢固。除此之外两者的连接需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各个地区条件并不相同,并且无法预测情况发展,两者衔接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新的问题,经过长时间实践对应政策也需要不断做出适
当调整,保证政策内容合理的同时对制定的规划进行优化处理,避免资源浪费过度,保证完整性。
3.2机制体系和管理制度不规范,衔接中某些关系处理不到位
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而言,管理制度及机制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然而现有机制体系及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应对制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实现工作有序开展。另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容复杂流程繁琐,任务沉重且耗费时间较长,两者衔接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但某些关系处理并不妥当,乡村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当前生态环境等是影响而这衔接效果的主要因素。
3.3组织以及文化协同问题,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阶段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二者衔接和组织领导、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密切相关。重视组织以及文化协同问题,解决基层领导班子、责任、监管、脱贫等问题,加大基层组织领导力度;探析文化扶贫问题以及文化普及、文化振兴之间的衔接问题,比如,如何将物质、精神两大层面扶贫协调统一,如何在利用当地各类文化资源过程中同步开展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此外,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等制约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二者衔接中出现产业发展问题。某些地区过分关注贫困户脱贫,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各大产业发展实际,扶贫产业开发、产业调整等缺乏长远考虑,将扶贫资金大量投入到短期见效快的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二者衔接的稳定性不高。
3.4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从某种层面来说,现阶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二者衔接效果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机联系。某些地区在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层面过程中缺乏整体思考、系统化规划、长远考虑等,对衔接的要求、内容以及要点把握不全面,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二者的着力点把握不准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影响脱贫攻坚成效,二者衔接程度不高。
3.5环境问题以及人才问题
环境、人才等均是二者衔接中的要点,其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未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危房改造等,人才问题则体现在人才缺少、农民培育等。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会完美衔接在一起,巩固成果的同时迈入新的阶段,通过科学方式解决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4.1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坚持相关原则和具备现代化思维
对当前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将宣传、教育、引导等联系在一起,站在思想角度看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衔接要点。对相关政策以及精神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明确二者衔接提出的要求、主要内容等。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为基础,以有效衔接作为指导,秉持原则。例如政府主导原则是指以政府作为主体开展与衔接有关的工作,群众主体原则是指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医院,掌握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原则是指从全局出发掌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间的差距,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其中的问题,加快两者之间的衔接。除此之外以两者衔接过程暴露出的问题作为基础,落实原则的同时紧跟时代前行步伐,调整思维渗入衔接过程,规范各项工作开展。
4.2在精准定位中落实现代化理念,完善相关政策以及规划
以原则与思维作为核心,重新看待衔接方面的工作,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出发,落实现代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两者衔接状况,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专项政策,以便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出发点,探究与两者衔接有关的规划问题,把握不同阶段落实的政策、工作重点以及主要内容等确定方式方法的选择,将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不同的项目,如水利工程、桥梁工程等。除此之外考虑影响衔接效果的因素,弥补现有规划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调整人口布局,推动产业发展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开发力度的掌握,通过有机
融合的方式进行乡村振兴,加强与脱贫攻坚之间的联系,对不同贫困地区进行层次划分,根据需求预留发展空间,提升两者衔接的科学性。
4.3深化机制体系和管理制度,处理好衔接中的某些关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国家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现有机制体系和管理制度作为参考,确定两者衔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加强把握力度,立足实际对制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同时健全一体化机制体系。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明确承担的责任,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检测工作,定期考核掌握基本情况,以不同层面作为入手点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防止脱节情况出现。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内容、衔接要点等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其中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譬如政府和市场,前者必须要考虑当前发展状况,站在宏观角度为扶贫项目提供帮助,不得随意干预产业发展,要将重心放在平台建设、基础设施修建等层面,产品数量、服务类型等由市场决策。处理好短期衔接、长期衔接之间的关系,优化各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开展中投入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促使各大产业有机结合的同时深化发展,提高二者衔接的整体效果。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衔接过程中当地经济深化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合理保护。
4.4强化组织领导以及文化建设,重视地区产业持续性发展
围绕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层面的方针政策、岗位责任、帮扶原则、监管要求等,强化基层组织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组织、政府组织两大层面,深入当地农民群众的同时发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科学构建领导班子的同时深化发展基层党组织队伍,最大化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此过程中,以县为中心,构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总负责人以及小组成员,联系当地实际、统筹兼顾的同时层层落实各项工作,在机制、制度、引导、检查、惩处等作用下,深度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环节。根据地区文化建设情况,多层次挖掘当地各类特色文化资源,明确文化、经济二者间的衔接点,文化事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将脱贫、减贫和乡村文化建设结合。围绕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剖析等原则,高效应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传承、发展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脱贫、文化振兴过程中为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打好基础,全面提
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水平。此外,在衔接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区各大产业持续性发展,细化分析各大产业发展中呈现的实际问题以及现阶段协调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地区各大产业比重,完善产业结构体系的同时合理延伸产业链,打破不同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局限性,在利用区域各类资源、现代技术手段的过程中构建形式多样的产业群,加强贫困地区、非贫困地区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各大产业持续性发展,从产业层面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
4.5合理整治地区环境,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对现有环境进行整治,确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提升民众环保意识。以相关工作为中心,脱贫的同时满足乡村建设提出的要求。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两者衔接不可缺少的内容,对水利道路等作出适当调整,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4.6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衔接情况,重视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建设小规模的乡村学校、寄宿制的乡镇学校,规范化调配教师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合理扩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填补医疗人才空缺,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等制度,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高效衔接、深度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此外,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机制完善、资金投入、责任划分、策略落实等过程中,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出发点,做好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将再教育学习、技术指导、实践培训、阶段性进修等方法结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职业农民,更好地致力于乡村各方面建设。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工程,填补农村地区领导干部、教师、医疗、农技等人才空缺,在系统化岗位培训过程中提高基层人才水平,为高效衔接现阶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力量。
5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国家以及社会发展而言意义非凡。文章对当前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紧跟时代发展形势,从全局角度出发,掌握衔接要点,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思路,改变策略,使二者之间的衔接具有时效特征,在政策、理念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保证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以便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明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0(5):7.
[2]孙馨月,陈艳珍.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J].经济问题,2020(9):6.
[3]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2021(2019-1):19-29.
篇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作者:吴伯特
来源:《广东蚕业》2020年第6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6.57
吴伯特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402160)
摘
要
形成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探讨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现行扶贫存在的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协调保障、人才协调保障等保障措施和实施途径,以促进抗击贫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6-121-0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协调推进两者的有机联系和互通,不仅有助于贫困地区实现理想化的脱贫效果,而且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当前,中国正处在扶贫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除贫困工作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打响了头阵。各种资源要素已逐渐被激活,并已开始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巩固扶贫成果,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应对两个战略的衔接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总体规划,这将更有效地优化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村全面振兴。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及部署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全面解决了农业和农村农民的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在2018年由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扶贫与乡村振兴应当进行良好的衔接。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首要进行精准抗击贫困,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2019年第一号中央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在扶贫与乡村振兴方面做好工作,巩固贫困县的发展成果,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确保按时实现脱贫目标以及农民生活达到全面的小康标准。这些都为2020年以后的扶贫战略和政策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2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有关的重大决策安排。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它们都是系统性的国家项目,具有广泛的融合空间。两者之间联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的实际需要和制度衔接的理论诉求上。
2.1基层实践的现实需要
首先,扶贫和乡村振兴在实践中的衔接融合并不理想。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已写入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中,但如何将实践中消除贫困、解决问题的积累经验应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如何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所依附的政策和支持去服务于扶贫,仍然没有清晰成熟的想法和实践。许多地方政府仍未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措施,协调并推进乡村振兴和扶贫规划。
其次,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两张皮”操作存在地区差异。乡村振兴和扶贫的性质和地位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剧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困难,这可能主要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尚未扶贫地区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扶贫上。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已贫困的地区,主要侧重点是乡村振兴。
最后,衔接实践探索呈现出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特征,并且缺乏系统的衔接设计。在基层实践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以防简单地将扶贫理解为乡村振兴,盲目扩大有针对性的扶贫目标、内容和标准,导致扶贫偏离预期。在实践上,如果不能将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系统地、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会导致多余的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可能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更大的问题。
2.2制度衔接的理论诉求
对乡村振兴与扶贫关系的认识决定了衔接机制的探索。“互助”关系强调了乡村振兴与扶贫之间有机统一的互动关系,为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打下了理论基础。具体而言,“相互包容”关系体现在内容的包容性上、角色的相互建构上以及主体的一致性三个方面。
在内容包容性方面,体现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里包含了脱贫攻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第八项主要内容就是“打一场有针对性的扶贫战”。因此,扶贫本身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相互建构方面,其一,扶贫效果大大减轻了乡村振兴的压力,扶贫形成的组织载体和经营经验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其二,可以通过扶贫行动来优化和丰富乡村振兴中的标准、目标、思想和原则,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政策、资源和项目都可以为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提供物质保障,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扶贫的有机结合。
在主体的一致性方面,党和政府是乡村振兴和扶贫的系统、政策的提供者和实施者,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利益进行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此同时,在扶贫工作中,全社会的加入更为重要,能使我国的脱贫攻坚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者的有效结合。
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面临的障碍
总体而言,尽管在促进乡村振兴与扶贫之间的有机联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体制机制、产业发展与升级以及内生动力激发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3.1体制机制衔接不畅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历时较长,体制机制和运行体系相对比较完善。而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正处于从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到具体对待和微观政策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实践中,乡村振兴与扶贫的协调促进往往结合得并不理想,两者的联系程度和同步程度并不一致。尽管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制定乡村振兴的执行计划和扶贫的行动计划,但在政策衔接方面,还没有地方政府专门发布具体规则和实施计划以实现乡村振兴和扶贫的有机联系。缺乏统一的衔接计划导致各个地区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结合上呈现碎片化和随机化,难以达到有机融合的效果。
3.2产业发展升级困难
产业发展对于扶贫与乡村振兴非常重要,它推动着整个工作的进展。但是,难以升级、难以实现有效的产业对接对于扶贫产业来说是目前最大的难题。第一,扶贫产业的发展较为不易,需要较大的投资,实现周期也较长,效果体现慢。第二,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并不强。在扶贫压力下,一些地区的产业扶贫行动大多侧重于早期投资,但缺乏后续保障,导致可持续性差。第三,扶贫产业的实践发展中,农民的存在感并不高。扶贫本应当以农民为主体来发展产业,但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脱贫目标,“资产减贫”在政府扶贫工作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尽管这种方法短期内可以达到更好的扶贫效果,但是贫困农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过程中。
3.3区域支撑能力不强
基层基础薄弱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基层组织建设往往与产业发展脱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弱化、模糊化、边缘化等问题。面对与稳定脱贫的要求,村“两委”班子在年龄结构、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都很难达标。体现在贫困村党员人数不足、缺乏后备干部、老龄化严重等方面。同时,农村青年党员的发展还受到指标约束等诸多制约,导致基层基础对于支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4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路径
4.1统筹落实体制机制
鉴于乡村振兴与扶贫之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应统筹落实相关体制机制。具体来说,一是抓好政策衔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乡村振兴与扶贫有机衔接的详细规则和实施方案,解决现有规划内容的矛盾,指导二者的衔接。二是实施项目协调机制,将扶贫中需要升级的各类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根据项目资金标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充实扶贫项目。三是实行考核机制,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已较为完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对衔接效果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后积极加以解决,推进乡村振兴与扶贫体制机制的有效联系。
4.2鼓励多元产业发展
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在扶贫产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导致产业升级面临障碍。为此,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方案,并通过政策奖励等措施发展多种产业,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一是依托贫困地区的独特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结合现代销售手段提高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原有扶贫产业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新产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一体化,增加产品附加值,使贫困家庭享受增值收益,促进小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三是探索发展小农产业。当前,减轻贫困的重点是帮扶深度贫困人群,其中多数是小农。因此,以农民现有的生活资源为出发点,直接实现与城市消费者的对接。它使贫困小农户可以获得稳定和较高的农业收入,而城市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生态农产品,实现“双赢”局面。
4.3实施乡村“骨干培育”工程
人才是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石,“骨干种植”工程有利于基层人才的培养,这要求持续发展党支部成员,持续推进贫困程度较高的村民委员会年轻化、知识化和本土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可以确定“骨干标准”,并将其纳入年度评估体系。除此之外,充分发挥党校、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和教材,并定期轮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以更新知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村民“更新”工程,改变风俗习惯,重建现代农村文化。同时为了吸引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应建立相关引进机制,完善人才配对援助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才“上山下乡”。
5小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能有效补齐短板,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因素。对于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解决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目标上,应将扶贫与乡村振兴调整为一致,立足于从根源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彩荣,郭如良,尹琴,等.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273-282.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包含哪些 脱贫 攻坚 振兴
下一篇: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心得体会8篇